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介绍了利港电厂4号机组在大修时进行自启停控制系统(APS)的改造工程。在该工程中设计了减温水差压控制功能组、给泵自动并退泵功能组、加热器自动投停功能组、锅炉三大风机启停功能组、磨煤机启停功能组等,以实现主要辅助系统自动启停。结合机组控制系统改造设计增加了APS程序,用步序执行器完成机组启停步序的条件判断并自动执行机组启停的分步操作,真正实现了机组启停全过程的完全自动化。APS程序经过模拟仿真后,在利港电厂4号机组全面投用。大修后机组整个启动过程安全、平稳、速度快。  相似文献   

2.
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自启停控制技术是近年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研究热点之一。针对超超临界机组自启停控制过程的特点与难点,文章提出了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完整体系结构和分层控制方式方案,开发了自启停控制系统与模拟量控制系统全程控制的接口技术;优化了给水、燃料、风烟、旁路、除氧器水位等全程控制策略,实现了从点火至满负荷过程中的燃料、给水、送引风等的全过程自动控制;还实现了对主汽温控制、锅炉干/湿态转换自动控制、热态清洗控制等特殊自动控制。该方案在华能海门电厂2×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成功实施,首次在国内实现了此类机组的从锅炉点火到带满负荷的全过程自动控制,这对同类机组APS系统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型机组频繁变负荷时磨煤机快速响应的自动启停问题,构建了磨煤机启停过程数学模型.针对该模型特性,对标准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并对磨煤机启停优化过程进行仿真试验,得到经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磨煤机启停状态.将仿真计算得到的磨煤机出力电耗与某电厂1 000 MW机组磨煤机现场运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磨煤机启停组合方式能满足机组运行对磨煤机出力的要求,磨煤机每天可节电6.8%.  相似文献   

4.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门电厂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的总体设计方案,采用分层控制方式,减轻了机组控制级统筹全厂控制的压力;采用断点控制手段,适合火电机组多种运行方式.介绍了启动和停止过程断点设置及各断点实现的功能,阐述了机组升温升压过程中主要模拟量控制系统的全程控制策略.该总体设计方案和模拟量控制系统全程控制策略已成功应用于海门电厂1、2号机组的启停过程,实现了机组启停过程中各系统的自动投入和退出,尤其是顺利实现干湿态转换及湿态转干态后协调控制系统无扰切换顺利投入,验证了提出的总体方案设计和全程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对其他机组APS的设计和调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网负荷峰谷差日趋增大,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参与电网调峰成为必然。针对某电厂4×600 MW机组,基于供电煤耗试验结果,分析了长时间调峰运行下均等低负荷和启停两班制调峰运行方式的经济性,得到不同调峰负荷下多机组启停调峰的临界时间,为燃煤机组调峰运行提供经济优化。在全厂负荷不变的前提下,机组数越多、机组容量越大、调峰时间越长,启停两班制调峰运行方式的经济效益越显著。随着电网负荷率的下降,电厂深度调峰采用启停两班制运行方式将更具有节能减排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晓峰 《发电设备》2011,25(5):317-320
介绍了深圳前湾燃机电厂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机组在两班制运行方式下的启停过程,对机组启停过程中消耗的厂用电和燃料气用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对机组运行方式进行了比较,指出尽可能以热态启动代替温态启动,可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李忠武  李文杰 《电站辅机》2021,42(1):5-7,11
燃煤机组循环水泵向凝汽器输送冷却水,冷凝汽轮机排汽.包括循环水泵及其附属设备在内的循环水泵组常采用顺控自动启、停控制.此种控制方式在减轻运行人员操作量的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运行人员出现误操作.基于循泵组某次顺控组自动停顺控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对顺控反馈信号选取以及逻辑组态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分析,金竹山电厂50WM机组可采用启停调峰运行方式;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和措施;找出了最佳的启停方案。  相似文献   

