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煤炭技术》2022,(2):149-152
矿井粉尘污染一直是煤矿管理工作的重点问题。高浓度粉尘的产生,不仅增加矿工患尘肺病的概率,而且由于粉尘本身的理化性质,在一定浓度下极具燃烧和爆炸的风险,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通过分析小保当矿井粉尘污染现状,在分析国内外先进粉尘防治技术及开采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小保当矿井当前粉尘治理实际需求,提出针对采掘工作面以及运输巷、转载点等粉尘治理措施,以期实现全矿井粉尘综合治理,有效改善矿井整体工作环境,实现"安全、绿色"开采局面。  相似文献   

2.
<正>全国煤矿粉尘治理与尘肺病防治技术交流大会于近日在昆明召开。会议由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和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共同主办,旨在促进煤矿粉尘治理和尘肺病防治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学术交流,全面提升煤矿粉尘治理和尘肺病防治技术水平,更好地保护煤矿职工的职业健康。围绕"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学术交流,全面提升煤矿粉尘治理和尘肺病防治技术水平"的主题,此次会议邀请了粉尘防止、尘肺病防治领域的专家,中国煤矿尘肺病基金会定点医院、代表处和联络  相似文献   

3.
粉尘是威胁煤矿职工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危害尤为严重,粉尘治理急需得到升级与改善。为了有效治理采掘工作面的粉尘,控制粉尘这一职业危害因素,在深入研究屯兰矿尘肺病人历年发病情况、采掘工作面粉尘监测情况以及防尘设施设置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采掘工作面新的防尘理念,并明确指出应加强采掘工作面粉尘综合治理的工作,有利于保证矿井工人的人身安全及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是1958年建井的老矿区,全矿区目前拥有14对生产矿井,共有正式职工8万人。煤炭企业生产环境特点是,井下作业,粉尘大,工作时间长,使一大批采煤工人患上了尘肺病。五、六十年代下井作业的煤矿工人,现在正值尘肺病发作的高峰期,全公司接尘煤矿工人有5万人,已诊断患有尘肺病的5282人。2000年用于尘肺病治疗的医  相似文献   

5.
<正> 应用高速采煤机大幅度提高了煤炭量,减轻了矿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矿井总的经济效益;但另一方面,却使矿井粉尘浓度急剧增大。而矿尘正是导致矿工尘肺病的基本原因。在五十年代,人们就已确立了呼吸性粉尘同尘肺病之间的关系。此后,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6.
刘子文 《煤炭技术》2024,(1):198-202
为了解决综掘工作面粉尘治理难题,消除粉尘爆炸的安全隐患,减少尘肺病的发生,对比了目前矿井已有的除尘系统,以香源煤业南集中轨道大巷为背景,对综掘工作面的粉尘运移规律及运移状态进行模拟分析,开发一套扰动拨流高效捕尘系统及装备,通过现场试验,除尘效率达到90%左右,在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桑树坪煤矿综采综掘工作面呼吸性粉尘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安全》2017,(9):171-174
煤矿工人是我国尘肺病的高发人群。随着矿井采掘机械化水平提高,开采深度加大,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粉尘危害程度也越来越大。由于采掘工作面装备不同、防尘设施不同,工种不同,工人的接尘水平差别较大,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同。为了客观评价我国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危害,以桑树坪煤矿新建矿井为对象,在生产设备运转,防尘技术措施运行情况下,对综采工作面、综掘工作面、炮掘工作面各岗位工种作业地点呼吸性粉尘进行了个体采样,实验室测定了各工作场所的粉尘游离SiO_2含量、分散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结合检测数据和防尘、降尘设施实际情况,分析了超标原因,明确防尘重点岗位,提出了粉尘危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5月19日,全国煤矿粉尘治理与尘肺病防治技术交流大会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昆明职业卫生康复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和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共同主办。会议的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学术交流,全面提升煤矿粉尘治理和尘肺病防治技术水平。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黄毅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煤  相似文献   

