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单肺通气时不同潮气量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学锋  毛志福  林辉 《广西医学》2007,29(2):193-194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OLV)时不同潮气量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择期中、下段食道癌患者,ASAⅠ~Ⅱ级,全麻后,双肺通气(TLV)潮气量(VT)均采用10ml/kg,呼吸频率(f)12次/min,OLV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所有病人均在开胸后行OLV。依次采用OLV1(VT=15ml/kg,f=8次/min),通气25min;OLV2(VT=10ml/kg,f=12次/min),通气25min;OLV3(VT=8ml/kg,f=15次/min),通气25min;OLV4(VT=6ml/kg,f=20次/min),通气25min。在OLV前以及每组通气25min后分别进行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血气分析。同时监测气道吸气压力(Paw)及计算出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TLV与OLV比较:OLVPaO2均下降(P〈0.01),Qs/Q增加及Paw均增高(P〈0.01)。OLV时,PaO2在OLV4时有明显增高(P〈0.01),PaO2在OLV1时增加(P〈0.05或P〈0、01),Qs/Qt在OLV1时比较OLV2、OLV3增加(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采用OLV2(VT=10ml/kg,f=10;K/min),OLV3(VT=8ml/kg,f=15次/min),对氧合及肺内分流影响较其他两组小,是比较理想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时不同潮气量(VT)对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食道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所有患者均先采用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双肺通气30min后转为单肺通气,OLV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三组:小潮气量组(A组),常规潮气量组(B组),大潮气量组(C组),每组患者分别于OLV前、OLV后30min、OLV后60min(分别称为T1、T2、T3)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结果OLV后30min、60min,各组间PaO2差异无显著性。Ppeak及Raw随潮气量增加而升高(P〈0.05)。OLV后A组Ppeak及Raw最小,但OLV后A组PaCO2比其他两组显著升高(P〈0.05)。OLV后C组PaCO2低于A、B组(P〈0.05),单肺通气后C组Ppeak及Raw值最大、显著高于A、B组(P〈0.05),与T1相比较显著增高(P〈0.05)。OLV后B组Raw高于A组(P〈0.05),但B组Ppeak及Raw保持在正常水平,OLV后B组获得较好的通气效果,PaO2、SpO2及PaCO2均较满意。结论单肺通气时采用常规潮气量组(VT=10ml/kg,f=12次/min)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其它两组小,是较为合适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阿芬太尼对单肺通气(OLV)患者围术期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24例,ASA I级或Ⅱ级,年龄43 ~ 68岁,BMI 18.9 ~ 24.9 kg/cm2.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F组)和阿芬太尼组(AF组),每组12例.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mg/kg、吸入8%七氟醚、F组给予芬太尼3μg/kg (AF组给予阿芬太尼18μg/kg).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4~0.08mg/kg,F组给予芬太尼0.05 ~ 0.10 mg,AF组给予阿芬太尼0.3~0.6 mg,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8%~2.7%.麻醉维持期间将BIS值维持在40~60.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0)、单肺通气60 min(T1)、膨肺后60min(T2)采取血样测定IL-6和IL-10浓度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与F组比较,AF组血浆IL-6浓度、IL-6 mRNA表达、IL-6/IL-10比值和IL-6 mRNA/IL-10mRNA比值于T1、T2均明显降低(P <0.05);AF组血浆IL-10浓度、IL-10 mRNA表达于T1、T2均显著升高(P<0.05).AF组各时点IL-6/IL-10比值和IL-6 mRNA/IL-10 mRNA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阿芬太尼应用于单肺通气患者可有效抑制IL-6的生成和释放,促进IL-10的生成和释放,有助于维持IL-6/IL-10的平衡状态,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单肺通气时呼吸参数改变对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OLV)时呼吸参数改变对呼吸力学、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择期需单肺通气开胸手术病人,ASA I~Ⅱ级,麻醉诱导后双腔支气管插管,所有病人均先采用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双肺通气30分钟后转为单肺通气,OLV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随机分为3组:小潮气量快频率组,常规潮气量组(B组),大潮气量慢频率组(C组),每组病人分别于OLV前,OLV后30 min、OLV后60 min、OLV后120 min(分别称为T1、T2、T3、T4)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结果 OLV后各组间PO2差异无显著性.单肺通气后C组Ppeak及Raw值最大、显著高于A、B组(P<0.05),与T1相比较显著增高P<0.05,OLV后C组PaCO2低于A、B组(P<0.05).OLV后A组Ppeak及Raw最小,但OLV后A组PaCO2比其它两组显著升高(P<0.05),并且随单肺通气时间延长PaCO2还有升高趋势.OLV后B组Raw高于A组(P<0.05),但B组Raw保持在20 cmH2O·L-1s-1左右的正常水平,Ppeak为22.00 cmH2O左右,OLV后B组获得较好的通气效果,PaO2、SpO2、及PaCO2均较满意.结论 单肺通气时采用常规潮气量组(VT=10 mL/kg,f=12次/min)对血气的影响相对其它两组小,Ppeak及Raw保持在合理水平,是较为合适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5.
