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宋刚  沈国辉  包玉南  滕飞 《中国电力》2021,54(1):142-149
为了分析耐张串重力对特高压导线弧垂和张力的影响,采用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采用GPS和全站仪对某3档线路弧垂进行了现场测试,获得了耐张串和导线弧垂的分布特征,提出了考虑耐张串重力与导线弧垂关系的理论分析方法,基于实测数据拟合了各档的水平张力。研究结果表明:各档导线和耐张串弧垂均呈现明显的悬链线形状,若不考虑耐张串重力影响,拟合结果与实测结果差异较大,耐张段和直线段拟合张力差异最大可达27%;若考虑耐张串重力影响,拟合结果与实测结果差异较小,耐张段和直线段拟合张力差异最大仅为1.7%。说明对于特高压耐张段的弧垂,必须考虑耐张串重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耐张串使用复合绝缘子需考虑其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可靠性。微风振动发生频率高,是绝缘子运行中最常见的工况。概括了复合绝缘子及耐张串的使用现状,分析了复合绝缘子耐张串在微风振动时的受力情况,搭建了适用于特高压多串并联复合绝缘子耐张串振动研究的试验平台,并进行了多组复合绝缘子耐张串模拟微风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微风振动引起复合绝缘子耐张串的机械性能下降不到5%,证明耐张串使用复合绝缘子是可行的。建议在现有复合绝缘子3 000万次振动试验后加入1.2倍额定机械负荷24 h耐受试验,以进一步考察其机械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广东电网复合绝缘子了应用于耐张串的运行情况,对运行后220 kV耐张串复合绝缘子进行抽样试验,并对抽样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耐张串复合绝缘子使用中担心的主要问题,对今后耐张串复合绝缘子的设计、选型及运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220kV线路复合绝缘子耐张串的动态载荷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复合绝缘子耐张串在220kV线路的应用情况,采用导线-绝缘子动态模型对运行中的复合绝缘子耐张串所承受的各种动态荷载进行计算分析,确定最大动态载荷的大小,以便在复合绝缘子耐张串设计时,合理确定其安全裕度或安全系数,保障复合绝缘子耐张串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500kV交直流线路耐张串使用复合绝缘子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兵  曹轩  王刚  魏强华 《广东电力》2010,23(12):41-46
从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2方面探讨复合绝缘子用于500kV交直流线路耐张串的可行性。首先模拟计算耐张串复合绝缘子运行中的机械性能,即从扭转载荷、拉力和均布横向载荷、拉力和集中横向载荷3方面分析复合绝缘子用于耐张串时的静态力学性能;从断联、脱冰跳跃、舞动、动态风4方面分析复合绝缘子用于耐张串时的动态力学性能。其次,对运行中的500kV耐张串复合绝缘子进行2次综合性抽样检测。结果表明:当合理地选取耐张串并联数和复合绝缘子的额定机械强度时,500kV复合绝缘子用于耐张塔的力学性能完全满足要求;用于耐张串的复合绝缘子在运行多年后所有性能均未发生下降。  相似文献   

6.
500kV线路耐张四联绝缘子串是以四串160kN级悬式绝缘子及连接金具组成的呈方框状的型式,其结构为4×LGJ-400分裂导线以单侧上下两根子导线通过调节板、直角挂板、导线二联板与绝缘子串二联板相连,再由上下垂直排列的两串绝缘子通过二联板、平行挂板、牵引板、调节板及"U"型挂环等连接金具锚定在耐张塔横担上。耐张四联绝缘子串分裂间距为450mm。转角耐张塔上,耐张四联串随着耐张塔转角度数不同,在左右两侧绝缘子串和连接金具的总长度也各不相同。带电作业是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提高设备可用系数的重要检修手段。针对500kV线路耐张四联绝缘子串缺陷,因其结构特殊开展带电检修困难。着眼应用研究对带电更换500kV耐张四联绝缘子串的作业方法并制作配套工器具。  相似文献   

7.
