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鞍旁占位病变相对比较复杂,自发性鞍旁硬膜外血肿少见,术前鉴别诊断困难。我科于2007年2月间曾以鞍旁占位病变收入院一例病人,术中发现为鞍旁硬膜外血肿,现将报告如下。病例资料女性,47岁,主因间断头痛1年加重伴右眼痛2天。缘于1年前常因劳累后头痛,以右侧为重,口服止痛药物可缓解,未予特殊治疗。2天前头痛加重同时出现右眼痛,无恶心、呕吐。自发病以来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查体:神清,语利,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右侧眼裂以下面部痛觉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颈无抵抗,双侧Babinskis征(-)。头MRI检查:于右侧鞍旁-鞍上区可见一类圆形肿物,边界清楚,大小约1.8cm×1.3cm×2.2cm,T1WI为稍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图1~3)。注:▲为MRI示占位病变颅内动脉MRA检查:右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及管内段均未显影,右侧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显示正常(图4)。注:△为MRA示病变处全脑血管DSA结果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约1cm后突然变细,颅内段未显影。右侧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血供来自椎基底动脉及左侧颈内动脉系统(图5-6)。注:→为DSA示右侧颈内动脉血流中断处于全麻下行右侧鞍旁占位病灶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近期,我们对1例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另一侧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病人实施了大脑中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4个月,效果良好。1病历摘要男性,32岁。因反复抽搐发作、言语不清、肢体无力8个月于2001年3月20日入院。体格检查:意识清醒,不全混合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右Barbinski征阳性。头颅CT示左额颞顶低密度改变,DSA示左侧颈内动脉升段闭塞,左侧大脑后动脉狭窄。左侧大脑半球通过侧支循环供血。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狭窄程度达83%。未见明显的粥样斑块。诊…  相似文献   

3.
双眼睑下垂多提示动眼神经核受累、重症肌无力或眼肌型肌营养不良等,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双眼睑下垂只在近期有1例报道[1].我们将我院收治的3例右侧大脑半球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双眼睑下垂患者报道如下. 例1 女性,71岁,2011年11月24日因"左侧肢体无力1d"入院.体检:嗜睡,对答切题,可配合检查,双眼右侧凝视,双眼睑下垂(完全不能上抬),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Ⅰ级,左侧巴宾斯基征(+),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史.NIHSS评分15分;头颅MRI示右侧大脑半球急性梗死(图1),MRA示右颈内动脉虹吸段及大脑中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4.
病例报告 患者男,46岁.因车祸伤及头、颈部1d入院.颅脑及颈椎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第5颈椎椎板骨折;颅脑CTA示左侧椎动脉Cs水平局限狭窄,远端呈双腔;右侧椎动脉硬膜内段不规则囊状膨出.DSA示左侧颅外段椎动脉C5水平内膜撕脱,远端呈双腔,诊断为椎动脉夹层(图1a,b);右侧颅内段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PICA)近端可见囊袋状膨出,诊断为夹层动脉瘤(图2a).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充分评估后,决定分次行左侧椎动脉支架成型术并右侧夹层段椎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9岁.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便8个月入院.8个月前因左侧颈内动脉残端综合征,行左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封闭残端.入院查体:神清,言语单音节,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右手挛缩,肌张力高.头颈CTA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颈内动脉狭窄>95%(图1),TCD检查右侧大脑中动脉最高流速88 cm/s.入院诊断:右侧颈动脉狭窄,左侧颈内动脉残端综合征术后.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切开右颈部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游离胸锁乳突肌前缘,显露并打开颈动脉鞘,发现颈动脉搏动消失,结扎面总静脉,游离并显露颈动脉及其分叉部、颈内动脉.顺序阻断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甲状腺上动脉,游离颈内动脉,阻断颈内动脉后,沿颈动脉长轴纵行切开血管,见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颈动脉分叉部斑块形成,斑块质硬,颈内动脉管腔几近闭塞,用剥离子将斑块从血管外膜上逐渐剥离,在近心端再用直角血管钳将内膜分离并挑起,用刀片切断内膜,用剥离子逐渐分离斑块至远心端,用精细镊子仔细清除远心端血管内膜,并清除血管内膜残片,缝合血管后,依次放开血管阻断钳,见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搏动良好,TCD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流速99 cm/s.术后患者烦躁,言语较前流利,肢体功能障碍未见明显改善.术后7d行头颈CTA检查,发现颈动脉内膜切除近心端明显狭窄(图2),但患者颈动脉触诊搏动良好,术后未行TCD检查.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8岁.因"头颈部外伤后左侧肢体力弱3d"入院.查体:神清,言语欠流利,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Ⅲ级,左侧肢体浅感觉减退,左Babinski's征(+).急诊行头颅MRI提示:右侧颞叶、右侧半卵圆区及右顶叶脑梗死(图1a).行DSA检查示:右颈内动脉起始部血流分布异常,并可见"双腔征",考虑颈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右侧颈内动脉远端显影不良(图1b,c).患者肢体无力症状逐渐加重,遂在局麻下行右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应用PILOT 0.014微导丝缓慢通过夹层处,并反复确认微导丝位于真腔,将PROT(E)G(E)颈动脉自膨式支架沿微导丝放至内膜剥离处,调整位置适合后释放,造影见支架位置满意,成形良好,血管主干及分支显影较前明显改善(图1d).术后给予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清除氧自由基等治疗,3周后患者出院,左侧肢体肌力V-级,较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通常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少数人可出现各种解剖变异.常见的变异起源部位包括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等.本文报道2例少见的右椎动脉起源于右颈总动脉的变异,现就其影像学特点、发育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讨论.病例1:女,78岁,突发意识不清伴呕吐1.5 h入院.入院时处昏迷状态,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行DSA示双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左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狭窄,右椎动脉起自右侧颈总动脉.患者行保守治疗,意识一度好转,后因哮喘反复发作,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家人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8.
锦州解放军205医院内一科 殷正森 唐大威 王晓梅报道 患者男,28岁,右利手,因头痛,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麻木4天入院。患者于洗澡时突感左侧头部胀痛、恶心、言语不清,右侧肢体麻木。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治疗4天无明显好转而入我院。查体:右侧中枢性舌、面瘫,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左颈内动脉搏动减弱,诊断为脑梗死,待除外血管畸形,降纤酶10U连用3天,辅以维脑路通、CoA等治疗,病情加重,表现为头痛剧烈,运动性失语,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右手握力0级,颈部血管超声示左颈内动脉起始部中…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4岁。以"左侧肢体活动不灵5个月,加重2 w"于2013年8月27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膀胱肿瘤病史。入院查体:神清,语明。左侧肢体肌力5级,左上肢痛觉减退,余神经查体(-)。右上臂收缩压较左上臂收缩压低10 mm Hg。CTA:右侧头臂动脉起始处及右颈内动脉起始处存在串行重度狭窄。头CT:右侧顶枕叶软化灶。结合病史,考虑患者临床症状与右颈内动脉及头臂动脉串行狭窄相关,予2013年8月30  相似文献   

