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革蜱未成熟期哈氏器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86,29(2):159-166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革蜱属8种幼虫和若虫的哈氏器,并与其他属5种幼虫和4种若虫的哈氏器进行比较,以阐明其形态特征及其在分类中的意义。其中,9种幼虫和8种若虫哈氏器的结构是首次报道。革蜱属幼期哈氏器的囊孔形状、前窝感毛数目及其中孔毛的位置等与其他属不同。东洋区的金泽革蜱与古北区的革蜱种类之间,在孔毛形状、位置和幼虫近端缝孔的位置上有明显差别。而后者中,阿坝革蜱幼虫一般无近端缝孔;网纹革蜱幼虫和若虫的囊孔形状和幼虫的近端缝孔的位置与其他种类不同。但其余几种革蜱幼虫和若虫的哈氏器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
常崇艳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89,32(3):300-305
本文报道了用扫描电镜观察革蜱属8种成虫的哈氏器.其中三种成虫(阿坝革蜱D. ahaensis、金泽革蜱D. auratus和中华革蜱D. sinicus)的哈氏器结构是首次报道,并与其他属6种成虫的哈氏器进行了比较,以阐明其形态特征及其在分类中的意义.另外,还将这14种成虫哈氏器与各自未成熟期的哈氏器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讨论了同种不同时期哈氏器结构的异同.东洋区的金泽革蜱和古北区的革蜱种类间,在孔毛形状,位置及基盘数目上有明显差别,而后者中,边缘革蜱D. marginatus的孔毛位于近端外侧,草原革蜱D. nuttalli和网纹革蜱D. reticulatus的孔毛位于远瑞外侧,其余种类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王多  胡永红  刘敬泽 《昆虫学报》2013,56(3):306-311
为阐明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孤雌生殖种群的哈氏器结构及发育特征, 用扫描电镜对其各虫期哈氏器进行了观察, 分析了血餐对哈氏器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种群幼蜱、 若蜱和成蜱哈氏器形态结构基本相同, 均由前窝和后囊构成。幼蜱前窝感毛6根, 位于同一基盘; 若蜱和成蜱哈氏器相似, 前窝感毛7根, 其中1根孔毛位于外侧基盘, 另6根感毛位于内侧基盘。各虫期饱血后哈氏器大小均比饥饿状态下显著增大(P<0.05)。幼蜱前窝与后囊面积比值与若蜱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若蜱前窝与后囊面积比值与成蜱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虫期哈氏器均在发育, 且血餐对哈氏器发育有重要影响。幼蜱至若蜱期哈氏器前窝与后囊的发育速度相似, 若蜱至成蜱期哈氏器前窝发育快于后囊。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孤雌生殖长角血蜱的哈氏器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4.
数种蜱类哈氏器感器的电生理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冠民  张之同 《昆虫学报》1992,35(4):428-433
本实验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了中华革蜱(Dermacentor sinicus)、森林革蜱(Derraacentor silvarum),和日本血蜱(Haemaphysalis japonica)成虫对不同化学刺激物(氨、冰醋酸、二氧化碳)和性信息素的成分(2,6-二氯酚、对-甲酚、苯酚和水杨醛),以及对温度变化和机械刺激的反应.从哈氏器感觉毛基部记录到的神经传人冲动用信号处理机进行脉冲密度分析,结果表明:(1)哈氏器上不同部位的感觉毛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不同;(2)蜱的嗅觉反应神经传入冲动有连续性和间歇性两种类型,并且有慢适宜的特点;(3)性信息素的成分中,2,6-二氯酚刺激引起的反应最强,是它的主要成分;(4)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刺激物浓度加大反应增强;(5)吸血五天以后的雄蜱对氨的反应减弱,而对2,6-二氨酚的反成增强,吸血七天后反应最强;(6)两种革蜱对各种刺激反应的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5.
硬蜱哈氏器嗅觉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崇艳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89,32(4):445-450
研究了五种硬蜱的哈氏器在不同虫期(若虫和成虫)和不同营养状态(饱或饿)对不同浓度的弱酸、弱碱以及对低温刺激的电生理反应.此外,比较了四种硬蜱成虫对五种驱避剂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硬蜱哈氏器能够感受氨和醋酸蒸气的刺激,反应的相对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蒸气浓度而变化.哈氏器还能感受温度的变化.从行为反应见到驱避剂对不同种类硬蜱的驱避强度不同,每种蜱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截肢试验证明哈氏器是驱避剂的感受器.  相似文献   

6.
将采自不同地区的草原革蜱Dermucentor nuttalli Olenev和森林革蜱Dermaeentor silvarumOlenev成虫在实验室中培养,对所获幼虫的形态特征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证明,革蜱幼虫的一些形态变异很大,同一种革蜱采自不同地区或不同雌虫所产的幼虫的个体变异甚至比种间变异还大。所以,前人根据个别地区少量材料所描述的上述幼虫形态特征及所做的检索表,不能广泛适用。作者分析了大量材料后,找出上述两种幼虫较稳定的鉴别特征。根据假头宽和盾板长可以区分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按照肩毛(Sc)和第一对背中毛(Cd1)的长度可以把上述两种幼虫与我国北部分布的其他三种革蜱(边缘革蜱、银盾革蜱和网纹革蜱)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7.
