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P57kip2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Bowen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SCC、25例Bowen病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57ki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CC及Bowen病中P57kip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67%,56%,均低于正常组织的阳性率(7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SCC组织中P57kip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Bowen病(P〈0.01)。结论:P57kip2蛋白表达的下调可能与Bowen病及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57kip2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Bowen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SCC、25例Bowen病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57ki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CC及Bowen病中P57kip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67%,56%,均低于正常组织的阳性率(7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P<0.05);SCC组织中P57kip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Bowen病(P<0.01).结论:P57kip2蛋白表达的下调可能与Bowen病及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万慧颖  许仕军  陈金  徐敏燕 《四川医学》2010,31(12):1734-1736
目的利用组织芯片检测Cox-2、p53和c-myc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Bowen病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上述皮肤肿瘤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手工制作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皮肤SCC,21例BCC,20例BD的石蜡包埋组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OX-2、p53和c-myc的表达。结果 COX-2蛋白在皮肤肿瘤组织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蛋白在皮肤肿瘤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蛋白在皮肤肿瘤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p53和c-myc相互之间在所检测皮肤肿瘤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组织芯片适合于样本量较大的研究。COX-2在皮肤SCC、BCC、BD中呈高表达,其与皮肤SCC、BCC、BD的发生关系密切。p53在皮肤SCC、BCC、BD中呈高表达,其与皮肤SCC、BCC、BD的发生关系密切。c-myc在皮肤SCC、BCC中呈高表达,与皮肤BD的发生无明显关系。三者均可作为判定上皮源性皮肤肿瘤恶性程度的一种标志。COX-2、p53和c-myc相互之间在所检测皮肤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53蛋白,Bcl-2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基底细胞癌(BCC)及脂溢性角化病(SK)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分别对12例SCC,BCC,SK进行免疫组化P^53蛋白,Bcl-2蛋白检测。结果:12例SCC,BCC中分别有9例,11例P^53蛋白表达阳性有10例,11例Bcl-2蛋白表达阳性,12例SK中有1例P^53表达阳性,11例Bcl-2表达阳性,P^53蛋白在SCC,BCC中表达显著高于SK(P<0.01)。结论:P53蛋白基因突变和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即细胞凋亡机制)在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人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P27kip1、Skp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27例BCC(男15例,女12例;均无淋巴结转移)、23例SCC(男15例,女8例;高分化18例,中、低分化5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27kip1和Sk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CC和SCC组织中P27ki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和26.1%,低于正常皮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95.0%(P均〈0.05)。BCC和SCC组织中Sk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和69.6%,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0.0%(P均〈0.05)。BCC与SCC组织比较,2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C和SCC组织中,P27kip1与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成负相关(P均〈0.05)。结论:P27kip1低表达和Skp2高表达可能与BCC和S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明胶酶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SP法检测10例正常皮肤组织、10例BCC、30例SCC组织石蜡标本中明胶酶的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明胶酶的表达在SCC...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β-catenin在角化性皮肤病和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β-catenin蛋白在10例脂溢性角化病(SK)、26例光线性角化病(AK)、17例Bowen病(BD)和35例初发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SK、AK、BD和SCC皮肤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皮肤组织(P<0.001)。β-catenin的细胞质和(或)细胞核表达在SK与AK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BD组(P<0.01)。BD组β-catenin表达缺失显著低于SCC组(P<0.05)。