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都城镇化率已在2018年就突破70%,城镇化发展到了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阶段,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要求,特色镇不仅是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带动乡村区域发展的动力引擎。文章结合成都乡镇发展实际,从城镇体系重构、产业特色发展、镇村统筹协同、城市功能植入、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入手,回答了特色镇如何将自身产业、区位、资源等特色因素转化为内生动力的发展路径,并构建了以特色镇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空间组织结构及建设模式,以期为乡村振兴探索和特色镇建设贡献成都智慧。  相似文献   

2.
视点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城乡发展的战略性转变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范毅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乡村振兴是把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充分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改变过去乡村从属城市的现实,建立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乡村振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建设信息参考贵州: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城镇化近日获悉,"十二五"以来特别是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以后,贵州省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主战略,通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探索出一条城市带动、镇村联动、城乡互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城乡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环境较大改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不断优化。贵州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乡村"热"映衬了小城镇发展的"冷"。本文分析了小城镇遇冷的原因:等级化管理忽略了小城镇,农村人口进城不进镇,小城镇变"城"遭遇瓶颈。乡村振兴战略凸显了小城镇发展之"惑":小城镇发展传统路径迷失,乡村和小城镇资源配置能力出现倒置,小城镇在空间规划体系中日益边缘化。基于江苏省实践,本文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城镇发展之"道":区域空间格局中,小城镇规模集聚和特色发展叠合,或承担城市功能的外溢和补充,或成为乡村社区的一种形态;顺势而为,借助乡村振兴提升小城镇在人口、土地和资本争夺中的话语权;直面国家空间规划体系重构中镇村一体的关系,从全域、分区和特色构建小城镇规划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5.
视点     
正01如何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冯奎(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研究员):以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为抓手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都是国家战略。但当前一些基层同志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认识并不到位,存在的一种认识是:城镇化关注"城镇",乡村振兴关注"乡村",并据此认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内在不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工农发展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方向之一。以太原市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为研究方向,力求实现我市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双重转型升级",逐步、分阶段实现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均等发展,塑造"有差异、无差距,可流动、无障碍"的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7.
苏南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先行区.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经历了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苏南模式到以外向型经济为核心的新苏南模式转变.城乡发展制度也从“城市偏向”逐渐向“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转变.本文将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嵌入”到苏南新型城乡关系转型趋势中.通过对新型城乡关系内涵的解读,剖析了当前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的趋势与困境,分析基于新型城乡关系的乡村规划思想范式的转变,为苏南乡村空间转型探究一个较好的规划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战略作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指引,指导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引导城镇科学、合理、健康发展。研究以西安空间发展模式的转变为例,通过对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城乡空间组织模式的分析,围绕"城乡一体""产城一体"对空间布局的影响,探讨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大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9.
视点     
正01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要互促共融沈迟(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提前实现现代化目标,农村不能成为短板。在过去不同的历史阶段,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提出一系列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城乡统筹"。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成为政策讨论热点。而新时代的"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内涵与任务,注定了两者之间无法割裂,而需要互促共融。乡村振兴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才支援的乡村振兴是日本各地近年来十分关注的新型乡村再生战略。本文首先梳理了日本导入乡村支援员和乡村振兴支援队等人才支援政策的背景、内容、主要成果及实施评价。其次从乡村振兴的本质、人才回流支援、乡村组织模式等视角探讨该策略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借鉴意义。日本基于人才支援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城乡交流不断深化,以及面向乡村的财政补助政策重点转移到"人"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推动了人由城市向乡村回流并在乡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乡村的活化和振兴,形成了促进乡村就业与人才回流的良性循环。虽然日本与我国存在一定社会差异,基于人才支援的乡村振兴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在促进人才回流、乡村治理以及城乡共生关系的形成上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华中建筑》2021,39(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城乡的养老压力日益凸显,我国健康养老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该文根据当下城乡养老需求不断增加的状况,对城市与乡村养老现状、养老资源和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出发,提出了"乡村养老"的概念。选择适合的城边村作为研究对象,全面提升城边村公共设施及基础建设,并置入城市养老产业及其设施,形成驻村养老与在地养老并存的乡村养老模式,使乡村既可以为城市提供养老服务,又能够满足乡村自身的养老需求,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动城市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其能够缩小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从社会结构演变角度来看,城乡之间的有机体形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越来越显著,但是乡村地域系统范畴下的各项要求存在发展滞后的现象,无法满足城市地域系统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与乡村的共同发展,有必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乡村振兴是城乡融合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并就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城乡建设》2018,(8):22-23
