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一、出菇期的管理将菌丝发满的料袋移入棚内,在相对湿度80%~90%下出菇。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1.菌袋入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  相似文献   

2.
以棉壳为杏鲍菇的主栽配料,试验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麸皮有助于发菌,能促进前期出菇,显著增加产量,并可提高生物转化率和投入产出比,但当麸皮含量达到30%时,杂菌污染提早并较严重,影响了后期产量,增加了防病工本。  相似文献   

3.
<正>杏鲍菇是一种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严的大型肉质食用菌,在我国栽培广泛。在杏鲍菇栽培过程中,常会出现袋料杂菌感染、发菌缓慢、畸形菇、子实体过小和菌丝旺长等问题,应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解决。一、菌袋污染菌袋污染是杏鲍菇栽培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菌袋污染会导致杏鲍菇受到杂菌干扰,影响正常生长,导致种植效益下降。导致菌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  相似文献   

4.
<正>一、出菇期的管理将菌丝发满的料袋移入棚内,在相对湿度80%-90%下出菇。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1.菌袋人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2.保温出菇最适宜温度10-18℃,出菇前期气温较高,以遮荫通风降温为主。晚秋和初冬,室温适宜,保温降温相结合。进入冬季后,以保温增温为主,棚温低于5℃要人工增温。  相似文献   

5.
双孢菇的子实体形成最适温度在12℃~18℃,适宜秋季栽培。9月播种后,立即用0.5%敌敌畏将棚内四处喷洒一次,第二次用3%福尔马林,按100毫升兑112.5千克水溶液计算,5~7天喷一次,直到覆土结束。要调节好温度和湿度,经常检查有无杂菌、虫害发生,并注意料层的通风。一般播种后12~20  相似文献   

6.
木霉俗称绿霉.属于真菌门,半知菌亚门.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对各种食用菌的致病力强,不仅危害菌丝体,也危害食用菌子实体,它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杂菌之一,不论制种还是栽培,也不论生料,熟料、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甚至在出菇阶段也有发生,个别品种如草菇的菌种在完成发菌后亦可发生该种杂菌,并且发生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不少地区的银耳、香菇,近年的平菇、鸡腿菇等生产中曾发生毁灭性的污染,木霉就是主要杂菌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平菇的栽培过程中,由于杂菌、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影响了平菇的产量和品质,给菇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就平菇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和杂菌的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加以介绍,为菇农提供一些帮助。一、生理性病害及防治(一)珊瑚状平菇在原基形成后,子实体不正常分化成形,菌柄细长、分杈,参差不齐,菌盖很小或不形成菌盖。发生原因是未及时通风,供气和光线不足而致。对病状轻微的子实体在通风和光照的条件改善后,只要加强管理,一般可得到矫正,病状严重的子实体,一般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金针菇生长发育期间不同浓度多价营养素对其菌丝生长、抗杂菌污染能力、子实体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800~1 300)稀释范围的多价营养素均能促进金针菇菌丝生长,提高和改善金针菇子实体产量和品质,其中以1∶950稀释配比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良种。选择荚宽又长,产量高的质优品种。 二、多膜覆盖。大拱棚与小拱棚比,能进行多层覆盖,有利于操作,可以分次上架,能够延长覆盖时间,提高夜温2~4℃,提早播种10—15天,增产10%左右。在大面积推广大拱棚的同时,扩大多层覆盖面积,并覆盖聚乙稀无滴膜。推广小拱棚一大拱棚一草苫多层保护。这种保护栽培形式可提前1个月播种,上市期可提前15~20天,每公顷效益比小拱棚增加15000元。  相似文献   

