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基于福建省南靖县土楼地区大家系,探索静息心率和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单表型遗传度和双表型遗传度。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土楼地区塔下村、曲江村、南欧村募集的张姓居民及其亲属,以及草坂村、图美村、背岭村募集的陈姓居民及其亲属。研究共纳入了来自452个大家系的1 563名研究对象。家系关系确定依据为家系信息登记及家谱。采用方差组分模型估计连续性变量的单表型、双表型遗传度,采用易患性-阈值模型估计二分类变量的单表型、双表型遗传度。结果 家系重建纳入了1个七代家系,2个五代家系,23个四代家系,186个三代家系和240个二代家系。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7.2岁,男性占39.4%。研究对象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9.2%、10.0%、45.2%。单表型遗传度估计显示,静息心率遗传度为0.263(95%CI: 0.120~0.407),高血压遗传度为0.404(95%CI: 0.135~0.673), 血脂异常遗传度为0.799(95%CI: 0.590~1)。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遗传度分别为0.379、0.306、0.393、0.452、0.568、0.852、0.387。双表型遗传度分析显示,静息心率与高血压、糖尿病、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存在表型相关性。双表型遗传度显示,静息心率与血糖(遗传相关性0.485,95%CI: 0.120~1,P<0.05)和糖尿病(遗传相关性0.795,95%CI: 0.181~0.788,P<0.05)具有较强的遗传相关性。结论 静息心率是一个可遗传性状,其与常见慢性病及其相关指标存在相关性。静息心率与糖尿病和血糖值具有较强的遗传相关性,提示静息心率与糖尿病和血糖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水平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的171例患者进行牙周检查,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与美国牙周病学会制定的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组,检测各组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糖耐量、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及糖化血红蛋白)及牙周检查指标(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探诊出血比例),对混杂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肥胖、吸烟等)进行校正后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糖代谢指标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胰岛素抵抗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慢性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慢性牙周炎组患者的糖耐量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慢性牙周炎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患者患有中度或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概率显著增加(OR=1.39,95%CI:1.01~1.98;OR=1.64,95%CI:1.17~2.40);随着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升高,患者患有中度或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概率也显著增加(OR=1.36,95%CI:1.04~1.76;OR=1.72,95%CI:1.23~2.41);随着糖耐量水平的升高,患有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概率显著升高(OR=1.65,95%CI:1.21~2.26)。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代谢水平与牙周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心理状态及行为改变,为更好地进行血糖管理和心理、行为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MMC)内 576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编问卷结合焦虑、抑郁筛查量表开展横断面调查,并与同期未入MMC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焦虑、抑郁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68.4%的患者近2周指尖血糖浓度控制在空腹4.4~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以下,69.1%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较前减少。MMC管理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7.1%和23.6%,低于同期未入MMC管理的患者,独居状态(OR=0.393,95%CI:0.160~0.965)、存在合并症或存在合并症个数多(OR=15.544, 95%CI:9.632~25.084)的患者发生焦虑症状的风险高(均P<0.05);年龄较小(OR=0.541,95%CI:0.389~0.751)、独居患者(OR=0.398,95%CI:0.167~0.948)、存在合并症或合并症个数多(OR=7.409,95%CI:4.962~11.065)、血糖控制水平差(OR=0.659,95%CI: 0.506~0.859)的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高(均P<0.05)。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MMC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非MMC管理的患者低,多数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达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较充分且行为以积极健康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011~2013年浙江省苍南县高温热浪事件对高血压门诊就诊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1~2013年7~9月浙江省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高血压门诊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热浪对高血压就诊量的影响,探讨热浪对不同性别、年龄[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高血压就诊量的影响。 