9.
胡冬清  张志恒 《热力发电》2015,(1):112-114,118
针对田湾核电机组主冷却剂泵(主泵)运行中出现的止推轴承石墨瓦块表面存在异常磨损的问题,根据水润滑轴承工作原理和磨损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磨损的主要原因是:1)主泵启、停过程摩擦副瓦块轴向载荷偏大;2)主泵内流体存在大量小气泡在高压作用下被压缩和凝结,使石墨瓦表面形成明显的空化腐蚀。因此,提出:1)长期投用电磁铁,可将主泵的轴向载荷由450kN降至约200kN(该方法正处于试验阶段);2)将主泵水箱封闭,采用盐水系统压力提高石墨瓦冷却回路静压力。该方案实施后主泵运行正常,未再发生因参数超标而导致的机组停机故障,有效解决了石墨瓦块表面磨损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华能南通电厂二期350 MW亚临界火电机组为例,介绍制粉系统自启停智能优化控制策略。应用效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基本能够满足制粉系统自启停顺控需求,解决了不同煤种下预暖、启动、停运磨组的方式切换,完成了磨组启停过程中节油运行方式的自动选择,实现了一次风量、磨后温度等模拟量全程自动调节,提高了机组的自动化水平和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张俊伟 《广东电力》2015,28(1):26-30
介绍了前湾燃机电厂M701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凝结水泵变频改造的电气闭锁和低压汽包水位控制,并对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在M701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日启停和调峰的主要运行方式下,凝结水泵变频改造是实现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鲤鱼江电厂 65MW机组启停调峰试验研究情况 ,通过设备技术改造及完善运行操作方式 ,提高了机组调峰性能和可靠性 ,2台 65MW机组启停调峰已达 2 0 0余次 ,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鲤鱼江电厂65MW机组启停调峰试验研究情况。通过设备技术改造及完善运行听任方式,提高了机组调峰性能和可靠性,2台65WM机组启停调已达200余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汽泵代替电泵启停机操作无法形成全过程自动控制的问题,以华南某电厂进口700MW亚临界机组为例,详细介绍了汽泵代替电泵启停机操作的自动化改造,阐述了经自动化改造后电厂在提升机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上取得的效果,同时给出了在汽泵模式下启停机自动化控制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对同类型电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电厂冷端系统运行性能达不到设计值,综合考虑了发电市场的能量价值效益,在循环水泵不同运行方式下进行了凝汽器进水流量与循泵耗功试验、凝汽器变工况计算及汽轮机微增出力试验,获取凝汽器在不同负荷下运行的最佳真空,克服了循环水泵启停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实现自动启停功能不但是发电自动化控制高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当务之急。以GE 9FB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双轴机组为讨论对象,根据该类型机组特点,阐述了自动启停(APS)功能的设计架构及边界,提出了机组启停过程的断点设计方案。并从运行人员的角度,分析了APS的设计理念和操作习惯与常规操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天津杨柳青发电厂1号机组是频繁启停的调峰机组,锅炉累计运行13万h后,集汽联箱外表面多个区域出现较密集的纵向细裂纹,主要分布在联箱两肋,打磨处理后又多次出现。对该更换下的集汽联箱进行了试验分析,得出试验结果及结论为:其力学性能已低于标准,金相组织老化,具有蠕变后期特征,频繁启停时的热应力促使蠕变裂纹的产生和发展。联箱外表面出现的裂纹是沿晶蠕变微裂纹。建议控制运行温度,特别是严格控制频繁调峰时的启停速度,并对电厂相同材料的联箱进行重点检验。  相似文献   

18.
在机组启停及低负荷运行期间,锅炉辅助蒸汽汽源能否正常供应对机组的正常启停和安全运行将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华能福州电厂一期工程两台日本三菱亚临界强制循环锅炉辅助蒸汽运行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机组启停及低负荷运行期间辅助蒸汽汽源由过热与再热汽源互为切换过程中出现压力大幅度降低的原因,对日方原设计不合理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19.
详细介绍了某发电厂600 MW火电机组冷端优化试验的基本情况。为了进一步节能降耗,提高机组的运行经济性,针对一台循泵进行双速改造后增大其循环水量可调范围的方案,根据机组在不同背压下的微增出力和循环水泵耗功试验结果,分析并给出了不同循环水温度、不同负荷时的汽轮机最佳背压和循环水泵最佳运行方式,为实现机组运行优化管理、进一步节能降耗提供了依据。实践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循泵运行方式,即避免了循泵的频繁启停,又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韩刚 《上海电力》2006,19(3):260-262
作为调峰电厂的燃气轮机电厂,机组启停次数较多,而辅助雾化空气泵及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否,是影响机组启动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介绍了上海闸电燃机电厂9E型燃机的辅助雾化空气泵的系统布置,分析了该泵设计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优化方案。实践证明,此项优化措施使辅助雾化空气泵的运行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