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揭艾花 《浙江学刊》2003,(5):210-213
追求平等的权利是妇女解放实践历史与逻辑的起点。经过上百年的奋斗历程 ,妇女的平等权利已经得到国际主流社会的广泛接受 ,并被落实为法律制度。但社会生活的现实经验充分表明 ,法律及国家根本制度对妇女平等权利的确认 ,并不意味着妇女就获得了现实的平等社会地位 ,名义上的平等同实际生活中的境遇往往有天壤之别。由此 ,在社会资源首先按照市场贡献来分配的现代市场社会 ,能力的发展不能不成为妇女获得真实的平等地位的重要现实依据和妇女解放实践的重要内容。但是 ,这种对能力或市场竞争力的追求 ,只有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终极理念的关照下 ,才能解构能力概念及相关社会制度的父权意识局限 ,才能避免妇女解放实践陷入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正义原则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玲 《学术交流》2006,39(9):15-19
正义对一个社会至关重要。一个社会遵循正义的基本原则,可以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受益,实现社会的有效整合和社会的团结,保证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但是,什么是正义,怎样才能做到正义,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回答。罗尔斯关于正义的两个原则———平等自由原则与差别原则和机会平等原则以及关于正义的两个优先原则———自由的优先原则与正义对效率和福利的优先原则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正义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正义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自由问题占据了他思想的核心地位。他将自由看做人的本性,在对自然状态下人的孤独平等的自由本质有了深刻认识后,揭示了奴役和私有制的出现是人们丧失自由的根源,并进一步提出了在社会状态下如何重建自由,使人们获得真正的自由的构想。他的自由思想也有着超越时代的感召力,对于今天我们的政治理论建设和实践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美国学界围绕罗尔斯的“分配正义”和“社会契约”理论的几种主要批评观点。诺齐克认为罗尔斯的“新平等主义”的差别原则是在利用有天赋的人为缺少天赋的人牟利 ,这恰好违反了罗尔斯社会契约论的基础 :康德的个体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桑德尔却从对个体或“自我”的共同体主义解释出发 ,支持差别原则。森与纽斯邦扩展了公平正义的范围 ,要求制度帮助解决人们的把基本好转变为有用的活动的能力上的不平等。德沃金反对这种强“福利平等” ,主张用市场型契约的“假设性保险方案”来解决天赋和残疾平等化的费用。对谢弗勒来说 ,这些当代自由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中没有一种对“个人应得”、“责任”等非哲学家大众所持有的确定的观念给予足够重视。最后 ,本文讨论了这些理论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各种政治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分享着同一种根本价值——平等,几乎所有的政治思想流派都力图争取某种东西的平等。当代分配正义下争论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四个平等理论是福利和福利机遇的平等、资源平等、可行能力平等、运气平等。它们关注的重点是人们的运气与选择,对坏运气的影响应共同承担;对个人选择的结果要个人承担。但是,单凭"运气本身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并不能成为我们共担运气影响的根据。问题在于分配正义本身。在分配的语境下就预示了权力主体的全能和权威。只有将分配正义与关系正义结合起来,通过民主平等保证分配领域的平等才能真正地实现平等待人。  相似文献   

6.
阿马蒂亚·森立足于经济伦理向我们昭示了一种相异于主流增长发展的另类发展理论,即基于可行能力拓展的发展观.他通过颠覆传统的形式自由观,创建了以可行能力拓展为标志的实质自由观,进而形成了能力平等的分配正义观.他的这一发展理论具有逻辑相呈前后递进的三层结构,一是以伦理指导发展,二是以实质自由看待发展,三是以能力平等看待正义.就当前而言,森的发展理念无疑正好切中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困境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发展理论,如何让更多的人从改革发展中受益,使得对森的发展理论的研究更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密尔通过自由原则来界定个人行为的自由领域 ,将个人的行为分为涉己行为和涉他行为 ,并以此作为社会是否可以干涉个人自由行为的一个基本的依据。此原则一经提出就曾招致各种批评 ,也有来自不同立场上的辩护性解释。本文首先分析对密尔自由原则的传统解释及其批评 ,然后梳理介绍近来西方学者的三种解释和辩护理路 ,并说明每一种解释所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 ,提出对密尔自由原则的尝试性理解。  相似文献   

