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闻地区受丘陵、火山岩等复杂地表因素影响,所获地震记录信噪比低,各种干扰波发育,常规处理方法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在大量试验及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野外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剩余静校正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形起伏、低降速带速度与厚度的剧烈变化等因素所带来的静校正影响。采用带通滤波、均值加权技术、区域滤波、预测径向滤波、多道倾角滤波对资料中强干扰波进行了压制,同时使用广角反射提取技术,很好地保护了基底反射,提高了剖面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2.
折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地、沙漠及其他复杂地表地区地震资料的线性散射噪声和随机噪声很强,有效反射信号弱,资料信噪比较低,静校正问题严重,使用常规剩余静校正方法难以见效。本文利用折射波信噪比高的特点,将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应用于折射波资料处理,通过交互手段,逐段估算折射波的速度,用合适的速度对地震记录进行线性动校正,在共炮点或共中心点道集上,用相关方法计算各道与模型道时差,再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将该方法应用于信噪比较低、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难以奏效的复杂地表区,获得良好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比折射法的三维静校正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地形起伏剧烈、速度和厚度横向变化大的地区,折射静校正技术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主要表现在不能准确地识别和拾取来自于地下连续地质界面的折射波,使得精确求取的长波长静校正量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比折射法的三维静校正技术。介绍了这种静校正技术的方法原理和特点,基于对比折射法的折射波至拾取实质上是一个折射层的对比分析解释过程,因此能准确地拾取折射波至,精确地求解低速带的绝对延迟时;然后利用延迟时和近地表速度模型(等效,时深,空变)反演表层模型,最终一次性完成基准面静校正(包含低速带校正和高程校正)。在黄土塬、沙漠以及沙漠和山地的接合部等地区,利用基于对比折射法的三维静校正技术进行静校正处理,使资料的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信噪比和分辨率高,构造形态清晰可靠,提高了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4.
也门1区块地表为复杂的山地,高程变化剧烈,激发接收条件复杂多变,表层结构横向变化大。地震资料处理中静校正问题突出。通过对资料的认真分析,采取合理的多种静校正方法的组合,较好解决了长短波场的静校正问题。最终处理剖面信噪比较高,地震波组特征明显,满足了该区构造解释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采用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解决了不同地表区(稻田、水域、城镇、松花江江湾、山地丘陵林带区)及低降速带变化引起的地震资料静校正问题.采用面波圆锥去噪、线性噪声减去法、异常振幅压制等技术进行精细的叠前、叠后噪声衰减和压制,有效地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和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6.
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是利用折射波初至时间求得折射速度和延迟时间,从而恢复近地表深度模型,消除低降速带对反射时距曲线的影响。应用折射波静校正对实际资料作了对比处理,认为在四川地区使用折射波静校正能有效解决由地表条件复杂引起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山地静校正和偏移基准面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对在西北地区复杂地表条件下获得的地震资料的处理中 ,静校正和基准面的选择是影响处理效果的关键技术环节。根据多年山地地震资料处理工作的实践 ,提出了用野外地表调查参数与折射波静校正相结合的方法剥去低降速带到高速带顶界、将数据校正到一个固定基准面、进行高频和低频分离、在 CMP面上求取速度、进行叠加 ,然后用固定基准面偏移法解决好偏移基准面问题。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的最终出路是在深度域从地表开始进行偏移  相似文献   

8.
霍玛吐背斜带下组合构造圈闭的落实程度是该区勘探突破的关键。以往地震资料由于受到表层复杂地震地质条件影响,干扰波极为发育,静校正问题严重,制约着地震资料在时间域和深度域的准确成像。地震成果在构造的主体部位波场复杂、资料信噪比较低,断裂解释存在多解性,圈闭特征及高点位置难以准确落实。为此,针对南缘高陡构造地区复杂剧变的近地表结构特点,在野外调查点资料的约束下,结合GeoEast处理系统的折射波野外静校正与井控初至波剩余静校正技术,基本解决了山前剧变地区复杂的静校正问题,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在时间域提高复杂高陡地区资料信噪比的技术流程。面对复杂多样的各类干扰波,利用GeoEast处理系统的叠前四维去噪等特色技术中的叠前分频多域去噪模块,在时间域大幅度提高了叠前道集资料信噪比,并为在该区开展叠前深度偏移精细速度建模提供了高品质的基础资料,提高了深度域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9.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一般采用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消除风化层和低、降速层的影响,该类方法可同时解决高频和低频的静校正问题。但常规折射波静校正计算方法通常是每条线孤立地计算各自的校正量,很容易造成静校正量的不闭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单线孤立算法各线交点处参与计算的近地表模型参数,找到了一种伪三维结合延迟时法来计算二维资料折射波静校正量的方法。本文从理论上详细解说了伪三维延迟时法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并通过实例应用效果说明此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复杂地表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16  
对复杂地表区资料处理中存在的静校正问题与低信噪比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大量试验及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近地表校正与折射波静校正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因地表起伏大、低降速带复杂所造成的野外静校正问题。对于面波、低频干扰、大野值、声波、高频随机干扰、工频干扰等造成信噪比降低的因素进行了针对性的压制与消除。采用匹配滤波与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由于激发因素不同所造成的炮与炮之间在子波及频带上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常规地震处理一般要求在噪声较弱、信噪比较高的资料上进行,而在 ZL 沙坝区获得的是强噪声、低信噪比资料,按照一般常规方法处理,难度大、成功率较低。经过多次试验,最终获得了可用于地震资料解释的高信噪比剖面。其主要做法是:①精确求取野外静校正量;②采用线性动校正结合f-k 滤波,消除浅层折射干扰;③作振幅补偿、动校正组合、相干和高精度叠加,提高剖面信噪比。  相似文献   

