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10例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了10例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护理.结果 10例患者成功置人支架,术后恢复快,手术均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隔绝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全面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成功,降低死亡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孙小莉  刘晓莉  朱学敏 《重庆医药》2009,38(15):1985-1986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一种主动脉节段性慢性病理改变,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5%~9%,有破裂致死的危险。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手术方法,手术顺利,术后行强心、利尿、抗感染、抗凝药及对症支持治疗,无动脉瘤破裂,无心绞痛发生,于术后第14天拆线出院。与传统体外循环下人工血管重建术比较,具有减少创伤程度,减少因体外循环术后可能并发的心、脑、肺、肾等脏器的损伤,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节省经费等优点。现将13例非体外循环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壁对外的扩张,病变后腹主动脉的直径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出血,其死亡率高达70%[1].传统的手术对治疗腹主动脉瘤有一定效果,但是手术死亡率相对较高,尤其对于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腔内隔绝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新方法,有着风险相对较小,创伤较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目前我院已成功开展此项技术.本文对我院采用腔内隔绝术的腹主动脉瘤20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以总结其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适应证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采用经股动脉将支架—人造血管复合移植物导入腹主动脉荷瘤的部位后切除腹主动脉瘤。结果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简捷、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徐芳  肖爱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44-1945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护理经过,7例行手术治疗,术前予以精心准备,术后对各系统严密监测,预防并及时发现、治疗、护理术后并发症。结果:7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康复出院,6例患者未发生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术前因瘤体破裂而死亡。结论: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周密细致的护理能有效预防手术前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王颖  杨鑫  李正茂 《安徽医药》2015,(8):1573-1574
目的:对比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和开腹手术治疗高危复杂型腹主动脉瘤的近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危复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48例行开腹手术,52例行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修复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实施情况、围手术期情况、近期随访情况,术后1个月内及随访6个月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腔内修复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重症监护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明显低于开腹组;腔内修复组术后30 d 内并发症总发生率(11.54%)明显低于开腹组(4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6个月内全部获得随访,无异常情况发生。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型腹主动脉瘤近期效果较好,短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研究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1例腹主动脉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均采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总结护理效果。结果本研究11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以后,所有患者的移植物全部成功的置入,患者手术成功,术后出现腹膜后出血2例,黑便1例,发热2例,经过及时的干预和治疗,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恢复。本研究没有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和下肢血栓形成的情况,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康复出院,患者的预后较为良好。结论临床上对于腹主动脉瘤患者,为患者选择腹主动脉瘤墙里隔绝术进行治疗,同时为患者配合围手术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缓解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发病率逐渐增加,95%腹主动脉瘤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1],保守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9.
唐静 《黑龙江医药》2011,24(2):287-28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主动脉瘤及破裂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回顾分析腹主动脉瘤及破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或CT进行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诊断腹主动脉瘤100%.其中真性腹主动脉瘤4例,夹层动脉瘤2例,假性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破裂4例,并能发现破裂后腹膜后血肿和腹腔积血.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采用经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置入腹主动脉治疗腹主动脉瘤,1例主动脉—髂动脉支架置入结合股股旁路血管搭桥术,另6例均为累及髂内动脉的分叉带膜支架置入术。结果7例患者腹主动脉瘤均成功隔绝,无中转外科手术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6月CT复查;无支架移位、狭窄变形、内漏,被隔绝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避免了外科开腹手术的缺点,为老年高危患者赢得了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1.
