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某燃气轮机电厂经常出现因燃烧脉动所引起的部件损坏故障。给出了燃烧脉动机理,分析了燃机燃烧脉动和部件损坏故障,介绍了燃机动压监测系统在两台燃机上的应用情况,指出通过燃机动压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地监测燃烧脉动现象,对提前发现燃烧故障并及时进行燃烧调整有很大帮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燃烧故障对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采用高温空气燃烧(HTAC)技术所设计的高效蓄热式燃烧系统,分析了该燃烧系统在轧钢加热炉上的应用效果,指出了采用HTAC技术进一步优化蓄热式燃烧系统的设计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型燃气轮机旋流燃烧室,建立了全尺寸三维燃烧室数值模型,数值研究了空燃比对其扩散和预混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燃烧模式下,保持燃烧室入口燃气总流量不变,空燃比变化对燃烧室压力脉动主频及燃烧稳定性影响较小.预混燃烧模式下,保持燃烧室入口燃气总流量不变,调整空燃比,燃烧室压力脉动振幅相对稳定;但空燃比增大,燃烧室压力脉动主频减小,燃烧不稳定增长时间缩短,燃烧稳定性相对变差;而空燃比降低,燃烧室压力脉动主频增加,燃烧不稳定增长时间增加,燃烧稳定性相对增强.  相似文献   

4.
李祥  王廷举  许加达 《工业加热》2023,(5):39-43+48
针对炉排垃圾焚烧炉燃烧系统仿真模型既要适用机组全工况运行过程,又要满足仿真培训实时性的要求,在建模过程中采用分段方法将炉排分成三部分,分别为干燥段、燃烧段与燃尽段,在此基础上对完成进一步划分,建立一套适用于每个子段的质量、能量、燃烧等相关数学模型,最后再在Power Builder仿真建模平台上建立了垃圾炉燃烧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燃烧仿真模型保证了动态仿真计算的连续性,有效模拟垃圾焚烧炉的运行过程,满足垃圾焚烧发电机组培训的需求,并为垃圾焚烧炉的性能预测与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辊底式加热炉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辊底式加热炉的炉底辊道,燃烧系统等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射孔器材耐高温高压试验装置的技术要求,设计了井式双循环电加热炉系统,建立了该加热炉炉膛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该加热系统工艺参数对沿程温度场分布的影响,为高精度控制该装置高温高压釜内的油温度起到了指导和预测作用。在实际测量中验证了该模型计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燃气轮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燃烧不稳定和NOx排放高的问题,开展了不同负荷下燃料热值对 燃气轮机燃烧特性$燃烧稳定性和NOx排放影响规律)的仿真研究。以某燃气轮机分管型燃烧室为研究对 象,在不同负荷下,保持燃料流量、空气流量、大气温度等参数不变,仅改变燃料热值,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 燃气轮机设计压力监测点的压力、燃烧室出口温度及NOx排放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负荷区间相同, 热值增加,高频段所对应的压力脉动幅值减小,热释放率脉动的高频频率增加,NOx排放增加;热值相同,负 荷增加,高频段所对应的压力脉动频率增加,高频段压力脉动幅值减小,热释放率脉动频率增加,NOx排放 增加。  相似文献   

8.
针对燃气轮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燃烧不稳定和污染物排放高的问题,开展了燃料热值对不同燃烧方式下燃气轮机燃烧特性(燃烧稳定性和污染物排放影响规律)影响的研究。以某重型燃气轮机分管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在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方式下,保持燃料流量、空气流量及大气温度等参数不变,仅改变燃料热值,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燃烧室设计监测点处压力、燃烧室出口温度及污染物排放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扩散燃烧方式下,热值较低时,燃烧室高频压力脉动较大,热值增加,燃烧室低频压力脉动先减小后增加;在预混燃烧方式下,热值增加,燃烧室高频压力脉动减小;在两种燃烧方式下,热值增加,燃烧室出口NOx排放均增加,而热值变化对燃烧室出口CO的排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燃气加热炉的燃烧机理,并对加热炉燃烧控制系统中采用的常规双交叉限幅控制进行了分析,针对其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当系统负荷发生变化时不能保证空气和燃气的最佳配比的问题和系统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提出根据系统负荷变化及响应对双交叉限幅模型中的偏置量取值进行实时修正的变偏置双交叉限幅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负荷变化时采用变偏置双交叉限幅控制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保证了燃气和空气的最佳配比,兼顾了系统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崔扬  卢海 《工业加热》2014,(2):33-35,38
介绍了高温台车式加热炉燃烧系统的设计.该加热炉采用单蓄热式燃烧方式,对燃烧系统的主要组成进行描述并对管路进行详细设计计算.采用该燃烧系统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鲍文廷  伍永福 《工业加热》2013,(2):11-13,16
以某钢厂蓄热式加热炉为研究对象,针对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计算流体力的理论和燃烧过程,根据生产实际参数,利用FLUENT软件采用k—s湍流模型、耦合混合燃烧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加热炉内的流场、温度场和燃烧产物的分布情况,分析得出同侧换向燃烧方式加热效果较好,并且炉内温度梯度平滑,具有较好的温度均匀性,氧气浓度较低,与现场实际数据进行对比,证明数值模拟的研究价值和适用性,并提出优化加热炉操作运行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某公司热轧厂板坯加热炉为研究对象,建立该加热炉内流动、传热、燃烧和板坯运动吸热过程的三维物理数学模型,运用CFD仿真技术对其进行详细的数值计算,重点对比分析了常规燃烧和富氧燃烧特性,得到了各自的炉内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规律、板坯的升温曲线以及板坯温度分布均匀性,计算结果与“黑匣子”实验测量数据吻合良好.总结出的富氧燃烧...  相似文献   