TNF-α及IL-8在机械通气治疗ARDS动物模型中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潘灵辉  钱卫  匡志鹏  黄宇  彭丹晖  林飞 《广东医学》2005,26(10):1338-134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方法选用12只大白兔,制作ARDS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两组:低潮气量通气治疗组(A,n=6,VT=6 mg/kg)和正常通气治疗组(B,n=6,VT=10 mg/kg),分别于肺通气前、通气120 min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TNF-α及IL-8的浓度;采集肺通气前(T0)、通气后(T1)、通气30 min(T2)及60 min (T3),通气后120 min(T4)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NF-α及IL-8的浓度,监测两组血气变化。结果ARDS建立后,BALF、血清中TNF-α及IL-8表达明显升高;机械通气治疗后,BALF、血清TNF-α及IL-8表达较通气前明显下降(P<0.01),但B组于60及120min血清TNF-α及IL-8表达上调,与A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低潮气量通气治疗ARDS动物模型能够减轻炎症诱发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呼吸参数对呼气末 CO2分压(PETCO2)、PaCO2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 ASAI ~Ⅱ级全麻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 组在单肺通气时呼吸参数定为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3次/min;B 组呼吸参数定为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4次/min;C 组呼吸参数定为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6次/min;D 组潮气量7mL /kg、呼吸频率17次/min。各组病人分别于 OLV 前、OLV 后30 min、OLV 后60 min、OLV 后90min(分别称为 T0、T1、T2、T3、),抽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1随单肺通气时间延长 A 组的 PaCO2、PET CO2逐渐增高,与 T0时刻比较,T1、T2、T3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3时刻其值高于正常高值,有临床意义;D 组的PaCO2、PET CO2值随单肺通气时间延长而下降,与 T0时刻比较,T1、T2、T3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3时刻其值低于正常低值,有临床意义。结论:单肺通气期间,呼吸参数(VT =7ml /kg,f =14-16次/min)为比较理想的呼吸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开胸手术中单肺通气(OLV)时低潮气量(VT)复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肺内分流、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ASA I~Ⅱ级,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潮气量组(A组:VT=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组(B组:VT=6mL/kg,PEEP=0.49kPa,呼吸频率16次/min),每组患者分别在单肺通气前1min(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结束前(T3)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Os/Ot),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桡动脉压(ABP)及心率(HR)。结果:B组与A组相比,单肺通气后Ppeak明显下降(P<0.05),Os/Ot明显减低(P<0.05);PETCO2、ABP、HR无显著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应用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降低气道压,且有利于改善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开胸手术中单肺通气(OLV)时低潮气量(VT)复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肺内分流、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ASA I~Ⅱ级,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潮气量组(A组:VT=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组(B组:VT=6 mL/kg,PEEP=0.49 kPa,呼吸频率16次/min),每组患者分别在单肺通气前1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结束前(T3)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Os/Ot),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桡动脉压(ABP)及心率(HR).结果:B组与A组相比,单肺通气后Ppeak明显下降(P<0.05),Os/Ot明显减低(P<0.05);PETCO2、ABP、HR无显著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应用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降低气道压,且有利于改善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开胸手术患者,探讨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肺顺应性、肺内分流、动脉血氧合以及吸入麻醉药七氟醚FA/FI变化趋势的影响,为临床麻醉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0例首次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需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和C3组。A组(定容通气组):VT=8 ml/kg,Rf=12次/min,PEEP=0;B组(定压通气组):先将患者进行VCV单肺通气,参数设置同A组,气道压稳定后,在气道峰压相同的条件下,更改通气模式为PCV,Rf=12次/min,PEEP=0;C组(小潮气量+PEEP组):VT=6 ml/kg,Rf=16次/min,PEEP=5 cm H2O。分别于双肺通气(total lung ventilation,TLV)后10 min及OLV后20、45、70 min四个时间点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气道压,并采集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血各l ml行血气分析。OLV 20 min时,以挥发罐浓度1.5%七氟醚吸入,20 min后停止吸入,期间记录七氟醚肺泡浓度和吸入浓度比(FA/F)I。结果 (1)单肺通气后,各组患者气道峰压明显升高,顺应性下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内分流率明显增高。(2)B组在最初的8minFA/FI上升最快,C组最慢,A组介于两者之间。随着吸入时间的延长,三组曲线接近并趋于一致。