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爱华 《A&S》2007,(8):20-20
本月即将截稿之时,匆匆忙忙地去了趟苏州松下做本次的封面故事采访。采访进行得很顺利,受访者——苏州松下工厂的总经理三泽基宏也是一位有趣、健谈视野开阔,且具有丰富安防经验的人。  相似文献   

2.
《A&S》2008,(4):48-50
从东方到西方,这50年来松下稳占全球安防产业品牌的第一把交椅。2005年以来带领整个松下安防系统事业部不断前进的本部长佐藤正人,目光炯炯、笑声爽朗,对于安防制造商的角色有着超越商业目标的观点,他是如何使松下在全球安防市场立于不败领导地位的呢?  相似文献   

3.
刘爱华 《A&S》2008,(11):40-45
成立于1995年的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虽然步入安防市场才短短4年,但目前已经成功入围中国电信“全球眼”、中国网通“宽视界”的平台合作伙伴。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领先的技术优势,科达迅速在中国安防市场上积累起较高的“人气”。在2007年A&S十大品牌评选中,科达被用户端评选为2007年“数字监控类十大民族品牌”。作为公司的掌门人及创始人之一——苏州科达总经理陈卫东是如何带领科达从语音通信业务进入多业务通信、视频会议,并进一步涉足网络监控这一广阔的“新天地”的?对于每一次企业业务的转型,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旅程?面对当今竞争白热化的网络监控市场,陈卫东又将如何出招?  相似文献   

4.
刘骅 《A&S》2006,(9):42-47
2004年,泰科中国区安防总经理杨伟汉宣布要在中国构建“One Tyco”的超级大工程。两年过去了他的“One Tyco”超级大工程进展如何?让我们把时间推回到2005年10月31日,这一天,在由A&S《安全&自动化》举办的“中国安防10大品牌年会”上,主办方两次都提到同一个名字——泰科(Tyco),并宣布该公司的监控及报警类产品同时入围10大品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安防市场,泰科是如何做到的?杨伟汉带领泰科安防在中国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刘爱华 《A&S》2007,(4):36-41
年仅30岁的孙辉,如今已成为了上海诚丰数码科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从大学刚毕业时的热血青年,成长为足智多谋的知名安防企业的第二代领导人,他历经了哪些磨难?经历了创业,企业发展的风风雨雨,如今,他将如何带领诚丰继续领跑在中国安防产业的前列?[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刘爱华 《A&S》2007,(6):48-53
10年前,景阳公司总经理刘向阳以不到10万元起家,一脚踏入安防创业路。弹指一挥间,10年之后的他已经拥有了一家年销售额上亿的公司。从当时国内大型的安防经销商,发展到2000年之后以“专业化”定位的高端产品研发企业,刘向阳是如何带领“相对来说,在研发上慢人一步”的景阳公司在中国安防产业界奋起直追、脱颖而出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刘爱华 《A&S》2006,(5):44-49
2004年底,在IT行业奋战了10多年的李志坚做出了一个决定:加入HID。成为一名安防人。身为HID中国区总经理的他,先是帮助HID成立了中国区的总部。然后在成都,北京增设了两个办事处,如今。他又在为新一轮HID全国市场的开拓之战而全力以赴……从IT到安防。李志坚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旅程?他又将如何率领HID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安防市场上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片晴空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刘爱华 《A&S》2006,(6):44-49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庞惠民是如何从原来国有事业单位的研究所所长,演变为中国改革浪潮中的民营企业家?他是如何率领大立科技在竞争激烈的DVR市场中脱颖而出,成长为中国安防产业界的一匹黑马,并在短短5年时间内让大立科技的资产超过数亿元人民币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刘恒 《A&S》2006,(4):44-46
Doug Wright虽然来到中国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然而。在这一年里,他所领导的英格索兰安防技术事业部却通过一系列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收购行动.悄悄地开始了对中国安防产业的大力推进。他是如何做到的?这些对于英格索兰在中国的发展又意味着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彭真 《A&S》2009,(5):42-47
五十二年的积累,造就了今日松下安防牢不可破的核心竞争优势。尽管追逐者逼近、全球经济危机不见底,但是松下安防仍然坚持既定战略沉稳应对。作为监控领域的领导厂商,松下看到的不是某一个时间点的危机,而是将来如何更好、更稳健地保持发展。作为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系统解决方案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大江彻直对松下从传统监控领域的高峰迈向数字领域的高峰满怀信心,他自信的背后是松下一脉相承的“以客为尊”的治业精神,以及“不向客户说假话”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张木兰 《A&S》2004,(64):74-75
从松下最早涉及的家电行业到安防产业,松下凭借着产品品质优良、技术先进的优势,松下已经在中国建立起整体的品牌优势,也迅速占领了相当一部分监控市场。  相似文献   

