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海南岛主要土壤类型概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现有资料,将海南岛的主要土壤类型,划分为7个土纲、20个土类,即:铁铝土土纲的砖红壤、砖红壤性土、赤红壤和黄壤等土类;半淋溶土土纲的燥红土和红色石灰土等土类;初育土土纲的紫色土、黑色石灰土、火山灰土、新积土、滨海砂土、幼年土、石质土、粗骨土等土类;半水成土土纲的潮土和山地灌丛草甸土等土类;水成土纲的沼泽土和泥炭土等土类;盐碱土土纲的海滨盐土土类,以及人为土土纲的水稻土土类等。本文着重就其地理分布、剖面形态,以及其理化性质等方面,分别做概要的说明,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海南岛主要土壤类型的基本概貌。  相似文献   

2.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武夷山市5种类型茶园土壤(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 Fe、Mn、Cu、Zn、Cd 和 Pb 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7.35~44.91 g·kg-1、144.81~693.55 mg·kg-1、4.36~57.12 mg·kg-1、74.92~236.27 mg·kg-1、0.09~0.67 mg·kg-1和22.71~91.87 mg·kg-1。不同类型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茶园黄壤 Fe 和 Cu 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壤类型;潮砂土和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 Mn、Zn 和 Cd 含量显著高于黄壤和红壤;茶园土壤 Pb 含量则以潮砂土最高,黄壤最低。不同重金属元素剖面分布规律略有不同,茶园土壤 Fe含量0~80 cm 深度内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茶园土壤 Mn、Cu 和 Zn 含量在0~20 cm 土层含量较高(潮砂土除外);黄壤、红壤和紫色土 Cd 和 Pb 含量由上至下呈递减的趋势,潮砂土 Cd 和 Pb 在40 cm 以下土层含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除了 Zn与 Fe 和 Cu 以外,其它重金属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表现为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有机碳、全氮、pH、砂砾、粉粒和粘粒对茶园土壤重金属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武夷山市5种类型茶园土壤(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Fe、Mn、Cu、Zn、Cd和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7.35~44.91 g·kg-1、144.81~693.55 mg·kg-1、4.36~57.12 mg·kg-1、74.92~236.27 mg·kg-1、0.09~0.67 mg·kg-1和22.71~91.87 mg·kg-1。不同类型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茶园黄壤Fe和Cu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壤类型;潮砂土和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Mn、Zn和Cd含量显著高于黄壤和红壤;茶园土壤Pb含量则以潮砂土最高,黄壤最低。不同重金属元素剖面分布规律略有不同,茶园土壤Fe含量0~80 cm深度内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茶园土壤Mn、Cu和Zn含量在0~20 cm土层含量较高(潮砂土除外);黄壤、红壤和紫色土Cd和Pb含量由上至下呈递减的趋势,潮砂土Cd和Pb在40 cm以下土层含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除了Zn与Fe和Cu以外,其它重金属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表现为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有机碳、全氮、p H、砂砾、粉粒和粘粒对茶园土壤重金属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原位钝化对轻度镉污染农田小麦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原位钝化在镉轻度污染小麦农田上的修复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石灰、生物炭配施石灰、生物有机肥配施石灰以及多孔陶瓷纳米材料配施石灰等钝化剂联合修复对镉污染农田中土壤氮、磷、钾含量、土壤pH值、土壤有效态Cd含量、土壤Cd的化学形态、小麦籽粒Cd含量以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Cd背景值为0.337 mg·kg~(-1)的轻度Cd污染农田中,钝化剂处理均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降低小麦籽粒Cd含量和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促使土壤中的Cd形态由易被作物吸收的酸溶态和可还原态转化为不易被吸收的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其中,小麦籽粒Cd含量降低幅度最大,为40.0%,土壤有效态Cd最大降低率为43.7%,土壤pH值提高0.35。对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Cd含量与土壤酸溶态Cd及小麦籽粒Cd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可氧化态Cd显著负相关,与可还原态Cd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中可还原态Cd与酸溶态Cd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小麦籽粒Cd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几种改良剂及其复合对Cd污染菜园土上小油菜产量、镉吸收量、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处理SOD、POD和CAT含量最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0上升,Fm、Fv、Fv/Fm和Fv/Fo均下降,表明植株受到逆境胁迫,生物量显著下降,加入菌渣及复合剂后油菜的外部胁迫减小,生物量增加,高量菌渣处理比对照提高7.5倍,可能与菌渣中含有丰富的养分有关.油菜叶中Cd的含量以石灰处理最低,石灰与高量菌渣配施的处理Cd含量比对照降低81.9%,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油菜叶中Cd含量低于根中含量.  相似文献   

6.
