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结合亲身教学和口译实践的经验,本文从口译课教学同语言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口译理论和口译实践的互补关系、学生口译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想法。  相似文献   

2.
口译过程研究与俄语口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社会对口译人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口译是一门与多种学科相联系的独立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通过口译过程研究口译理论,旨在使口译理论更好地指导口译教学,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口译人员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原因 ,目前国内日语界一直认为口译是笔译的附庸变体 ,因此对口译的研究较笔译要滞后得多。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从观念上改变这一看法 ,确立口译的独立地位 ,完善口译的理论 ,提高对口译课的认识和对口译教学法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口译过程中文化异同是影响口译流利实现的因素之一,从概念隐喻的认知角度来看,文化异同与三种概念映射方式相对应。在此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认知视角研究口译中文化差异产生的隐喻认知机制和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口译策略,以期丰富口译文化维度的学术研究,同时指导解决口译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综合英语和口译同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开设时间却大不相同。综合英语开设在一、二年级,口译安排在四年级。众所周知,两门课程教学内容截然不同,但两者却存在着紧密联系,诸多口译能力可以在综合英语课堂习得,综合英语课是口译能力培养的基石。在此主要论述了三种可在综合英语课堂上培养的口译能力。  相似文献   

6.
车艳秋 《理论界》2009,(2):152-153
口译工作的特点和难点常常不被业外人士理解.口译不是符号转换而是意念信息的释义.翻译因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完全对等和文化差异而复杂.口译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如双语能力、双文化能力、较高的智力水平、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等.此外,口译人员要有成熟的性格和抗压能力.  相似文献   

7.
释意理论是以塞莱丝柯维奇为代表的法国释意学派在口译研究与实践中研究创立的口译研究理论体系 ,我国学者对释意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国的口译研究与教学今后应当不断更新研究视角 ,向多学科融合发展、向动态研究方向发展、向口译技能训练方向发展、在口译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向综合素质培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交传口译怯场的成因及消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慧  张梅 《南方论刊》2007,(6):81-81,80
怯场在交传口译工作中是经常出现的现象,严重影响口译质量。本文就口译的特点出发,论述了怯场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摆脱这一现象,促进口译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一研究对于提高口译质量,促进口译工作者的个人素质,以及加强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口译教学技能训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译教学研究一直是外语教学界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吉尔连续口译训练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口译教学其实质是技能教学的论点,并归纳了连续口译所涉及的四种基本技能。然后针对四种不同技能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一些切实的训练方法和教学建议。希望对当前口译教学的改革和教学策略的创新能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英语口译课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如何有效地开展口译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实践教学情况,以现阶段主要的口译训练模式为基础,系统地提出了一些口译课堂教学和训练的新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弘  张刚 《学术探索》2007,(2):15-23
我国的行政解释体制是法律解释体制的一部分,既具有法律解释体制的一般特点,又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目前,我国行政解释在体制上矛盾重重,在理论研究上裹足不前,致使行政解释的命运岌岌可危。完善和改造行政解释已势在必行,未来行政解释的发展应该分两步走:一、近期目标是完善现行行政解释体制;二、远期目标是运用先进理论重构行政解释,改造行政解释。  相似文献   

12.
文义解释:法律方法的优位选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金钊 《文史哲》2005,(6):144-150
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的最基本方法。这一方法涵盖了字面、限缩、扩张、法意、合宪、体系、语法、比较等解释方法。在文义解释方法之外,还有价值衡量、社会学解释等方法,按照法治对法律人的基本要求,文义解释方法具有优先使用性。这里的优先不仅包含使用顺序的优位选择,而且还包括解释者应尽量减少使用文义外的其他解释方法。法治反对那种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不顾常义的添加或转义解释。  相似文献   

13.
孙红 《北方论丛》2001,(6):10-15
在阐释活动中,对一部文本的读解,西方古典解释学者臻力于重建作者愿意,现代解释学者尊重阐释差异,利科,瓦尔代斯等学者则试图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阐释是有一定限度的,有的阐释是不足阐释,有的阐释是过度阐释,西方解释学理论及中国古代阐释实践表明,居中阐释处于客观性阐释和主观性阐释之间,既能保证对文本的客观解释的有效性又承认阐释差异,是中西阐释活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崔常丰 《北方论丛》2005,(3):154-156
在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法律解释体制必须能够适当容纳法律解释的创造新规则的功能。由于我国传统法律解释体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不能容纳这种创造新规则功能,因此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15.
历史解释模式与社会历史理论、史学范式、史学理论等概念意义相近又不完全相同;既紧密联系又有细微差别.所谓"历史解释模式"是指最一般的对历史的理解范式和解释框架,主要包括历史观和方法论.从哲学视角看,历史解释模式总体上可分为"宏观历史解释模式"、"微观历史解释模式"和文化哲学的历史解释模式.所谓宏观历史解释模式是指从社会历史宏观领域着眼,注重历史的"大结构、大过程、大比较",从人类活动的宏观领域去把握和解释历史,一般围绕历史的性质、有无规律、决定因素-动力系统、进步路线图等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16.
刑法的立法解释作为刑法解释的一个分支,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的标签,是指最高立法机关对法律条文和法律事实所作的有权解释。在运作过程中,需要对其从三个方面加以梳理和细化:一是巩固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法理基础;二是弘扬刑法的立法解释的合目的性原则;三是界定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扩张解释方法。由此,以期达刑法恰如其分的适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立法法>中关于法律解释的规定,对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的合法性问题提出了挑战.文章认为<立法法>中的法律解释等同于立法解释,<人民法院组织法>等法律的相关条款为司法解释的合法性提供了法律依据.学界当下的关注点不应再对司法解释的合法性存疑,而应将重心放在如何合法行使司法解释权上.  相似文献   

18.
徐淑霞 《齐鲁学刊》2005,(6):143-146
欧盟法的解释主体为欧洲法院,解释客体包括欧盟的基础条约和根据欧盟条约制定的条例、指令和决定。欧盟法的解释遵循统一解释原则,其解释方法主要有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8.13批复"①所引发的关于"宪法司法化"的讨论已成为宪法学者甚至整个法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最高人民法院是否有权解释宪法无疑是争议的焦点所在.从我国宪法解释的现状看,最高人民法院在适用宪法和法律过程中对宪法进行个案和附带性质的解释已是一个客观现象,所以,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不是宪法需不需要、应不应该司法解释,而是如何立足于当下国情规范进行.只有将其存在的合理性上升为合法性(合宪性),才能充分实现其应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且,就其价值取向而言,宪法司法解释无疑真正符合宪政的逻辑进路从范例到惯例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