10.
对姬松茸生长发育的氮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培养料中添加氮源对姬松茸的菌丝生长及子实体产量均有较大的影响,表现为加快菌丝生长速度,缩短发菌时间,提早出菇,提高产量;各种氮源添加物对姬松茸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其中以豆饼粉为佳,其余依次为麦麸、尿素、硫酸铵,且有机氮化合物要优于无机氮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利用香菇菌渣栽培大球盖菇,比较不同配方对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个数和鲜菇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渣30%、谷壳70%的配方前3潮子实体平均产量最高(0.178 4 kg),生物转化率为44.6%,菌丝生长状况和子实体农艺性状良好,综合效果最好,是香菇废菌渣栽培大球盖菇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2.
用油菜壳作培养基,种植草菇具有出菇快(播种后6~7天可现蕾),杂菌少(鬼伞等杂菌很少),周期短(8~9天可收完第一批,三批收完只需17~18天),产量高(生物学效益一般为24%~32%)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在杨树林下进行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结果表明:杨树林下培养料(60 %玉米秸秆+40 %稻壳)栽培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强,发菌时间短为34.7天d,发菌后现蕾时间最早为7.1d,现蕾后子实体个数多,子实体形态、整齐度较好,产量最高,折合每666.7m2产量2561.79 kg,可以作为在杨树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栽培料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生产中,无论制种还是栽培,均会不可避免的发生污染现象,如山东长清一位菇农,投料1万千克棉子壳栽培平菇,发菌期间全部污染。由于污染料在处理以前已被杂菌等分解吸收了部分营养物质,其中含有大量杂菌或病原菌孢子,并含有杂菌及病原菌分泌出的对食用菌菌丝可发生拮抗、抑制等作用的代谢产物,因此。该种污染料营养水平相对较低,毒素或病菌孢子基数较高,二次利用中表现为二次污染几率高、食用菌菌丝弱化、抗性低、栽培发病率高以及产量水平低,所以,建议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5.
在天水市旱作区进行马铃薯现蕾期揭膜试验。结果表明:黑膜覆盖现蕾期揭膜的马铃薯折合产量最高,为24 415.95 kg/hm~2,较露地栽培增产8 693.4 kg/hm~2,增产率55.29%,差异极显著。马铃薯黑膜覆盖现蕾期揭膜的产量高于白膜覆盖现蕾期揭膜,白膜覆盖现蕾期揭膜的产量高于黑膜覆盖。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较露地栽培提早了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及成熟期;白膜覆盖提早10~17 d,黑膜覆盖提早6~13 d。  相似文献   

16.
如何解决杂菌污染一直是平菇生料栽培在发菌期的技术难题。山东省农科院针对这一难题,经过多年实践,创造出平菇生料微生物微孔五项配套发菌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平菇生料栽培在发菌期杂菌污染率高的难题,发菌成功率由传统方法的70%~80%稳定提高到99%~99.9%,菌丝体长满菇袋时间也由传统方法的20~40天缩短到10~20天。棉籽壳、秸秆生料栽培平菇发菌成功率决定经济效益。因为生料栽培原料中已有许多杂菌,菌丝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1月下旬以来,连续的雪、雨、阴、雾等气候条件,给食用菌生产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危害,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问题绝大多数集中在制种及发菌阶段的高污染率、出菇管理阶段的子实体病害等方面。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一发菌期间的杂菌及防治措施1.木霉(1)病原及危害俗称绿霉、绿霉菌等,这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杂菌之一,不论制种还是栽培,也不论生料、熟料、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甚至在出菇阶段也有发生,并且发生的温度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地区曾发生毁灭性污染,木霉就是主要杂菌之一。(2)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栽培场地选择、园地整畦、培养料选择、覆土、堆料播种、发菌管理、杂菌和虫鼠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总结了广德县竹荪林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香菇味美鲜嫩,被人们广泛种植。但是冬季气温较低,香菇子实体生长缓慢,为争取多出菇、出好菇,可采取以下措施。1.规范科学接种。接种时穴位要深,这样菌丝抵抗外界不利环境的能力增强,成活率提高。2.控制好发菌室温湿度。接种后放入发菌室,一般呈"井"字形排放6~8层。在菌丝萌发阶段(1~6天)不要  相似文献   

20.
一、育苗。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是保证苗全、苗壮的关键。豆角以往多采用直播,近几年大棚内实行育苗移栽法,便于上下茬安排,不但可以早播、早收,提前供应市场,还能保证苗全苗壮促进开花结荚,增加产量。实践证明,豆角通过育苗移栽,可以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可比直播增加产量27.8%——34.2%,提早上市10-15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