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了评价游离前列腺抗原(F PSA)/前列腺抗原(PSA)比值和PSA动态变化(年变化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应用ELISA追踪检测PSA在4~10μg/L范围患者在不同时段内PSA水平,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利用ROC曲线,评价F PSA/PSA比值和PSA年变化率两项指标在前列腺癌诊断时的预示价值.结果表明:前列腺癌患者的F PSA/PSA比值和PSA年变化率与非前列腺癌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当F PSA/PSA比值的临床判断值为0.21时,诊断灵敏度为93.5%,特异性为91.4%;当PSA年变化率的临床判断值为0.85%.诊断灵敏度为82.6%,诊断特异性为97.9%.前列腺增生患者F PSA/PSA比值与正常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SA年变化率与正常人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F PSA/PSA比值和PSA年变化率有助于PSA在4~10μg/L范围的患者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PSA与fPSA联合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评价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的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对前列腺癌患者3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76例及30名正常人的PSA、fPSA和fPSA/PSA比值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以血清PSA值4ng/mL为阈值,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50.6%;如果以血清PSA值4ng/mL为阈值,同时结合fPSA/PSA并以16%为阈值,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100%,而特异性则为85.3%。这说明联合检测对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抗原/总前列腺抗原(f-PSA/t-PSA)比值与超声联检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PCa患者与4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40名正常人的t-PSA、f-PSA/t-PSA比值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和超声联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PCa患者血清t-PS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PSA和f-PSA/t-PSA比值作为单一指标应用于诊断PCa时,灵敏度分别为47.37%、73.68%,准确性分别为51.8l%、71.08%,与超声影像学三者联检,诊断PCa的灵敏度为94.73%,特异性为95.56%,准确性为95.18%。三者联检均高于其单检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PSA、t-PSA/foPSA是诊断PCa的较好指标。血清t-PSA、t-PSA/f—PSA比值和影像学联检可大大提高对PCa的诊断率,对PCa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监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清PSA与PAP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酸性磷酸酶(PAP)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对98例前列腺癌患者,45例前列腺良性疾患及4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血清PSA,PAP测定。结果:前列腺癌组PSA,PAP水平均显著高于前列腺良性疾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PSA对前列腺癌的灵敏性为93.9%),特异性为93.3%,PAP对前列腺癌的灵敏性为71.%,特异性为91.1%。结论:血清PSA与PAP检测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临床分期, 效监测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清游离PSA和游离/总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 PSA)在前列腺癌(PC)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采用美国DPC公司的酶放大化学发光仪测定89名正常志愿者、85例PC患者和97例BPH患者血清FPSA和TPSA水平,并计算F/T PSA的比值.结果表明正常男性(41~88岁)组血清FPSA和TPSA水平与青年组相比明显升高,老年组升高特别明显(P<0.01),直线相关统计分析表明,年龄与血清FPSA和TPSA水平有显著正相关性(FPSA/年龄:r为0.49~0.51,P<0.01;TPSA/年龄:r为0.44~0.45,P<0.01);PC组和BPH组血清FPSA、TPS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PC组F/T PSA比值则明显低于BPH组和对照组(P<0.01).血清TPSA<4.0、4.0~10.0和>10.0μg/L的BPH患者分别占65.0%、30.9%和4.1%,PC患者分别为5.9%、20.0%和74.1%,经卡方检验,两组间患者的分布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F/T PSA比值的分段研究显示,在TPSA灰色区,F/T PSA 0.1,提示PC可能性较大(88.9%),而F/T PSA>0.25时,表明PC可能性很小(6.1%).提示40岁以上正常男性血清FPSA和TPSA水平随年龄升高而增加,并与年龄呈明显的正相关;约30.9%的BPH与20.0%的PC患者血清TPSA水平存在重叠,F/T PSA比值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TPSA在灰色区鉴别诊断PC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行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TZPSAD)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0-10.0μg,L和10.1-20.0μg/L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9年8月在本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资料,以PSA4.0-20.0μg/L且有经直肠B超测量前列腺移行带资料的1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计算评估PSA和TZ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意义。分析PSA和TZPSAD不同临界点在PSA4.0-10.0μg/L和10.1-20.0μg,L范围内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力。结果40例(21.2%)诊断为前列腺癌,PSA4.0-10.0μg/L时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20.5%(16/78),PSA10.1-20.0μg/L时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21.6%(24/11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4)。