Cd、Cr、Pb复合胁迫下小麦植株重金属的积累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测重金属复合胁迫对小麦的危害,采用溶液培养、田间土柱栽培等毒理试验方法,分析了小麦幼苗期及成熟期Cd、Cr、Pb在植株不同器官的富集,并对小麦受重金属胁迫的安全限量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Cd、Cr、Pb二元或三元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期植株各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单一胁迫处理,说明复合胁迫加剧了重金属向小麦体内的迁移累积。成熟期小麦对Cd、Cr、Pb的富集比较依赖于土壤中相应Cd、Cr、Pb的浓度水平,其他两种重金属的协同作用在根系所占比例大约为5.09%~21.66%。②各器官中重金属的富集表现:幼苗期为根系>叶鞘>叶片,成熟期为根系>茎叶>籽粒。但幼苗期复合胁迫促进了重金属向地上部分的转移。③幼苗期植株各器官对重金属富集系数的大小为Cr>>Pb>Cd,表明幼苗期小麦根系对Cr的富集能力最强;植株地上部分的重金属平均富集量Cd为68.68%、Cr为51.63%、Pb为70.83%,说明Cd、Pb运输到地上部的能力较强。成熟期Cd在小麦地下、地上各器官的转移速率最快,Cr次之,而Pb转移到籽粒中去的量很少。  相似文献   

7.
铁、锰利用率和石灰诱发褪绿病的问题,常常与石灰性土壤有关。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碳酸钙含量高的黑色土(变性土)上,粒用高梁普遍发生缺铁褪绿病。通过土壤处理来克服缺铁症效果很不一致。Miller等曾指出,有机肥能提供一种螯合剂,促使石灰性土壤中的微量养分保持可溶状态,从而使作物利用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土培盆栽方法,以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土壤Cd处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Cd浓度为60或90mg/kg时,扬稻6号和扬粳9538的产量与对照(土壤未加Cd处理)无显著差异。这2个品种在Cd浓度为120或180mg/kg下以及武运粳7号在Cd浓度60或120mg/kg下的产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在Cd胁迫下产量降低的原因主要在于穗数或每穗颖花数的减少,Cd对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Cd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以及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随土壤Cd浓度的增加,稻米醇溶蛋白含量增加,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则降低。当土壤Cd浓度为60和90mg/kg时,稻米淀粉谱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最终粘度、崩解值和消减值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当土壤Cd浓度为120和180mg/kg时,稻米淀粉谱的最高粘度和崩解值显著降低,热浆粘度、最终粘度和消减值显著增加。在相同土壤Cd浓度下,同一器官的Cd浓度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但扬稻6号Cd累积量高于扬粳9538。表明Cd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Cd在稻株的累积量在品种间存在差异,高浓度Cd可降低稻米的营养品质和食味性。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Cd处理对柱花草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添加外源重金属和土培盆栽法,研究了浓度为0~5.0 mg/kg的镉(Cd)对4个柱花草(热研2号、热研13号、TPRC2001-1和西卡柱花草)根际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柱花草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对镉胁迫响应存在显著差异,镉促进4个柱花草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浓度分别为0.5、1.0~5.0、0.5~5.0、2.0~5.0 mg/kg。与对照(CK)相比,低浓度Cd(0.5 mg/kg)胁迫,对热研2号、热研13号和西卡柱花草根际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TPRC2001-1柱花草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增加;而在1.0~5.0 mg/kg处理条件下,脲酶活性无显著变化。0.5~5.0 mg/kg Cd胁迫时,显著抑制了热研2号、热研13号和西卡柱花草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2.0~5.0 mg/kg Cd胁迫时,TPRC2001-1柱花草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说明,种植TPRC2001-1柱花草能缓解镉对3种土壤酶活性的胁迫,土壤镉对3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脲酶可作为土壤中镉污染的指示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添加外源重金属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土壤重金属胁迫对小白菜生长状况及生物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土壤添加外源Cd、Pb、Zn进行室内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浓度的胁迫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重金属胁迫作用下小白菜生长状况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在生长初期,Cd、Pb、Zn胁迫对小白菜生长并未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小白菜生长中后期是对Cd、Pb、Zn胁迫敏感期。低浓度的Cd、Pb、Zn胁迫对小白菜生长未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但对小白菜含水率有重要影响,随着胁迫作用的加强,小白菜含水率大幅降低,表明重金属胁迫对小白菜吸收土壤水分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为Cd、Pb、Zn复合污染土壤的治理、利用、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重金属污染耕地达标生产区水稻土中连续2 a设置施用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和石灰的大田降镉定位试验,研究其对土壤缓冲能力和有效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石灰、商品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后,土壤pH提高0.1~0.4个单位,增幅在5.62%~8.67%之间,变化顺序为:石灰>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土壤中总镉和有效镉含量降幅分别在0.24%~19.24%和3.48%~11.01%之间,其处理效果为:商品有机肥>石灰>土壤调理剂。