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过去几十年的探索和积累,加拿大在农地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文章从政府调控机制与市场激励机制两方面,介绍加拿大农地保护的若干代表性或创新型措施,并结合案例对其进行应用评价。对比中加两国在农地保护背景上的差异,有如下四点可资借鉴:一是完善法律制度规范;二是农地规划因地制宜,规划方式灵活多变;三是全民参与多边合作;四是跳出保护再论保护,全面统筹共商大计。 相似文献
2.
农地外部效益保护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目的:从农地外部效益角度,探讨农地保护产生机制及其政策缺陷,寻求改进措施。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保护实质主要是出于农地外部效益的考虑,政策缺乏公平补偿的经济激励而易失效。对症下药的构想是:增设农地外部效益财产权赋予农民,国家筹资组织购买以实现补偿。研究结论:界定与保障农地外部效益财产权是未来农地保护政策改进值得思考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基于对河南省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思考和研究,期望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促进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和描述性研究法。研究结果:目前耕地保护补偿工作的重点是建立激励性补偿机制,从目前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分析,单纯以经济补偿方式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不能成为落实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研究结论:考虑地区发展定位是促使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确定与发展水平适应的补偿标准能够调动保护耕地积极性,拓宽补偿方式来弥补资金和实物补偿成效不足的问题,建议在粮食主产区以国家补偿为主开展试点。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基于现行土地产权体系和农地保护政策体系,分析农地发展权的内涵、归属,确定农地发展权的设定方案并探讨其在农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当前,在中国引入农地发展权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中国土地产权体系现状下农地发展权设定方案的提出及其运用,说明了农地发展权可以作为国家对土地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弹性手段,将在土地征用、土地储备、土地规划等土地政策的实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农地保护方法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讨美国农地保护方法及其对中国的借鉴。研究方法:逻辑分析,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农地保护政策存在不足。美国农地保护的启示:(1)农地保护目标应包括保证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发展、环境、城乡土地的合理利用,实现数量、质量、生态的综合保护;(2)发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地保护组织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农地的保护和保持;(3)完善法规调控体系,改革政府参与方式,减少土地套利,完善市场配套设施、引入市场激励机制,根据地区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实行差异化方法。研究结论:美国农地保护目标、管理体系及具体方法等对中国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世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农地减少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综观国外农地保护采取的政策与措施,既有特殊性,又有共性.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国外农地保护的政策与措施进行分析与概括,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提出相应的农地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农地保护过程、方法和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美国农地保护的缘起、过程和方法,认为美国农地保护是美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分析了美国重要农地的内涵,并划分其农地保护过程为三个阶段,介绍了各阶段基本农地划定方法。从技术、经济和法律角度,概括美国农地保护方式。指出美国农地保护工作对中国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台湾50多年来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进行过三次农地改革,每一次农地制度改革对台湾的农业、工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台湾模式"。台湾农地改革对大陆的启示是:土他改革是农业生产的推动力,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需采取不同的农地保护政策,农地政策对农地数量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土地改革需有详尽的法律规定作基础。大陆的农地保护应从数量、质量、生态三方面进行,建立产权明晰的土地政策,制定并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法规,避免农地非农化的随意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西方农地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有力的法律基础.本文立足于我国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在系统总结西方,尤其是欧洲农地法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法律建设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政府对农地最终处置权的享有、区域规划的突出地位、农地转让及农场规模的控制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充分体现是西方农地法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给了我们以下一些启示:①应加强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互关系的研究;②积极探索农地管理的市场机制及其实现形式;③重视我国农地取得方式问题和农地细碎化现象;④及时将农地保护以数量保护为主转变为农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三维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11.
在界定区域耕地保护补偿的基础上,对农用地产能核算与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联系进行分析,并设计了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技术路线和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步骤。同时,根据设计的技术路线和补偿步骤,从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提出了构建完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以期为改善目前耕地数量和质量分割计算的耕地保护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界定区域耕地保护补偿的基础上,对农用地产能核算与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技术路线和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步骤.同时,根据设计的技术路线和补偿步骤,从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提出了构建完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以期为改善目前耕地数量和质量分割计算的耕地保护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耕地保护与政策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阳香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23(2):5-8
根据耕地保护本质和内涵,提出对耕地保护本质全面认识,通过考察我国不同阶段的耕地保护政策,从耕地保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相关体制与机制视角,对耕地保护政策进行了深刻思考,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几点有助于耕地保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应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设计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其测算方法,定量测算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方法:定量评估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2007年重庆市耕地资源价值为94.45元/m~2,其中经济产出价值5.33元/m~2,社会保障价值7.35元/m~2,发展权价值34.01元/m~2,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价值35.63元/m~2,生态环境价值12.13元/m~2。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应为3.92元/m~2·a。研究结论:耕地资源价值涉及个人与社会2个权利主体,包括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发展权价值、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价值和生态安全价值5个方面。制定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是凸显耕地价值,有效实施耕地保护政策的关键。由于部分耕地资源价值已在市场交易中得到补偿,部分价值被耕地盈余区的耕地使用者享有,因而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不是按照耕地价值进行完全补偿,而是对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的综合补偿。 相似文献
15.
农地非农流转补偿机制的缺陷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行农地非农流转补偿机制的研究,总结并分析了其主要缺陷:补偿标准严重偏低;补偿费分配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进而提出了补偿机制的优化对策:明确农地价值内涵,实现完全价值补偿;完善价值核算方法,兼顾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区分对待征收征用,合理确定补偿分配;丰富安置补偿方式,保障失地农民生活.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 of Farmland Preservation Programs on Farmland Pric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overnment agencies in urbanizing areas are increasingly utilizing purchase and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 programs to preserve farmland and protect local farm economies. This paper tests the effect of development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permanent easement sales on farmland sales prices, using Maryland data. We correct for selectivity bias due to the voluntary nature of these programs in estimating hedonic sales equations. Although preserved parcels' actual land values are lower, the effect of the restrictions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se findings may encourage additional participation in preservation programs or justify reductions in the easement prices paid by agencies.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社会监督机制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当前的耕地保护社会监督机制还主要依附于行政管理和行政监督,造成当前的社会监督机制缺乏独立性和监督标准,社会监督内容和监督程序不完善。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社会监督机制,除了加强行政监督的基础建设外,关键是要建立相对独立运行的社会监督机制和与行政监督相配合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索一种基于GIS空间情景分析技术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方法:在GIS空间情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并通过上海市实践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该方法可以在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设定不同的环境影响评价情景,并通过对各情景下环境影响的定量比较分析,快速有效地评价基本农旧保护区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研究结论:该方法评价结果定量直观,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完善我国当前耕地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耕地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制度尚不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缺位,导致耕地保护工作的实际效果不佳。因此,应明确耕地资源保护立法的价值,调整耕地保护法律关系,构建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农地发展权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