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郭瑾 《中国辐射卫生》2011,20(3):327-327
目的 了解商丘市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拍片机性能状况,提高X射线机的诊断质量。方法 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T189-1999[1],用PMX-1型时间计;SOLIDOSE300型数字式剂量仪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医用诊断X射线拍片机108台,合格11台,合格率仅为10.2%。结论 乡镇卫生院X射线拍片机存在问题严重,应定期进行机器的质控检测,加大投入,加快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用诊断X射线拍片机的更新换代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探讨儿童床边摄影的必要性并对其影像质量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以来拍摄的床边片400例。结果 400例床边片中因哭闹呼吸造成运动模糊42例,因患儿无法配合、固定、移动造成模糊、体位不正25例;因技术原因造成曝光过度12例。这些原因都可对诊断造成影响。结论 床边摄影能够更及时准确了解急、危重患儿的病情及发展动态,但由于存在曝光时间较长,极易造成图像模糊等因素存在,所以要严格掌握床边摄片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病房使用床边机时的辐射水平并提出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受照剂量。方法 通过监测无防护措施和有防护措施下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并和相关的放射卫生标准比较。结果 在无防护情况下,病房内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人员的受照剂量都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要求;采取防护措施后达标。结论 医院和监管部门都应重视病房内使用床边机的辐射剂量超标问题;在使用床边机摄片时必须同时使用移动式铅防护屏防护,避免附加照射对人员的身体伤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X射线颈椎拍片检查时病人与胎儿的受照剂量。方法 采用人体体模模拟受检病人,用热释光剂量计测定病人和胎儿剂量。结果 病人14个器官中甲状腺和眼晶体剂量较高分别为2.31 mGy和1.81 mGy,子宫内胎儿剂量较低为0.003 mGy。结论 颈椎柏片时,胸部以上受X射线照射剂量较大,腹部只受到散射线照射,剂量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全县医用诊断X射线服务水平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采取由各级医院办公室、放射科医生统计登记办法。结果 县、乡(镇)医院、骨科医院门诊中X射线诊断的受检率占10.59%,三种医院之间的受检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胸透、胃肠、拍片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4.07%,46.96%,69.00%,三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结论 胸透检查乡镇医院的阳性率较县级医院高,胃肠检查县级医院的阳性率高于乡镇的阳性率,拍片检查骨科专科医院阳性率明显高于县、乡级医院。  相似文献   

6.
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射剂量偏高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偏高的原因,并分析降低其受照剂量水平、提高个人剂量监测质量的对策。方法 调查1999~2000年福建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超过国家标准导出限值的3/10者的受照原因、工作量、工作场所防护水平。结果 61.3%的受较高剂量照射并非实际受照,实际受照主要是从事介入、移动式X射线床边机及非隔室操作的人员,受照原因是防护条件差、不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结论 今后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培训,改善工作场所防护水平、加强单位自身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论述职业卫生质量管理的内容及重要性。方法 基于对质量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结果 质量管理在职业卫生领域中起着重要且必要性的作用。结论 加强职业卫生质量管理工作,真正发挥质量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哈密地区公立医院各类型X射线机房辐射防护水平,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及身体状况。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检测X射线机房防护水平、个人剂量,检查血象和肝肾功能。结果 各类X射线机房辐射水平略高于本底水平,心脏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明显高于CT和透视拍片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混浊率11.1%,血象、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结论 哈密地区公立医院放射诊疗环境、放射工作人员受照状况及身体状况基本符合我国相应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实际工业X射线探伤中放射作业人员潜在照射情况,探讨控制技术与方法。方法 对靖江市企业中各机型在各类操作环境、照射方向、拍片条件实际情况对某位点可能照射量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①各企业探伤室对漏射线和散射线防护都合格,但是有用线束照射到探伤室小门及操作室墙壁时,部分单位超标情况严重,特别是2家企业使用2台探伤机同时拍片时,照射剂量较大;②车间内场所探伤如果只注意距离防护,波动范围较大,易出现潜在照射;③车间外拍片尽管漏射线与散射线比车间内少,但是有用线束照射不易控制。结论 我市工业X射线探伤在探伤室、车间内、车间外拍片时潜在照射现象普遍存在,放射作业人员应该根据拍片情况在进行距离防护的同时做好屏蔽防护和自身防护用品防护,尽量减少潜在照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儿童肘关节外伤的低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减少辐射,提高儿童肘关节外伤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方法 对儿童肘关节外伤患者,先行常规拍片,然后进行低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全面分析图像。结果 低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对诊断儿童肘关节外伤是对常规平片不足的重要弥补,重建图像接近真实解剖,与临床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儿童肘关节外伤的低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值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和分析广州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影像质量状况。方法 用进口非介入式X射线QA仪和检测板现场检测。结果 在322台诊断X射线机中,合格率为78.9%,其中国产机检测合格率仅为64.5%,而进口机检测合格率达88.9%。按机器类型分析,拍片透视机、胃肠机和DSA机一次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6.3%、84.0%和100%。检测不合格集中在管电压的偏离和曝光时间的偏离两项指标。公立大型医院的X光机质量状况明显好于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数字摄片机的影像质量指标明显优于普通摄片机,进口机优于国产机。结论 医用诊断X射线机影像质量检测合格率偏低,很有必要对新安装及在用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加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  相似文献   