12.
新疆塔里木盆地大庆探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疆塔里木盆地大庆探区位于巴东断陷的构造带附近,为沙漠覆盖区,是塔里木盆地几个沙漠低信噪比地区之一。由于受地表和地震地质条件的限制,野外采集的原始记录品质较差,在记录上形成了很强的浅层折射,多次折射干扰,低频干扰和各种随机干扰。  相似文献   

13.
巴彦浩特盆地沙漠区的二维地震资料原始信噪比低、静校正量大,针对该区资料特点,在资料处理中采用了低降速带模型与交互迭代静校正,F-K速度滤波,区域异常振幅衰减,地表一致性补偿,人工交互拾取叠加速度,保护浅层信息,衰减随机噪声等技术为主的处理流程和手段,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为地质解释人员提供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覃天  王彦春  凌勋 《石油物探》2005,44(6):593-597
新疆准噶尔盆地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干扰严重,原始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因此,消除各种干扰,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是处理中的重要内容.为此,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提高信噪比处理方法研究.首先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合适的处理方法和处理参数,制定恰当的处理流程;针对资料中严重的静校正问题,采用了基准面静校正和交互初至波迭代静校正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资料中干扰类型多且严重这一特点,采用了多步、多域联合去噪的方法;针对资料的分辨率问题,采用了反褶积和子波处理技术;针对地下地质构造成像质量问题,采用了精细速度分析和高精度成像技术.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对消除干扰,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实用有效,剖面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波组关系清楚,断点、尖灭点清晰,构造假象被消除.  相似文献   

15.
复杂地表二维弯曲测线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芳  郭赟  鲍伟  管文华 《石油物探》2007,46(2):196-201
YM地区地表为平台、洼地、冲沟、悬崖等构成,高程变化剧烈,出露地表的岩性复杂。虽然通过采用弯曲测线方式发送了激发接收条件,但在原始地震资料上,干扰类型多,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极低;采用常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叠加剖面,画弧现象严重,信噪比不高。为此,开展了针对性的处理方法研究。针对弯曲测线剖面位置偏离地下实际反射点位置这一问题,通过利用弯曲测线几何库定义观测系统,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质量控制,确保CMP点的走向与测线走向基本吻合;针对干扰类型多这一问题,联合应用多种去噪方法,在叠前道集上和叠后剖面上进行去噪处理;针对静校正问题复杂这一问题,以野外提供的静校正量为基础,联合应用多种方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针对地震资料对叠加速度非常敏感这一问题,采用常规速度扫描和精细速度分析方法来获取准确的叠加速度场;针对剖面的信噪比低这一问题,采用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多次迭代方法来提高。采取以上措施对资料进行重新处理后,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划弧现象较轻。  相似文献   

16.
在低信噪比VSP资料处理中应用随机噪声衰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随机噪声衰减技术,对提高地面地震叠加剖面(或叠偏剖面)的信噪比有明显的效果。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提在于时间-空间域的信号变换到频率-空间域后,在每个频率上可以表示为与子波形状无关的一系列复指数函数之和,也就是说,频率-空间域中的信号在每个频率上都可看作是一个线性同相轴。利用这个特性,就可以把信号和噪音分离开来。VSP资料中的上行波、下行波和转换横波都具有线性特征,因而它具备应用此项技术的前提条件。试验结果证实,将随机噪声衰减技术用于VSP资料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噪比,改善初至拾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排2井西部区块低降速层的速度和厚度在不同的地段差异较大,通过小折射、微测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低降速带调查,可以准确的确定该区低降速带的分布情况,为该区三维地震勘探提供激发参数。  相似文献   

18.
随机噪声的多尺度多方向域压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信号的多尺度多方向特性和具有此功能的第2代curvelet变换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对于光滑且二阶连续可微的函数,第2代curvelet变换所具有的最优逼近性能。给出了地震资料随机噪声衰减的阈值方法。基于理论模型讨论了多尺度多方向域(curvelet域)的去噪特性,并将其与传统小波变换的去噪效果进行了对比。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与传统小波变换相比,多尺度多方向域阈值法充分利用了信号与噪声在方向上的差异,使随机噪声得到了较好的衰减,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较好地保留了地震记录的有效信号。  相似文献   

19.
基于EMD与ICA的地震信号去噪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强  杨国权 《石油物探》2012,51(1):19-29,111
去除随机噪声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而目前的多数去噪技术都不同程度存在去噪效果差、损害有效信号等问题。为此,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写为EMD)能将信号自适应分解为不同尺度振动模态的优点及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简写为ICA)能提取独立源信号的优势,构造了一种EMD与ICA相结合的新的去噪算法,很好地实现了地震有效信号和随机噪声的分离,在提高去噪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有效信号的保幅效果。将该算法应用于仿真实验和实际资料去噪,结果都明显优于总体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写为EEMD)去噪结果,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