8.
王水雄 《社会》2007,27(1):41-41
本文试图沿着齐美尔开创的社会分化与不平等的研究路经,通过剖析金融工具的社会属性,来看随着金融工具的一般发展引起的信用能力的分化、人际交换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不平等体系的改变。文章从社会交换的分解出发,引入了“承诺标识物”这个概念,并用“群体承诺标识物”来把握金融工具的社会属性,通过思考承诺标识物向群体承诺标识物的过渡,以及货币的非金属化如何影响人们作出有效承诺标识物的能力(也就是信用能力),得出了一种社会信用分化、社会不平等自我维持和自我强化的机制。作者认为当货币作为一种基本的群体承诺标识物出现之后,社会成员在既有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他的符号化能力和关于符号化及其运作的知识就变得非常重要,不同的群体承诺标识物会被社会上层创造出来并通过与货币相沟通,实现对社会不平等性的再塑造。文章从借贷的角度分析了转型过程中信用能力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正,一直是人们争议不休的问题。在我国,有人把起点平等作为公正的根本内容;有人把平等地分配社会的好处和坏处、平等地分配社会的权利和义务,作为社会公正的最根本原则。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公正观。本文暂不评说哪一种更好,先谈一谈社会公正的标准问题。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所接受的文化不  相似文献   

10.
刘进田 《唐都学刊》2010,26(4):55-60
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层结构是自由优先于平等,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层结构是平等优先于自由,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层结构是平等和自由的辩证平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与效率兼顾以及中国60年来的发展经验等等表明了平等和自由辩证平衡价值结构的合理性。平等和自由辩证平衡价值结构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明主体性、现代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1.
Freedom of speech and equality are two basic values in American culture that cause a value conflict with regard to hate speech.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priming of values of freedom of speech and equal protection (equality) on perceptions of and attitudes toward hate speech and value prioritiza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59 college students. Priming of freedom of speech directed participants' attitudes and values toward advocating freedom of speech, whereas priming for equal protection directed attitudes and values toward the harm of hate speech. Participants primed for free speech viewed hate speech (introduced via scenarios) as less harmful and the speaker as less accountable than those primed for the harm of hate speech and a control group.  相似文献   

12.
吕廷君 《求是学刊》2004,31(5):68-74
古典自由主义时期 ,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的分类已经被明确提出。自然自由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自由 ,自然自由强调自由的平等性 ;社会自由是经过理性妥协和制度限制的自由 ,社会自由强调自由的权利性。从自然自由到社会自由就是使自由由价值形态转变为权利存在 ,这个进步在人类自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明确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的不同含义 ,对于法治具有重要意义 :以价值形态的自然自由为出发点 ,以权利存在的社会自由为制度核心 ,能够造就法治传统 ;宪法是自由的宣言书 ,自然自由体现为价值预设 ,社会自由表现为权利安排 ;自由既是目的 ,又是手段 ,法律制度对自由的限制应具有正当性和适宜度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policies that promote gender equality actually also increase freedom of choice. Thus, despite the neo-liberal criticism that welfare policies limit choices and privatization and market solutions increase freedom of choice,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market-liberal welfare regimes offer less choice than the Nordic type of social-democratic welfare regimes, which have openly striven to promote gender equality. They do so by making it easier for mothers to choose to work (by making day care available and making it easier for fathers to stay at home with children) and by giving fathers the ability to choose to spend more time with children. However, within the realm of such policies, it is still possible to offer more or less freedom of choice, for example, by making parental leaves either extremely flexible or rigid in how they are utilized. Interestingly, it turns out that, in the real world, policies that promote gender equality even offer greater freedom of choice for the group of women considered to be 'family oriented' as well as for lesbian and homosexual couples.  相似文献   

