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沥青水基层材料沥青处治碎石进行分析,通过马歇尔试验和空隙率测定试验确定沥青处治碎石透水基层材料的沥青用量和集料级配.  相似文献   

2.
黄绍华 《福建建材》2010,(3):101-102,108
近年来,我国市政沥青道路由于交通量和车载量的增大,造成了早期严重的破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的目的在于优化以沥青处治碎石作为柔性基层的施工工艺,从而保证市政道路使用的耐久性,避免带来交通事故和经济损失,详细地从性能要求、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控制等方面对道路沥青处治碎石柔性基层施工工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文辉  葛折圣 《市政技术》2009,27(6):623-625
研究了2种级配的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强度和疲劳性能,即:首先,通过与国外沥青稳定基层常用级配及国内相关级配的比较,采用马歇尔试验和强度试验,初选出沥青稳定碎石1号(公称粒径26.5 mm)和沥青稳定碎石2号(公称粒径31.5 mm)2种级配类型;然后,在MTS810材料试验系统上进行了应力控制的疲劳试验,研究其抗疲劳性能.试验表明,这2种级配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优良,能够用于修筑高等级公路的沥青稳定基层.  相似文献   

4.
孙青林  丁立 《山西建筑》2007,33(7):269-271
对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混合料设计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确定了沥青碎石最初沥青用量范围,并进行水稳定性试验、APA车辙试验和高温性能试验的检验,最终确定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的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5.
为防止地下水对公路隧道路面的侵蚀破坏,结合小康高速公路隧道的实际情况,设计采用水泥处治碎石排水基层。本文主要介绍隧道水泥处治碎石排水基层施工技术与质量措施,通过现场试验检测证明,水泥处治碎石排水基层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符合质量验收标准。  相似文献   

6.
林建国 《安徽建筑》2014,(3):140-142
半刚性基层上沥青路面出现的横向开裂是由半刚性基层发展而来,基层材料的干缩、温缩结合荷载的拉应力疲劳效应使基层产生开裂,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作为介于半刚性与柔性之间的一种基层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干缩、温缩的优点,但由于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胶结材料是水泥和乳化沥青的共同体,其强度比半刚性基层的强度略低,为使用安全,文章在探索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对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的物理力学性能作了一般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林健 《山西建筑》2007,33(31):163-164
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不同级配的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集料级配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对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材料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任青龙 《安徽建筑》2005,12(5):154-155
结合合肥市沥青混凝土典型路面结构研究,对城市道路二灰碎石基层材料进行试验研究,重点是对各种原材料的选取及试验分析,对合肥市常用的各种原材料组合的二灰碎石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及试验路段的验证,推荐合肥地区二灰碎石基层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下封层的适宜材料,合理的结构形式及科学实用的施工控制方法,对乳化沥青材料、下封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并进行相关性能检测,总结出了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铺筑沥青下封层的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0.
陈俊彦 《山西建筑》2011,37(7):93-94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容易出现水损害这一难题,对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研究,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水稳定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依托某县道沥青路面大修工程展开对泡沫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再生混合料的研究,主要介绍了沥青发泡参数的选取及评价指标,并综合无机结合料试验及沥青混合料试验对泡沫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参数进行设计,同时验证了在最佳泡沫沥青用量下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最后分析了不同方案下的泡沫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再生混合料作为基层材料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国内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典型层次结构由垫层、半刚性基层及面层组成,垫层作为路面结构与路基结构的分界层,主要发挥应力传递和扩散的功能,半刚性基层一般使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反射开裂是水稳碎石基层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水稳碎石基层反射开裂极易传导至沥青路面层,进而诱发不同程度的沥青路面开裂病害,最终影响沥青路面的整体性和密封性.基于上述病害实际,特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原理、设计施工及后期管养等方面,全面、深入地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原因,并针对裂缝病害成因提出可行的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道路养护维修的现状,采用马歇尔试件,通过试验研究了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的力学性能,并与传统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的抗压回弹模量与劈裂抗拉强度均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高。  相似文献   

14.
霍建平 《中国市政工程》2012,(4):85-86,89,12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强度高,整体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道路路面结构中,但其缺点是抗变形能力差,易产生裂缝。裂缝处理不当将会反射到沥青面层,使得路面遭到破坏。结合杭州湾新区兴慈八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处治实例,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处治措施及预防对策,减少路面病害,从而使沥青路面能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5.
曾权芳 《四川建材》2016,(4):182-184,18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为半刚性结构,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并反射到沥青面层上,以致水分从裂缝渗入,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早期破坏。减少半刚性基层开裂的有效途径就是合理控制混合料级配组成及强度;对基层裂缝进行有效的处治及防水,防止裂缝的反射而引起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  相似文献   

16.
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折圣  葛折贵 《市政技术》2005,23(4):249-251
通过与国外沥青稳定基层常用级配及国内相关级配的比较,经过大量的马歇尔试验和强度试验,初选出沥青稳定碎石1#(公称粒径26.5mm)和沥青稳定碎石2#(公称粒径31.5mm)两种级配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优良,能够用于修筑高等级公路和市政道路的沥青稳定基层。  相似文献   

17.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没有对冷再生基层混合料的疲劳破坏作出技术要求,为研究冷再生旧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疲劳寿命,通过不同含量的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试验,分析冷再生旧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物理力学性能。根据冷再生旧路水泥稳定碎石试验资料,运用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计算不同乳化沥青掺量和不同冷再生旧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的层底应力比。不考虑现场综合修正系数kc,室内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掺入乳化沥青冷再生旧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疲劳寿命大于按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计算的新拌水泥稳定碎石疲劳寿命,乳化沥青增加冷再生旧路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柔性,延长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8.
以扬州某快速通道改扩建项目为依托,对于原"白加黑"复合式道路铣刨、破碎产生的旧沥青混凝土(RAP)和旧水泥混凝土(RA)进行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适用性研究,将天然骨料(NA)、RA、RAP分别以不同比例掺配设计了9组不同的再生水泥稳定碎石,通过水泥稳定碎石干缩试验、温缩试验和弯拉疲劳试验,分析其收缩机理和抗疲劳性能。研究表明,RA材料的掺入会降低材料的收缩性能,在水泥稳定碎石中混入RAP材料后能够降低材料对水和温度的敏感性,提升材料的收缩性能。RAP材料中沥青的有效成分能够增强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间的嵌挤作用,提高材料的均匀性和整体性,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9.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的常规施工采用采用二灰碎石基层,存在养生期过长等不足,通过采用二灰碎石基层与沥青混合料面层连续作业施工,对二灰碎石的级配和含水量控制,以及利用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来提高二灰碎石基层的养生温度,可以加速二灰碎石基层强度的形成。现经室内、室外试验检验,证明此方法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沥青稳定碎石的特点,采用GTM法确定沥青稳定碎石的配合比,分别系统对比分析了沥青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沥青用量和减小空隙率可有效提高沥青稳定碎石的低温抗裂性能;推荐采用冻融劈裂试验评价沥青稳定碎石的水稳定性,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永久变形、疲劳性能和水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