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45钢在空气介质的箱式炉中进行淬火加热时,加热、保温时间能否缩短,特别是“零保温”是否可行等,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工件心部到温即可淬火,对45钢制作的中小型工件在调质时,淬火加热过程的零保温是可行的,且零保温试样和经典加热试样的淬火组织与力学性能均无太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气烧高温日用瓷辊道窑气氛控制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烧陶瓷辊道窑的燃气热值与空燃比,空燃比与气氛的关系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提出了利用模糊控制方法,根据燃气热值偏差来调节空燃比以稳定窑内气氛的前馈控制策略,为实现了气氛的自动控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45钢在空气介质的箱式炉中进行淬火加热时,加热、保温时间能否缩短,特别是“零保温”是否可行等,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工件心部到温即可淬火,对45钢制作的中小型工件在调质时,淬火加热过程的零保温是可行的,且零保温试样和经典加热试样的淬火组织与力学性能均无太大的差别。45钢淬火加热零保温可行性研究@白伟成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高温固相法制备钆锆烧绿石的最佳工艺条件,弄清制备工艺对钆锆烧绿石物相纯度等的影响,研究以Gd2O3和ZrO2粉体为原料,综合考虑成型压力(0~15 MPa)、烧结温度(1 350~1 500℃)及保温时间(12~72h)对烧结效果的影响,设计L16(45)正交实验开展钆锆烧绿石的制备工作。借助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及拉曼散射光谱仪(Raman)对所制备样品的物相及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显微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所考虑工艺参数中对钆锆烧绿石烧结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烧结温度、成型压力和保温时间;钆锆烧绿石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成型压力15 MPa,1 500℃保温72h。同时,探讨了制备工艺对烧结效果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5.
结构钢淬(正)火热处理零保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从节能角度出发,大力探索缩短加热时间的途径.通过理论论证和实验的方法,对缩短结构钢热处理保温时间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结构钢在淬火和正火过程中,缩短保温时间甚至零保温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以印尼褐煤、云南褐煤及烟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热天平低温干馏实验。主要考察了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终温500℃时,保温时间延长一小时对印尼褐煤的影响比云南褐煤、烟煤的热解影响要大,分别降低了17.75%、12.77%、12.48%;终温600℃时,保温时间延长一小时对云南褐煤热解的影响较印尼褐煤、烟煤大,分别降低19.38%、16.26%、14.16%;随着升温速率增大,印尼褐煤失重峰值增大且向高温端推移。在热重实验基础上,获得了煤的热解特性参数及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5CrMnMo热模钢900℃强韧化处理时加热保温时间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试样在900℃加热淬火时,当保温时间少于10min时淬火组织以针状马氏体为主,当保温时间大于35min后淬火组织主要是由板条马氏体组成,随着保温时间不断延长,纯板条束中的孪晶区也将不断减少,回火后的冲击韧性值及断裂韧性值有很大提高,研究指出,当5CrMnMo热模钢900℃加热保温60min左右淬火后于520℃下回火3h时可获最佳综合机械性能,这不但超过传统工艺而且优于复合等温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阐述鼠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的新方法。该方法是采用新式电子时间继电器,控制反接制动通电时间,来达到制动转矩平衡惯性转矩,实现快速停车。  相似文献   