12.
刘恒 《A&S》2006,(1):36-41
松下在目前中国安防市场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尽管后面的追赶者众多,但其在用户市场排名第一的品牌地位,暂时还是无人可撼。上任一年时间的三泽正彦,肩头的担子并不轻,除了要继续巩固在传统模拟摄像机领域的领先位置之外,面对日益兴盛的数字化、网络化浪潮,松下是否仍然可以保持住它现有的优势?这些都是三泽正彦需要面对的考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陈启林 《A&S》2006,(6):38-39
台湾视讯从早期成立即有生产安防监视器,后来着重于IT领域市场。十年前再度专注于安防监视器的制造销售。现今将新厂房设置于苏州,致力于生产专业安防摄像机、监视器与POS,台湾视讯董事长陈启林一路从代工生产。再走向自我品牌的经营与发展,他对于OEM与品牌经营如何去看待。未来在中国,他将秉持什么样的观点在中国的市场发展,本文将有精彩的论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杨沛文 《A&S》2004,(63):54-56
在亚安总经理叶晨十多年的经营下,亚安不断历经转型、成长。他是怎么在混乱的中国安防市场上,下出一手又一手的好棋,打出一片江山?他又怎么透过他的系统思想与战略眼光,持续突破、创新,闯出亚安目前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刘爱华 《A&S》2007,(1):44-49
从未涉及安防产业的吴志明.在加入深圳豪恩实业有限公司(现深圳市豪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仅用了5、6年的时间.就带领手下的员工,将安防产品的销售额翻了近百倍。他是如何做到的?如今身为公司安防事业部总负责人的他,又将如何在坚持高品质和创新的基础上,带领豪恩不断前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杨沛文 《A&S》2004,(65):54-56
33岁的韦保罗(Paul Winnowski)怎么在12年从销售业务坐上GE Security亚太区总裁的位置?他要怎么在安全不熟悉的中国市场为GE Security打天下、甚至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安防市场达到每年100%的销售增长,进而抢下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7.
刘爱华  刘恒 《A&S》2006,(3):40-45
作为专业硬盘存储商的希捷科技,最近刚刚进入安防市场,也许,某些安防产业的人士对它的了解还并不太多,而对身为希捷科技亚太区渠道市场行销总经理的李成志来说,这也是一个崭新的市场,他所肩负的重任就是,成功地切入中国的安防市场,并且要在短时间将希捷发展成为监控存储领域的领导品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刘爱华 《A&S》2006,(8):44-49
2003年,先后在国际安防大厂担任要职,有着10多年安防从业经验的Hewe Fages转而加入到PELCO名下,并负责其欧洲、中东和亚太地区的海外业务开发运作。而一年之后,Hewe Fages又被PELCO总公司委以重任,担任PELCO亚太区总裁。令人们感到好奇的是,Herve Fages是凭着怎样的能耐在安防行业所向披靡的?他的到来对PELC4O意味着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张木兰 《A&S》2004,(70):52-57
目前,中国安防制造商在研发、制造、营销等方面正日益形成相当的实力与基础,也由于各个厂家在国内市场份额的动态饱合及激烈竞争,中国安防制造商正摩拳擦掌,将眼球紧盯上了海外市场。不过,究竟中国安防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如何?他们如何打进海外市场?即将打算经营海外市场的制造商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本刊再一次站在专业媒体的角度,本着“We Promote Sccurity”的理念,针对中国所有安防业生产制造商调查目前中国安防外销的现况。此外,我们还首度将调查规模拓展至全球市场,深入了解目前的国际安防买家怎么看中国安防产品?以及他们接下来的采购时间,产品项目。  相似文献   

20.
彭真 《A&S》2009,(3):38-43
早在2001年,大型家电厂商四川长虹就吹响了进军安防的号角。然而,过去的八年中,长虹的安防业务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就像蒙了一层面纱,人们只能通过网络上的星言片语去揣测它的方方面面。就在大家以为长虹要淡出安防的时候,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四川长虹电子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茂祥第一个站出来宣告“长虹安防这次要来真的了”!经过多年的将潍备,今天的长虹安防有了哪些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