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侯检 《西北地质》1992,13(2):22-24
小秦岭地区古老地层为太华群(河南为登封群),其中有由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绿片岩、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岩石,在岩层内赋存了大型的金矿床。小秦岭金矿田的主要金矿类型有:①石英脉型金矿床;②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③斑岩型金矿床;④砾岩型金矿床;⑤砂金矿。笔者试图通过对小秦岭金矿矿床类型的介绍,确认小秦岭金矿的成因特征,从而促进小秦岭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陕西小秦岭区波浪状镶嵌构造及其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地处 NWW 向天山—秦岭—大别山构造带和 NE 向大兴安岭—龙门山构造带交汇部位。区内发育着一系列 NE 和 NWW 向等距平列分布的次级构造带。这两系统的构造互相交织,将该区织编成规律的斜方网格构造格局。构造波峰带控制着成矿带的分布;网结(构造带交汇处)控制着金矿田、矿床和含金石英脉密集区及金的化探异常区的分布;网眼(波谷与波谷带交汇区)是与金有关的Hg、Sb、As 异常分布区,不利金矿形成。具体断裂则控制着具体的含金石英脉和蚀变构造带的分布。这些控矿构造具有级级相套和等间距分布的规律性,因而矿带、矿床、矿脉亦具等间距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潼关小秦岭金矿田为我国金矿主要产地之一。矿区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北缘太古界隆起。含金石英脉体产于太古界、太华群深变质岩系中,变质岩系主要由斜长角闪岩、黑云母或角闪斜长片麻岩夹薄层大理岩组成。含金矿物有硫化物类、氧化物类、碳酸盐类矿物。此外构造片岩、蚀变岩中也含少量金。各类矿物中Au、Ag的平均含量见表1。由表1可见,Au主要赋存于黄铁矿,其次是方铅矿,但因后者数量少,分布有限,因而无论在石英脉里,还是在构造片岩或蚀变岩中黄铁矿部都是主要载金矿物。  相似文献   

4.
王柘  阳明  王本达 《云南地质》2015,(1):104-108
董家院金矿区地处扬子地台与秦岭及松潘—甘孜褶皱带结合部,区内金矿体主要为含金石英脉,矿脉形态复杂,以单脉、组合脉和脉群形态产出。矿体的空间分布受区内北东—南西向展布的一组脆—韧性剪切带的控制。Ⅰ级主剪切带和Ⅱ级次级剪切带是矿区金矿形成的导矿构造,而Ⅲ级和Ⅳ级剪切带却是金矿的容矿构造;该金矿床为与剪切带有关的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小秦岭位于河南省灵宝县和陕西省潼关县境。地处秦岭纬向构造带北缘的小秦岭复背斜中。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太古界混合杂岩及侵入其中的元古代和中生代花岗岩。区内主要构造为老鸦岔脑背斜、五里村—安家瑶背斜、西阴—雷家坡向斜。断裂构造发育,控制了一系列脉岩。其中尤以展布在复背斜主轴附近,走向近东西的压性、压扭性断裂最发育,是控制含金石英脉的构造(图1)。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金矿类型及成矿区带划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西秦岭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金矿集中区 ,也是陕甘川“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金矿床 (点 )遍布 ,形成以构造破碎蚀变岩型为主 ,硅灰泥岩型、石英脉型次之 ,兼有绿片岩型、接触交代型及河床—河漫滩堆积型等 6种金矿床类型。依据构造带及金矿床 (点 )的展布 ,初步划分为 10个Ⅴ级成矿带。通过揭示金矿带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特征 ,指出了西秦岭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同时也是秦岭复合型造山带的北缘组成部分。这里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地,大规模金的成矿作用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的区域伸展构造背景。此外,越来越多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显示区内还存在三叠纪的成矿事件发育钼、铅、铀、铌等与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的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小秦岭的南北边缘。目前,对于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研究尚属薄弱,还没有直接对有关的构造变形开展过专题研究。为此,我们对小秦岭金矿田东端边缘的构造带进行构造观察和测量,并采用~(40) Ar-~(39) Ar年代学方法厘定变形时限,揭示三叠纪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为深入认识区内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和规律提供构造证据。研究表明,小秦岭金矿田三叠纪成矿事件发生于晚三叠世的伸展构造背景,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221~216Ma)是在碰撞向后碰撞转折阶段的重力滑脱构造环境中,发育火成碳酸岩型钼铅、铀铌铅多金属矿床;晚期(214~203Ma)是在后碰撞阶段由俯冲板片断离或岩石圈拆沉作用等深部过程导致的区域伸展构造环境中,发育石英脉型和斑岩型钼矿床。小秦岭中生代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两期成矿事件都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中的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一、区域及矿点地质概况晶质铀矿矿化点,位于东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前称“秦岭地轴”)西段。褶皱带中,秦岭群(前称太华群)变质岩系广泛出露,加里东混合交代片麻状花岗岩岩体、岩脉群发育其中,东西向压扭性构造是该区主要构造形迹。矿化区南缘,出露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片岩等变质岩。矿化区内,火成岩广泛发育,以中粗粒钾质花岗岩为主,次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灰白色中细粒花岗岩。压扭性断裂构造发育,多属矿后断裂。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小秦岭金矿带的主要构造特征及其控矿意义进行探讨。小秦岭金矿带位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东段北缘,是一个严格受构造控制而又具有层控意义的变质热液型脉金矿。它严格地受控于大月坪-金罗班复背斜及其衍生的构造之中,因此金矿床的位置及矿体走向与其关系密切。导矿构造为复背斜及其衍生的构造之中,因此金矿床的位置及矿体走向与其关系密切。导矿构造为复背斜两侧较大的韧性剪切断裂和南、北缘走向大断裂(剪切边界断  相似文献   

