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了机械粉碎对PET颗粒分子量及结晶性质的影响;固相缩聚时,N2流量对不同粒径的PET颗粒产物黏度的影响,PET颗粒大小以及反应温度对聚合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粉碎不会降低PET颗粒的分子量也不会破坏结晶性质;较小尺寸的PET颗粒在固相缩聚时存在最佳粒径,最佳时间和最佳N2流量;提高反应温度,固相缩聚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2.
PET固相缩聚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相缩聚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型缩聚反应方式,有利于降低反应过程中的降解反应和副反应;对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进行固相缩聚处理可以大幅提高PET分子量,其产品的性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文中首先对PET固相缩聚的反应过程、速度控制等反应机理进行了介绍,然后从原料粒子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PET固相缩聚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PET固相缩聚目前的研究情况和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纯PET切片及PET/蒙脱土(MMT)(2.5 wt%)切片进行固相缩聚,使分子量有所提高.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三种样品进行纺丝拉伸.利用WAXD、DSC和声速法等手段测试纤维的取向、结晶度及结晶形态等的变化,研究蒙脱土的加入对PET纤维热收缩性能的影响.测试及研究结果表明:少量蒙脱土的加入能有效抑制纤维的热收缩;同时随着拉伸温度的提高,纤维的热尺寸稳定性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以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为扩链剂,通过化学扩链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粒料进行预扩链,然后通过固相缩聚(SSP)法对预扩链产物实现进一步扩链改性。研究了扩链剂用量、固相缩聚温度和时间对扩链PET特性黏度、流变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GIC含量为1.0%时,预扩链产物的特性黏度最高,达到了0.84 d L/g。在随后的固相缩聚中,当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3 h时,扩链PET的特性黏度达到最大值1.91 d L/g。固相缩聚后,扩链PET熔体表现出明显的剪切变稀现象,并且弹性在熔体中更占优势。同时,扩链PET的结晶度从30.7%降低至24.8%,结晶温度从191.6℃提高至212.7℃。  相似文献   

5.
以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为扩链剂,通过化学扩链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粒料进行预扩链,然后通过固相缩聚(SSP)法对预扩链产物实现进一步扩链改性。研究了扩链剂用量、固相缩聚温度和时间对扩链PET特性黏度、流变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GIC含量为1.0%时,预扩链产物的特性黏度最高,达到了0.84 d L/g。在随后的固相缩聚中,当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3 h时,扩链PET的特性黏度达到最大值1.91 d L/g。固相缩聚后,扩链PET熔体表现出明显的剪切变稀现象,并且弹性在熔体中更占优势。同时,扩链PET的结晶度从30.7%降低至24.8%,结晶温度从191.6℃提高至212.7℃。  相似文献   

6.
固相缩聚与PET的熔融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结衍射(WAXD)研究了低温干燥高温固相缩聚PET的熔融行为和结晶结构。根据DSC结果分析了固相缩聚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熔融双峰的影响,得到熔点与固相缩聚反应温度有红性关系,熔点和结晶度与固相缩聚反应时间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利用WAXD研究了固相缩聚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表观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说明低温结晶时形成的不完善晶体在固相缩聚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重结晶,结晶结构趋  相似文献   

7.
固相缩聚与PET的熔融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研究了低温干燥高温固相缩聚PET的熔融行为和结晶结构。根据DSC结果分析了固相缩聚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熔融双峰的影响,得到熔点与固相缩聚反应温度有线性关系,熔点和结晶度与相缩聚反应时间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利用WAXD研究了固相缩聚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表观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说明低温结晶时形成的不完善晶体在固体缩聚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重结晶,结晶结构趋于  相似文献   

8.
蒙脱土纳米材料对PET固相缩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粘度法测试研究了蒙脱土(MMT)纳米材料对PET固相缩聚的影响,并通过WAXD,DSC,热台偏光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加入MMT对PET固相缩聚过程中的结晶度、晶体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MMT纳米材料对PET的固相缩聚反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MMT的加入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PET的晶核形成;与此同时MMT纳米微粒与PET之间较强的界面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分子链段运动,限制了晶体生长速率,结晶完善程度较差.  相似文献   

9.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固相缩聚工艺过程中切片及粉尘的结晶熔融及降温结晶行为,研究表明,切片与粉尘呈现出不同的结晶行为,切片随工艺过程的进行,特性黏度增加,降温结晶能力减弱;而粉尘特性黏度增加的幅度更大,降温结晶能力增强;预结晶及结晶粉尘因摩擦形成了更高熔融温度(267.5℃)下的结晶;高的无机杂质的浓度,促进了粉尘的降温结晶成核;粉尘高的结晶能力,易造成后产品加工过程形成结晶斑点。  相似文献   

10.
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研究了聚酯切片在不同的结晶温度等温结晶样品的升温熔融行为。发现结晶温度升高,结晶熔融温度升高,切片的抗粘结温度升高;固相缩聚过程是结晶与反应同时发生的过程,反应时间延长,结晶层分布变窄,结晶熔融温度升高,且逐渐与升温熔融峰重合在一起;多段升温反应的方式,可逐步提高熔融粘结温度,避免粘结,提高反应速度。利用这种优化的反应方式,可缩短反应时间,特别适用于固相缩聚法生产高分子量(η1.0dL/g)聚酯。  相似文献   

11.
分子量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的性能有直接影响 ,高分子量PBT通常经固相缩聚的方法获得。本文对PBT固相缩聚的机理、影响因素及产物的结晶和熔融性能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挤出、热拉伸及淬冷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原位微纤化共混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PET/PE原位微纤化共混物的非等这结晶特性,为了比较,同时考察了纯PE和PET/PE通常共混物的结晶特性。结果表明,PET微纤对PE有良好结晶异相成核作用,可提高结晶温度、缩短结晶时间、增大结晶速率,但使PE的结晶度和熔点降低;增加降温速率,结晶峰变宽且向低温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3.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固相缩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不同的固相缩聚反应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研究了PBT固相缩聚反应动力学,测定了反应条件下的表观活化能,认为扩散和化学反应是PBT分子量增长的两个主要控制因素。在低温下反应主要由化学控制,而在高温下反应主要由扩散控制,此时的增长曲线偏离二级反应方程。同时,本文对所获得的固相缩聚的PBT样品的分子量分布、熔融行为、结晶度和晶粒尺寸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规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PET/PE原位微纤化共混物的形态与性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熔融挤出—热拉伸—淬冷”方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原位微纤化共混物(MCB),研究了热拉伸比恒定时组成对MCB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形态观察发现,MCB形成了良好的纤维结构,热拉伸比恒定时,纤维的形态特征(如直径及其分布等)主要受PET含量影响,MCB拉伸模量和强度较通常共混物有显著提高,但太低和太高PET含量,增强效果有所减弱,随着PET含量的提高,MCB经历了从韧性拉伸断裂到脆性拉伸断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Magnesium reinforced in situ TiC particulates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utilizing the self-propagating high temperature synthesis (SHS) proces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preform temperature and compact density have effects on the SHS reaction. It is observed that when the compact density was below 68% of the theoretical density, no SHS reaction occurred. However, with an increase in density from 68 to 72%, the successful thermal explosion reac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Mg melt. Besides this, the effect of preheat temperature on the fabrication of Mg/TiC composite was extensively studied and found that the preheat temperature below 300 °C failed to give rise to SHS reaction. However, the preheat temperature of 450, 500, and 550 °C favors the reaction inside the liquid melt, but the temperature of 600 °C leads to the ignition reaction in the preheating furnace itself. SEM and EDX study confirms fine distribution of TiC in the matri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