13.
姚旭  汪净  宋澜波  郭德福  张耀江 《工业加热》2021,50(3):24-27,32
针对不同类型煤气掺混供应对热轧加热炉燃烧热效率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形成优化燃烧实验方案,指导加热炉和煤气加压站进行煤气配比方式的调整试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对应,降低高炉煤气掺混比例后,加热炉燃耗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且加热稳定性更好,总体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蓄热式台车加热炉加热钢坯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实验研究,研究得出保温期末钢坯温度变化规律、某一换向周期炉内温度波动规律,模拟结果符合现场实际,对优化蓄热燃烧及加热炉设计操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洛阳石化1400kt/a延迟焦化装置加热炉采用一炉两塔流程,于2008年6月投产,计算热负荷为45.41MW,加热炉为两室四管程双面辐射箱式结构,加热介质为减压渣油。为降低装置能耗,于2011年9月对加热炉进行改造。改造内容包括更换燃烧器、改造空气预热器、采用先进控制、改造炉墙和增加仪表监测。改造后,利用FLUENT软件,对燃烧室中燃料气的燃烧特性和新型燃烧器某截面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新型燃烧器大幅降低了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保证了燃料气在低过剩空气系数下的充分燃烧;计算表明,空气预热器的改造提高加热炉热效率0.92%。先进控制技术的应用,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调节精度和加热炉运行的平稳率,达到了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目的。综合改造后,加热炉热效率高达93.45%,与改造前相比,热效率提高1.81%。  相似文献   

16.
刘久明  吴道洪 《工业加热》2005,34(1):34-35,56
该炉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加热炉的结构特点、技术性能,重点介绍了蓄热式燃烧系统。  相似文献   

17.
轧钢加热炉技术在首钢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冠军 《工业加热》2010,39(3):38-40
通过分析首钢加热炉近年发展状况,阐明轧钢加热炉向大型、高效、低污染和自动化等方向发展,表明首钢新建轧钢加热炉集成步进梁、蓄热式燃烧、汽化冷却和热装热送等先进节能技术,体现了首钢加热炉技术的升级换代。在首钢产品结构调整的过程,由于品种加热质量的提高,加热炉节能应注重品种钢的加热节能、钢坯加热均匀性、加热制度和氧化烧损等方面。上述研究为国内外加热炉技术节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Modeling of a coal-fired slagging combustor: Development of a slag submode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a slagging combustor or furnace, the high combustion temperature makes the molten slag layer cover the wall and capture the particles. If these particles contain combustible matter, they will continue to burn on the running slag. As a result, the total amount of ash deposition will be much greater than that in dry-wall combustors and the total heat flux through the deposition surface will change greatly. Considering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simulation methods for slagging combus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wall burning model and slag flow model from the analysis of particle deposition phenomena. Combined with a conventional combustion simulation program, the total computational frame is introduced. From comparisons of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several kinds of methods with experimental data,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conventional simulation methods are not very suitable for slagging combustion and the wall burning mechanism should be considered more thoroughly.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变脉宽变周期脉冲燃烧控制模型,在某厂新建明火固溶炉上进行了脉冲燃烧试验.试验中通过改变脉冲持续时间、脉冲消隐时间两个控制参数,得到了脉冲燃烧控制参数与炉温控制精度的关系.建立的变脉宽变周期燃烧控制模型成功应用于在线生产,有效地提高了温度自动控制水平,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