10.
小秦岭东闯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矿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金矿田是我国重要的金矿聚集区,东闯金矿是其中典型的碰撞造山带石英脉型金矿之一,其形成受控于秦岭造山带的构造作用机制,主成矿期为燕山期,金矿的形成、演化与分布严格受构造活动尤其是断裂构造的控制.通过对东闯金矿矿床地质、构造特征、成矿期次的研究,对主要矿脉507脉的矿化趋势的分析,建立起矿田构造活动与成矿过程的时空演化关系,总结了矿脉(体)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机制与规律.这对属于危机矿山的东闯金矿的深部找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陕西小秦岭地区位于秦岭东段,地质构造上处于华北地台南缘,东秦岭东西构造带的北侧,新华夏第三隆起带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东翼南侧之复合部位。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宽约54公里;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较好。金矿是区内优势矿产之一,也是陕西重要的黄金基地之一。 (一) 金矿资源概述区内地层北部为太古界太华群深变质岩系,并遭受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南部主要为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变质火山岩及蓟县系海相碳酸盐地层,东南部有古生界碳酸盐及中新生界碎屑岩分布。  相似文献   

12.
南秦岭构造带山阳中村—商南湘河一带是一个重要的金矿勘查基地,是寻找金矿的重要靶区。该地区金矿成矿类型可划分为构造蚀变岩型、微细侵染型、黑色岩系型、钠长(角砾)岩型和石英脉型等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崤山地区拆离滑脱构造控矿模式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崤山与其毗邻的小秦岭、熊耳山同属华北地块南缘华熊复合地体的一部分,金矿成矿条件相似。但是,与其西邻的小秦岭相比,崤山金矿找 矿工作始终未获重大突破,目前仅发现中型金矿床1处。究基原因,主要是对金矿控矿构造体系研究不够深入。本文研究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崤山地区金矿控矿构造体系的实地调查、解析、建立金矿控矿构造体系模式,研究金矿矿化富集与控矿构造体系间的空间关系,寻求金矿找矿重大突破的方向。研究表明,燕山期环崤山拆了滑脱构造体系为区内金矿控矿构造体系,环崤山主拆离滑脱构造带为区内主要的控矿,储矿构造,金矿找矿工作重点应围绕环崤山主拆离滑脱构造带开展。  相似文献   