结论单肺通气时,定压通气模式有助于提高肺顺应性,但最终三种通气模式吸入麻醉药的FA/FI在各时间点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潮气量对单肺通气(OLV)患者动脉氧合及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择期接受开胸手术患者90例,年龄(50±1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30):A组:大潮气量10 mL/kg;B组:低潮气量6 mL/kg;C组:低潮气量6 mL/kg+呼气末正压(PEEP)3 cm H2O。分别于OLV前(T0)、OLV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和90 min(T4)监测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分析及气道压力平台压(Paw plat),并计算肺顺应性。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PaO2均降低(P<0.05),而B组和C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与大潮气量相比,小潮气量伴或不伴PEEP均更易引起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 OLV)时不同潮气量( VT)对肺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将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分别以10 ml· kg -1和5 ml· kg-1的VT进行OLV,期间维持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在正常水平。通气侧肺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测定灌洗液中的细胞数、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IL-10、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以及弹性蛋白酶的含量。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促炎反应变量的增加。两组患者肺泡内细胞数、蛋白、白蛋白、IL-8、弹性蛋白酶和IL-10的时相变化在OLV后和术后均未见差异,但TNF-α和sICAM-1在5 ml· kg -1组显著低于10 ml· kg -1组。结论:机械通气( MV)可能导致通气侧肺的内皮损伤和促炎反应,OLV时减小VT可降低肺泡内TNF-α、sICAM-1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全麻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OLV)中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全麻OLV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A组OLV开始后,静脉泵注乌司他丁10 000 IU/kg,1 h内注完;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0)、OLV 后1 h(T1)、OLV 后2 h(T2)、术后2 h(T3)及术后24 h(T4)5个时点采集动脉血,检测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两组T0时点的HMGB1、TNF-α、IL-6 、IL-8、IL-10的血清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T1、T2、T3、T4时点与T0比较HMGB1、TNF-α、IL-6 、IL-8、IL-10血清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T1、T2、T3、T4时点HMGB1、TNF-α、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显著增加食管癌根治术OLV患者血清IL-10的浓度,抑制HMGB1、TNF-α、IL-6 、IL-8浓度的升高,在食管癌根治术OLV过程中起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焦卫平  李简  刘桐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4):2081-2083,2087
目的 评价单肺通气(OLV)期间个体化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对于开胸术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32例限期进行肺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通气组(TG):潮气量8mL/kg,吸气峰压(PIP)小于30cmH2O;保护性通气组(PG):潮气量1/2VT(为患者术前肺功能潮气量测试值减半),PIP〈25cmH2O。在全麻平卧位双肺通气20min后(T1)和手术结束(T2)两个时间点收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记录患者各时点PaO2,PaCO2,pH.FiO2等数据,并据此计算出氧合指数(OI)。同时收集静脉血测量血浆中IL-6水平。结果 无论常规通气组还是保护性通气组,术后氧合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术后血浆IL-6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这种变化在保护性通气组与常规通气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通气模式相比,保护性通气策略明显减轻高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kg以上)患者术后氧合指数的降低(P〈0.05)。结论 OLV期间,个体化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减轻高体重患者术后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郭俊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5):1817-1822
背景 目前,每搏量变异度(SVV)的主要适应证虽已有定论,但SVV是否适用于胸腔镜单肺通气手术仍存在争论。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单肺通气不同潮气量患者中运用SVV判断液体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诊断为左肺肿块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叶切除术或左肺癌根治术的患者72例。根据SPSS 16.0软件产生的随机序列表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两组均麻醉后先行双肺通气,后行左全肺隔离,之后行右肺通气。两组均采用定容呼吸模式,A组潮气量8 ml/kg,通气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氧浓度100%,呼气末正压(PEEP)5 cm H2O(1 cm H2O=0.098 kPa);B组潮气量7 ml/kg,余同A组。两组患者于单肺通气3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时进行容量负荷试验。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进行容量负荷试验前(T1)、完成容量负荷试验后5 min(T2)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VV、心脏指数(CI)〕。计算SVV变化率(ΔSVV)和CI变化率(ΔCI)。以ΔCI≥15%为容量负荷试验阳性标准,即患者扩容有效、有液体反应性,绘制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ROC曲线。结果 本研究最后完成容量负荷试验纳入统计分析的患者共有60例,其中A组30例、B组30例。B组T1时SVV低于A组(P<0.05)。