PSA4.0-10.0μg/L时,PSA和TZPSAD预测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69和0.702;PSA10.1-20.0μg/L时,USA和TZPSAD预测前列腺癌AUC分别为0.463和0.730。TZPSAD0.370和0.500ng·ml·ml^-1分别在PSA4.0-10.0和10.1-20.0μL的诊断效力最大,其敏感性分别为68.8%和70.8%,特异性分别为72.6%和70.1%。结论TZPSAD在PSA4.0-10.0和10.1-20.0μg/L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效力均明显优于PSA,可明显提高PSA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总前列腺相关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相关抗原(FPSA)、FPSA/TPSA比值和铁蛋白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94例前列腺癌组患者、103例前列腺增生组患者和104名对照组血清TPSA、FPSA和Ferr的含量.结果 TPSA、FPSA、FPSA/TPSA和Ferr中,作为单独区分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最好指标为FPSA/TPSA,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3%和59.8%;最差的为FPSA,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3%和52.1%.单独指标区分诊断能力难以同时满足临床灵敏性和特异性的需要;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FPSA、TPSA、FPSA/TPSA和Ferr的联合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6%和79.8%.结论 TPSA、FPSA、FPSA/TPSA和Ferr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对BPH和PCA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辅助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PSA、PSAD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前列腺癌患者(48例)和前列腺增生患者(86例)血清PSA含量,NNNNB超测定每个病人的前列腺体积,计算出PSAD,将病人分组进行比较。结果:前列腺癌组PSA和PSAD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1)。前列腺癌组病人PSAD≥0.15比例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结论:PSA和PSAD可提高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PSA、cPSA检测和骨显像对前列腺癌早期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联检和核素全身骨显像对前列腺癌早期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52例患者(其中74例为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78例为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全部进行血清PSA、cPSA检测,并同时对74例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另选择正常健康查体男性90例检测血清PSA、cPSA结果作为对照组.并计算cPSA/PSA比值.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cPSA检测结果及cPSA/PSA比值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及正常健康男性.其中,骨转移阳性显像组血清PSA、cPSA水平及cPSA/PSA比值显著高于非骨转移显像组,检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PSA>20μg/L、cPSA>10μg/L、cPSA/PSA>0.80时,发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应常规做核素全身骨显像,可早期、全面地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  相似文献   

10.
赵志勇  周予兰 《医学信息》2008,21(8):1360-1361
目的 探讨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FPSA)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经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和FPSA检测结果及全身骨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PSA和FPSA的均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SA<10ug/L的7例患者中,发生骨转移者1例,诊断阳性率为14.3%;PSA在10ug/L~50ug/L的患者共18例.发生骨转移者7例,诊断阳性率为38.9%;PSA>50ug/L的患者43例,发生骨转移39例,诊断阳性率为90.7%.结论 PSA<10ug/L的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可能性小;PSA>50ug/L的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诊断灰区内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比值,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0~10.0)μg/L的39例前列腺癌患者和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检测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计算f/T比值.结果:T-PSA在(4.0~10.0)μg/L,组间T-PSA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T)PSA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f/T比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1).结论:应用f/T比值<0.16为鉴别点,提高了对前列腺癌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尤其T-PSA在(4.0~10.0)μg/L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SA、fPSA双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DELFIA)技术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标记DELFIA检测 2 3例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 (PCa) ,4 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及30例正常对照血清PSA、fPSA水平 ,并与化学发光分析 (Immulite)比较。结果 :PSADELFIA测定结果PCa组(1 5 8 39± 92 5 5ng/ml)高于BPH组 (9 0 0± 1 0 6 1ng/ml)及对照组 (1 1 7± 0 6 9ng/ml) ,三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DELFIA与Immulite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呈高度正相关关系 (r =0 95 4 ,p <0 0 0 1 )。