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微创技术是当代外科的发展趋势,脊柱外科应用微创技术可以减少组织的手术损伤,提高治疗效果。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ecectomy,MED)术后硬脊膜粘连是较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对此,自2009年至2012年笔者采用常规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同时应用等离子刀对椎管内残余组织进行消融、皱缩、成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9例,63例获得随访,并与同期仅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获随访的82例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全程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方法对485例行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结果485例患者均取得令人较为满意手术效果。结论作好术前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加强健康宣教和作好出院指导能巩固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的疗效,避免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3.
曾海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23-324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和传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护理特点。方法将我院9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前者采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组采用传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术后护理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时间方面均小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椎间盘镜下和传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两种术式的异同点,比较两种术式的护理特点,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胡文畅 《黑龙江医药》2010,23(5):846-847
目的:分析比较椎间盘镜下与传统开窗手术行髓核摘除术后护理的特点。方法:从我科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行传统开窗手术髓核摘除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对两组的术后护理进行比较。结果:椎间盘镜下行髓核摘除术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传统开窗手术。结论:椎间盘镜下行髓核摘除术在其适应症范围内更适合于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58例改良式极外侧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术前进行护理评估及心理护理,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做好术中心理护理,注意加强术中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引流管的护理,指导术后床上锻炼,做好出院卫生与健康宣教.结果 5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护理并发症.结论 改良式极外侧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切口小,相对减少机体损伤.护士在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及正确指导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经皮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福建省立医院急救中心手术室庄继红福建省立医院手术室万衡济高英媚经皮髓核摘除术是通过髓核镜在C臂X光机监视下进行穿刺取髓核,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先进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不影响椎管、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术后规律随访,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45~84min,术中失血,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优良率为97%。结论: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效果,手术创伤较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等方法 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等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 本组76例患者,据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心理变化等制定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在术前、术后、出院等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系统全面科学的专科护理可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负担,缩短住院天数,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时间长,疗效差;传统开放式后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创伤大,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恢复慢。我院自2006年2月~2008年5月采用椎板拉钩法的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现将二者手术特点、疗效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我科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本组病例术前、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术后2~4d出院,住院期间及术后近期随访3个月无一例并发症。结论: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正确的体位训练,术后科学系统的专科护理及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早日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试验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和护理.对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康复Macnab标准功能评定无明显差异 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骨理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病人,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整体医疗质量和医护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椎间盘镜下进行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采用先进的电视内镜系统,行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结果42例手术,8例中转开放,其余均行镜下手术.结论手术室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熟练掌握椎间盘镜系统的连接核维护,做好术接受准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总结分析,提高本症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3月~2009年1月来本院采用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并随访2年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进行回顾分析,对术后近期及中期疗效进行评分,观察和分析术后症状改善率。结果:58例术后近期优良率为96.55%,中期优良率为100%,疗效显著。结论: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显著,椎板间开窗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临床适用广,基层医院较易开展。  相似文献   

14.
张琦 《中国医药指南》2014,(30):360-361
目的对腰椎椎间孔镜下实施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全面总结。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腰椎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20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结果 20例患者均在术后35 d下床活动,75 d下床活动,710 d出院,6个月随访,病例均恢复正常运动功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面、系统、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保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效果,使患者身体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5.
椎间盘镜下行髓核摘除术是1997年初由国外发展起来的微创脊柱外科新技术[1].同开放式手术相比较,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总费用低等优点,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法.我院于2000年7月引进美国枢法模丹历公司生产的椎间盘镜(METRX)手术系统,为腰椎间盘突出的502例病人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用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或扩大椎板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术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切口小,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少,患者卧床时间短,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卧床时间短等优点,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的护理措施,总结术后有效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髓核摘除手术的2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24例行髓核摘除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和椎间隙感染,2例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过积极治疗护理后症状消失;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其中两例脑脊液漏患者需卧床7-10天,其余所有患者术后5天在腰围保护下均能顺利下床活动。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及时、正确的指导功能锻炼,对提高患者预后和生命质量,促进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行双间隙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和疗效.方法在应用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为2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髓核摘除术中,选择L4、5、L5S1复合型椎间盘突出者52例(18.4%),采用同侧双切口入路或不同侧双切口入路对同侧或不同侧相邻的双间隙椎间盘突出者做髓核摘除术.结果接受本手术入路治疗的52例复合型椎间盘突出症者,其建立工作通道的成功率为100%、行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的优良率为96.1%.结论以同侧或不同侧作双切口入路在椎间盘镜下作相邻双间隙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刘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4,(17):2668-266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术前均作X射线、磁共振成像和CT等检查,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配合医生分别行经后入路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19例)、单侧椎板咬除后再作髓核摘除术(26例)、全椎板咬除椎管减压加髓核摘除术(13例),术后做好患者康复护理工作。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患者脊柱和双下肢功能恢复正常,其中痊愈54例(93.1%,54/58),好转3例(5.2%,3/58),显效1例(1.7%,1/58),无治疗无效患者。结论做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能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并促进患者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0.
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治疗组,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60例椎板切除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较,观察其治愈率与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有效率为86.7%,两组在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卧床时间较对照组有显著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其中小窗口开窗使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显著,可以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