14.
在“五位一体”框架中,探讨支撑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基本价值原则,乃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战略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要做到这一点,在市场之内的初次分配中,必须让“资本-劳动”分享利润,与此相对应的是一种与“平等”等密切相关的“分享”价值原则。《决定》有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等重大举措,同样是在市场之内贯彻分享价值原则,而以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以公共服务为主的文化事业则是在市场之外推行分享价值原则的主要方式。全面推行分享价值原则,既有利于坚定地推进新型市场化改革,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平等、促进和谐、拓展自由,对内可以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国民创造力,对外则有助于在价值制高点上展现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魅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5.
朱斌  李路路 《社会》2015,35(5):218-240
本文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比较了20世纪末中美两国性别平等观念的差异后发现,两国性别平等观念的差异并不表现为平等化程度的高低,而是观念模式的不同,中国社会的分工平等意识强于美国,但权利平等意识弱于美国。本文认为,20世纪中后期的女性主义运动以性别平等为目标,对人们的性别平等观念有重要影响。中美性别平等观念模式的差异与两国女性主义运动所提出的共识框架不同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比较了二者在动员机制上的差异及其对性别平等观念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那些在美国能够影响性别平等观念形成的微观机制在中国却难以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能够借助于国家社会主义体制,将性别平等观念渗透到整个社会,而美国女权运动的动员却没有这样的优势,人们因此有较多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6.
所有权对于公民的财产权利甚至整个法权具有重要意义。近代民法一直强调所有权行使的绝对自由,忽略了所有权应该受到的社会公益限制,其结果是使自由走向了反面。为克服所有权绝对自由带来的负面影响,现代民法开始由权利本位转向社会本位,逐步形成了所有权的社会化思潮,强调所有权的行使应该以尊重和维护社会公益为前提。但是由于社会公益的概念比较宽泛,范围难以确定,为了防止有人以公益之名谋私益之实,应该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界定确立实体标准和程序标准,以解决因社会公共利益的界定产生的争议,寻求社会公益与个人私益的平衡,维护公民个人的实体权利。  相似文献   

17.
《公民权益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出版自由以国际公约的形式对各缔国加以约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宪法或其他法律,对出版自由一般都有明文的规定。研究世界各国法律、法规对于出版自由的规定,可以对我国出版自由立法形成有益的借鉴,同时紧跟国际形势,推进我国的出版贸易。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sures of globalization and shifts towards post‐industrialism are producing policies that increasingly emphasize the common themes of activation and of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for outcomes. Such approaches suggest normative principles of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rather than of outcome, and of individual rather than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outcomes achieved. Does this imply a shift towards a common normative framework for European welfare stat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policy developments? This article reports a recent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ing ideas about fairness and social provision in the very different regimes of Germany and the UK.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while respondents in both countries value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s a normative principle, those in Germany are much more likely to argue that an equal opportunity approach requires government to guarantee equal access to basic services. They are also more likely to express concerns about market freedoms which allow those who can afford it better access to health care and education. Real differences in welfare values remain, loosely following differences of regime type, despite the greater emphasis on activation and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across European welfare states.  相似文献   

19.
姚振强 《社会工作》2009,(12):19-21
“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信念强凋个人发展重于个人被动的需求,它植根于人的自由、平等以及人格的尊严、个人的存在价值等西方传统文化要素;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助人理念本质上缺乏基于普遍的人的尊严和个体独立人格的观念,助人的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给与者与受助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恩赐和被动接受的心理定势,他们之间缺乏真实的平等。在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开展的进程中,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对社会工作价值信念理解上的差异.造成了诸如价值观选择的困惑、信念与现实的困境以及文化认同的矛盾。针对社会工作的文化背景问题,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应在文化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选择以及自我意识的训练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