结果 2011~2013年苍南县共发生7次热浪事件,在滞后第1天高血压总就诊量增加(RR=1.20, 95%CI:1.06~1.37)。高温热浪在滞后第1天对女性高血压就诊量的影响最大(RR=1.40, 95%CI:1.14~1.72)。滞后第3天老年组高血压就诊量增多(RR=1.25, 95%CI:1.06~1.48),滞后第1天非老年组高血压就诊量增加(RR=1.22, 95%CI:1.03~1.44)。 结论 苍南县高温热浪事件导致高血压门诊就诊量增加,女性是热浪的脆弱人群,高温热浪使老年组和非老年组高血压就诊量均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液pH与代谢综合征(MetS)的关系。 方法 以8 720名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健康查体中心健康体检者建立纵向队列,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尿液pH与MetS的关系。 结果 经过平均3.03年随访共有1 657人发生MetS,发病密度为62.79/1 000(1 657/26 389)人·年。仅对年龄进行调整时尿液pH偏低组的风险比HR值为1.36(95%CI: 1.21~1.53, P<0.05),在此基础上对MetS的组分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超重进行调整后尿液pH偏低组的HR值为1.20(95%CI: 1.07~1.35, P<0.05),进一步对饮食、吸烟和饮酒因素调整后的HR值为1.17(95%CI: 1.05~1.32, P<0.05)。 结论 尿液pH偏低是Met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听力损害相关性,探讨2型糖尿病听力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73例为观察对象。询问相关病史,有无主观耳科症状,进行糖尿病眼底检查,纯音听力测定、声导抗检查。同时完善血糖、血压、血脂等检查。依照糖尿病眼底病变、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组,对比检查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听力损失组与正常组比较,年龄(P=0.005)、DR(P=0.006)增加,高频听力受损组与正常组比较,年龄(P=0.001)、DR(P=0.017)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对平均听力受损有影响(OR=6.499,95%CI:1.546~27.317,P=0.011),对高频听力受损有影响(OR=6.763,95%CI:1.285~35.580,P=0.024)。结论 糖尿病听力损失与DR有关,可无自觉症状。发现DR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害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7.
陈芳莲   王枫     赵明辉    雷平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7,(2):168-170
目的: 分析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00例,均接受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糖尿病患者接受眼科DR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幽门螺杆菌感染与D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同时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显著增加(OR: 1.57,95%CI: 1.09~2.25,P<0.001)。在糖尿病患者中,205例患者合并DR,95例患者未合并DR。与未合并DR的患者相比,DR患者同时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亦显著增加(OR: 5.01,95%CI: 2.77~9.05,P<0.001)。结论: 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DR发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均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但鲜有研究关注二者合并的睡眠重叠综合征是否比单一疾病更为增加临床患病概率,本研究目的是调查睡眠重叠综合征与糖尿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接受便携式睡眠监测的1 939名患者。COPD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肺功能,OSA的诊断需要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15次/h。研究对象被分为对照组(n=1 093)、单纯COPD组(n=62)、单纯OSA组(n=735)、重叠综合征组(n=49),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重叠综合征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单纯OSA患者(OR=5.82, 95%CI:3.23~10.48, P<0.001和OR=4.35, 95%CI:2.41~7.88, P<0.001)。矫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2.69, 95%CI:1.13~6.52, P=0.026和OR=3.64, 95%CI:1.53~8.83, P=0.004)。年龄<58岁的患者和女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OR=8.45, 95%CI:1.46~65.90, P=0.018与OR=4.39, 95%CI:1.04~22.50, P=0.044);年龄≥58岁的患者和男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糖尿病发病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睡眠重叠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存在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治疗重叠综合征是否能降低代谢异常的风险,甚至减少未来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重叠综合征是否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发病率相关。