3种降镉处理中,水稻土酸碱缓冲容量都有所扩增,缓冲能力效果表现为:石灰>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不同降镉处理均能改善土壤肥力且显著增加有效磷含量(P<0.05)。研究区稻田土壤缓冲容量和能力与pH、交换性酸总量,及其他土壤养分等众因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铃薯》2016,(5):277-281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种植于磷矿复垦地马铃薯植株不同器官中镉(Cd)、铅(Pb)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磷矿复垦地土壤Cd、Pb含量高于土壤无机污染物的二级标准条件下,马铃薯块茎中Cd、Pb含量都超过安全食用标准;马铃薯植株中不同器官Cd、Pb的分布具有明显规律,块茎、根、茎、叶的含量差异显著,呈逐渐增加趋势,叶片是积累2种重金属含量最多的器官,块茎含量最低;随生育期延长,成熟期马铃薯根、茎、叶中的Cd含量较现蕾期略有增加。马铃薯各器官对2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不同,对Cd的富集作用明显大于对Pb的富集作用,因此即使在低Cd土壤中种植马铃薯也需要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Cd胁迫对草莓叶片膜脂质过氧化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草莓叶片中的活性氧积累,丙二醛(MDA)含量升高,细胞膜透性增大,K+渗透率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Cd浓度较高时,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说明Cd胁迫下草莓细胞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功能降低,可能是导致细胞内活性氧积累,进而引起膜脂质过氧化加快和膜系统受损的重要原因。此外,Cd胁迫下草莓叶片中的ABA含量也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夷山市5种主要土壤类型(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茶园的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均随土层加深呈减少的趋势,微团聚体含量则相应上升。黄壤、高山草甸土、紫色土>5 mm的大团聚体含量最高,所占比例在18.07%~89.23%;红壤和潮砂土土壤团聚体含量则以<0.25 mm微团聚体含量最高,所占比例为37.16%~63.91%。茶园土壤R0.25(>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36.08%~97.23%之间(均值为73.60%);高山草甸土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值(GMD)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黄壤和紫色土次之,潮砂土最低,分形维数(D)的变化趋势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指标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容重、孔隙度、砂砾、粉粒有显著相关性,与土壤C/N、全钾、pH、粘粒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石灰性土壤中花生耐低铁基因型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培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评价52个花生品种在石灰性土壤上的耐低铁性。(1)不同花生品种苗期耐低铁性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主要表现为苗期干物重、新叶叶绿素值、活性铁含量的差异,以这3个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初步把52个花生品种分为5类,从Ⅰ至Ⅴ类耐低铁能力逐步减弱。(2)田间试验表明开花期是花生对低铁胁迫最敏感的时期;与耐低铁品种相比,铁敏感品种在石灰性土壤上的产量较低。单株饱果数较少。豫花7号、农大818、95—3、79266、徐花4号等为耐低铁品种,对铁胁迫反应不敏感,可在低铁条件下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石灰土是石灰岩风化发育的土壤,我县有80多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3.6%,是县内分布广、潜力大的一种土壤。 依其发育阶段及外界条件的不同可以划分为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淋溶石灰土、黄色石灰土及其耕型旱土等几个类型。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省文山烟区7个县的167个植烟土壤样本的养分含量为分析数据,采用 Fuzzy 综合评判法对烟区土壤综合肥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文山烟区主要以红壤和黄壤两种类型为主,植烟土壤中二级肥力占总样本数比例为50.30%,土壤肥力较好。描述性统计分析和Fuzzy综合评判法均表明,棕壤土和水稻土的肥力最高,其IFI值分别为0.797和0.774,红壤和黄壤的土壤肥力中等,其IFI值分别为0.637和0.638,石质土的IFI值为0.584,属于三级肥力土壤,肥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界首是我国中原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产业作为特色农业在界首农业生产中占着重要地位。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根据土壤分类标准和方法,界首市耕作土壤共分为3个土类、4个亚类、8个土属、16个土种,全市土壤pH变化范围为5.60~8.39。针对界首当地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种植制度、耕作习惯,提出界首市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江南各省山地红黄壤的土壤化学性质基本上能满足茶树生长的要求,因此这个地区早就成为我国发展茶叶生产的重要基地。但是某些地区的红黄壤由于石灰岩(以及石灰性反应的岩石,下同)的影响,不同程度地使土壤化学性质不利于茶树生长,使这些地方的茶树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在我省  相似文献   

20.
一、茶园土含磷的状况福建茶园土基本上是红壤和黄壤,红黄壤约占茶园总面积70—80%以上。红黄壤属酸性,一般PH值4—6.5,土壤中氧化铁、氧化铝含量比较高,氧化铁、铝含量高对磷肥效应发挥是不利的因素,因此,在施用技术上要特加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