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提高风电功率短期预测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CEEMDAN-SE-MSGJO-LSTM-EC模型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首先,通过ICEEMDAN对原始风功率信号进行分解并通过样本熵计算熵值相近的分量相加重构。其次,建立MSGJO-LSTM预测模型,通过改进金豺优化算法(MSGJO)优化LSTM网络参数,对各模态分量进行预测。最后,通过对各模态分量预测结果进行误差修正(EC)并将所有模态预测结果相加得到最终预测结果。以新疆某风电场为例,采用本文所提预测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基于ICEEMDAN-SE-MSGJO-LSTM-EC的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负荷预测精度,降低电力系统规划决策的保守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原子稀疏分解(WD-ASD)的超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模糊聚类算法提取相似日为历史数据,采用小波分解(WD)作为前置环节,以基于原子表达式的自预测和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残余分量预测为基础构建原子稀疏分解(ASD)预测模型,分别对负荷的高低频分量进行预测,并将结果相加得到最终预测值。其中ASD分解过程由正弦原子库自适应匹配分解完成,并将粒子群算法(PSO)和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相结合以增强原子稀疏分解能力。实际负荷数据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自适应性、快速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负荷随机模糊建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天然气的冷热电联供(CCHP)系统负荷随机性和模糊性共存,有效提取其不确定特征对CCHP系统优化调度运行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一种分布式CCHP系统负荷随机模糊建模的方法。首先基于CCHP系统冷热电负荷历史数据,发现其可以用n阶正态分布加权和方法描述其概率分布特征,并获得电负荷与冷热负荷的概率密度函数,进一步分析该函数的参数,可知其不具有完全的统计性质,因而具有认识意义的模糊性,通过对参数的隶属函数和机会测度函数特征的提取,从而定义电负荷与冷热负荷为随机模糊变量;其次分析电负荷与冷热负荷两类变量之间的耦合特性;最后结合随机模糊模型及各类负荷间的耦合特性,提出了CCHP系统接入电网负荷随机模糊建模方法及其相应建模步骤。湖南省某市接入10kV的CCHP系统的历史负荷数据样本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短期电力负荷具有不平稳、随机性强等特点,传统的负荷预测方法在建模中常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为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CEEMD)、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方法组合而成的CEEMD-LSTM-MLR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将电力负荷数据通过CEEMD分解为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将复杂的高频分量通过经贝叶斯优化的LSTM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周期性的低频分量通过MLR方法进行预测,最后将各分量叠加重构得到最终预测结果。通过算例分析,一方面将不同分解方法进行对比,一方面将不同模型进行对比并探究贝叶斯调参对结果的影响,验证了所提模型更具可靠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力负荷数据存在的波动性、非平稳性而导致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二次分解重构策略的深度学习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对负荷数据进行基于局部加权回归的周期趋势分解(STL)-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二次分解,通过计算样本熵和最大信息数对分量进行重构;然后在Informer模型中引入非平稳性机制,并融合卷积神经网络对重构分量进行预测;最后,将各分量的预测结果线性相加,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3个评价指标上的预测误差均低于所对比模型,证明该预测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数据的非平稳性并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小波分解模糊灰色聚类和BP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基于小波分解、模糊灰色聚类和BP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通过小波分解将负荷序列分解成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找出负荷各频率分量的规律;通过模糊灰色关联聚类方法选取待预测日的负荷相似日;针对不同频段负荷的规律采用相对应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负荷预测,获得不同频段的待预测日负荷各分量,将各分量的预测结果叠加得到负荷预测值.采用所提方法对某地区2010年实际负荷进行预测,并与已有的负荷预测方法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利用从配电网采集的海量数据以及改善空间负荷预测效果,提出一种基于3σ准则、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空间负荷预测方法。基于3σ准则对每个Ⅰ类元胞的实测负荷数据进行奇异值检测和处理;运用CEEMDAN技术将处理后的Ⅰ类元胞负荷数据分解为若干个频率和幅值均不同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分别对每个IMF分量构建LSTM模型进行预测;将所有IMF分量预测结果进行线性叠加,得到目标年基于Ⅰ类元胞的空间负荷预测结果,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电力负荷网格化技术求得基于Ⅱ类元胞的空间负荷预测结果。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预测模型。该方法通过对用电负荷进行小波分解和重构得到与原始数据长度相同的分量,对低频分量建立LSSVM预测模型并利用PSO算法找出最优参数,对高频分量建立LSTM预测模型,将各分量预测结果组合实现最终的负荷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优于传统LSSVM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WD-LSSVM模型,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短期负荷预测既是电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系统可靠、高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采用EEMD(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区域能源互联网历史负荷数据分解成若干分量,再对各个分量分别建立模型,运用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设置对应的隐藏层数,对各个分量分别进行预测,最后叠加预测值得出最终预测结果。将EEMD-LSTM算法与LSTM算法、 EMD-LSTM算法以及Elman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EMD-LSTM算法在区域能源互联网负荷预测中能够实现较好的预测精度,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精度,需考虑区域内不同地区多维气象信息对电力负荷影响的差异性。在空间维度上,提出多维气象信息时空融合的方法,利用Copula理论将多座气象站的风速、降雨量、温度、日照强度等气象信息与电力负荷进行非线性耦合分析并实现时空融合。在时间维度上,采用海洋捕食者算法(MPA)实现变分模态分解(VMD)核心参数的自动寻优,并采用加权排列熵构造MPA-VMD适应度函数,实现负荷序列的自适应分解。通过将时间维度各分量与空间维度各气象信息进行融合构造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模型与海洋捕食者算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MPA-LSSVM)模型的输入集,得到各分量预测结果,根据评价指标选择各分量对应的预测模型,重构得到整体预测结果。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预测模型优于传统预测模型,有效提高了电力负荷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