SCCⅠ级与Ⅱ、Ⅲ级相比,β-catenin的细胞质和(或)细胞核表达及表达缺失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正常皮肤向角化性皮肤病和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的进展过程中,细胞质和(或)细胞核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β-catenin在角化性皮肤病和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β-catenin蛋白在10例脂溢性角化病(SK)、26例光线性角化病(AK)、17例Bowen病(BD)和35例初发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SK、AK、BD和SCC皮肤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皮肤组织(P<0.001).β-catenin的细胞质和(或)细胞核表达在SK与AK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BD组(P<0.01).BD组β-catenin表达缺失显著低于SCC组(P<0.05).SCC Ⅰ级与Ⅱ、Ⅲ级相比,β-catenin的细胞质和(或)细胞核表达及表达缺失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正常皮肤向角化性皮肤病和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的进展过程中,细胞质和(或)细胞核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及分化抑制因子-1(ID-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 3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皮肤恶性肿瘤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SCC组和BCC组均38例。配对选取30例无恶性肿瘤的同期皮肤移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COX-2及 ID-1的阳性表达率,RT-PCR检测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3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mRNA及蛋白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与BCC组高于对照组(P?<0.05);SCC组高于BCC组(P?<0.05)。VEGF、COX-2及ID-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皮肤SCC与BCC的产生和进展与VEGF、COX-2及ID-1的高表达有关,且VEGF、COX-2及ID-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联合检测VEGF、COX-2及ID-1的表达对皮肤SCC与BCC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初步了解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在我区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0月间皮肤SCC和BCC 264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病变发生于头面部195例(73.9%),躯干11例(4.2%),四肢20例(7.6%),外生殖器部位38例(14.4%)。SCC多为溃疡型、菜花样或结节肿物,BCC多为结节溃疡型皮损。SCC误诊为孢子丝菌病3例、皮肤结核2例、疣4例、瘢痕1例等。BCC误诊为色素痣12例,脂溢性角化5例,黑色素瘤2例,鳞癌5例。100余例BCC和SCC患者,按部位和面积大小分别采取了扩切病变部位后植皮术或临位皮瓣进行BCC根治术,均达到即彻底治疗又保持美观的满意效果。手术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早期、准确诊断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需要临床医生丰富的经验和病理诊断的支持,从而减少误诊和漏诊病例,及时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皮肤癌组织中PTEN与 Fa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PTEN与Fas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23例BCC、25例SCC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TEN 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BCC和SCC组织中PTE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6.1%和20.0%,明显低于正常皮肤(90.0%,P<0.05).BCC和SCC组织中Fas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3.0%和8.0%,明显低于正常皮肤(60%,P<0.05).BCC和SCC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Fas相关(P<0.05).结论:PTEN和Fas异常低表达可能与BCC和SCC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可能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BCC和SCC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肌动蛋白交联蛋白(FASCIN)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
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及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241例食管癌患者均来自河南林州市。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分析241例食管鳞癌组织(观察组)和相应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对照组)中FASCIN蛋白的表达情
况。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68.9% vs 15.5%,P<
0.05);FASCIN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MN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大体分型无关;FASCIN
蛋白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FASCIN蛋白未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结论FASCIN蛋白的异常