腺苷A_1受体参与兔脊髓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腺苷A1 受体是否参与兔脊髓缺血预适应 (IPC)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肾下段夹闭法建立兔脊髓缺血模型。动物分为 7组 ,即缺血损伤组 :使脊髓缺血 2 0min ;IPC组 :脊髓预缺血 6min ,再灌注 30min后再次使脊髓缺血 2 0min;8 环戊基 1 ,3 二丙黄嘌呤 (DPCPX ,腺苷A1 受体阻断剂 ) +IPC组及DMSO溶剂 +IPC组 :在IPC前分别ipDPCPX及DMSO ,其余步骤同IPC组 ;DPCPX +缺血损伤组 :在脊髓 2 0min缺血前ipDPCPX ,其余步骤同缺血损伤组 ;预缺血组 :使脊髓缺血 6min;DPCPX +预缺血组 :在脊髓 6min缺血前ipDPCPX ,其余步骤同预缺血组。所有组再灌注48h后 ,进行后肢神经功能评分 ,然后取脊髓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与缺血损伤组相比 ,IPC明显改善脊髓缺血后兔后肢神经功能和减轻脊髓病理学损伤 ;DPCPX完全取消IPC对脊髓缺血的保护作用 ,而DMSO不能取消IPC的保护作用 ;单给DPCPX并不能进一步加重缺血损伤。缺血 6min及DPCPX +缺血 6min均不能引起脊髓缺血损伤。结论 腺苷A1 受体参与兔脊髓IPC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手术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2004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施行4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手术临床资料。结果3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1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瘘口修补术,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腹主动脉瘤手术术前充分准备及术中熟练配合能够有效保证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对8例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8±1.5)d,手术均成功置入覆膜支架,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进行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有效控制血压,稳定伴随基础疾病,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护理关键,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施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3,8(4):224-225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探讨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腹主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患者28例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干预重点,分析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全部28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及完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支架置入成功,术后2周影像学检查显示腹主动脉瘤体积无增大,且无一例出现支架移位、主动脉栓塞及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住院时间5~11d,平均住院时间为7.8d。结论科学系统的腹主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术前做好心理、体位、饮食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腹主动脉瘤破裂,以良好的状念适应手术.术后护理必须加强循环及呼吸系统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疗术后高血压,注意术后出血、心功能、下肢血运的观察,强调胃肠减压、基础护理,并对健康指导做了介绍.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顺利渡过手术危险期,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痊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黄心洁  林冬群  王侃  郑远  林宇 《安徽医药》2017,21(7):1279-1280
目的 探讨伤寒沙门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收住入院并实施外科干预的1例伤寒沙门菌属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病人痊愈出院.结论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少见且危险的主动脉疾病,治疗棘手,病死率高,充分的术前评估及选择适合病人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基础.根据手术方式选择不同的抗生素疗程,预防感染复发,为今后诊治伤寒沙门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36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术后防治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1995年2月1日至2007年1月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腹主动脉瘤破裂并抢救成功的病例36例。结果本组患者通过术后早期预防吻合口破裂出血、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及呼吸道和管道感染、肾功能衰竭等护理措施,使36例患者术后30d内死亡仅7例,死亡率为19.4%。结论本组病例通过对腹主动脉瘤破裂术后并发症的针对性科学护理,与美国MayoCLinic413例RAAA手术死亡率的45%相比,确实地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腹主动脉壁的扩张膨出,其发生后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出血,导致患者死亡。其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大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本文将对目前临床上的腹主动脉瘤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卞栋 《淮海医药》2012,(4):320-321
目的总结吻合口戴戒人工血管重建治疗腹主动脉瘤7例手术经验。方法 7例患者手术均应用"Y"型或直型涤纶编织人工血管重建腹主动脉,所有吻合口均采用同径人工血管戴戒,然后应用切开的动脉瘤壁及后腹膜覆盖人工血管(腹膜化)。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术后死亡。术后无腹腔脏器缺血表现,无肠梗阻,无吻合口出血,无主动脉夹层形成,无截瘫及肾功能不全,无下肢缺血、坏死,肢体活动良好。7例患者痊愈出院。随访全部患者生存质量良好。结论腹主动脉瘤病情凶险,常危及生命。应用吻合口戴戒人工血管重建治疗腹主动脉瘤方法确实,手术操作简便易行,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出血、破裂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破裂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2002年2月-2012年12月破裂腹主动脉瘤13例临床资料的围手术期处理,对诊断方法,术前准备,术中处理,术后治疗及监护等方面加以分析探讨。结果术前死亡1例,手术术中死亡1例,术后肺部感染死亡1例,总死亡率23.1%。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肾功能受损4例,对症处理及透析后好转。结论破裂腹主动脉瘤起病凶险,死亡率高,快速诊断,积极液体复苏,快速控制出血,加强术后监护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