10.
后循环缺血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MRA表现。方法对12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头颅MRA、TCD、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等检查,分析血管病变程度及部位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结果 84例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其中59例椎动脉狭窄,16例一侧椎动脉纤细,21例大脑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4例,同时又有颈内动脉狭窄42例,分别为颈内动脉起始段、大脑中动脉起始段、大脑前动脉起始段。结论 MRA是检测后循环缺血简便、快捷、无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的癫痫发作的疗效.方法 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2011年共收治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的癫痫发作患者.例1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线样狭窄,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及右侧椎动脉起始部中度狭窄;例2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重度狭窄,双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2例患者均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及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结果 术后2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例1随访近3年,例2随访1年多,均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均无临床症状复发.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的癫痫发作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1病例资料男,66岁,因头痛伴右侧肢体乏力20 d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5-级,左侧上、下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头颅MRI平扫+增强示:延髓池左侧明显强化病灶,大小约20 mm×16 mm,延髓明显受压,并可见脑膜尾征(图1A),考虑脑膜瘤;左侧半卵圆中心、左顶叶急性脑梗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7年,长期服药[厄贝沙坦片(150 mg,1次/d)+左旋氨氯地平片(5 mg,1次/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男,41岁,因头痛伴左下肢乏力1 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上肢肌力Ⅴ级,左下肢肌力Ⅳ级。颅脑CT示右顶叶纵裂旁血肿(56mm×36 mm×50 mm),周围伴水肿带(图1A)。CTA检查示,病灶有不均匀明显强化(部分强化幅度与血管相仿),并见结节状突向大脑镰左侧,周围供血血管增多增粗,考虑右侧镰旁脑膜瘤伴出血,不完全排除合并脑血管畸形(图1B)。DSA检  相似文献   