9.
Gd2Zr2O7烧绿石的高温高压快速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Gd2Zr2O7烧绿石的合成条件,以Gd2O3,ZrO2混合粉体为原料,在1773K的温度、3GPa和5.2GPa的压力及10-30min的保温保压时间内,进行了高温高压实验。借助于XRD,SEM,IR等分析,对合成样品结构、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773K的高温、5.2GPa的高压和10min的保温保压条件下可合成单一物相的Gd2Zr2O3立方烧绿石。为固化锕系核素的陶瓷基材合成及其固化体的制备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控制的基准点是工件透烧时间,奥氏体化的奥氏体状态的表征(指标)可以用奥氏体晶粒度,马氏体点Ms,淬火后硬度HV1及剩余碳化物量K,它是加热速度Vk加热温度tA和保温时间τh的多变量函数,通过建立奥氏体状态方程推算出奥氏体化到的tA-τh对奥氏体状态影响的等效系数η,因此可把奥氏体状态变成单变量tA的函数,工作透烧检测器是加热过程控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在国产QBe2.0退火试验中,确定了退火温度后,通过不同的保温温度进行处理,在保温到一定时间后出炉,经空冷至常温、水冷至常温两种方式对材料进行冷却,并对各种不同工艺下退火后的材料进行硬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对比,分析得出了最佳的退火工艺,为将来的大规模生产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2.
烧胀赤泥陶粒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以赤泥为主要原料制备轻质烧胀陶粒的方法:在入炉温度800℃、烧结温度1 200℃、保温时间10 min条件下用自然冷却和快速冷却方式分别制备出膨胀率160%、吸水率14%、筒压强度2.0 MPa和膨胀率175%、吸水率7%、筒压强度3.2 MPa的烧胀陶粒。赤泥陶粒可以用作环境修复材料和建筑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13.
燃煤锅炉改烧生物质后,由于燃料特性的变化,烟气量大幅增加,省煤器吸热量增加,沸腾率上升,容易导致省煤器管壁超温.对一台中温中压燃煤锅炉改烧生物质后的省煤器壁温进行了测量,得到了省煤器壁温与沸腾率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省煤器壁温与沸腾率关系的计算模型;提出判断省煤器安全工作的两个极限沸腾率概念.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能较好地反应壁面温度与沸腾率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加热过程控制的基准点是工件透烧时间。奥氏体化的奥氏体状态的表征(指标)可以用奥氏体晶粒度、马氏体点Ms、淬火后硬度HV1及剩余碳化物量K,它是加热速度Vg、加热温度tA和保温时间τb的多变量函数。通过建立奥氏体状态方程推算出奥氏体化时的tA———τb对奥氏体状态影响的等效系数η,因此可把奥氏体状态变成单变量tA的函数。工作透烧检测器是加热过程控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对含苹果颗粒苹果汁通电加热过程中的加热速度、加热时间、电导率和温度等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苹果颗粒苹果汁的电导率随着温度升高、颗粒尺寸减小和颗粒质量分数降低而按线性增大;随着颗粒尺寸减小和颗粒质量分数降低,通电加热时间缩短,加热速度增大;颗粒形状对电导率、通电加热时间和温度变化影响不显著。为探究各因素对加热速度影响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采用正交多项式回归设计试验建立通电加热速度数学模型,得出各因素对通电加热速度影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颗粒尺寸、颗粒质量分数、颗粒形状。当苹果立方体颗粒边长为0.5cm、颗粒质量分数为20%时,固液混合物料通电加热时间最短,为348s,通电加热速度最大;优化出通电加热速度与影响因素关系的三元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对预测分析含苹果颗粒果汁通电加热温度变化规律和通电加热速度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排量发动机在排放标准循环工况的超高速段中,容易出现预估排温高于保护温度的情况,导致发动机进入空燃比加浓保护,过浓的空燃比导致气体排放物增加。对发动机预估排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发动机点火角、冷却液水温、预估排温余量进行优化组合,解决排放循环中进入加浓的问题。通过试验验证,表明优化方案在实车上可以控制预估排温在950℃以下,确保排放循环中不出现空燃比加浓保护情况。  相似文献   

17.
利用ANSYS分别对外保温、内保温、自保温体系的外墙中柱及梁的热桥进行了二维稳态分析,确定不同保温体系下外墙中柱及梁的热桥影响区域,并对热桥影响区域内的热损显著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保温体系热桥影响区域不同。外保温体系保温效果最好,内保温体系热桥处热损较大,而自保温体系热桥影响区域内热损最大。  相似文献   

18.
电动技术去除城市污水污泥中的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动技术去除城市污水污泥中重金属Zn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影响重金属去除率的主要因素是电压,其次为通电时间,而阴阳极液电解质添加量和阴极液pH值的影响较小。污泥中Zn的去除率与施加电压和通电时间有密切联系:电压越高,Zn的迁移速度越快,去除率越高;通电时间越长,去除率也越高。在30 V电压下通电144 h,Zn的去除率可达84.5%。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控制器功率器件过温失效问题,需要对IGBT的PN结温度进行实时精确估计。设计全阶状态观测器对IGBT的结温进行实时估计,并综合考虑电、热参数的相互影响,采用闭环控制实现结温的估计修正;根据双脉冲测试原理搭建IGBT动态特性离线测试平台,研究导通电流、母线电压、结温对IGBT损耗的影响,采用线性插值法推导IGBT损耗的数学模型;根据热-电比拟理论建立热网络模型,搭建热阻测试平台获得温度与瞬态热阻变化曲线;基于IGBT热网络模型推导各温度节点的状态方程,针对开环估计方法估计精度差的问题,设计全阶状态观测器,利用观测器输出壳温和实测的壳温之间的误差对结温估计值进行实时修正。搭建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平台,验证了IGBT结温估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搭建结温预测实验平台,采用热敏参数法对结温状态观测器进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估计的结温能够很好地跟踪实际值,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大坝临时断面过流相当于混凝土承受一次大的寒潮,对于临时断面处在强约束区的坝段,过流极易使大坝产生劈头或贯穿裂缝.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过流保护与坝体永久保温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复合式保温板对大坝过流断面进行保温可有效地防止过流后产生劈头或贯穿裂缝.继而提出了对劈头和贯穿裂缝可采用限裂钢筋和灌浆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