14.
义寺山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东端,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赋矿围岩为太古界太华群的中深变质岩系。金矿体与韧-脆性构造带关系密切。矿体以含金硫化物石英脉为主,膨大收缩、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现象普遍。主要围岩蚀变为硅化、钾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金与多金属硫化物(尤其是黄铜矿和黄铁矿)及石英脉关系密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矿(化)体与原生晕异常叠合较好,对找矿有重要意义。硫化物石英脉、蚀变韧-脆性剪切带和围岩蚀变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正> 小秦岭金矿带分布于豫陕交界华北地台南缘华熊隆起区。由登丰群和太华群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片麻岩、混合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组成。褶皱构造控制成矿带。断裂控制含金石英脉矿体。本带已发现石英脉千余条,豫西统计资料,含矿石英脉走向NWW,倾角20-60°。包裹体研究表明(李秉伦, 1988):(1)成矿温度 150- 250℃;( 2)热流体含大量C0_2及还原性气体,具强还原性质;(3)盐度低;(4)成矿溶液近中性;(5)矿液有沸腾现象。上述特征表明,矿液属来自深部的热液。  相似文献   

16.
陇南市安坪金矿位于秦岭褶皱系南秦岭迭部—武都断裂褶皱带东段,小金厂岩体及其外接触带附近。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古道岭组(D22g1)和下石炭统(C1),岩性以砂质板岩、千枚岩,中厚层灰岩为主,金矿体严格受EW向(F2)断裂控制,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为特征,主要载金矿物为褐铁矿、黄铁矿、毒砂。断裂构造、中酸性侵入岩是控制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近EW向构造蚀变带、石英闪长岩岩体外围及区内化探异常发育部位是找矿有利地段。初步评价认为该金矿成矿条件优越、化探异常发育、地表和浅部延伸稳定,具有一定潜力,对西秦岭地区金矿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王亨治 《矿床地质》1987,6(1):56-67
小秦岭金矿系产于太古界太华群中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本文研究了小秦岭地层和岩浆岩中金的丰度,在建立太华群层序和该区重褶皱构造格局的基础上研究了含金石英脉展布规律、金矿脉的矿化特征与矿化阶段。根据含金石英脉切穿燕山早期岩脉等大量事实,认为金矿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通过对矿脉矿化特征、同位素地质特征、矿物标型特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与晚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关系等研究,证明小秦岭金矿床属中低温中深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秦岭凤太地区金矿床产于商丹板块对接带和南秦岭边缘海盆区,含金建造为火山碎屑岩和细碎屑(热水)沉积建造,赋矿围岩以绿片岩相细碎屑岩为主。区内的金矿床主成矿年龄为220~170Ma,属晚印支期,主成矿期后叠加燕山期构造热液。空间上金矿带与铅锌矿带呈平行展布,金矿与韧性构造关系密切,显示了构造边界对金矿带的控制,具有继承性特征的脆韧性剪切带为含矿构造,北北东向与近东西向(北西西向)断裂的复合是金矿富集的主要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华阳川铀铌铅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与秦岭造山带接触的小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钼、铀矿产地之一。区内构造运动、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十分活跃,具备了铀及多金属矿成矿的有利条件,以华阳川为中心在200 km2范围内已探明华阳川石英方解石脉型铀铌铅矿床和桃园长英岩脉型铀钼矿床,发现铀矿点、矿化点十余个和大量铀异常点带,同时区内还产有小秦岭金矿、  相似文献   

20.
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地处华北克拉通南缘,南接南秦岭构造带,位于北秦岭东段的灰池子岩体东段北侧。本文对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中含铀花岗伟晶岩脉、接触带附近黑云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所含黄铁矿开展了铅同位素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黄铁矿铅μ值为9.50~9.58,区别于正常铅μ值,而介于地幔μ值与造山带μ值之间,应是下地壳铅与造山带铅(即峡河岩群地层铅)的混源。花岗伟晶岩脉的数量和产铀能力与距离岩体的远近有直接关系,当距离岩体较近时,则具有数量增多、产铀能力增强的特点,铀工业矿体(或含铀矿化体)主要赋存在岩体与黑云斜长片麻岩地层的内外接触带有限距离范围内的花岗岩伟晶岩脉中。柳树湾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黄铁矿铅同位素组成具有混源铅特征,是对区内钾长石化、黑云母化和石英硅化等成矿蚀变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