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邱澜  吕景燕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4):1913-1914
我院于2005年8月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目前为十一个病区提供抗肿瘤药物的配置。由药师负责收方、审核、发药、复核等工作,并根据抗肿瘤药物的相互作用、剂量强度、不良反应等来安排批次(给药先后顺序)。发现疑问及时与病区核对医嘱,改变了以往由中心药房按病区汇总发药,药师无法核对医嘱,很难发现医嘱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同时避免了因医生、护士等非药学专业人员对药学专业知识不如药师深入、全面,难以发现医嘱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实践证明,药师在药物配置工作中认真审核处方、医嘱,是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是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对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予以探究,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采取防治措施。方法:对采用肿瘤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归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0~60岁为抗肿瘤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高发年龄段,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不良反应所涉及的系统主要是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其中氟尿嘧啶、替加氟、顺铂、奥沙利铂、足叶乙苷、紫杉醇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发生率较高。结论:抗肿瘤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发生率较大,毒副反应较大。其所致的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给药情况存在一定关系,肿瘤科临床药师应积极主动监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疗方案并合理用药,既可增加疗效也可减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康健  李林 《光明中医》2012,(9):1906-1907
目的观察我院抗肿瘤药物集中配置对其合理使用的影响并减少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方法比较我院应用PIVAS对抗肿瘤药物集中配置前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排药错误率、药品破损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PIVAS集中配置抗肿瘤药物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排药错误率、药品破损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确减少。结论基于PIVAS的抗肿瘤药物集中配置能促进药物合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国内外在临床用药实践中的"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已引起医药界同行的广泛关注,超说明书用药也称"药品未注册用法"或"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证、给药方法或剂量不在批准说明书用法之内,包括年龄、给药剂量、适应人群、适应证或给药途径等与药品说明书中的用法不同[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1月1日-3月31日我院住院药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1-2013年贵港市人民医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和用药趋势。方法通过回顾性检索贵港市人民医院HIS系统2011-2013年的数据,并对各类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金额、销售量及构成比等进行统计。结果2011-2013年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大,尤其抗代谢药和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的增长幅度较大,烷化剂类药物的销售金额却呈下降趋势。销售金额前3位的抗肿瘤药分别是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培美曲塞。销量最大的抗肿瘤药是氟尿嘧啶,其次是吉西他滨。结论贵港市人民医院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金额增长率接近全国水平,抗代谢药和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的市场需求大,应加大对其品种的生产和优化力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儿科用药呈现出儿童专属药物缺乏、种类、规格、剂型和给药装置较少的特点,近年来吸入制剂、直肠给药和经皮给药系统等依从性更好的新剂型在儿科用药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儿童用药群体具有脏腑娇嫩、吞咽能力差异等生理特点和恐惧疼痛、厌恶苦味等心理特点,所以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合的给药途径及给药装置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中药与创新中药借助特殊给药装置可以实现相应药物按照预期设计的途径进行给药,并且可以确保剂量精准与提升顺应性,达到有效、安全给药的目的,并实现传统中药再创新。该文对常见给药途径和新型给药途径所用的给药装置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同时结合儿童的特殊需求提出儿童用给药装置的创新设计思路,指出目前发展中存在的给药装置相容性等问题,对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增材制造技术在给药装置创新中的应用提出展望,为研发适宜儿童多维度用药需要的创新药物与给药装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丘振文 《新中医》2019,51(12):31-33
简版: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由来已久,许多经典方药已被证明有一定的抗肿瘤或抑瘤作用,其作为中医药物治疗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除传统煎煮中药饮片外,新的用药剂型也不断涌现。本文通过对有关抗肿瘤中药制剂研发的文献进行综述,按给药途径进行划分,总结近年来抗肿瘤中药的用药剂型,为抗肿瘤中药的剂型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4,(1)
目的评价抗肿瘤中成药在江西省赣州市肿瘤医院的使用现状,探讨用药合理性。方法调查、分析该院2009—2012年抗肿瘤中成药种类、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临床用药情况。结果抗肿瘤中成药物用药金额分别为289.5、442.5、754.9、903.3万元,占同期全院用药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11.12%、12.03%、17.97%、18.26%,呈逐年上升趋势;4年数据显示,其中注射剂型药物以消耗金额计,约占60%70%,而以用药频度(DDDs)计则只占约15%70%,而以用药频度(DDDs)计则只占约15%30%,说明注射剂型价格较高,使用频次低。反之,口服剂型价格较低,临床使用广泛。结论该院抗肿瘤中成药品种结构基本合理,用药金额逐年增长;医院应加强医生用药规范化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我院药物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药品ADR上报表评价审核后,采用回顾性调查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给药途径、药品类别、剂型、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8例ADR报告中,约60%通过静脉滴注给药,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居首位,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共70例(39%),发生于用药30min以内共计71例(40%),严重不良反应报告15例(8.4%)。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患者年龄等因素相关,临床应加强开展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警示严重不良反应,科学规避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抗肿瘤药物医嘱处理子系统,提高该类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归纳抗肿瘤药物医嘱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开发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抗肿瘤药物医嘱处理子系统。结果 开发了抗肿瘤药物医嘱处理子系统并付诸应用,实现了对医嘱在保存前配伍合理性、剂量合理性、频度合理性的检测,以及条形码技术在给药流程中的应用。结论 信息技术在确保抗肿瘤药物医嘱合理性及给药流程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抗癌治疗应用药物消耗分析及用药趋势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临床抗癌治疗药物使用趋势进行预测,以推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步伐。方法 对我院抗肿瘤药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并对药物使用状况进行药物经济学方面的分析。结果 基本药和非基本药的金额及数量上形成正态分布,满足了不同患者的用药需要。结论 临床抗癌治疗药物现今仍以化学治疗药为主,种类、用药方式及用药方案更加多样化,靶向制剂和基因药物逐渐成为药物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利用时辰药理学指导合理用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和药品说明书,对常用口服药品按用药时间、服用方法、用药限制等要素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结果药物具有最佳使用时间性。同一种药物,同一种剂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给药,产生的效果和毒性不同。结论临床上若按照最佳给药时间来使用药物,既可提高药效,减少用药量;又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有一定作用。使临床用药更加有效、安全、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3.