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检测FASCIN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光化性角化病(AK)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或鳞状细胞癌(SCC)进展过程中的早期阶段。组织学改变显示,AK中个别细胞与SCC中侵袭真皮的细胞无法区别。细胞周期蛋白A在S期(DNA复制)和有些分裂初期均起作用,是反映细胞增殖的日益有用的标志物;而另一种β-连环蛋白参与细胞间黏附及信号传导,可促进恶性肿瘤的侵袭和增殖。目的:确定细胞周期蛋白A和β-连环蛋白在皮肤SCC和表皮内角质形成细胞癌(KIN)——即传统术语所说的AK和Bowen病(BD)——的原位皮肤损害中的表达模式,并分析该表达模式与SCC分化、直径及厚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及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激酶抑制蛋白-1(P27kip1)和周期素 D1(Cyclin D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7例BCC、23例SCC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27kip1 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BCC和SCC组织中P27kip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3.0%和26.1%,低于正常皮肤中的95.0%(P<0.05);BCC和SCC组织中 Cyclin D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7.0%和78.3%,高于正常皮肤中的0.0%(P<0.05);在BCC和SCC组织中,P27kip1与Cyclin D1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P27kip1异常低表达和Cyclin D1异常高表达可能协同参与BCC和SC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皮肤肿瘤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在正常皮肤组织、尖锐湿疣(CA)、鲍恩样丘疹病(BP)及恶性肿瘤Bowen病(BD)、鳞状细胞癌(SO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18例正常皮肤组织、37例CA、26例BP、24例BD、25例SCC中生存素的表达情况,并对所有BP和BD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分析. 结果 正常皮肤组织、CA、BP及SCC组中任两组间生存素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阳性率依次增高.BD组与S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上,BD比BP细胞异形性更明显. 结论 正常皮肤组织、良性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生存素的表达强度呈梯度升高,提示生存素在细胞增生及永生化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E-钙黏着蛋白在不同表皮肿瘤中表达的改变,探讨桥粒相关成分与表皮肿瘤的临床、病理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E-钙黏着蛋白(E—cad)在鳞状细胞癌(SCC)、基底细胞癌(BCC)、Bowen病、日光角化病(AK)、角化棘皮瘤(KA)、脂溢性角化症(SK)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cad在正常皮肤表皮中显著表达(+++)并广泛分布于表皮全层及毛囊、汗腺上皮;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减弱或完全消失;基底细胞癌中E—cad表达显著;Bowen病、日光角化病中E—cad表达下调,但与鳞状细胞癌的近核染色(+)和完全消失(-)相比,其主要表达类型为胞膜灶状染色(++);在绝大多数角化棘皮瘤、脂溢性角化症中E—cad表达方式为强而连续的胞膜染色(+++),与正常皮肤表皮的表达非常相似。结论:E—cad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直接相关,分化好的肿瘤细胞较分化差的肿瘤细胞表达强;良性肿瘤KA、SK的表达较癌前病变AK和原位癌Bowen病的表达强;AK和Bowen病的表达较SCC强;转移能力较差的BCC较转移能力强的SCC表达强,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皮肤恶性肿瘤中E—cad的表达显著减弱或完全消失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远处转移有关。E—cad可能对表皮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27k ip1、MMP-9和α-Caten 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2例不典型增生(AH)和10例脂溢性角化病(SK)皮损中p27k ip1、MMP-9和α-Caten i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p27k ip1在皮肤SCC表达的阳性率为30%(9/30),显著低于在脂溢性角化病中的表达(P<0.05))。②MMP-9在皮肤SCC表达的阳性率为77%(23/30),显著高于在脂溢性角化病中的表达(P<0.05)。③α-Caten in在皮肤SCC异常表达率为80%(24/30),明显高于在脂溢性角化病中的异常表达(P<0.05)。④在皮肤SCC中,p27k ip1表达与MMP-9或α-Caten in表达呈负相关(P<0.05);MMP-9和α-Caten in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27k ip1、MMP-9和α-Caten in可能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M)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筛选42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石蜡标本,进行
HE染色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Schiff, PAS)双重染色检测舌鳞状细胞癌中的VM。结果在42
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存在VM的比例为42.86%(18/42),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有关,有VM
组的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于无VM组(P<0.05),有VM组的舌鳞状细胞癌组的分化程度低于无VM组(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舌鳞状细胞癌中存在VM,组织分化程度越低的舌鳞状细胞癌形成VM的能力越强,易发生转移,预
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4(PDCD4)和生存素(survivin)在尖锐湿疣(CA)、鲍恩样丘疹病(BP)、Bowen病(BD)、鳞状细胞癌(SCC)皮损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方法检测CA组30例、BP组28例 、BD组10例、SCC组11例皮损和正常对照组10例中PDCD4及survivin的表达。结果 ①BP组、BD组和SSC组皮损中PDCD4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 SCC组较CA组表达低(P<0.05), 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urvivin在BD组和SCC组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SCC组高于C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D4有抑制细胞异常增殖的作用, 在皮肤良性增殖性疾病向恶性皮肤肿瘤的转化中发挥一定抑制作用;survivin过度表达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CC和癌旁组织皮损中HPV及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HPV和FHIT蛋白在癌旁正常皮肤鳞状上皮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原位癌及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FHIT蛋白在分化不同的肿瘤组织表达具有差异性(P<0.01);HPV和FHIT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HPV和FHIT共同参与了SCC的发生,FHIT表达状况与SCC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