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晁月盛  李敬民  胡创朋  张艳辉  于宏新 《功能材料》2006,37(12):1879-1880,1883
转炉烟尘通过湿法(硫酸和氨水)冶金提纯净化、高能球磨处理后,在NH3/H2气氛下进行还原氮化,以穆斯堡尔谱学、X光衍射等方法对处理试样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Ar气氛下球磨2h后,经550℃/2h还原、550℃/3h氮化(NH3/H2=3/4,降温时NH3/H2=1/6)处理,γ'-Fe4N 的生成量≥91%.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等离子软氮化后40Cr钢的耐蚀性能,对等离子软氮化的试样进行了后氧化处理.氧化处理是在保温式等离子热处理炉内不同比例的H2和O2气氛中进行,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恒电位仪对复合渗层的组织结构及其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H2:O2=1:1的混合气体中进行氧化处理的试样可以获得单一相的Fe3O4氧化膜,试样的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李晖  李润方  许洪斌  张津 《材料导报》2006,20(11):144-146,149
对复合镀膜处理的32Cr2MoV、离子氮化的32Cr2MoV和离子氮化后机械抛光的32Cr2MoV进行了滑动摩擦试验,并对比分析了三者的组织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3种试样表面都呈现磨粒磨损的特征.在3种处理当中,复合镀膜的32Cr2MoV表面粗糙度比镀膜前高,但是表层0.2mm范围内镀膜后的显微硬度最高,摩擦力、摩擦系数、磨痕宽度、磨损量较离子氮化试样和离子氮化后抛光试样低,磨痕较浅,耐磨性最好.从观察结果还发现,离子氮化试样经过表面抛光后虽然表层硬度下降,但是其粗糙度远远低于抛光前,弥补了硬度下降对耐磨性的不利影响,使得其耐磨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高原 《材料保护》2007,40(7):8-11
介绍了一种在Q235钢表面用等离子直接复合渗镀合成氮化钛的方法.该工艺方法形成的组织是Ti固溶体扩散层上分布着氮化钛颗粒和氮化钛沉积层,沉积层与基体为冶金结合.渗镀层表面硬度为1 600~3 400 HV.将形成的氮化钛试样与表面进行双层辉光离子铬钼共渗及后续强化处理的试样进行电化学测试和耐腐蚀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在10%硫酸、5%盐酸、3.5%NaCl水溶液和H2S富液(含5~8 g/LH2S,20 g/L NH3·H2O)中,渗镀试样比铬钼共渗试样耐蚀性能分别提高了84.00,11.67,1.15,21.15倍.  相似文献   

5.
用化学共沉淀法和在NH3/H2气氛下氮化处理得到了一系列不同Ni含量的Fe-Ni-N多晶粉末.XRD测试的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晶格常数逐渐减小;制备出单相的γ'-(Fe1-xNix)4N条件主要与NH3/H2气流比、热处理温度及时间有关.从VSM测量的结果来看,随着Ni含量的增加,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Ms)总体呈下降趋势.Ni含量在0.18-0.28之间较容易得到单相γ'-(Fe1-xNix)4N,并且磁性质比较稳定.通过研究不同Ni含量对磁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Ni的占位问题.  相似文献   

6.
用化学共沉淀法和在NH3/H2气氛下氮化处理得到了一系列不同Ni含量的Fe-Ni-N多晶粉末。XRD测试的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晶格常数逐渐减小;制备出单相的γ′-(Fe1-xNix)4N条件主要与NH3/H2气流比、热处理温度及时间有关。从VSM测量的结果来看,随着Ni含量的增加,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Ms)总体呈下降趋势。Ni含量在0.18-0.28之间较容易得到单相γ′-(Fe1-xNix)4N,并且磁性质比较稳定。通过研究不同Ni含量对磁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Ni的占位问题。  相似文献   

7.
任强  武秀兰 《功能材料》2004,35(Z1):2408-2410
以Ca(NO3)2·4H2O、(NH4)2HPO4和柠檬酸为原料,浓硝酸为溶剂,NH4NO3为助燃剂,采用低温燃烧/水热法能够快速合成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试样进行XRD、SEM等分析,研究了柠檬酸和NH4NO3的加入量对燃烧反应的影响,以及水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对水热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的工艺条件能够快速合成高纯度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  相似文献   

8.
对1Crl3马氏体不锈钢进行了辉光离子氮化处理试验,并对氮化试样的金相和硬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520℃辉光离子氮化8h,使1Crl3马氏体不锈钢的氮化层深度达到0.25mm,最高硬度达到HV732,约为基体硬度的4倍.  相似文献   

9.
常用于X射线和γ射线探测器中的CdZnTe(CZT)晶片经机械抛光后表面存在损伤层和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划痕,采用溴甲醇(Br2-CH3OH)腐蚀可有效去除损伤层和划痕,使表面变得光亮平整.但经Br2-CH3OH腐蚀的表面富Te而产生较大的表面漏电流,为此,采用H2O2溶液,NH4F/H2O2溶液,KOH-KCl溶液+NH4F/H2O2溶液二步法和溴水4种湿法化学钝化工艺,对CZT晶片表面进行了钝化处理,并对比了其钝化效果.结果表明:二步法钝化效果最好,表面漏电流降低4个数量级,NH4F/H2O2对CZT晶片表面的钝化效果较好,表面漏电流降低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主要成分为NaHSO3、FeSO4、CuSO4、NiSO4和Na2HPO4的稳定化处理剂对Q420NH钢表面进行稳定化处理,通过干/湿交替循环腐蚀实验(CCT),并借助SEM、EDS和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比研究了Q420NH钢稳定化处理与未稳定化处理后表面锈层的显微结构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64周期的腐蚀实验中,稳定化处理试样的瞬时腐蚀速率高于未稳定化处理试样;稳定化处理试样锈层主要成分为α-FeOOH、γ-Fe OOH、β-Fe OOH和Fe3O4/γ-Fe2O3,在64周期时,稳定化处理试样锈层中α-FeOOH的含量为28%,较未处理试样增加了50%;稳定化处理的耐候钢试样锈层中,Cr、Ni元素在锈层与基体结合处及锈层内部均有明显富集,锈层的自腐蚀电位由未处理试样的-0.619 V提高到稳定化处理后的-0.530 V,锈层电阻由172Ω·cm2提高到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