用药差错(medication errors)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预防事件(preventable event)导致的用药不当或患者受损。该事件和专业技术、药物产品、操作程序以及管理体系有关。用药差错可出现于处方、医嘱、药品标签与包装、药品名称、药品混合、配方、发药、给药、用药指导、监测及使用等过程中。据美国药典委报道,用药差错发生率在给药环节中最高,其次为抄写、  相似文献   

14.
樊蓉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2):85-86
目的:分析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审方过程中发现的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PIVAS全部医嘱中不合理医嘱进行归纳、整理,对拒配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288例情况基本可以分为给药浓度不当、溶剂选择错误、药物之间配伍不当、超剂量给药、给药频次不当、给药浓度不当等。结论:通过药师审核医嘱,可及时纠正不合理理用药,保障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用药差错(medication errors)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预防事件(preventable event)导致的用药不当或患者受损。该事件和专业技术、药物产品、操作程序以及管理体系有关。用药差错可出现于处方、医嘱、药品标签与包装、药品名称、药品混合、配方、发药、给药、用药指导、监测及使用等过程中。据美国药典委报道,用药差错发生率在给药环节中最高,其次为抄写、配方、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我院2年来常用药物的使用金额、使用数量及药品剂型种类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用药金额排名前15位的常用药物的药物金额及药物数量进行汇总、横向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并观察其用药的频度和用药的剂型的变化,从而了解我口腔专科医院的用药现状和用药特点,指出其不合理用药的地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简述其发展方向,更好的指导口腔专科医院的合理用药。结果我院用药主要以抗感染药和专科用药为主,抗感染药物占34%~39%,专科用药占15%~19%,抗生素及部分专科用药的频度稍大,但也处于正常范围内。结论总体上来看,我院在用药结构、种类及用药的品种上趋向于合理,用药金额、数量也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善。  相似文献   

17.
纳米给药系统是靶向递送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它可以极大地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减轻系统毒性,在替代传统化疗方面极具应用前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抗肿瘤中药有着许多化疗药物难以比拟的多组分协同优势。但是,受制于难溶性成分的吸收障碍以及体内的无选择性分布,抗肿瘤中药的治疗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通过对纳米给药系统和中药多组分在抗肿瘤领域优势的有机整合,多种中药纳米给药系统见于报道:在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靶向能力,增加药物体内外稳定性,智能调节组分释放以及增效减毒方面优势显著,大量的研究实例丰富了中药制剂现代化的研究策略,也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数据,本文以靶向策略方式为切入点,综述了近年来中药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普通外科2008年全年阑尾炎住院手术患者病历216例,统计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用药频率、联合用药、使用方法、相关费用等情况.结果:21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主要种类为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喹诺酮类;其中单用、二联、三联和四联以上用药分别为6.94%、60.65%、24.53%、7.87%.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者占60.64%,给药频率不当者占36.57%,无联合用药指征给药者占19.44%.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时间过长、联用不当和用法不妥等问题,应加强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用药安全一直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防范用药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也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人员对用药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能否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用药,并安排合理的用药时间,进一步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等。因此必须根据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现状和实际需求制定管理对策,避免ICU护理用药安全风险的发生,如用药时间与医嘱不符、药物配伍不当、特殊药物使用方式不当、输液速度不符合要求、用药剂量错误、给药途径错误、药物过期或发错药、急救药品相关因素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药物整合服务在防范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差错中的作用。方法 结合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对患者实施药物整合服务的案例,分析药物整合在防范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差错中的作用。结果 药物整合具有避免发生药物遗漏、重复给药、剂量不恰当、给药时间错误、配伍禁忌、药物联合使用禁忌、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患者服用不恰当的药物、营养补充剂或假药劣药等作用,尤其是在患者入院、转科和出院等治疗转换时。结论 药物整合在防范患者用药差错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推广还需政府、医疗机构、医生、临床药师、患者等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