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睡眠监测的1 939名患者。重叠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且夜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 5/h。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E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矫正年龄、体质量指数、AHI、睡眠平均氧饱和度(meanSaO2)、高血压、糖尿病后,重叠综合征患者比非重叠综合征患者发生PE的概率高(OR 3.78,95%CI 1.28~9.82,P=0.018)。亚组分析显示,在男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PE的发病高度相关(OR 5.16,95%CI 1.21~36.01,P=0.025)。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中,meanSaO2低于总体人群中位数(93%)与PE发病概率增加相关(OR 2.82,95%CI 1.27~6.61,P=0.011)。结论 重叠综合征与PE发病存在相关性,需要有进一步的研究关注治疗重叠综合征是否降低栓塞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临床影响因素,以帮助临床医师快速识别出可能存在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3年全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依据血栓弹力图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adenosine diphosphate-induced platelet-fibrin clot strength,MAADP),将入选患者分为药物抵抗组 (MAADP>47 mm) 与非药物抵抗组(MAADP≤47 mm)。利用临床基线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抵抗独立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2 511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有781例(31.10%)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治疗下的药物抵抗。通过单因素分析及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共筛选出肾功能异常(OR=3.08,95%CI:1.28~7.36)、女性(OR=2.86,95%CI:2.26~3.61)、合并糖尿病(OR=1.61,95%CI:1.33~1.95)、血小板增多(OR=1.55,95%CI:1.07~2.25)及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OR=1.25,95%CI:1.02~1.54)等5个与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有关的临床因素。结论 肾功能异常、女性、合并糖尿病、血小板增多、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是患者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予以重点关注,从而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主动脉瓣置换术中使用生物瓣膜的远期安全性结局。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ENTRAL、ClinicalTrial.gov、SinoMed、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在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26日期间发表的随机临床试验、非随机临床试验、队列研究和病例系列研究,纳入标准还包括使用生物瓣膜进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间≥5年、报告了相关安全性结局等。提取研究特征和相关数据,使用Stata 14.0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3篇文献共57个研究组,包含47 803名患者。(1)全因死亡率为6.33/100人年(95%CI:5.85~6.8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猪瓣膜和牛心包瓣膜的死亡率分别为5.69/100人年(95%CI:5.05~6.41)和7.29/100人年(95%CI:6.53~8.13);有支架和无支架瓣膜的死亡率分别为6.69/100人年(95%CI:6.12~7.30)和5.21/100人年(95%CI:4.43~6.14)。(2)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1.16/100人年(95%CI:0.96~1.40),心脏起搏器植入率为1.08/100人年(95%CI:0.75~1.54),再手术率为0.77/100人年(95%CI:0.65~0.91),脑卒中的发生率为0.74/100人年(95%CI:0.51~1.06),结构性瓣膜退化的发生率为 0.73/100人年(95%CI:0.59~0.91),大出血的发生率为0.52/100人年(95%CI:0.41~0.65),心内膜炎的发生率为0.38/100人年(95%CI:0.33~0.44),非结构性瓣膜退化的发生率为0.20/100人年(95%CI:0.13~0.31)。结论 生物瓣膜的全因死亡率为6.33/100人年,血栓栓塞、心脏起搏器植入、再手术、脑卒中和结构性瓣膜退化是主要的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主动脉瓣置换术中使用生物瓣膜的远期安全性结局。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ENTRAL、ClinicalTrial.gov、SinoMed、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在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26日期间发表的随机临床试验、非随机临床试验、队列研究和病例系列研究,纳入标准还包括使用生物瓣膜进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间≥5年、报告了相关安全性结局等。提取研究特征和相关数据,使用Stata 14.0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3篇文献共57个研究组,包含47 803名患者。(1)全因死亡率为6.33/100人年(95%CI:5.85~6.8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猪瓣膜和牛心包瓣膜的死亡率分别为5.69/100人年(95%CI:5.05~6.41)和7.29/100人年(95%CI:6.53~8.13);有支架和无支架瓣膜的死亡率分别为6.69/100人年(95%CI:6.12~7.30)和5.21/100人年(95%CI:4.43~6.14)。