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星  邱爽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5):1188-1189
目的 观察除痹汤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一周一次,扶他林75 mg,每日两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方选除痹汤,水煎熏蒸手关节,待水温适宜进行手关节浸泡,以腕关节没入药液为度,时间为每次15 min.每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在患者症状体征方面经统计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组亦略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局部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在改善患者局部症状体征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方温阳通络宣痹汤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为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临床诊治思路。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风湿病科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即治疗组(温阳通络宣痹汤治疗)及对照组(甲氨蝶呤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并分析两组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和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宣痹汤能够减轻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安全性,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雷公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口服复方雷公藤药酒,对照组50例口服甲氨蝶呤片及双氯酚酸钠缓释胶囊.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 <0.05或P<0.01),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雷公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方2号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湿痹阻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RA寒湿痹阻证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44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疼痛剧烈时采取美洛昔康片内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洗方2号熏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关节主要指标改善情况;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72.72%,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143,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关节主要临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ESR、RF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药外洗方2号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RA寒湿痹阻型可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关节临床症状,降低ESR、RF和CRP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痹胶囊。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DAS28、IL-1、IL-6、TNF-α的变化,同时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通痹胶囊能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P0.05),尤其以改善麻木、怕凉等症状作用显著;还能显著降低IL-1、IL-6、TNF-α含量(P均0.05),减轻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P均0.05)。2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改善畏寒、麻木等中医证候有良好效果,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温痹饮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于我院就诊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温痹饮联合甲氨蝶呤片以予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患者DAS评分及证候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分别检测CRP、ESR含量。结果:经治疗后,患者D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ES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痹饮可有效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1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通过掷硬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甲氨蝶呤片+硫酸羟氯喹+白芍总苷+NSAIDs或激素根据病情确定使用,治疗组60例中医辨证论治分为:①湿热蕴阻型,予宣痹汤加减;②寒湿痹阻型,予乌头汤加减;③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型,予独活寄生汤加减;④痰瘀痹阻型,予桃红饮加减,2天1剂,连续治疗12周为1疗程。观测起效时间、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平均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指标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显著,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寒湿、瘀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12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采用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结合口服复方环磷酰胺片治疗;疗程为2个月,2个月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愈显率为56.92%,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7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愈显率为38.71%,总有效率为80.6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组内寒湿痹阻证与瘀血痹阻证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寒湿痹阻证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对于寒湿痹阻证疗效更好;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指标ESR、CRP、RF均有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瘀血痹阻证疗效显著,对于寒湿痹阻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痹汤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温痹汤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对CRP、ESR、RF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温痹汤能有效改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体征指标;能有效改善CRP、ESR、RF指标。结论:中西医结合以温痹汤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患者可起到增加疗效,降低实验室指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寒湿痹颗粒治疗风湿病寒湿痹阻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寒湿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属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37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予寒湿痹颗粒与正清风痛宁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缓解关节疼痛、降低类风湿因子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寒湿痹颗粒治疗风湿病证属寒湿痹阻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114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均实施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8.9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应用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炎症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探讨化痰通络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9例,中药观察组46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予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加用化痰通络方,每日1剂,口服;对照组予上述西药治疗。两组治疗6个月后观察结果。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6.9%,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4%,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医证侯疗效的总有效率9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1%,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用艾灸联合中药泥灸治疗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并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每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艾灸联合中药泥灸治疗,每天1次。两组治疗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DAS28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艾灸联合中药泥灸治疗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顽痹泰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甲氨蝶呤和顽痹泰颗粒剂,对照组予口服甲氨蝶呤片,比较2组治疗后各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统计疗效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痹泰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药物铺灸疗法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铺灸组和药物组各30例,药物组口服旭痹颗粒(6g,tid),铺灸组使用风湿痹痛散行药物铺灸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铺灸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药物组(P0.05);铺灸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药物铺灸疗法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以缓解RA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雷公藤片对类风湿关节寒湿痹阻证(寒痹)、湿热痹阻证(热痹)两种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40例寒痹,40例热痹,随机分为对照组寒痹、对照组热痹、治疗组寒痹、治疗组热痹四组。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片,12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四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较前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82.5%)高于对照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热痹疗效显著(P0.01)。结论: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体征,其中对热痹疗效更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乌头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2月长沙市第四医院诊治的68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减乌头汤,2组...  相似文献   

18.
郑惠之  达南  黄梅 《四川中医》2015,(3):102-103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塞来昔布与甲氨蝶呤,对照组予塞来昔布和甲氨蝶呤治疗,对比分析2组总疗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关节肿胀度、握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加减可有效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活动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评价散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虚寒湿证的疗效及安全性。该试验将168例符合条件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每组各56例。分别给予散痹汤加减,甲氨蝶呤,散痹汤加减+甲氨蝶呤,疗程均为16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健康状况(HAQ)、疾病活动指数(DAS28)、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CCP)和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治疗后中西药组总有效率92.7%,优于中药组79.2%和西药组的82.4%(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散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虚寒湿证具有有效性;中西药组和中药组中医证候评分较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其他症状中西药组改善均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散痹汤加减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肾虚寒湿证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中药组(3.8%,2/53)中西药组(16.4%,9/55)西药组(33.9%,18/53)(P0.05)。综合以上研究散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虚寒湿证的疗效与甲氨蝶呤无明显差异,具有有效性,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甲氨蝶呤低;散痹汤加减结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虚寒湿证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且可降低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腰突症Ⅰ号方治疗寒湿痹阻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寒湿痹阻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腰突症Ⅰ号方口服,对照组予腰痛宁胶囊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突症Ⅰ号方治疗寒湿痹阻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