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门氏菌一般不发酵乳糖,但有发酵乳糖的变种。我院于90年3月由新生儿血液中分离出1株发酵乳糖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现报告如下。 1.一般特性: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羊血琼脂平皿上菌落2mm大小,暗灰色,半透明、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在SS琼脂、麦康凯琼脂平皿上菌落无明显差别,呈淡红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甘露醇亚硒酸盐和亚硒酸盐两种增菌培养基对沙门氏菌各血清变型的选择性增菌作用作了研究。研究述及37℃下沙门氏菌与埃希氏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三种竞争菌混合培养生长动力学过程,测出了评价增菌培养基优劣的客观指标EI值;按沙门氏菌传统分离方法,对加有终浓度为10~1、10~2、10~4、10~6、10~8个活菌/毫升的沙门氏菌株与正常人大便的两种增菌培养基,经37℃下孵育20至24小时后作SS琼脂平板划线分离和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通过两种培养基EI值及沙门氏菌分离结果的比较证实,甘露醇亚硒酸盐培养基对沙门氏菌株的选择性增菌作用明显优越于亚硒酸盐培养基(P<0.001)。  相似文献   

3.
从新鲜猪粪便中分离得到一株猪源拟杆菌,利用统计学的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发酵最适培养基为AN培养基,确定了促生长因子吐温-80、1%氯化血红素、1%维生素Kl的最佳浓度,并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最佳培养温度为37℃、分批发酵时间周期18 h。  相似文献   

4.
1989年5月,我们在进行食品从业人员肠道致病菌检查中,从粪便中分离到一株菌,开始认为是沙门氏菌,但经进一步证实系弗劳地氏柠檬酸杆菌。工作中我们先用SF进行选择性增菌,然后划SS平板分离,发现平板上有较纯的粉红色、中心带黑色菌落,怀疑有是沙门氏菌亚属  相似文献   

5.
詹氏丙酸杆菌(P.Jensenii)为丙酸杆菌科丙酸杆菌属,曾从青贮饲料中分离出,很少从传染病人中分离。现从婴儿败血症血液中分离出一株,兹报告如下。患儿男,5月龄,于90年2月12日入院,入院前二天无明原因地突然抽风。入院4天后,体温39℃,大便呈稀水样,8次/日以上,量多,大便培养为鼠伤寒杆菌,血培养出革兰氏阳性杆菌,经抗生素及支持疗法,体温渐降,病情好转,于2月26日痊愈出院。菌株分离、鉴定:1.一般特性:患儿血液在增菌培养基中37℃24小时混浊。在羊血琼脂平板上24小时菌落较小,  相似文献   

6.
1.选用宋内氏志贺氏菌,福氏志贺氏菌2a型和舒密次氏志贺氏菌三个菌型,加入正常新觯人粪中,在五个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了其保持阳性培养的时间。 2.试验结果每克粪便内台有痢疾杆菌10万个以下时,直接分离培养难于获得阳性;合1千万个以上时,通常在28—33℃气温下放置4—7小时,用普通分离培养基直接分离仍可获得阳性;合100万个时,在上速气温下,若超过2小时,检出机率大为降低。 3.含痢疾菌1亿/克的粪便暴露于直射阳光下(42—48℃),保持阳性的最长时间不超过5小时;在冰箱内则可延长达216小时。  相似文献   

7.
莱菜纳斯沙门氏菌(S·Lezennes)属于C_2群血清型沙门氏菌,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从一患有慢性腹泻的婴儿粪便中先后两次分离出该菌,为流行病学防治提供了新的病原依据。病史摘要:患儿,女,7个月,消瘦贫血,营养不良,因腹泻到肠道门诊就诊。便常规检查:WBC /LP,RBC /LP,以氟哌酸治疗一疗程后腹泻症状消失,2个月后又复发,查便常规:WBC /LP。采患儿粪便。按常规法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不分解乳糖,中等大小,湿润,表面光滑的菌落;在SS平板上形成产H_2S的中等大小的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G~-杆菌。该菌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符合沙门氏菌属,血清学试验表明属C_2群血清型。故鉴定为莱菜纳斯沙门氏菌。纸片法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在16种常用抗菌药物中,仅对氯霉素敏感。测定患者血清中该菌的抗体效价,在患病后51天和91天均为1;80,同时肥达氏试验结果为O、H、A、B、C抗体效价均在1:20以下。从而证实了该菌为患者感染致腹泻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曲霉木聚糖酶发酵条件与性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实验室培养污染物上分离出一株产木聚糖酶活力高的曲霉(AspergillusSp.)A3菌株。研究了其发酵过程,该菌经30℃,培养96小时,酶活力可达320IU/ml,研究了碳源,氮源,发酵起始pH值及通风量对产酶的影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4.4。在不同温度下保温1小时,测得该酶的半失活温度为51℃。  相似文献   