(2)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1.16/100人年(95%CI:0.96~1.40),心脏起搏器植入率为1.08/100人年(95%CI:0.75~1.54),再手术率为0.77/100人年(95%CI:0.65~0.91),脑卒中的发生率为0.74/100人年(95%CI:0.51~1.06),结构性瓣膜退化的发生率为 0.73/100人年(95%CI:0.59~0.91),大出血的发生率为0.52/100人年(95%CI:0.41~0.65),心内膜炎的发生率为0.38/100人年(95%CI:0.33~0.44),非结构性瓣膜退化的发生率为0.20/100人年(95%CI:0.13~0.31)。结论 生物瓣膜的全因死亡率为6.33/100人年,血栓栓塞、心脏起搏器植入、再手术、脑卒中和结构性瓣膜退化是主要的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结局的影响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北京大学援鄂国家医疗队于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3月10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标本检测COVID-19病毒核酸阳性以及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冠心病为纳入标准,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存活患者81例,病死患者13例,平均年龄 66.7 岁。入院生命体征:与存活组患者相比,病死组患者基础心率较快(103.2次/min vs. 88.4次/min, P=0.004), 呼吸急促(29.0次/min vs. 20.0次/min, P<0.001)。血常规提示:病死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9.2×109/L vs. 3.8×109/L, P<0.001), 淋巴细胞计数较低(0.5×109/L vs. 1.1×109/L, P<0.001)。心肌损伤标记物提示:病死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3.2 μg/L vs. 0.8 μg/L, P<0.001)、高敏肌钙蛋白Ⅰ (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Ⅰ,hs-cTNⅠ; 217.2 ng/L vs. 4.9 ng/L, 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945.0 μg/L vs. 154.0 μg/L, P <0.001)较高。炎症因子提示:病死组患者铁蛋白(770.2 μg/L vs. 622.8 μg/L, P =0.050)、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er,IL-2R;1 586.0 U/mL vs. 694.0 U/mL, P <0.00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82.3 ng/L vs. 13.0 ng/L, P <0.00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 9.8 ng/L vs. 5.0 ng/L, P <0.001)较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11, 95%CI =1.03~1.19, P =0.026)、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OR=0.85, 95% CI =0.72~0.99, P =0.041)、IL-10异常(>9.1 ng/L;OR=101.93, 95%CI =4.74~2190.71, P =0.003)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IL-10异常(>9.1 ng/L)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结局的影响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北京大学援鄂国家医疗队于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3月10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标本检测COVID-19病毒核酸阳性以及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冠心病为纳入标准,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存活患者81例,病死患者13例,平均年龄 66.7 岁。入院生命体征:与存活组患者相比,病死组患者基础心率较快(103.2次/min vs. 88.4次/min, P=0.004), 呼吸急促(29.0次/min vs. 20.0次/min, P<0.001)。血常规提示:病死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9.2×109/L vs. 3.8×109/L, P<0.001), 淋巴细胞计数较低(0.5×109/L vs. 1.1×109/L, P<0.001)。心肌损伤标记物提示:病死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3.2 μg/L vs. 0.8 μg/L, P<0.001)、高敏肌钙蛋白Ⅰ (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Ⅰ,hs-cTNⅠ; 217.2 ng/L vs. 4.9 ng/L, 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945.0 μg/L vs. 154.0 μg/L, P <0.001)较高。炎症因子提示:病死组患者铁蛋白(770.2 μg/L vs. 622.8 μg/L, P =0.050)、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er,IL-2R;1 586.0 U/mL vs. 694.0 U/mL, P <0.00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82.3 ng/L vs. 13.0 ng/L, P <0.00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 9.8 ng/L vs. 5.0 ng/L, P <0.001)较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11, 95%CI =1.03~1.19, P =0.026)、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OR=0.85, 95% CI =0.72~0.99, P =0.041)、IL-10异常(>9.1 ng/L;OR=101.93, 95%CI =4.74~2190.71, P =0.003)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IL-10异常(>9.1 ng/L)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