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三峡库区运行时滑坡实行监测的主要内容,介绍了以防大灾为目的的多参数、多手段、多方位的长期、快速有效的动态监测系统,并分析了岩石声发射监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和为此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骊山滑坡的现状及其监测目的,论述了地壳变形三维监测方案,分析了骊山滑坡监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些特殊技术问题,简要叙述了三维变形监测的应用情况及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用于陕西洪涝灾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杰明  张树誉 《灾害学》1997,12(2):18-22
介绍了利用极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洪涝灾害的原理、监测方法和资料处理流程,以及对1996年初黄河陕西段凌汛的成功动态监测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系统中最大的部门灾害,其大面积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灾害表现为规模增大、程度加深的趋势。农业灾害的遥感监测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当前主要农业灾害遥感监测应用的原理和方法,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要提高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范围和精度,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灾害遥感机理的研究,采用多传感器、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相结合的监测方式。  相似文献   

5.
多源遥感数据沙尘暴强度监测的信息可比方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综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沙尘暴监测研究的国内外进展,提出了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识别和提取沙尘暴信息的新方法,利用近红外1.6μm波段特性,构建了可比沙尘强度指数。研究表明:利用卫星探测器11μm,12μm波段差值进行沙尘暴信息识别和提取,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但不能刻画沙尘暴强度;构建的可比沙尘强度指数,能够解决多源遥感数据由于卫星平台、监测时间、监测区域等不同因素导致的监测结果不可比的问题;同时监测结果与地面气象站监测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从时间、空间两方面刻画沙尘暴强弱分布,可以作为沙尘暴定量研究的参数,为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持续定量地监测沙尘暴的起源、移动、传输路径、扩散等待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失稳路堑边坡监测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边坡的监测,不仅可以掌握滑坡体的变形特征和滑移规律,同时在滑坡治理期间还可以实现信息反馈,这对滑坡治理优化设计、信息化施工和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向家坡路堑边坡的具体地形地貌以及滑坡等情况,进行了综合研究,设计出了以地表监测为主、辅以深部位移监测及地下水监测的多层次综合监测系统,使监测结果能为滑坡预报预警和防灾决策提供依据;经现场1年多的测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永靖县黄茨滑坡的滑动机理与临滑预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恭先 《灾害学》1997,12(3):23-27
1995年1月30日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镇黄茨村后的黄土塬边发生一个体积约600万m~3的大滑坡,由于事前的严密监测和准确临滑预报,滑坡滑下时未造成一人伤亡,财产损失也减小到最低限度。同时创造了我国多手段、多信息综合跟踪预报滑坡的成功先例。本文主要介绍该滑坡的地质基础、滑动机理和临滑预报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4日起,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连续发生了多起有感地震,其中最大的震级为Mt4.6。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派遣的工作组对文成县的水库大坝进行了现场调查。这里介绍了地震的概况和现场调查的情况,以及基于地震监测和日常监测(坝体变形、坝体表面检查等)的结果,对坝体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采用差分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单片微机数据采集和控制、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等技术构建的一套具有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的远程滑坡位移监测系统。监测试验表明,系统监测误差小于1cm(单频GPS,垂直方向),并具备突发崩塌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MODIS火点指数监测森林火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MODIS红外辐射遥感数据分析异常热点光谱辐射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火情监测模型归一化差异火点指数,并通过几起较大的森林火灾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给出了该监测模型的详细算法。EOS—MODIS探测器具有多光谱、高光谱及热点监测动态范围宽的特点,MODIS的新一代多光谱探测器NPOESS NPP VIIRS同样继承了MODIS的优势,为归一化差异火点指数算法模型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岩石边坡稳定性的可靠性理论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撇开了传统的整体刚性极限平衡法和条分法等安全每当法评价边坡的稳定性,采用可靠性理论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更符合工程实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岩体强度试验得到的力学参数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利用试验所得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计算得到的岩坡稳定性系数往往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误差。利用概率论中的极大似然估计法,结合室内试验和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对岩坡滑动面的参数进行反演。结果表明,该反演结果精确性较高,说明所用方法更为可靠,所得结果可以为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支护设计提供合理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宁杭高速公路宜兴兰右山深路堑高边坡整体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宁杭高速公路宜兴兰右山深路堑工程地质特征、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该段西侧高边坡一级台阶为泥岩,二级以上台阶为石英砂岩,边坡呈"上硬下软"双层结构;由于泥岩岩性特殊,具有浸水软化、膨胀、崩解、易风化等特征,在地下水诱因下,这种双层结构类型对边坡稳定性十分不利;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宜采取主动防护措施,如坡面封闭隔水处理、预应力锚索、砂浆锚杆框架等防护方案,防止发生边坡深层破坏。  相似文献   

