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   总被引:98,自引:6,他引:98  
肺炎支原体 (MP)感染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病变的常见病因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约占门诊呼吸道感染的 15 %~ 2 0 % [1] 。其病变范围从轻度呼吸道感染到严重的非典型肺炎 ,并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肺外表现包括神经、心脏、肝脏、肾脏和胃肠道病变及溶血性贫血、多关节炎、各种皮诊 ,现就MP肺炎肺外表现的若干进展作一综述。一、流行特点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 ,含有DNA和RNA ,无细胞壁。MP肺炎为世界性 ,全年均可发生。以秋、冬季多见 ,可散发或小流行 ,流行周期 4~ 6年 ,在流行期间发病率比平时可增高 3~ …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常见的肺外表现,并探讨药物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5年8月期间收治的各类肺炎患儿共236例,经ELISA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抗体滴度≥1∶160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共124例,对124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器官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24例中6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外表现,发生率为55.7%.在出现的并发症中,心血管系统损害15例,渗出胸膜炎12例,泌尿系统表现11例,神经系统表现4例,消化系统表现9例,免疫紊乱7例,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疾病表现18例.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因,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常累及多个脏器,病程迁延,治疗首选红霉素,重者短程应用激素及(或)丙种球蛋白,可缩短病程,减少肺外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它也可以导致一系列呼吸系统外疾病,如:渗出性多形红斑、支原体脑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噬血细胞综合征、急性肾炎肾功能衰竭、骨髓炎、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耳聋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临床表现多样,其中皮损发生率高(约占25%),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7%)。发病机制除直接侵袭、毒素作用外,目前倾向于免疫损伤。治疗以抗感染基础上联合激素或静脉丙种球蛋白以及对症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关节等,可以伴呼吸道症状,亦可以肺外表现起病,多数预后良好,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时,预后不佳,提示我们在MP流行高峰期应常规行MP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肺外器官受损的特点及预后。方法采用ELISA在病程4-11天测血清MP-IgM均阳性结合X线胸片、心电图、血尿粪常规、痰培养等临床及化验室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86例中单纯肺炎者180例,合并肺外器官受累者106例占37.1%,其中以消化、泌尿、心血管系统及浆膜腔积液多见。均经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疗程3-4周。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多表现症状重,体征轻,且可引起较多系统的肺外并发症,应引起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并发症,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存在肺外并发症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中有31例同时累及两个系统(45.6%),22例同时累及3个系统(32.4%),5例同时累及4个系统(7.4%).具体为累及消化系统44例(64.7%),心血管系统35例(51.5%),血液系统28例(41.2%),泌尿系统14例(20.6%),神经系统18例(26.5%),皮肤损害32例(47.1%).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器官损害,尤其是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部分患儿可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肺外并发症,甚至少数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易造成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做到及早诊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肺炎致肺外损害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肺外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05年4月共诊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有肺外表现者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治疗顺利,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治疗及对症处理,全部治愈。结论临床中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炎及其肺外损害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136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6例MP感染患儿中,42例有肺外并发症,发生率为30.9%,主要为支原体所致心肌炎、脑炎、过敏性紫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漏诊、误诊。应及时检测血MP-IgM。治疗除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外,还应注意综合治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丙球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143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及肺外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贺国平  金伯平  王晓明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0):723-723,726
肺炎是儿科住院患儿最常见的疾病,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占20%以上,并且可以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应予以重视。现将我院收治143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及肺外并发症特点进行总结,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生肺外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正确诊断、有效治疗及协助病情判断、减少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住院确诊为MPP的23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有无合并肺外并发症分为肺外并发症组(107例)和无肺外并发症组(127例),比较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温、热程、胸腔积液、肺部CT(或胸片)病变部位、WBC总数、ESR、CRP及发病后开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时间等.结果 肺外并发症全身各系统均有发生,其中以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最为多见,分别为占11.11%、10.68%.其他系统损害分别为血液系统(8.12%)、皮肤(5.56%)、泌尿系统(1.71%)、神经系统(2.14%)等.2个或2个以上的脏器同时受累者11例(4.70%).对可能影响肺外并发症发生的10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CRP(P <0.05)、ESR(P <0.05)、肺部实变影(P<0.01)和发病超过7d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P<0.0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温、热程、胸腔积液、WBC总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PP肺外并发症各系统脏器都可发生,严重者甚至造成多系统脏器损害.CRP、ESR、肺部实变影和发病7d后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发生肺外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早期识别重症支原体肺炎,并且把握治疗时机进行合理的治疗,是支原体肺炎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该文探讨了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转归规律。方法:对79例支原体肺炎患儿(69例轻症,10例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了随诊。结果:与轻症组相比,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入院前发热天数、总发热天数明显增多,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血沉明显增快,IgM和IgE水平明显增高,而IgG和IgA水平无明显差异。1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急性期4例表现肺实变,4例表现肺实变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2例表现肺部病变进展迅速。9例重症患儿治疗除应用抗生素治疗外,加用糖皮质激素,疗效满意。恢复期有5例患儿肺部病变迁延不愈,需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结论:对于病情重、进展快、肺实变、中-大量胸腔积液、炎性指标明显升高、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及病变迁延不愈的支原体肺炎应高度考虑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可能性。一旦确诊,除抗生素治疗外,应积极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稳定后仍有肺实变者,应尽早行纤维支气管灌洗。  相似文献   