14.
带膜支架置入治疗脑血管狭窄合并动脉瘤,目前尚很少有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男,78岁。因发作性头晕1年、加重2个月,于2005年12月14日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头昏、头晕,在外院行左侧颈动脉内膜剥脱(CEA)手术,术后3个月,又出现发作性头晕,伴行走不稳,数日发作1次,每次持续约2min自行缓解,药物治疗无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正规服药治疗。查体:左侧颈部有15cm长手术疤痕,其他无异常。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示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70%,右侧海绵窦段狭窄上端动脉瘤,左椎动脉寰椎上端狭窄80%,左侧图1A: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及动脉瘤…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并高灌注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而高灌注综合征(HS)是CAS的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应用CAS治疗后出现HS患者1例如下。1病例男,51岁。因左侧肢体力弱、言语不清1d于2005年4月15日入院。患者1d前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患糖尿病10余年,未正规服药。查体:血压150/90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楚,言语含糊,左侧鼻唇沟浅,口角右偏,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左侧Babinski征( )。头颅MRI:右侧额、顶、颞叶、基底节、放射冠异常信号;MRA:右侧颈内动脉未显影。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变细,高度狭窄可能。DSA:左颈…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资料39岁男性,因渐进性右侧肢体乏力1个月于2018年11月29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意识清楚,跛行入院;右侧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张力高;左侧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病理反射阳性。外院颅脑CT及MRI示左侧额顶叶囊性占位性病变(图1A~C),考虑胶质瘤。12月7日,在全麻下行左侧额顶叶颅内囊性占位病变切除术。术中切开脑膜后,见淡黄色液体流出,压力较高;液体释放后,见大小约8 cm×6 cm×8 cm囊腔,脑组织表面光滑;翻开脑膜后,见异常组织附着,大小约3 cm×2 cm×2 cm,血供一般,质脆,和脑组织边界清楚;电凝肿瘤周边供血,  相似文献   

17.
例1,男性,36岁。发作性失语及右肢麻木3月余.右侧肢体瘫18天于1993年5月24日入院。查体:血压18/12kPa,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上、下肢肌力零级,右侧深、浅感觉减退.右侧Babinski征阳性。脑C了示:左额、颞、顶大面积梗死。血流变、血脂、血糖均正常。TCD示:左半球无血流信号。脑血管造影示:左颈内动脉C2平面以上呈串珠样狭窄,逐渐变细,狭窄段远、近段均有扩张。诊为: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例2、男性,30岁,左侧肢体无力5天于1998年3月3日入院。既往1996…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情重、治疗困难,我院用介入治疗1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 男,39岁.因"左侧肢体麻木、无力2d"于2011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不伴头晕、头痛、恶心及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5年,服用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尚可.查体:左上肢肌力V-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左偏身痛觉减退,左侧肢体共济运动差,Romberg征(+),左侧病理征(+);其他无异常.头颅MRI、MRA示右侧枕叶、小脑、基底节区急性梗死,基底动脉瘤合并血栓形成可能性大,右侧大脑后动脉间断性狭窄、闭塞,左侧大脑后动脉P1段闭塞,左侧大脑后交通动脉开放.TCD示:  相似文献   

19.
一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自发性夹层动脉瘤,几年前是较少见的,而双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尤为罕见。本文报告至少三条大的动脉自发性急性夹层动脉瘤二例。例一:女40岁,服避孕丸6年,两周来出现急性头痛、颈痛与呕吐,左耳可听到杂音,入院次日头痛及杂音逐渐加重。症状发生10天后有短暂的意识丧失,4天后突发视力模糊,持续15分钟,继后视力下降。血压190/120mmHg。查体:除有Horner氏征及左侧头颈部可听到粗大的杂音外,神经系无其它异常。脑CT正常,未用强化对比剂。全脑血管造影: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广泛严重的狭窄,并延及虹吸部及经眼动脉逆行至颈外动脉。左侧末梢血管明显狭窄,在C_1水平示扩张的动脉瘤。左侧椎动脉从起始至末梢血管不规则狭窄扩延至C_3水平,并发现二个扩张动脉瘤。右侧椎动脉除发育不良外,在C_1段显示严重的狭窄。左侧椎动脉被双侧大脑中动脉所充盈。经用大剂量肝素治疗2周后,血管杂音和头痛消失,但左侧Horner氏征无变化,8月后造影示完全建立侧支循环,多普勒超声检查正常。例二:女,42岁,亦有服避孕丸史10  相似文献   

20.
我们将神经导航系统结合脑内窥镜应用于1例多发性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40岁男性,左侧半身麻木、无力两月入院。查体: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左半身浅感觉下降。MRI平扫示右额深部(病灶A,直径1.5cm,深度2.92cm)及右侧丘脑(病灶B,直径3.3mm,深度4.35cm)多发占位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