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电图中的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fQRS)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临床上考虑冠心病并进行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92例。根据患者入院以后前3日内心电图中有无碎裂QRS(fQRS)波分为两组,其中A组(有fQRS波)271例,B组(无fQRS波)221例。首先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有无差异。结果1A、B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两组患者的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冠心病心肌缺血发病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碎裂QRS波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冠心病(CHD)心肌缺血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中心医院2012-01-2013-12在心内科住院的临床上考虑冠心病并进行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92例,根据患者入院后前3d内心电图(ECG)中有无fQRS波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组(fQRS波阳性组)271例,B组(fQRS波阴性组)221例,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及NT-proBNP水平的差异。同时将A组分为肢体导联组、胸导联组和肢体导联+胸导联组3个亚组,比较各个亚组之间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A组CHD心肌缺血发病率与NT-proBNP水平均高于B组(均P0.05);肢体导联、胸导联和肢体导联+胸导联3个亚组间NT-proBNP水平依次上升。结论:fQRS波对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以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fQRS波对CHD心肌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对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考虑冠心病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92例,根据患者入院后前3 d内心电图有无fQRS波将其分为两组,其中fQRS波阳性组271例,fQRS波阴性组221例,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fQRS波阳性组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率高于fQRS波阴性组(86.7%比66.1%,χ~2=29.718,P<0.001),fQRS波阳性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病率也高于fQRS波阴性组(8.1%比3.2%,χ~2=5.379,P=0.02)。结论 fQRS波对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CI术前常规行十二导心电图(ECG)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有无f QRS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术后1月、6月跟踪随访ECG及超声心动图,对比两组间fQRS变化及心脏形态功能改变情况,平均随访28±7月,随访两组生存时间,并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心血管死亡事件。结果 1fQRS波组中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比例高于无fQRS组,且多支冠脉血管病变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QRS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与无fQR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fQRS组心率变异性(SDNN)值低于无f RQ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AMI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的心血管死亡事件,fQRS组生存时间、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4两组PCI术后1月有LVEF增大及LVEDd的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组少数患者碎裂减轻或消失。结论 fQRS波为评价AMI患者PCI术后的临床预后提供了另一种新的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伴碎裂宽QRS波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邯郸市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200例急性心梗患者,根据入院12导联心电图中是否出现碎裂宽QRS波,分为碎裂QRS波(fQRS)组、无fQRS组,比较fQRS组与无fQRS组的心电特征指标、心功能指标。再根据fQRS波群宽窄情况,将fQRS组分为窄fQRS组与宽fQRS组,比较窄fQRS组与宽fQRS组的心功能指标、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碎裂宽QRS波与急性心梗患者心功能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心电特征指标方面,fQRS组患者的QRS时限、QTc间期均长于无fQRS组(P0.05)。fQRS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无fQRS组(P0.05),其NT-proBNP水平高于无fQRS组(P0.05)。宽fQRS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窄fQRS组(P0.05),其NT-proBNP水平高于窄fQRS组(P0.05),其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均高于窄fQRS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碎裂宽QRS波与急性心梗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预后呈负相关,其与急性心梗患者的NT-proBNP水平、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呈正相关。结论心电图中出现碎裂QRS波会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心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碎裂宽QRS波,其预后较差,临床上可将碎裂宽QRS波作为急性心梗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碎裂QRS(fQRS)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93例,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A组(<40分)28例,B组(40~80分)35例,C组(>80分)30例,分析fQRS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Gensini积分越高,其心电图中fQRS波出现的导联数目越多。与A组比较,B组、C组fQRS波导联数目增多(P<0.05,P<0.01);与B组比较,C组fQRS波导联数目增多(P<0.05)。3组fQRS波出现的导联与冠状动脉病变供血区域的符合率分别为78.57%、88.57%和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RS波的出现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静息心电图QRS波对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方法:依据LVEF,于我院治疗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的168例冠心病患者被分为心功能正常组(LVEF≥50%,116例)和心功能不全组(LVEF<50%,52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静息心电图QRS波对这类患者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及这类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心功能不全组年龄、心率(HR)、QRS波时限及碎裂QRS波(fQRS)、合并高血压比例均显著升高(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HR、QRS波时限预测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2、0.792、0.669,灵敏度分别为61.5%、69.2%、78.8%,特异度分别为65.5%、80.2%、4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HR≥74.5次/min、QRS波时限≥97.0 ms、fQRS、合并高血压是这类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50~9.555,P<0.05或<0.01)。