12.
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保证热热释光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方法 从测量系统的组成部分关注测量环节。结果 分析引起误差相关因素,提出质量控制的方法。结论 加强测量环节的质量控制,是提供可靠检测数据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异常原因,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方法 发放调查表格,结合现场调查和电话咨询核实个人剂量异常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及处理。结果 非正常照射人次占剂量异常人次的92.3%,其主要原因是放射工作人员的故意照射和把剂量计遗留机房内,正常照射的主要原因是放射工作人员在进行床边射线诊治操作时不注意穿戴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结论 放射机构应采取措施,改善工作场所和人员防护条件,提高管理水平,落实管理责任制,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和宣传贯彻个人剂量监测的有关规定;放射监测服务机构应提高监测质量,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加强辐射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提高监测结果质量。方法 采用质量控制图的方式,确定监测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中,确保仪器的测量精度。结果 质量控制图可以较好的控制监测数据在一定的精密度范围内,是保证常规监测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结论 质量控制图在辐射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检测桶装饮用水质量。方法 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分别检测桶装水的各种现代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结果 桶装饮用水的卫生质量存在不少问题。结论 要大力加强对桶装饮用水的卫生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CT设备应用质量检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检测河南省CT机应用质量。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统一方法。结果 共检测了208台CT机,整机不合格的一手机有4台,二手机有22台。结论 CT机应用质量检测结果,基本反映出河南省CT机应用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141台X射线机质控和防护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提高医用X射线机的诊断质量,降低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 用T6580型剂量计、FJ-347A型X、γ剂量率仪进行检测。结果 大部分X射线机都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 医用X射线机的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研究质子束流水中分布特性,提出质子束流质量控制的检测项目。方法 参考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检测有关内容来提取质子束流检测项目。结果 获得了放疗质子束流的检测项目和指标。结论 质子束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可以全面的检验质子束流性能。  相似文献   

19.
崇文区X射线装置防护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崇文区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掌握本区X射线和工作场所的防护情况。方法 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和卫生部《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监测方法》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操作位辐射水平除介入时床边工作人员超标外,其余基本达标。机房外环境辐射水平机房外、窗外合格率分别为92%、88%。结论 我区低容量X射线机防护性能较差,对个体医疗单位,厂矿医院应加强管理和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保证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提高检测水平及检测能力。方法 制订质控措施,严格质量管理,参加全国盲样比对工作,并进行实验室间相互比对。结果 通过了实验室国家认可及国家级计量认证,比对结果表明,检测数据真实可靠。结论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应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