主持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领域是什么?实施路径是什么? 乔润令: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领域,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推进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的分类发展尤为重要.有一些乡村是要保留的,有一些注定要消亡.三是加快改革,推进农村土地等要素资源的市场化,形成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的新格局.四是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五是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平台除了美丽乡村战略,还有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新常态发展下乡村振兴的新平台,是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的新载体、发展特色经济的新领域、助推产业升级的新平台、构建新型人居环境和新型城镇化的新空间.目前城镇化出现一种新的潮流,可能对于未来城镇化趋势会产生重大影响,就是城乡资源开始了双向流动.100多年来中国的资源从来都是农村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没有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但是现在这个局面开始改变了.农村供给侧升级迫于眉睫.现在,乡村人才返乡,城市资本下乡正在形成新的潮流.而高素质人群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中国现行的乡村治理结构中,需要一个重要的角色,类似于传统乡村的乡绅,又具有现代社会的身份(如文化、财富等)的人群下乡.特色小镇也开始吸引具有城市资本、文化、情怀的乡绅和农村部分人群的回流,这都将成为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叶强 《城市住宅》2021,28(1):72-74
乡村是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基石.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国各地村容村貌变化巨大."乡村振兴"战略既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现代化,又对城市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中对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在打破城乡二元壁垒、落实城乡等值理念、明确乡镇发展方向等方面有待深化.基于此,以四川省资中县银山镇为研究对象,探索其乡村规划策略,以提升该片区的综合服务水平,为乡村注入活力,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1)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在乡村振兴中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也应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启蒙是相辅相成、双向互促、并行不悖的关系。因此,新时代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应该重视农民启蒙,并将其渗透、溶入培育过程始终。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应该坚持"有蒙共启"的原则,努力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现代农业、民主政治、乡村文化、生态文明、社会保障等新时代的思想观念传输给农民,从而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启蒙的双赢,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33)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束缚,鼓励城市生产要素下乡为农村发展提供急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支持,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资源。本文从城市生产要素下乡视角梳理了当前生产要素下乡促进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的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总结归纳了4种典型的城市生产要素下乡助推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的发展模式及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择乡村规划开始较早的城镇密集地区、国家级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苏州为研究对象,基于城乡关系视角,对其乡村规划演进历程进行阶段划分与特征解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地区乡村规划已经历了"城乡分离时期——城乡碰撞时期",现处于"城乡融合时期"的萌芽阶段;乡村规划经由"乡村单体规划,发展乡村——镇村整体规划,减灭乡村",正在向"城乡整体规划,兼顾城乡"目标迈进.这是一个城乡趋于平等、规划趋于理性的乡村规划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以苏州为例,总结了现阶段城镇密集地区乡村规划中值得传承的探索经验:城乡规划编制体系、设施布局规划、技术导则颁布等都是乡村规划的有益尝试,极大促进了城镇密集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此外,对乡村规划进行深入反思,总结出乡村规划价值观与新型城乡关系的背离、乡村规划编制与乡村发展逻辑冲突等问题,进而从城乡关系入手,在价值观念、认知研究、技术方法等方面提出规划思考与策略建议,以期推动乡村发展,促进城乡互补融合.  相似文献   

18.
公园城市、乡村振兴均是新时代背景下城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新战略。在剖析公园城市概念的基础上,文章以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为例,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认为其表达路径即为公园城市生态、美学、人文、经济、生活等五大时代价值在乡村地区的体现过程,并将此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地区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城市化演进的过程中,协调的城乡关系是整个地区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郊区的乡村作为承载城市功能的战略腹地,其振兴和发展必然成为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能级、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然而,与国内部分特大城市及发达地区相比,北京乡村在居民收入、产业发展、乡村文化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本文将通过对北京乡村发展现状、问题和差距的分析,以及对上海、浙江乡村振兴政策和经验的比较研究,为京郊乡村的振兴和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山水相映、人水相怡的八桂"富春山居图"。第七章统筹城乡发展空间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对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和整治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