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红 《贵州医药》2009,33(4):298-298
患者女性,79岁,建德新安江人。因右乳肿块术后化放疗后8年,发现右胸壁结节伴咳嗽、气闭2月,右肩胛区疼痛3d于2007年1月5日入住我科。8年前为行右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右腋下)5只淋巴结阳性,ER(+)PR(+),CAF方案化疗6次,结束后三苯氧胺服用5年。  相似文献   

2.
贾晓峰  刘莹莹 《河北医药》2012,34(20):3200-3200
患者,女,41岁。乳癌术后化疗后。患者于2011年3月自觉右侧乳房胀痛,5月初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零七医院,超声引导下穿刺取活检送病理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右外上象限)。遂于2011年5月4日全麻下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右侧中-低分化),肉眼肿物大小3.0cm×2.0cm×1.7cm,底切缘及乳头皮肤未见癌侵及,腋窝淋巴结见癌转移(11/15);免疫组化结果:ER(+1%~5%),PR(++50%~70%),Her-2(++),Her-1(±)。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66岁。因左乳癌术后15年,右乳癌术后4年,上腹部疼痛1月于2010-03-16入院。患者1995-04发现左乳包块,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单纯癌,大小约2.5 cm×2.5 cm,腋窝淋巴结(4/12)转移。免疫组化:ER(+)、PR(+)。术后CMF方案化疗6个周期,局部放疗,口服三苯氧胺5年。2006-04发现右乳包块,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大小约2.0 cm×1.8 cm,腋窝淋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患女,36岁。因左乳腺癌术后3年肺转移拟行化疗而于2006—05—27入院。4年前因左乳癌行左乳癌根治及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报告浸润性导管癌,分期:T2N1M0。术后CAF方案化疗6个周期。此次因胸痛及咳嗽就诊,CT示肺转移癌。既往过敏体质,曾对青霉素等多种药物过敏。决定予卡培他滨化疗,(上海罗氏制药公司生产的希罗达,批号20060428),剂量1275mg/m^2。入院后第3天下午口服卡培他滨后10min突然感到头晕、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四肢麻木及全身乏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患者,46岁,GOPO因卵巢透明细胞癌IC期术后复发,拟行化疗入院。患者于2008-04—22行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盆腔淋巴结清扫+大网膜+阑尾切除术),手术切净。病理:左卵巢透明细胞癌,右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冲洗液(一),子宫、淋巴结、大网膜、阑尾均未见癌转移。术后PC方案化疗6程,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以右乳癌术后放化疗后1年余,肝、骨转移化疗后13 d入院。既往因"右乳癌"于2013年11月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肿物大小约2.3 cm×2 cm×1.5 cm,免疫组化:ER(+++)、  相似文献   

7.
患女,42岁,无家族史,1999年10月因“右侧乳腺癌(T0N1M1)”行右侧乳腺癌简化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右乳髓样癌、淋巴结转移1/15,术后使用紫杉醇化疗1个疗程,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8.