9.
在含有氨苄青霉素1—10μg/ml的LB液体培养基中,接入枯芽孢杆菌BF7658菌悬液,在37℃下振荡培养3—5天,经平板分离单菌落以及摇瓶发酵试验,初筛获得2213、2104和2120等α-淀粉酶高产菌株。将2213菌株的菌悬液涂布于含有4-6μg/ml氨苄青霉素的2%淀粉培养基上,复筛得到4213、4218、4237等α-淀粉酶高产菌株。4213菌株再经4次亚硝基胍诱变,未能得到蛋白酶活性低、α-淀粉酶活性高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10.
在含有氨苄青霉素1—10μg/ml的LB液体培养基中,接入枯芽孢杆菌BF7658菌悬液,在37℃下振荡培养3—5天,经平板分离单菌落以及摇瓶发酵试验,初筛获得2213、2104和2120等α-淀粉酶高产菌株。将2213菌株的菌悬液涂布于含有4-6μg/ml氨苄青霉素的2%淀粉培养基上,复筛得到4213、4218、4237等α-淀粉酶高产菌株。4213菌株再经4次亚硝基胍诱变,未能得到蛋白酶活性低、α-淀粉酶活性高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茯砖茶样中分离纯化得到生长优势菌株,研究其液体培养时的生理生化特性,为茯砖茶实际生产提供依据。【方法】用PDA平板稀释涂布法从茯砖茶中分离纯化菌株。采用常规真菌发酵培养方法,单因素筛选其培养条件,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最优培养条件,测定冠突散囊菌发酵液中还原糖、多酚、胞外酶酶活及抗氧化的能力。【结果】利用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鉴定优势菌株MJAU EC021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最优的培养条件:转速187 r/min,培养时间10 d,培养温度28°C,冠突散囊菌生物量为21.52 g/L。冠突散囊菌发酵培养过程中4种胞外酶活性均在第10天时达到最大值,第9天时胞外多酚含量达到峰值为0.588 g GAE(没食子酸)/m L;发酵液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最大值分别是90%、94%。【结论】真菌菌株MJAU EC021是株冠突散囊菌E.cristatum,发酵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是潜在的抗氧化添加剂。  相似文献   

12.
1964年1月,我院内科收治一名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人。在入院后的第1、2、3日中各作血培养1次,前两次均分离出单核李斯忒氏菌纯培养。病人不幸于入院后第7日死亡。该菌在血琼脂上37℃24小时为昏暗灰色菌落,呈β溶血,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芽胞、荚膜及异染颗粒;  相似文献   

13.
沙门氏菌属中,除第Ⅲ亚属外,绝大多数不发酵乳糖。我室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出一株S.agona乳糖发酵阳性菌株,其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一、分离鉴定方法 将样品置亚硒酸盐(S.F)增菌液中,培养于43℃18小时后,用伊红美蓝琼脂(E.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云南豆豉样品中筛选产β-半乳糖苷酶的乳酸菌,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研究。方法从云南省元阳、红河、建水、石屏等地采集豆豉样品,并从中分离得到355株微生物。结果经明胶诱导、脱脂乳平板实验,复筛得到87株蛋白酶产生菌,从中筛选产β-半乳糖苷酶的乳酸菌。通过X-Gal平板实验,共获得34株产β-半乳糖苷酶菌株,通过酶活测定,最终筛选得到1株高产β-半乳糖苷酶菌株GJ-1-3L,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短乳杆菌;GJ-1-3L在以葡萄糖为碳源、多聚蛋白胨为氮源、起始pH 6.5的MRS培养基中,接种量为4%,35℃发酵培养12 h,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高达6.73 U/mL,Cu2+、Ba2+对酶活有抑制作用,而K2HPO4、MgSO4则能促进酶活。结论 GJ-1-3L菌株来源于豆豉,能够产生β-半乳糖苷酶发酵乳糖,同时产生乳酸,其在食品与乳品加工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空肠弯曲菌是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最近已证实,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感染多见于夏季,其发生率甚至多于常见的诸如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的肠道致病菌。 常规诊断方法需要2~4天才能出结果。粪便标本立即接种选择培养基(如弯曲菌血平板——Campy-BAP)上或接种含抗生素的巯基醋酸盐培养基中,中加有CO_2的37℃温箱中培育24~48小时,挑取可疑菌落作鉴别试验后才能确诊。 过去,粪便标本涂片企图用革兰氏染色法给弯曲菌性肠炎作快速诊断,但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从表面灭菌后的春小麦根和芒果根内分离出的固氮活性较高的两株菌81—0024和SW—B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两株菌在苹果酸盐无氮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数小时后,在表层下1—2毫米处形成白色菌膜,随后移至表层,产碱,固氮活性,81—0024菌株为350nmol/小时/管,SW—B菌株为512nmol/C_2H_4/小时/管。在蛋白胨平板中,菌落边缘整齐,光滑湿润,稍凸起,81—0024菌株呈乳白略带橙色。SW—B菌株淡粉红色:细胞一般呈孤形、S形和螺旋形、大小为1×3μm;单极毛运动,在MPSS斜面上出现周毛,细胞内含PHB颗粒;老培养物可出现类胞襄体(Cysts-lik body)氧化酶、接触酶和尿酸均为阳性,产生H_2S,还原硝酸盐,吲哚、MR和VP反应均为阴性;不产生水溶性荧光色素;不水解明胶;能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在无氮半固体上生长,可为果糖、核糖、半乳糖、柠檬酸循环中的中间产物及有关化合物为唯一碳源;在葡萄糖、核糖、果糖、蔗糖、甘露醇、甘油等培养基上产酸;DNA的G C约为70mol%;最适生长温度为37℃左右。两株菌的主要特征待合于Tarrand等对产酯固氮螺菌A.Iipoferum的描述,因此将它们的分类地位归于固氮螺菌属。  相似文献   

