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道廓清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抢救治疗基础上辅以气道廓清技术排痰。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第14天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采用超声检测膈肌厚度分数(DTF)、成功撤离呼吸机和转普通病房的患者比率、发生呼吸机相关性性肺炎(VAP)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7及14天时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PaO2、PaO2/FiO2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0.05),PaCO2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PaO2、PaO2/FiO2升高和PaCO2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观察组患者第14天时GCS评分、DTF和成功撤离呼吸机、转普通病房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发生VAP比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辅以气道廓清技术帮助排出气道分泌物,能有效改善氧供、改善膈肌功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早期撤机率,缩短患者在重症病房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周极新  朱菱  谢湘梅 《全科护理》2021,19(23):3220-3224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早期肺康复治疗在预防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V ID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 U)收治的68例机械通气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实施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早期肺康复治疗.在干预5 d后比较两组病人VIDD发生率、浅快呼吸指数(RSBI)、氧合指数(OI),比较两组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VIDD发生率、RSBI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病人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撤机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符合肺康复指证的情况下以护士为主导的早期肺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机械通气病人的膈肌功能,降低VIDD发生率和RSBI,降低病人VAP发生率和提高病人撤机成功率,缩短病人机械通气的时间和IC 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ELWI)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8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予以盐酸氨溴索1005 mg/d静脉注入,3h完成,对照组予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3h,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5、7d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和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的变化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停留I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氧分压、SaO2以及氧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ELWI、PVPI均有下降,且治疗组在治疗后5、7d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均<0.05).此外,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停留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可以降低ARDS患者肺血管通透性及血管外肺水,改善氧合功能,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张红  丁洁  杨丽亚 《全科护理》2021,19(26):3681-3683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机械通气病人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5月收治48例AECOPD机械通气病人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8年11月—2019年2月)及观察组(2019年3月—2019年5月)各24例,对照组实施早期活动、营养护理、心理干预,观察组在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的24 h内开始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在病人机械通气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用B超监测呼气末膈肌厚度及活动度,通过动脉血气分析病人的氧合指数.结果:两组病人第7天氧合指数、膈肌移动度及呼气末膈肌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ECOPD机械通气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能够延缓膈肌萎缩,增加膈肌的收缩力,改善肺通气.  相似文献   

5.
张嵘  王艳红  刘晶  卫晶  李晓艳 《护理研究》2023,(13):2428-2431
目的:分析早舒及浅镇静理念(eCASH)结合进阶式肺康复训练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人脱机情况和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和常规肺康复训练,研究组实施基于eCASH理念的进阶式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内病人的浅快呼吸指数、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治疗时间、R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脱机成功率及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谵妄、ICU获得性衰弱、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病人浅快呼吸指数和氧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R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CASH结合进阶式肺康复护理可有效增强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病人的肺氧合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研究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 方 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氧分压变化,NRDS发生率,呼吸机机械通气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合改善时间、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盐酸氨溴索能较好地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改善肺氧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术对降低COPD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 将62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术.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VAP出现时间、RICU住院时间及死亡例数,并对发生VAP的病人进行CPIS评分.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的发生率为12.9%,对照组为31.5%(P<0.05);发生VAP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为(12.6±9.7)d,对照组为(13.8±12.8)d(P <0.05);两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念珠菌,主要致病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VAP者CPIS评分为(8.2±2.3)分,对照组为(9.8±3.2)分(P<0.05).结论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术可降低COPD患者VAP的发生率,延迟机械通气时VAP发生时间,明显降低CPIS评分,降低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RICU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两组均予机械通气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予PS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及病程。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氧合指数(OI)低于对照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PS能改善MA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病程。  相似文献   