14.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通过比较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和一般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旨在为儿童RMPP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MPP住院患儿7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RMPP组(n=152)和MPP组(n=551)。对两组患儿在基本情况、临床表现、感染指标和心肌酶谱上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构成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MPP组入院第1天的热峰高于MPP组(P < 0.01);听诊哮鸣音的比例则低于MPP组(P=0.009)。RMPP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MPP组(P < 0.05);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MPP组(P < 0.05)。RMPP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高于MPP组(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热峰和LDH水平与儿童RMPP密切相关(P <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热峰和LDH诊断儿童RMP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7和0.637。在 ≤ 2岁患儿中,当临界值取LDH为400 U/L时,诊断儿童RMPP的灵敏度为52.63%,特异度为54.84%;在 > 2岁患儿中,当临界值取LDH为335 U/L时,诊断儿童RMPP的灵敏度为69.92%,特异度为51.55%。结论 RMPP患儿早期高热,且伴随多种实验室指标异常;尤其在 > 2岁患儿中,血清LDH水平升高对儿童RMPP具有较高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和预后.方法 分析79例MPP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婴幼儿MPP 1岁以上者多见,临床表现以发热、有痰咳嗽为主,70%有喘息,半数可闻及肺部湿啰音和(或)喘鸣音,95%伴有肺外损害,其中心肌酶升高最为常见.双肺均可受累,局部病变部位以右、中下肺受累最常见,多见斑片影、片状密度增高影.病程10 d之后MP-IgM检测100%阳性.多数血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50%以上患儿出现CD4+细胞比值降低,73%总IgE升高.绝大多数患儿存在小气道通气功能损害.19%的患儿表现为重症/难治性肺炎,2例遗留支气管扩张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改变,多数病程中出现喘息者随访1年不再发生喘息.结论 除一般表现外,婴幼儿也可出现重症/难治性MPP(SMPP/RMPP).MPP可继发免疫紊乱、小气道功能障碍,个别病例可出现BO和局限性支气管扩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28例2~12岁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点,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RMP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在RMPP中的预测价值。结果与486例普通型支原体肺炎(GMPP)相比,142例RMPP患儿的年龄更大,热程、住院时间、阿奇霉素治疗天数更长,肺外并发症、右肺病变、右上肺病变、胸腔积液、大叶性肺不张、肺部大片实变影及胸膜增厚的比例更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介素(IL)-6、IL-10、干扰素-γ(IFN-γ)及总Ig A水平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LDH、IL-6、IL-10和IFN-γ是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RP、LDH、IL-6、IL-10及IFN-γ用于鉴别RMPP和GMPP患儿具有较好价值,其最佳阈值分别为15.3 mg/L、402 IU/L、13.82 pg/mL、5.07 pg/mL和13.84 pg/mL。结论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表现加重,血清CRP、LDH、IL-6、IL-10及IFN-γ水平明显升高有助于早期识别RMPP。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是无细胞壁、可自我复制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微生物,可以诱发人类呼吸系统疾病,也与循环、神经、消化、皮肤、血液等多个肺外脏器疾病相关。其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结论,主要认为与直接损伤、免疫损伤及血管栓塞等有关。各个机制之间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导致肺内及各肺外脏器损伤。治疗重点在于病原治疗、免疫支持及抗凝,一些对症支持治疗也很有必要,大部分肺炎支原体相关肺外疾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儿童坏死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住院确诊为MP感染致坏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6例患儿,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6±2.60)岁。所有患儿均表现为发热、咳嗽,高热(≥39.0℃)23例(88.5%),总热程为(16.88±7.42)d;肺部听诊均为呼吸音减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0~36.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峰值平均(69. 2±13. 2)%,C反应蛋白(CRP)(1~202.5)mg/L;乳酸脱氢酶(LDH)平均(448±247)U/L。病初胸部影像学均表现为整叶以上均一的实变高密度影,20例(76.9%)合并胸腔积液;后期复查肺CT示均在肺实变基础上出现薄壁空洞或多发含气囊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3例(88.5%)表现为黏液栓堵塞管腔。所有患儿均使用甲基泼尼松龙,21例2 mg/(kg·d)有效,5例调整为4 mg/(kg·d)后发热好转,平均激素应用时间为(13.08±8.38)d。中位住院天数为[16.5(7~32)]d。2例失访,24例随访半年,复查肺CT,16例肺部几乎完全恢复,5例遗留胸膜肥厚,1例支气管扩张,2例闭塞性支气管炎。结论 MP感染致儿童坏死性肺炎常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音减低、肺部实变、黏液栓堵塞管腔;经积极抗感染、激素综合治疗,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3156例住院患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同时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鼻咽分泌物进行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3156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检出427例,阳性率为13.53%,其中女性患儿感染率高于男性(16.30% vs 11.70%, P<0.01)。(2)<1岁、1岁~、3岁~、6~14岁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出率分别为3.6%、12.5%、19.2%、24.4%(P<0.01),其中≥3岁者总检出率高于<3岁者(P<0.01)。(3)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出率不同,夏秋季节明显高于冬春季节(19.18% vs 9.61%,P<0.01)。(4)427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患儿中,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 60例(14.1%),合并比例最高的呼吸道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呈全年散发,以夏秋季节多见,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高发,同时还存在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6例合并胸腔积液和53例无胸腔积液的SMPP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与SMPP无胸腔积液组相比,SMPP合并胸腔积液组的男性、合并肺不张、肺外系统损害以及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比例均升高,住院天数、发热天数、阿奇霉素起效时间以及出院后肺部病变吸收时间均延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水平均升高,白蛋白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少、中量胸腔积液组相比,大量胸腔积液组患儿的年龄较大,发热天数和住院天数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MP阳性患儿的年龄大于胸水M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内气道分泌状态评级4级组的D-二聚体和LDH水平高于评级≤4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热程更长、肺内外并发症发生率高、血清炎症指标和血生化指标均明显异常,单纯阿奇霉素起效时间和后期肺部病变吸收时间更长。急性期需尽早预测全身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可能性,出院后需定期随访胸部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