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中医四字格脾胃病机术语英译,探讨中医术语英译的原则与方法。方法根据四字格汉语的词法结构,对29个四字格脾胃病机术语进行分类,并从中提取出12个动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以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系统性为主要原则,以目前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国内外3位学者(谢竹藩、李照国、Wiseman)的中医术语英译词典为语料来源,对比分析四字格脾胃病机术语中动词英译特点,探讨中医术语英译方法。结果总结出中医四字格脾胃病机术语中动词的参考译本。结论四字格中医病机术语动词的翻译是关键;动词在英译时应做名词化处理以使其英译词条保持名词的特性同时兼具动词的特征。中医术语的翻译应遵循准确性和系统性,兼顾简洁性、民族性和回译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探讨以《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术语国际化标准》(简称WHO版)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标准》(简称世中联版)共有的中医病机术语及其英译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英译差异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构成术语的词的翻译是否一致,二是术语内部的语法结构和语义逻辑关系翻译是否一致。研究表明,词的选择、词组语义逻辑的判断和是否考虑原术语中的句法结构这三个方面是导致版本术语英译不同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术语核心词和功能词的翻译应尽量统一;对语义逻辑关系比较复杂的术语,应透彻理解中医病机术语深层逻辑关系,译出术语的真正含义,同时运用英语相应的句法结构来表达汉语词组外显和隐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壮医语言的特殊性以及壮医英译人才的短缺,作为壮医理论核心的壮医术语的翻译状况却不容乐观。壮医术语英译面临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一词多义、高度概括性等术语特点造成的障碍,中医同名术语等因素造成的障碍。译者应以归化与异化、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进行指导。同时借鉴中医术语英译国际标准,以规范并加速壮医术语英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是中医翻译理论研究的焦点。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基于文献和访谈调查结果,从翻译委托人、译者和译文受众三个角度统筹翻译目的,归纳并探讨中医术语英译的目的和四个基本翻译原则,以期为规范中医术语翻译、推进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受众对中医气功术语不同英译版本译文的接受情况和翻译方法倾向,总结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关对应策略,为中医气功术语英译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整理《中医气功学》双语教材、《中医气功常用术语辞典(英汉双解)》和《健身气功常用词汇手册(英文版)》中的中医气功术语并进行分类,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留学生、英语专业学生以及具有中医气功相关学习背景的中国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三类学生展开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英语专业学生与中国医学生对普通术语不同英译版本译文的选择无明显倾向性,但在对其它类别术语翻译版本的选择上倾向较为一致。留学生对中医气功术语英译的接受理解情况与中国学生之间存在差别,在翻译方法倾向上无明显差别。结论中医气功术语文字精简、表达多用隐喻,翻译困难重重。翻译中医气功术语时,应先找出术语核心意义的对应词,对于核心涵义以外的其它内容可以在译出核心词涵义的基础上根据术语在文本中所作的成分来选择翻译方法以及翻译形式从而完善译文。  相似文献   

6.
中医术语的英译是中医翻译和中医英语教学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中医概念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医术语的一词多义和概念模糊的表述特征,成为中医术语英译的主要障碍。直译对应体现了术语翻译自然性、简洁性和回译性的要求,是中医术语英译的总原则;文化负载中医术语当以加注、意译等方式补偿其蕴含的文化色彩,以体现中医术语的民族性;中医术语的多义和模糊现象应在其使用的具体语境中体现英译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医术语英译原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学是灿烂的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现在已经绽放在世界各个角落。然而,我们发现存中医术语的英译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误译、漏译、甚至乱泽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中外的交流,不利于中医的进一步推广。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几项最基本的最急需明确的原则,这些原则不求涵盖整个中医翻译理论,但希望能对中医术语翻译的科学化、规范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中医典籍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但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基于代表性、影响力和译者的文化背景三个原则选择了文树德(Paul U.Unschuld)的HUANG DI NEI JING SU WEN: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Huang Di’s Inner Classic-Basic Questions,分析其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处理策略。研究发现,文树德等人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展现了与众不同的解读视角和翻译策略,其英译术语自成体系。对于许多中医术语英译,文树德采用了直译结合脚注,并旁引多位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形成了文树德式中医古籍英译特色体例模式,即翻译和注释相结合模式。对于其中的文化负载词,例如"脏""腑""督脉"和"任脉"等,他追本溯源,注重探究中医术语中比象和隐喻的原意,力求使译文竭尽可能地接近源文。文树德版本的另一大特色是其尽可能避免使用西医术语。此外,书中随处可见大量脚注,这些脚注多数为王冰注的译文或呈现其它相关领域存在的不同见解,有助于补充翻译中未尽意的地方或有争议的地方。文树德采用多种方式,或深度翻译,或出版系列书籍,深究每一字每一词,参照那个时代的语法、句式、古汉语知识,力图反映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对生命现象的认识程度。这种忠于原著、忠于历史的翻译态度对中医古籍的翻译和文化传播意义重大,有助于西方学习中医者领会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试论英汉中医术语的词汇空缺现象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英汉中医术语中词汇空缺现象的多角度分析,结合翻译实践,在充分体现中医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医术语空缺词汇英译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及其在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虽然以单音节词为主,但双字结构也频频出现在各种古代著作中。现代汉语中的双字结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应用十分广泛。中医术语虽然大部分出自医古籍,但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双字结构术语在其中占有首要地位,研究其词法和翻译特征是研究中医英译的基础。汉语学的词法特征十分复杂,而中医术语的英译研究主要是为临床服务,不易过于复杂。因此提出"双字格"的概念,有利于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谢文鑫  吴青 《中医药导报》2021,27(3):223-228