9.
孙亚群  张茜  李双凤 《妇幼护理》2022,2(17):4044-4047
目的 探究渐进性早期康复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9 月收治的 COPD 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依赖性患者 86 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渐进性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负性情绪,并发症,呼吸机撤机时间及住院 时间,血气指标和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的负性情绪,并发症,呼吸机撤机时间及住院时间,血气指标和满意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并呼吸机依赖患者采用渐进性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降低 并发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综合护理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抽选我院ICU在2013年1~12月收治的167例行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为观察组,予以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同时抽选ICU在2012年1~12月收治的159例行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以及pH值、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死亡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H值、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护士培训,完善集束化护理方案的质量控制,提高护士执行依从性是降低VAP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支持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急危重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A组35例和B组3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A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B组于入院48 h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治疗后的营养学指标、免疫学指标、营养不良发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均较治疗前高,A组较B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蛋白均较治疗前低,A组较B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A组免疫功能指标中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B组,CD8+水平低于B组(P<0.05)。治疗后A组营养不良发生率(8.57%)、VAP发生率(2.86%)均较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86%)、VAP发生率(28.57%)低(P<0.05)。A组治疗后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B组短(P<0.05)。结论 为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治疗中急危重症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42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42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送检标本细菌检出阳性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护理组送检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7%,对照组阳性率为45%;护理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郭涛  童华生 《中国康复》2017,32(5):383-385
目的:探讨心肺康复治疗在预防ICU患者发生获得性衰弱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ICU获得性衰弱(ICU-AW)患者3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19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肺康复治疗手段进行干预。比较2组机械通气后第3天、第6天、第10天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肌力评分、ICU-AW发生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机械通气第3天、第6天、第10天MRC肌力评定法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CU-AW及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2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肺康复治疗能够降低ICU患者发生获得性衰弱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8月收治的60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俯卧位通气联合开放式吸痰,观察组给予俯卧位通气联合密闭式吸痰。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参数、住院期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28 d全因病死率。结果治疗后第1天观察组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7天观察组PO 2,PO 2/FiO 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28 d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改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肺通气、氧合状态,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行不同通气治疗对血气指标、心功能指标、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医院ICU病房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干预,观察组则接受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血气指标、心功能指标、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治疗后血气指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能够获得良好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炎性指标,且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少,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住本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年龄>18岁、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SSD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人工气道内径、鼻饲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和发生时间、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以及SSD组每日引流量等指标.结果 符合条件的61例患者中SSD组30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人工气道内径、鼻饲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SSD组VAP发生率明显降低(30.0%比51.6%,P<0.05);机械通气时间[(7.9±2.6)d比(10.4±0.9)d]和ICU住院时间(9.3±2.9)d比(12.3±5.7)d]均明显缩短(P均<0.05);但VAP发生时间[(6.5±1.3)d比(5.5±0.6)d]及ICU病死率(26.7%比3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SD组以第1日引流量>20 ml作为有效标准,23例引流有效的患者VAP发生率为8.7%,引流无效的7例患者VAP发生率高达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16年2月-2018年6月ICU收治的92例机械通气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对2组患者康复情况、肌力、功能独立性、并发症发生率予以观察。 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t=15.400,P<0.001; t=13.044,P<0.001; t=4.611,P<0.001);2组患者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六级肌力评定法(the UK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评分在时间效应及组间效应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6.578,P=0.001;F组间=8.924,P<0.001);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拔除时、转出ICU时的运动及认知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ICU获得性衰弱、深静脉血栓、压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早期四级康复训练能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也能改善其功能独立性,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及丙泊酚应用于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镇静组(50例)及丙泊酚镇静组(50例)。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有创机械通气、集束化治疗,并予瑞芬太尼镇痛。在镇痛基础上,对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镇静治疗。维持患者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评分在-2~0分之间。对于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两组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住ICU时间,以及应用镇静药物前和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等资料,其中应用镇静药物前后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谵妄、VAP发生情况以及30 d内死亡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CPIS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应用镇静药物前的MAP、HR、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用药前比较,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两组患者的MAP、HR、RR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右美托咪定组比较,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丙泊酚组患者MAP、RR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与丙泊酚组比较,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HR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住ICU时间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丙泊酚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谵妄的发生率低于丙泊酚治疗组。  相似文献   

19.
李楠  张彧  康健  姚昆  邢静 《浙江临床医学》2012,14(6):664-666
目的 探讨"集束化"治疗措施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 82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集束化"治疗组(集束化组)40例及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病率、入住ICU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集束化组VAP发病率21.4%,平均入住ICU时间16.23d;对照组VAP发病率47.5%,平均入住ICU时间21.4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VAP患者较非VAP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集束化组较对照组混合感染发生率降低,真菌感染发生率降低.结论 "集束化"治疗措施与传统治疗措施相比较能够降低VAP的发病率,减少患者入住ICU时间."集束化"治疗措施对于预防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救治时无创和有创正压通气相互转换时血气监测的意义.方法 入住ICU病房的危重COPD患者首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然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病情情况,及时转换为有创正压通气(IPPV)为A组,维持NPPV治疗为B组.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 A组病死率为13.3%,B组病死率为100%,A组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VAP发生率较B组明显降低(P<0.05);A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危重肺心病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及病情准确把握从无创到有创或有创到无创的转换时机,灵活选用NPPV和IPPV,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