四联耐张绝缘子串是上海地区500 kV线路中较普遍采用的形式,500 kV线路四联耐张串结构复杂,四分裂导线组合张力相当大,带电更换四联耐张绝缘子串难度大、工器具要求高,同时需充分考虑带电作业时500 kV线路安全距离,就带电更换500 kV线路四联耐张整串绝缘子的方案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800kV特高压直流耐张串应用复合绝缘子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绝缘子因其优异的耐污性能和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而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特高压直流线路耐张串上使用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建立输电导线有限元模型和耐张串多串绝缘子并联模型,仿真计算得到不同并联串型布置下,耐张串在各种动态运行工况下承受的最大动态机械载荷;对比仿真计算结果,考虑复合绝缘子长期运行的机械可靠性,给出特高压直流线路上应用复合绝缘子耐张串的推荐选型方案;综合仿真理论分析和已有的复合绝缘子试验结果可知,特高压直流线路耐张串上应用复合绝缘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特高压耐张绝缘子串更换难题,分析了现有方法更换特高压绝缘子的缺点,提出了带电分段更换耐张 绝缘子串的新方法.结合±800kV 向上特高压耐张塔结构参数,研制一套分段更换特高压耐张绝缘子串的装备,实 际线路现场应用验证了该套装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高压电器》2015,(8):24-28
复合绝缘子由于其优异的耐污闪性能和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而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为分析超、特高压直流耐张串复合绝缘子的运行性能,从而为实验室评价现场运行耐张串复合绝缘子的特性和状态提供指导,对8支超、特高压直流线路耐张串复合绝缘子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憎水性测试、水煮及陡波试验、工频电压试验、密封性能试验、机械破坏性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在超、特高压直流线路已经挂网运行的耐张串复合绝缘子的憎水性能、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仍均良好;复合绝缘子可以应用于耐张串上。同时,对今后耐张串复合绝缘子的设计及运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练硬功、做贡献活动的深人开展,鼓励职工岗位成才,引导职工努力成为具有烟熟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自1999年以来,攀枝花发电公司每年在职工中开展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竞赛活动。通过技术比武,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温湿度远程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阵地温湿度检测实际情况,设计了这套阵地温湿度远程测控智能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该系统能自动监视阵地温湿度变化,实时与预先设定的温湿度参数值进行比较,并驱动相关驱动设备,使阵地温湿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远程测控系统使用了CAN总线技术,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阵地温湿度监控,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系统不仅在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实时性方面均能满足控制的要求,而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破碎机和磨碎机控制与保护的PLC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PLC在破碎机、磨碎机控制与保护中的应用 ,简化了硬件结构并完善了保护系统 ,从而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该设计已得到成功应用 ,稳定可靠 ,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直流电网模型和仿真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直流电网具有接入灵活、控制灵活、经济性好等优势,受到了工程和学术界的关注,而传统的电力系统建模仿真技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直流电网的研究和应用的需要。文中介绍了直流电网建模仿真的最新发展,总结了适用于直流电网的设备模型和仿真方法,提出了建模和仿真技术的挑战。在建模技术方面,总结了AC/DC换流器模型、DC/DC换流器模型、直流开关模型、直流负载模型和直流电网的系统控制模型和实现方法。在仿真技术方面,阐述了直流电网潮流算法的实施方案和挑战;总结了直流电网电磁暂态算法在精确性和效率上的挑战,提出了解决方案;阐述了高效的并行算法和多速率混合仿真的挑战和实现方法;展望了物理仿真技术和数模混合仿真在直流电网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变压器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元增民 《变压器》2006,43(8):5-10
导出了变压器输入阻抗、输出阻抗、主磁通的计算公式,讨论了电阻、电感以及变比对变压器输出阻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学本科教育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已不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火炸药应用技术"课程特点,将传统教学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结合,加强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蒸汽管道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检查和整改,消除了管道在运行中存在的隐患,为机组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盘电千除灰系统设备运行稳定,燃用神华煤的灰分在7%左右,现在系统每天按照节能方式运行16 h左右,随着国内煤炭市场的变化,盘电公司的煤种也将会发生变化,对干除灰系统的关键设备--仓泵和斜槽的出力进行研究,从中计算出干除灰系统的最大出力,并对干除灰系统的节能和危险点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没有光就没有色,光是人们感知色彩的必要条件,色来源于光。所以说: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冯江涛  冯皓  揭敢新 《电源技术》2012,36(3):427-430
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日趋激烈,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将担当解决能源问题重任。作为长期在户外运行的产品,光伏发电系统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总结了国内外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国内外研究机构对于光伏组件的安全可靠性研究,分析了光伏组件检测认证的国内外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