基于11个《黄帝内经》英译本在美国亚马逊和好读网上获得的193条读者评论,分析了译本译介效果及影响因素。认为各译本均取得了良好的译介效果;相比译介主体和译介途径,译介内容和译介受众是读者评论的重点,对译介效果影响较大。建议中医药典籍译介首先要明确受众群体,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制定译介策略;在译介内容上,应补充相关信息并重视中医术语的表达。采用中外合作的译介主体模式并在译介途径上完善出版方式与定价,将带来更佳译介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中医术语英译原则,比较研究常见中医肝胆疾病名称的多种英译版本,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提供实证参考。方法以8个常用肝胆疾病名称为基础语料,以规范性、对应性、可读性与民族性4个原则为评判标准,比较、分析7部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中医英译辞典和著作对这8个术语的不同翻译。结果对7部中医英译辞典和著作中8个术语的对应翻译进行分析评价时,发现5个术语均有2种及以上译文,且译文不符合规范性原则和可读性原则的情况最多。结论中医术语标准化工作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译入语把握上仍存在问题,应加强规范性原则、可读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文章以"热敏灸"英译为例,探讨中医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化实施方法与路径。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以"热敏灸"英译为切入点,收集整理其不同的英译版本,采用Nvivo12软件对这一术语进行量化研究与质性分析。结果:根据中医术语规范研究中的基本原则,得出"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或"thermosensitive moxibustion"是"热敏灸"较为理想的翻译。结论:结合质性分析与量化研究,采用Nvivo12软件对术语英译进行实证分析,有助于中医术语翻译规范化与标准化,有助于中医名词术语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中医是医学领域的宝贵财富,而中医英译是中医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中医英译译者应该持有严谨的翻译态度,具备良好的中英文双语能力和丰富的中西医医学知识及中西医英语知识,采用必要的翻译策略,才能做好中医的英译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医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阵旋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引进和了解中医,尤其是一些英语国家.但是中医术语的英译出现了许多的版本,这些版本标准不一,存在着许多争议.本次研究从中医藏象中肺的相关术语的英译入手,以小见大.通过对比分析、参考相关关文献,对不同版本的翻译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从而确立我们认为较为合理的翻译方式,为中医基础理论英译的研究及中医英译标准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的英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学界较少对刘国辉译本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以刘国辉《伤寒论》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并探讨其翻译特色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虽然该译本尚有不足之处,但总体来看该译本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如借助西医术语进行归化翻译,使用汉语拼音进行异化翻译,增加副文本进行深度翻译,统一修辞手段与增补词语以实现对等翻译,达到了介绍《伤寒论》医学理论、传播中国文化的效果,这正是译者重视读者的接受度与译文忠实度翻译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从气概念谈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特殊性及翻译原则薛俊梅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译者在翻译时应正确认识中医中的气概念的重要性,认为中医名词术语翻译有其特殊性,因而在介绍和翻译中医药学时,译者要充分了解中医药体系的基本特点,掌握中医名词术语的真正内涵并根据其特点和原则进行翻译来保持中医药固有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翻译应以特定语境下的语篇为基本视角。译者在重构译文语篇时,须考虑原文语篇的语境特征及其制约因素,选择适当的译文处理方式。本文从语境维度分析中医汉语语篇的语境特征,并以具体语篇翻译为例,探讨如何英译符合中医语篇语境的译文语篇。译者须从语境的交际维度把握中医语篇的交际语境,在译文中构建与原文语域一致的交际语境;从语用维度揣摩语篇的语用用意,尽可能对译文进行语用充实;从符号维度分析语篇中各语言符号内容与形式,选择恰当的译语表达方式进行语言符号转换。  相似文献   

19.
中医术语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医学专业术语,其简明扼要,内涵丰富的特点要求把简洁性作为中医术语翻译的主要原则。本文通过对中医术语语义及逻辑关系的分析,从英语构词法入手,探讨中医术语的简译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评价者是否理解中医原文对中医经典英译质量评价的影响及读者对中医经典翻译的基本要求。方法:选取黄帝内经中5段经文的Ilza Veith英译本、李照国英译本和课题组英译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美国诊所的患者在通晓这五段经文含义的前后对这3个译本的评价,并用同样的方法考察他们对中医经典英译的基本要求。结果:被调查者在通晓原文含义前后对译文的评价差别悬殊。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中医经典著作的英译本不仅需要英语语言流畅,更需要知识信息准确。结论:在中医经典译文质量评价的研究中,问卷调查对象对原文的理解直接影响调查研究的结果。因此,这种研究必须在调查对象通晓原文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知识信息翻译的准确性和英语水平是评价译文质量的2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