国产奈达铂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39岁,2005年6月因发现右颈部肿块近1个月就诊我院,CT提示:右侧鼻咽部稍增厚伴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鼻咽镜活检病理提示“泡状核细胞癌”。诊断为鼻咽癌。给予两周期VPF方案(长春地辛+顺铂+亚叶酸钙针+氟脲嘧啶)化疗以及局部放射治疗,鼻咽部病灶以及颈部淋巴结明显缩小,后因经济困难中断治疗。2006年2月28日复查时上腹部CT提示肝脏多发转移,于2006年3月3日开始行“紫杉醇(特素)+奈达铂(捷佰舒,南京东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方案化疗(紫杉醇150mg,第1天+奈达钠100mg,第2天)。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5岁,已婚,病案号:16646。1969年5月发现右乳外上象限(?)2.5cm 肿块,在外院诊断为:右乳癌,行右乳癌根治术,术后病检为:右乳腺癌,腋淋巴结(一),未经放、化疗。8年后又发现左乳内上限象(?)3cm 块,在外院行左乳癌扩大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乳髓样癌,腋淋巴结和内乳淋巴结(一),未作放(?)化疗。其后1979年2月发现左胸第五肋腋中线处肿块,在外院作左胸壁肿瘤扩大切除术,病检示:左胸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局部加放疗和全身化疗。1982年7月发现右上肺占位,在我所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摘要 例1:姐姐,51岁。2002年发现左乳腺肿块,2004年2月行左乳腺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小叶性浸润癌。肿块大小:4.0cm×3.5cm×2.5cm,腋淋巴结转移2/11,术后分期T2N1M0ⅡB期,受体实验:ER(-),PR(±),Her-Ⅱ(+),术后CAF方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化疗1个疗程,由于经济原因停止治疗。妹妹,44岁。2004年7月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常规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诊治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8例,分为颈淋巴结转移组(28例)和未转移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与50例同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而未行颈淋巴结清扫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比较,观察两组并发症。结果颈淋巴结转移组平均年龄低于未转移组,而肿瘤直径、浸润甲状腺被膜、肿瘤多发等的比例均高于未转移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性别及肿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和低钙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未清扫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肿瘤多发、肿瘤直径和甲状腺包膜浸润等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应常规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9岁,因右眼事物不清1个月于2007年1月15日而入院。该患者2个月前行右侧乳腺癌及右侧腋下淋巴结转移切除术,术后行化疗治疗,术后一般状态良好。1个月前自觉右眼事物不清,无眼红,眼痛,无复视。来本院,以“右眼脉络膜转移癌,双眼角膜上皮炎”收入院。  相似文献   

13.
紫杉醇注射液致急性肠梗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患者女,44岁。主因腹胀腹痛1个月,于2004年12月1日以盆腔肿物性质待查入院。于12月8日,全麻下行“全子宫+右附件+盆腔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大网膜+阑尾切除术+ABC电凝术”。术后残余病灶主要位于直肠前壁,直径1.5cm。术后病理检查:双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瘤,中低分化。右侧5×3cm,左侧2×1cm,右侧输卵管系膜可见癌转移,左侧输卵管未见明显异常。右侧盆腔、膀胱子宫腹膜反折、直肠表面、大网膜可见转移癌,淋巴结可见癌转移。手术后行卡铂,紫杉醇(TC)化疗方案。于2005年3月22日,为行第3次化疗入院。3月23日经莫菲滴管静脉给予法莫替丁、苯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各病理类型、分期、部位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合理施行淋巴结廓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1998年10月至2005年3月施行根治性肺癌切除的194例病人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在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淋巴结转移频度较高的是第10组36.6%(71/194例)、第11组22.7%(44/194例)和第7组14.4%(28/194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小细胞未分化癌76.9%(10/13例),腺癌59.3%(51/86例),鳞癌42.5%(37/87例)。T1期、T2期鳞癌和腺癌N0转移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肺上叶癌较下叶癌更容易发生跳跃式纵隔淋巴结转移。肺下叶癌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机率高于肺上叶。结论 各种肺癌根治术均应常规清除第10、11和7组淋巴结,T1期、T2期腺癌纵隔淋巴结清除的彻底性要高于鳞癌。肺上叶癌纵隔淋巴结清除要注意其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的特点。