9.
郭红光  王飞  王凯 《煤矿安全》2015,46(4):174-177
粒径小于2.5μm的粉尘颗粒(即PM2.5)是造成粉尘危害的主要元凶,与大气PM2.5相比,煤矿井下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为了更好地治理煤矿井下粉尘,有效减少尘肺病、矽肺病的发生,营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工作环境,急需在煤矿井下增设更加严格的粉尘防治标准。通过分析煤矿井下微细粉尘的分布及近年尘肺病新发病例数的增长情况,系统论述了将粉尘治理的PM2.5标准引入煤矿井下的必要性,理论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探讨了煤矿常用粉尘治理方法对于PM2.5防治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淮北市内煤矿主要职业病危害情况,2019—2020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淮北市全部16家煤矿对调查对象,对主要岗位的呼吸性粉尘、噪声进行监测,并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淮北市煤矿主要职业病危害仍为粉尘、噪声;呼尘岗位超标率为51.88%,噪声岗位超标率为34.7%,采煤工接触的呼吸性粉尘浓度高于掘进工、辅助工,掘进工暴露噪声强度高于采煤工、辅助工;针对煤矿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开展较好,但接触噪声工人体检率(34.49%)较低;新发尘肺病患者为采煤工、掘进工等;不同工种中新发尘肺病人的接尘工龄、发病潜伏期不同,应进一步加强针对采煤、掘进岗位的粉尘、噪声危害的治理。  相似文献   

11.
井下粉尘不但威胁矿井安全,而且直接影响职工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职业病--尘肺.据统计自解放以来孙村矿共发生尘肺病人127例,其中已有46人死亡. 随着采掘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产尘量逐渐增大,危害人体健康最大的呼吸性粉尘浓度呈上升趋势,有效降低职工作业环境的总粉尘浓度及呼吸性粉尘浓度,是控制尘肺病发病率和防治煤尘爆炸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矿井上下的粉尘职业危害、减少煤矿尘肺病发生率,预防煤尘爆炸。矿井树立无尘化生产理念,强化人本管理,还职工以体面劳动环境,推进新型高效的防尘装备和技术,从"减、降、捕、冲、测、宣"等方面探索研究矿井粉尘防治措施的集成管理,健全标准体系,全面推进企业的清洁化生产工作,建立职工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及国务院颁布的《尘肺病防治条例》,有效地治理粉尘危害,减少尘肺病发病率,变革矿山粉尘监测方法,劳动部确定兖州矿业(集团)公司等16家煤矿企业为推广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单位。随后,该公司又被煤炭部确定为煤矿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推广试点单位。目前,各矿都已将个体呼吸性粉尘的监测纳入了正常轨道,按照规范开展了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煤矿粉尘有双重危害性,既有病毒性,能使人患病中毒病亡;又有爆炸性,能发生猛烈的煤尘爆炸,一瞬间能炸毁矿井,夺去井下阶级兄弟的生命。既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又是杀人不眨眼的硬刀子。一、粉尘的病毒性人体吸入粉尘能患病也能中毒。吸入大量的含有二氧化硅的粉尘,可以患尘肺病。吸入某些有毒性的粉尘、(如含砷、铅或汞的粉尘)能溶解生成毒性化合物,引起人身中毒。煤矿的岩尘和煤尘含毒性物质很少,危害不大。但煤矿粉尘多含有二氧化硅,因此,煤矿职工所患的职业病以尘肺病(矽肺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煤矿井下产尘量剧增导致的粉尘治理问题,针对东欢坨矿井矿井综合防尘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梳理了矿井综合防尘理念,利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等技术手段,对比除尘风机、除尘器及附壁风筒对工作面粉尘浓度的影响,进一步对现有综采工作面粉尘治理现状分析,测试不同地点、不同工序粉尘分布,分析综掘工作面粉尘运动规律及防尘体系建设、综采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及防尘体系建设、矿井综合防尘体系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井下粉尘不但威胁矿井安全,而且直接影响职工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职业病——尘肺。据统计自解放以来孙村矿共发生尘肺病人127例,其中已有46人死亡。  相似文献   

17.
《煤》2017,(3):29-30
通过对井下采掘工作面、盘区回风大巷等地点的粉尘防治进行研究,首次实现了将减尘、采尘、降尘等多项粉尘治理工艺的整合,形成一整套矿井一体化粉尘综合防治系统。通过将降尘设备与矿井粉尘治理技术相结合,并在井下试验后,取得了良好的降尘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种在矿井中最恶劣条件下易于操作的新型个体粉尘采样器已由法国研制出来,它可用以测量矿工的粉尘接触量。为治疗已经患有尘肺病的矿工,已研究出一种应用吸入可溶性铝盐雾粒的铝疗法。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电厂的工作环境、降低尘肺病的发病率、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文章介绍了输煤栈桥粉尘治理系统的设计开发。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对输煤栈桥中产生的粉尘进行"堵、吸、送"这个全自动控制链条,达到对粉尘进行治理的目的。该系统投运后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新型矿井粉尘监测和高效治理技术,实现了矿井粉尘浓度的在线连续监测与控制,可将检测点的粉尘浓度实时传送至井上控制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煤矿粉尘治理,在粉尘浓度超过设定的标准时,采煤机、掘进机工作等状况下,可自动进行高压喷雾降尘,相比传统技术,除尘效率提高了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