17.
DNA重组技术:Ⅲ.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祥 《生物技术》1991,1(4):46-46
氯化钙法是用质粒DNA转化细菌细胞,尤其是大肠杆菌细胞最常使用的方法。实验操作如下: (1) 将受体菌接种在平板培养基上划线,37℃过夜,进行活化。 (2) 挑选单菌落,接于5ml LB培养液,37℃震荡过夜。 (3) 从上述培养液中取0.5ml,转入50mlLB培养液,37期震荡培养2~4小时,到细菌密度大约为5×10~7/ml,OD_(575)约为0.8。  相似文献   

18.
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是茯砖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通过调节甘油含量制备具有不同水活度(aw)的培养基,研究培养基水活度、培养温度以及不同温度和水活度组合对冠突散囊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萌发和菌落形态的影响。供试的冠突散囊菌菌株FZ-2、FZ-3和FZ-4在水活度为0.77~0.99的培养基中均能生长,最适培养基水活度为0.90~0.95。培养基水活度在0.77~0.95范围内有利于菌株FZ-2产生分生孢子,最适水活度为0.83;培养基水活度于0.83~0.95范围内有利于菌株FZ-4产孢;而菌株FZ-3适合产孢的培养基水活度为0.95。菌株FZ-2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水活度为0.87~0.95。菌株FZ-2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8~37℃,温度38℃时菌体生长速度下降,至40~45℃时菌丝停止生长;菌株FZ-3和FZ-4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8℃。在20~37℃条件下菌株FZ-2均能产生分生孢子,最适产孢温度为37℃;菌株FZ-3在28~37℃范围内产生分生孢子;菌株FZ-4在20~37℃内产生分生孢子,最适产孢温度为37℃。菌株FZ-2分生孢子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20~40℃)萌发,最适温度为25~33℃。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活度-温度组合对菌株FZ-2菌丝生长和菌落形态产生显著的影响,与温度作用相比,水活度的影响更为明显。本研究证明了冠突散囊菌适合在干燥的茶叶中生长和繁殖,为解释其在茯砖茶加工过程中的优势地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也将促进茶叶发酵菌剂的开发利用和砖茶的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单菌种或双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对比分析不同发酵阶段发酵产物的纤溶酶活性。方法以黄豆和黑豆为发酵基料,采用枯草芽胞杆菌(1号菌)、伞枝梨头霉(2号菌)、米曲霉(3号菌)单菌种和双菌种发酵(包括前酵和后酵)。采用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不同发酵阶段发酵产物的纤溶酶活性。结果以黄豆为基料,以枯草芽胞杆菌单菌种37℃发酵7d,再经42℃后酵3d,其纤溶酶活性达到最高值804.61IU/g,显著高于其以黑豆为基料发酵的纤溶酶活性。1号菌单独发酵的淡豆豉纤溶酶活性高于2号和3号菌单独发酵及三者两两组合发酵淡豆豉的纤溶酶活性。结论以纤溶酶活性为考察指标,淡豆豉最佳发酵条件为:以黄豆为基料,以枯草芽胞杆菌单菌进行发酵,通过37℃前酵7d,再经42℃后酵3d其纤溶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0.
赵寿元 《遗传》1987,9(6):36-41
一、噬菌斑原位杂交筛检 1.按照实验9中的平板扩增抽提法的1-4操作 步骤,将重组噬菌体感染的宿主菌同上层培养基混匀 后倒在底层培养基上,37℃ 倒置培养过夜(用2天前 倒的平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