结论:年龄、HR、QRS波时限、fQRS、合并高血压为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其具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QRS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235例OMI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QRS心电图特征,分为病理性Q波(A组)、OMI伴碎裂QRS波(fQRS)(B组)、OMI伴病理性Q波和fQRS(C组),对所有病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三组的室性心律失常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A、B、C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69.1%、74.4%、71.7%,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或两种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0.6%(14/68)、40.5%(49/121)、43.5%(20/46),B、C组与A组比较P均<0.05。A组室早总数≥720个/24 h、成对室早、室早Lown分级3~5级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C组;A组多源性室早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均<0.05)。结论 fQRS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fQRS是OMI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cardioal infarction,AMI)患者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fQRS)与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MI心电图有无fQRS波,分为fQRS(119例)和nfQRS(161例)两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室性心律失常、HRV各项时域指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1)fQRS组室性期前收缩≥720个/24 h、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Lown分级3~5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fQRS组HRV的各项时域指标(SDNN、SDANN index、rMSSD、pNN50)较nfQRS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MI患者心电图存在fQRS波可能与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HRV明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电图碎裂QRS(fQRS)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符合DCM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12导联心电图上是否存在fQRS波和QRS的时限,将入选患者分为碎裂QRS波组(fQRS组)、宽QRS波组(wQRS组)和非碎裂QRS波组(nonfQRS组),比较fQRS波在DCM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3种QRS波形态的发生率,比较fQRS组、wQRS组和nonfQRS组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fQRS波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fQRS波和wQRS波的发生率显著高于nonfQRS波的发生率(P<0.05);fQRS组和wQRS组的LVEF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onfQRS组(P<0.05)。结论在有DCM诊断的其他证据时,fQRS波可作为心电图诊断DCM的一个新指标,并可作为早期识别DCM高危人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王玉  陈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3):282-284,305
目的评价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与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因拟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27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88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列入冠状动脉病变组(D组):根据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病变亚组(A组,31例),中重度病变亚组(B组,57例);依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22例),双支病变亚组(26例),三支病变亚组(40例)。对照组为39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入选患者接受ABI及CAVI检测,比较分析各组间ABI及CAVI。结果对照组、A组、B组3组比较,ABI依次降低,且对照组、A组、B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I在对照组、A组、B组3组数值依次增高,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与对照组比较CAVI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4组ABI值依次降低,对照组与各病变组AB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病变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中随病变范围增大,CAVI数值并未依次增高,且各病变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I值能很好地反映病变狭窄程度,ABI数值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但无法反映病变范围;CAVI既不能反映冠心病的病变程度,也无法反映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20例。根据12导心电图QRS波形态分为fORs(A组),病理性Q波(B组),fORs合并病理性Q波(c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病变罪犯血管,病变范围与狭窄程度,并分析fORs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双支,三支病变发生率A组(44.7%,47.4%),C组(41.7%,45.0%)高于B组(13.6%,9.1%),p〈0.01;②LCX和RCA发生率A组(42.2%,39.4%),C组(33.3%,43.3%)高于B组(9.1%,13.6%),p〈0.01;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血管病变90%〈血管直径(D)〈100%的狭窄的发生率A组(65.8%),C组(50.0%)高于B组(22.7%),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中f0Rs的出现与冠脉双支或三支病变;LCX和RCA罪犯血管的定位及冠脉重度狭窄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狭窄范围的关系.方法 将211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60例)为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B组(97例)为中重度病变组,狭窄程度>50%;对照组为54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157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又依狭窄程度分为单支病变亚组(49例)、双支病变亚组(37例)、三支病变亚组(7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声像仪测取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并比较分析各组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结果 对照组、A组、B组比较,颈动脉总中内膜厚度依次增高,对照组、A组、B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12 5±0.118 6)mm vs.(0.893 6±0.133 1)mm vs.(1.038 9±0.141 1)mm,P<0.05].在以病变范围为基础的分组中,各亚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中内膜明显增厚,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亚组与双支病变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20 4±0.141 5)mm vs.(0.990 6±0.144 3)mm,P<0.05],但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90 6±0.144 3)mm vs.(1.031 7±0.149 6)mm,P>0.05].