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7年中日关系继续“回暖”,但也在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价值观外交”等方面出现“制冷”因素。福田康夫出任日本首相以后,中日关系迎来了“福田机遇”期。这一时期能否持久,将取决于日本政局变化趋势和中日两国把握机遇的意志与能力。2008年的中日关系既有良好的机遇,也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20 0 4年4月2 5日,中国日本史学会和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在天津联合举办了“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学术研讨会,从学术角度对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大连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以及南开大学等1 7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37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围绕对中日关系的评价、东亚国际政治格局、民族主义倾向、外交新思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如何改善中日关系、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见…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蒋立峰由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现代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9月16日至19日在长春举行。出席会议的中方学者118人,日方学者及日本驻沈阳总领事等共16人。会议收到论文71篇,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  相似文献   

4.
和解是中日关系稳定的基础所在,但中日关系存在和解难题。中日和解经历了启动、巩固和反复的过程,虽然取得了邦交正常化、达成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开展历史问题共同研究等进展,但尚未实现真正彻底的和解,很多问题尚待解决,尤其是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领土争端等不时突显。当前,中日和解既受到历史认识问题反复发作的困扰,又面临着领土主权问题的爆发和凸显,更有彼此认知负面、国民感情低位徘徊的阻碍;中日实力地位转换和中美战略博弈加剧则将两国推向战略竞争的轨道,导致新老问题交织凸显,中日关系呈现出脆弱性、不稳定性。推动中日和解、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需要做到: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与精神,维护中日和解的政治法律基础;加强共同历史研究,防止历史问题阻挠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管控矛盾分歧,妥善处理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等敏感问题;深化人文交流,厚植中日和解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5.
孙承 《日本学刊》2008,(2):16-28
小泉内阁时期的中日关系因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陷入低谷,安倍内阁时期和福田内阁成立后,中日关系逐步回暖.本文论述了安倍内阁以来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安倍内阁后期日本在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态度变化的原因和福田内阁成立后日本对外政策中有利于中日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并对今后可能影响中日关系的历史、台湾、中美日关系等问题试做探讨,以期从中找出一些有助于中曰关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8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日本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世界中的日本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近年来,中日关系一波三折,在总体向好的同时仍具有敏感、复杂、多变等不确定因素。随着日本国内形势深刻变动及转型、对外战略加速调整及落实、中日关系"外溢"中的机遇与挑战同步加大,这一趋向预计将变得更为明显并影响深远。很多迹象表明,今天的中日关系站在一个需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不失时机地做出调整对日政策的决策,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同日本的友好关系,努力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虽然最终没有实现邦交正常化,但中日关系在这一时期仍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后来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2007年是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为了纪念两国关系发展的这一重要历史时刻,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与中华日本学会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馆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筹备了名为“互惠、合作、发展中的中日关系——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正一、《日本学刊》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中华日本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日本问题研究者的学术佳作,内容涵盖日本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文学、教育、历史等领域。本刊注重刊发研究日本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中日关系热点问题,以及日本研究中比较重要且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注重刊发具有世界和区  相似文献   

10.
研究课题是引导一个国家科研发展方向和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从研究课题的来源分类,本文分为智库性课题、国际交流型课题和学术型课题三类。日本文部科学省面向国内大学关于中日关系的研究课题,大抵反应了日本国内学界的研究方向、进展和深度。比较中日两国教育机构的研究课题,在选题和研究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董事及董事会既是公司治理的主体,也是公司治理的客体,处于公司治理承上启下最为核心的地位.董事及董事会不可能具有独立性或中立性,这是由每位董事与生俱来的身份差异决定的.现行公司法一味强调董事和董事会的独立性,而相应的董事选举制度设计并不支持董事的独立性要求,致使董事角色错位,严重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效率.应明确承认不同类型的董事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名选任,并由提名人对被提名人的职务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王越芬  郜娜 《社科纵横》2010,25(10):120-122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2年,政权由一时强大到失去执政地位,退守台湾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党建的失败是其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从党的建设的角度,通过分析国民党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方面的失败,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高洪 《日本学刊》2006,(3):32-40
日本民主党作为最大的在野政治势力,十年来一直在日本政治局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4月,民主党因“伪造电子邮件”的政治败笔又经历了一次新的整合,素以手腕老辣、信念坚毅著称的小泽一郎终于走上前台。随后,作为两大保守政党间新一轮较量的千叶县国会议员补选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胜利结束。民主党的变化给日本保守政治局面带来新的波澜,但无论是对于民主党还是小泽一郎来讲,只有主张相对温和与稳健的内政、外交政策,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困局。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11):104-109
历史学与现代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和彼此融合,是开展学术研究以及推进社会科学各学科发展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科学与中共党史研究的交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缺乏从整体上关注和审视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因而,通过研究个案的学术史梳理和考察,为不断深入推进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提供新思路。这是不断完善党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8.
尚会鹏 《日本学刊》2007,(2):95-108
本文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出发,认为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缘人”,认知的参照群体不像中国人的群体那样具有恒定性,而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是:“个我”与“群我”的融合;“表我”与“里我”的熟练切换以及序列、位置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这种文化机理构成一种“缘人”的“自一他协调”式的自我认知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亦有弊,在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的今天,日本人的自我认知模式也出现了变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自古即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区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 ,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东邻日本即属于此东亚文化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 ,有关日本人及日本文字的起源问题1 ,亦均与中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 ,在日本即有“天孙降临”的典故 ,中国则有“徐福东渡”之传说 ,中日之间更有“同文同种”的说法。但迄今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等领域的研究表明 ,从严密的科学角度考察 ,此类记载与传说有些是难以凭信的。至于日本人究竟起源如何 ?国内外学者特别是日本学者进行了深入探…  相似文献   

20.
元初江南故宋之地,其诗风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宋末诗风的延续,江湖诗风占据主流的位置。其原因则与蒙元统治的逐渐稳固、遗民心态的淡退、江湖诗人群体的依然存在,以及诗歌的发展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等因素有关。其诗风则表现为形式上的偶俪熟俗、风格上的流丽清圆,以及空疏无学、矫激任气,这样一种风气,直到延祐开科取士、诗风崇雅,才有了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