肺下叶癌纵隔淋巴结清除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临床诊治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年来收治的48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高度怀疑或术中证实TMC的35例患者,行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术后诊断为TMC的共13例,行患侧腺叶切除或腺叶次全切术;并颈部淋巴结肿大者行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或行双侧腺叶全切除+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内分泌抑制治疗,3例复发,全部患者无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TMC治疗应该个体化,既要完整清除病灶,又避免了过度外科治疗,合理的治疗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54岁,1998年5月行“左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左腋窝淋巴结转移(8/9)。术后以CAF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服三苯氧胺及中药治疗。1999年12月因“胸闷、胸痛1月余”入院,青霉素过敏史(+)。入院后腋下淋巴结活检诊断为转移性腺癌;胸部CT示:左侧胸腔积液。予胸穿抽出血性胸水600mL后,注入高聚金葡素(沈阳协合制药厂)5 000IU,注药后10min,患者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面部、右侧乳房肿胀,非压陷性,局部皮肤无发红,不痒。立即予异丙嗪25mg肌注并静滴氢化可的松100mg后呼吸困难减轻,面部及右乳肿胀于d2消失,未留下痕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例141例,分成试验组(51例,常规超声联合CT检查)、CT对照组(45例,单纯CT检查)和US对照组(45例,单纯超声检查),比较三种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各自的价值。结果:试验组行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48例,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3例,共采集预测转移阳性颈淋巴结226枚。诊断准确率CT对照组为43.90%、US对照组为58.14%、试验组为70.59%,试验组明显高于CT与US对照组(P<0.05);试验组Ⅰ-Ⅵ区转移阳性颈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CT检查可显著改善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颈内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指征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诊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5例,肿瘤直径〈1cm为A组共45例,行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肿瘤直径1~3cm为B组共60例,行双侧Ⅵ区淋巴结及同侧Ⅲ、Ⅳ区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冰冻报告为转移癌者改行良性颈淋巴结清扫。结果 105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总阳性率为53.33%(56/105),其中A、B组同侧Ⅵ区转移率为40%(18/45)和63.33%(38/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同侧Ⅲ、Ⅳ区淋巴结转移率为25%(15/60)。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淋巴结阴性患者,应根据肿瘤大小行相应区域淋巴结清扫,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4岁.2009年3月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见肿块大小7 cm ×4 cm×5 cm,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腋下淋巴结(2/12),锁骨下淋巴结(1/1),胸大小肌之间淋巴结(1/1)可见癌转移;ER(+++)、PR(++)、C-2(+++).术后行CA-T方案6周期.化疗结束后2009年9月21日至10月23日于行局部放疗1疗程(左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域及左胸壁电子线照射,每日二野,每周5次,二野各放疗25次,总量50Gy).患者放疗结束后持续口服三苯氧胺,自2009年11月开始每3个月复查1次,肿瘤标记物、胸部X线片、腹部B超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br〉 患者,女,64岁。2002年2月因右乳疼痛到本院就诊,行彩超考虑乳腺癌,遂行右乳癌根治术,术后病检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分期为ⅢA期(pT2N2M0),并行CAF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因个人原因拒绝继续化疗,后行右侧胸壁野及腋锁野放疗(DT=50 Gy,200 cGy/f),并口服三苯氧胺片2年后自行停用。定期随诊未见复发或转移。于2008年1月出现腰痛,行椎体MRI提示L3-4及骶椎骨质破坏,考虑乳腺癌骨转移,遂行椎体转移灶放疗(DT=40 Gy,200 cGy/f),放疗后腰痛减轻,期间行初诊蜡块免疫组化提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每月给予唑来磷酸骨修复治疗1次。建议行化疗,患者拒绝。3个月后患者腰痛加重再次就诊,仍拒绝化疗,尝试给予来曲唑(letrozol,氟隆)片(商品名:芙瑞,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19991001)口服行内分泌治疗,治疗后患者疼痛逐渐减轻,遂坚持服用来曲唑行内分泌治疗2年多。于2010年6月及9月先后发现胸椎及骶髂骨转移,并行转移灶姑息放疗止痛。2011年2月发现左侧肱骨头及上段、肩胛骨及肩胛关节盂骨质、骨关节周围软组织、左肺尖转移。考虑来曲唑耐药而停用,遂给予多西紫杉醇单药周疗,使用3周后患者不能耐受停止化疗,后行左肩部转移病灶姑息放疗止痛,2011年6月给予替吉奥胶囊化疗1个疗程。后再次服用来曲唑片,2011年10月发现肝肺多发转移灶,患者拒绝放化疗,行最佳支持治疗,于2012年8月合并重症肺炎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