PSADELFIA敏感性为 1 0 0 % ,特异性为 5 5 0 % ;Immulite敏感性为 1 0 0 % ,特异性为 4 7 5 %。fPSADELFIA测定结果PCa组 (73 8± 93 5 8ng/ml)高于BPH组 (1 5 8± 1 6 7ng/ml)及对照组 (0 31± 0 1 7ng/ml) ;三组间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BPH组及对照组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呈正相关关系 (r =0 94 ,p <0 0 0 1 ) ,PCa组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亦呈正相关关系 (r =0 5 6 3,p <0 0 1 )。 结论 :PSA、fPSA双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一次检测可同时测出PSA及fPSA结果 ,这种分析对前列腺癌的检测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在前列腺癌 (PC)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对 35例正常人及 4 8例PC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血清PSA测定。结果 :术前检测PC组 4 6例阳性 ,PC与正常组PSA测定值分别为 5 4 4 7± 4 3 5 2ng/ml与 1 72± 1 14ng/ml(p <0 0 0 1) ,对PC检测的灵敏度 95 8% ,特异性 95 %。其中 2 3例患者在确诊PC前患有前列腺增生 (BPH)时血清PSA水平为 6 2 3±2 94ng/ml,在确诊PC时血清PSA水平上升至 5 6 84± 4 8 12ng/ml(p <0 0 0 1)。术后观察PSA在 3~ 6个月降为正常 ,患者均已生存 4年以上 ,一般情况良好 ,术后PSA无明显变化者均在 2年内先后死亡 ,其中 8例为全身骨转移。结论 :血清PSARIA检测对PC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设备制备的富氧空气主要用于临床治疗,必须通过质量控制以保证患者安全,但目前行业标准“YY 0298-1998”中对PSA制氧设备制备的氧气的部分理化指标的检测方法描述并不清楚.本文针对PSA设备制备的富氧空气的理化指标中,CO含量、CO2含量、固体物质含量和固体物质粒径4个项目的检测方法做了适当调整并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优化气路解决了现行标准中无法同时检测CO和CO2的问题,提高了检测效率.采用注射器滤头替代粉尘捕集器进行固体物质含量的检测,并结合倒置显微镜对其粒径进行了考察.结果 CO最小检出限为0.1×10^-6(体积分数),CO2最小检出限为0.08×10^-6(体积分数),能够满足标准中对CO和CO2含量检测的规定,符合方法学验证的要求.样品中固体物质含量为小于0.1 mg/m^3、最大固体物质粒径为4.00 μm,均符合YY 0298-1998中的要求.结论 本文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优化试验方案并对PSA设备制备的富氧空气进行检测,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对评价PSA设备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血清PSA水平与前列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分别对845例老年人和前列腺良性疾患与前列腺癌病人进行了血清PSA的检测,并与4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老年体检组中各年龄段的血清PSA平均水平明显升高,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良性疾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前列腺良性疾患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老年男性血清PSA水平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疾病及泌尿系统等疾病,但PSA不能成为唯一诊断前列腺癌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The specific definition of the immunogenic peptide repertoire from tumor-associated-antigens (TAAs)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for designing effective immunotherapeutical treatments. Multiple mechanisms,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in complementary manners, contribute to the generation of immunogenic peptides. Using as an experimental model th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 and a murine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raised against human PSA, the role of PSA peptide 1) similarity to the murine proteome, 2) affinity to H2-Ad/Ed molecules, and 3) proteasomal cleavage pattern were investigated. We report that the cor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nti-PSA MAb ER-PR8 and the prostatic antigen is located in the pentapeptide motif PSA27-31GGWEC. The pentapeptide motif is characterized by having no sequence similarity to the murine proteome and a low number of potential proteolytic sit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ROC曲线确定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诊断女性乳腺癌的最佳临界点.方法 女性乳腺癌组61例,女性乳腺良性疾病组108例,女性正常对照组30例,均在西门子全自动化学发光仪上测定静脉血清PSA浓度.结果 曲线下面积为0.932(P <0.001),根据ROC确定诊断临界值为0.030,该点处灵敏度为82.0%,特异性为87.7%.结论 血清PSA浓度检测可以作为女性乳腺癌一个有用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评估不同条件下血清中p2PSA的稳定性,为实验室检测分析前过程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方法随机挑选60名健康体检男性,将所有的新鲜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的p2PSA作为基线值,60例样本再随机分为6组,即在不同的条件下存储并按不同的时间节点进行检测,对各个样本的检测值进行偏倚的计算,以偏倚超过10%为单个样本不稳定的判断标准,以80%样本合格率来判断整个条件下p2PSA的稳定性。结果血清p2PSA水平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的趋势,全血常温放置时的p2PSA升高得最为显著,将血清样本分离并保存于4℃、-20℃或-70℃,血清p2PSA随时间变化的幅度减小,冻融循环2次不会影响p2PSA的稳定性。结论要保证p2PSA结果的准确性,在抽取血液后应在2 h内及时离心,3 h内完成检测,4℃保存时于6 h内完成检测;若将血清单独分离出来的情况下,4℃保存可稳定24 h,-20℃或-70℃条件下保存可稳定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