A组T2时HR、SVV低于T1时,T2时CI高于T1时(P<0.05);B组T2时CVP、CI高于T1时,T2时SVV低于T1时(P<0.05)。A组、B组ΔSVV与ΔCI呈负相关(r=-0.838、-0.730,P<0.001)。A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95%CI(0.567,0.921)〕,截断值为14.5%时,灵敏度为57.9%,特异度为90.9%。B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7〔95%CI(0.444,0.850)〕,截断值为11.5%时,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61.5%。A组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B组(P<0.05)。结论 SVV对单肺通气不同潮气量患者的液体反应性均有预测价值,其中单肺通气潮气量为8 ml/kg时,SVV可以用于指导液体反应性的判断,截断值为14.5%;单肺通气潮气量为7 ml/kg时,SVV对判断液体反应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准确性欠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单肺通气(OLV)时间对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医院行经左胸一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患者87例病例资料,ASAⅠ~Ⅱ级,术中均给予OLV,根据通气时间分为A1组(<2 h)26例、A2组(2~3 h)39例、A3组(>3 h)22例.监测3组OLV前(T1)、OLV 30 min(T2)、OLV 90 min(T3)、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4)点时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浓、白介素-8(IL-8)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结果 :3组不同时间点PaCO2、Pa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与T1点时比较,3组T2点时PaO2下降;与T2点时比较,T3~4点时PaO2上升,差异有显著性.与T1点时比较,3组T2~3点时SOD下降,MDA、IL-8、TNF-α上升;与T2~3点时,3组T4点时SOD上升,MDA、IL-8、TNF-α下降,差异有显著性;3组T4点时SOD、MDA、IL-8、TNF-α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1组肺炎、肺不张的发生率高于A3组,差异有显著性,3组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OLV时间延长,尤其是超过3 h后,氧自由基生成和炎症水平显著增加,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单肺通气(OLV)食管癌患者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行外科手术单肺通气食管癌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F)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 策略组(DF),每组20例。F group在麻醉过程中单纯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DFgroup于麻醉诱导前10 min 开始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0.3 μg/kg/h,并维持至手术结束,同时术中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于术前双肺通气时(T0),OLV开始30 min(T1)、OLV后90 min(T2)和术毕(T3)四个时间点采集患者的桡动脉血5 mL,比较两组各时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表达水平,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指标。结果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白介素6在两组间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1、T2和T3时间点,DF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高于F group,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F grou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在两组间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1、T2和T3时间点,DF组的PaO2、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水平均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通过抗炎与抗氧化应激反应减少单肺通气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肺脏损伤,改善患者的肺脏功能,降低了外科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对全身麻醉下开胸手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时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对照组(C组)和肢体RIPC组(RIPC组).于OLV即刻(T1)、30 min(T2)、1 h(T3)、2 h(T4)时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和PaO2/PAO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NF-α、IL-1β和IL-10的水平,收集呼出气冷凝液,测定pH值.结果 与C组比较,RIPC组T2~T4时OI升高,RI降低,PaO2/PAO2升高,T3~T4时,血浆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呼出气冷凝液pH值升高,T4时血浆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 RIPC可抑制开胸手术患者OLV时的炎性反应,减轻气道酸化,从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LV)后氧合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开胸单叶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OLV后吸入氧浓度(FiO2)A组为100%,B组为50%。分别于侧卧位单肺通气前(T0)、OLV 30 min(T1)、OLV结束前(T2)、关胸后(T3)及术后2 h(T4)抽取桡动脉血和右心房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指数(RI)和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抽桡动脉血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  两组各时间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1~T4时B组RI低于A组(P <0.05),Qs/Qt也低于A组(P <0.05)。T4时B组MDA值低于A组(P <0.05),SOD值高于A组(P <0.05)。结论  OLV后50%吸入氧浓度可降低Qs/Qt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氧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