结论 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能很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但无法很好地反映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应变指标变化。方法:入选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71例,以冠状动脉狭窄是否50%分为病变组(n=47)与对照组(n=26)。冠状动脉狭窄组按是否存在心肌梗死分为心肌缺血组(n=25)及心肌梗死组(n=22)两个亚组。所有入选者应用Toshiba Artid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集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并存储,应用3DT在线分析软件,对各组整体应变参数进行分析,包括:整体纵向峰值应变、整体径向峰值应变、整体周向峰值应变。结果:1心肌梗死组与心肌缺血组、对照组比较: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增大(P0.05或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频谱E/A明显减低(P0.05或P0.01)。心肌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肌梗死组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对照组及心肌缺血组(均P0.01),心肌缺血组低于对照组(P0.05)。3心肌梗死组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对照组及心肌缺血组(均P0.01),心肌缺血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心肌梗死组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参数较对照组和心肌缺血组明显减低(均P0.01)。心肌缺血组者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峰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通过多项应变参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冠心病早期缺血时周向应变已经出现减低,发生心肌梗死后,心肌形变能力及运动协调性将进一步减低,左心室整体径向、周向、纵向应变均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对年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预测作用。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58例≤40岁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37例)和非冠心病组(21例),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同时检查颈动脉、股动脉,分别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femoral intima media thickness.FIMT),以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1.2mm为粥样硬化斑块。比较两组的CIMT、FIMT及斑块检出率.计算斑块对年轻冠心病的预测值。结果冠心病组CIMT、FIMT高于非冠心病组[(1.36±0.51)mm比(0.84±0.38)mm,P〈0.05:(1.48±0.84)mm比(0.74±0.26)mm.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检m牢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意义i62ck(23/37)比9.5%(2/21).P〈0.05;57%(21/37)比14%(3/21),P〈0.05]。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测年轻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62%、57%,特异性为90%、8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88%,阴性预测值为58%、53%:颈动脉、股动脉联合检测未见明显提高预测值。结论外周血管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年轻冠心病相关,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年轻冠心病患者均有预测作用,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及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变化.方法 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行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其中24例行PCI术,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85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随访观察治疗前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CK)、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LDL-C和TC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1周时LDL-C和TC的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L-C:31.2%vs12.5%;TC:29.2%vs13.1%;P〈0.05),1个月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L-C:43.0%vs17.6%;TC:41.3%vs22.3%:P〈0.05)。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间LDL-C和TC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序贯治疗组1周、1个月、3个月时LDL-C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1周:48.2% vs 25.9%;1个月:77.6%vs60.0%;3个月:81.2%vs68.2%;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可显著降低hs-CRP的水平,序贯治疗组1周和1个月时hs-CRP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f序贯治疗组治疗前(8.17±5.69)mg/L,1周时(4.23±2.43)mg/L,1个月时(1.96±0.77)mg/L;常规治疗组治疗前(7.75±4.31)mg/L,1周时(4.87±2.70)mg/L,1个月时(3.21±1.27)mg/L;P<0.05]。序贯治疗组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5.9%vs15.3%,P〈0.05),序贯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风险进一步降低了9.4%。序贯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序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PCI术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4h动态脉压(24hP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拟诊冠心病患者230例。入选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冠脉Gensini评分。比较冠状动脉正常者与不同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病变患者24hPP水平差异;比较24hPP50 mmHg组和≥50 mmHg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与24hPP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双支及三支病变组24hPP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24hPP≥50 mmHg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率及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24hPP50 mmHg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4hPP是冠状动脉发生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95%CI:1.07~1.53)。结论 24hP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2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根据病变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分别测定其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甘油三酯、LDL-C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单支病变组(P〈0.01),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总胆固醇与LDL-C能够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其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