14.
岩土破坏过程声发射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重庆黄泥包滑坡处采集的岩土试样进行单轴压缩和拉伸实验,测试了岩土破坏过程的声发射信号,得出了岩土破坏过程声发射的基本特征:在单轴压缩实验中,声发射能量信号随着压力的增加呈现连续增加的趋势,在主破裂时刻有较强声发射能量信号产生;在蠕变实验中,AE在压力上升阶段信号增强,在恒定压力下,AE信号有所减弱,整体趋势较为平缓;在拉伸实验中,岩土的破坏方式呈主震型和群震型;AE信号能够反映岩土受载过程;岩土的抗压强度与声发射能量最大值呈正相关性;加载速率越大,声发射能量最大值也越大。  相似文献   

15.
花岗岩在我国分布广泛,完整新鲜的花岗岩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特性,但受到侵蚀、剥蚀、风化等作用的花岗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急剧降低,又会成为工程建设中较难处理的岩石之一。公路建设过程中,风化花岗岩边坡较为普遍。由于这类边坡的特殊岩体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失稳,对公路施工和运营都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研究这类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和失稳模式,对边坡的开挖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某高速公路一风化花岗岩边坡的现场工程地质勘察,在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变形破坏机制及失稳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做出了评价,进而对边坡开挖和防护提出有效建议,同时也可为同类风化花岗岩边坡的设计、施工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3D-Sigma软件对小湾河谷的右岸边坡进行了河谷自然下切、河谷一次下切和河谷不下切3种情况下的三维有限元弹塑性模拟,获得了3种模拟方案下的应力及变形结果,并进行了对比.认为下切过程对类似小湾库区河谷的边坡内应力、变形和坡体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并从应力和变形角度解释了山体内裂隙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膨胀岩的胀缩机理及影响因素,总结了近几年的理论研究成果。着重论述了巷道和边坡工程中的膨胀 岩所造成的灾害形式,通过分析诱发灾害的机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倾倒破坏是直立层状岩质边坡失稳破坏的模式之一,目前仅研究了岩石分别为线弹性体、损伤体或蠕变体时在自重作用下边坡倾倒临界高度的计算方法,而实际工程中,岩体则往往同时具有损伤及蠕变特性。为此,针对软岩中同时存在的损伤与蠕变特性,在经典欧拉压杆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假定岩石为Maxwell蠕变体、基于Weibull分布的统计损伤体及损伤与蠕变共存的复合体等三种模型,获得了相应的边坡倾倒临界高度计算方法,并讨论了相关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直立层状边坡倾倒计算中,应同时考虑细观损伤与蠕变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当考虑岩石蠕变性时,边坡倾倒临界高度随时间增加近似呈指数规律下降。  相似文献   

19.
极端冰雪条件下的顺层岩质边坡滑移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典型岩石边坡在极端冰雪条件下的滑移稳定系数的表达式;通过计算分析,揭示了岩石边坡滑移稳定系数随裂隙内水深、坡高、坡角、滑面倾角等因素变化的规律及与冻深的关系,并绘制岩石边坡滑移稳定系数与边坡几何要素之间的关系图.研究表明,当考虑极端冰雪灾害影响时,岩石边坡滑移稳定系数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随裂隙饱水程度、坡面角、主...  相似文献   

20.
根据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主要由边坡内部的结构面所控制的特点,采用有限元重力加载比例法对含有一组平行节理面和含两组节理面的岩质边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与强度折减法相比,采用有限元重力加载比例法能更加快速地计算出岩质边坡的安全系数,节省计算耗时和人工干预的工作量,并能通过塑性应变的发展分析其破坏过程,确定潜在的滑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