两种硬蜱哈氏器的嗅觉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般认为硬蜱足Ⅰ跗节上的哈氏器(Haller's organ)是它的嗅觉器官。 D.A.Haggart等(1979)用电生理技术研究哈氏器对刺激的反应能力,曾用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 Letreille研究它对氨的神经原放电反应。曾证明在浓度较低的氨(0.2—72×10~(-9)mol/sec)的刺激下就引起电位的反应,氨是诱使其趋向动物宿主的物质;于1981年又以电生理方法证明美洲花蜱Amblyomma americanus对信息素2,6-二氯酚敏感,此敏感的神经原在足Ⅰ跗节前凹。我们用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 Teng和缺角血蜱Haemaphysalis inermis Birula为材料,观察该两种硬蜱的哈氏器对弱酸、弱碱气味的电生理反应,今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草原革蜱是新疆地区常见的蜱种之一。该蜱能够携带和传播多种人畜共患病原体。为了分析该蜱在新疆的潜在分布模式, 本次预测分布采用了生物气候数据变量数据, 以及草原革蜱GPS出现位点的元数据, 其中包含48个甄选GPS位点, 用以进行MaxEnt分布预测分析和响应曲线分析。 预测分布结果显示, 草原革蜱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最适宜生存的区域在准噶尔盆地西缘、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地区、塔城地区、天山南坡以及巴音布鲁克草原。模型的AUC值通过10折交叉验证得出, 最终输出的MaxEnt模型的平均AUC值为0.856 ± 0.044(SD), 表明该模型较为可靠。响应曲线及贡献率结果表明, 6个生物气候变量中, 最干月份降水量(Bio14)、等温性(Bio03)和年平均气温(Bio02)对模型的贡献率总计达到了88.5%, 表明草原革蜱较适宜生存的区域分布在降水量和年均气温较高的区域。本次分布预测模型是基于MaxEnt算法得出的, 首个用于分析新疆地区草原革蜱分布的模型。该MaxEnt预测分布模型将有助于新疆地区蜱类种群分布研究、蜱传病原体检测以及蜱源性疾病的风险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笼日法捕鼠,收集鼠体外寄生蜱螨,研究我国东北边境地区鼠体外寄生蜱、革螨和恙螨的种类组成.结果表明,在东北边境6市县9种鼠体采获寄生蜱螨16 565只,计16属39种,其中蜱类3属4种,革螨8属20种,恙螨5属15种.优势种群:全沟硬蜱(75.6%);耶氏历螨(25.5%),厩真历螨(21.1%);波氏新恙螨(35.0%),高丽新恙螨(22.7%).不同鼠体寄生蜱、革螨、恙螨的主要种类组成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新疆四种优势种革蜱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新疆优势种革蜱超微结构鉴别特征,以期准确鉴别媒介蜱。【方法】本研究以新疆疫区4种优势种革蜱——边缘革蜱D.marginatus、草原革蜱D.nuttalli、森林革蜱D.silvarum和银盾革蜱D.niveus为实验材料,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鉴定物种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银盾革蜱、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和边缘革蜱体躯大小、盾板珐琅彩存在差异;银盾革蜱和边缘革蜱的肢节Ⅳ(股节、胫节和后跗节)腹面都具有3个齿状突,而草原革蜱的3个齿状突位于胫节和后跗节,森林革蜱仅后跗节有3个齿状突。此外,这4种优势种革蜱须肢腹面内侧缘刚毛排列、爪垫长度与爪长度之间的比例等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银盾革蜱、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及边缘革蜱以肢节Ⅳ腹面齿状突和气门板为鉴别特征,结合须肢腹面内侧缘刚毛排列、爪垫长度与爪长的比例等特征,可快速准确鉴别,对新疆地区蜱传疾病综合防控具有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塑料废物的累积是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作为最常用的塑料之一,其生产与消耗量极大。【目的】基于黄粉虫(Tenebriomolitor)幼虫自然取食塑料的现象,探究黄粉虫及其肠道微生物对聚氯乙烯类塑料的生物降解作用。【方法】通过观测黄粉虫取食聚氯乙烯过程的重量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黄粉虫肠道微生物的筛选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黄粉虫幼虫及其肠道微生物对聚氯乙烯的降解作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仅以PVC作为碳源类营养来源,每200条黄粉虫为一组,共3组,喂养32d后,每组平均取食了0.499±0.023gPVC,黄粉虫平均体重增长0.015±0.002 g。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发现虫粪组分中PVC官能团中的C-C骨架峰明显减弱,表明PVC长链有断裂现象。高通量测序黄粉虫幼虫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果显示肠道菌群以哈夫尼菌属(Hafnia)、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大肠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 coli)和未培养肠杆菌属(unclassifiedEnterobacteriaceae)为优势菌群。肠道菌群中哈夫尼菌属(Hafnia)和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的丰度分别比常规饲养对照增加了35.20%和16.42%。【结论】证明了黄粉虫及其肠道微生物对PVC塑料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且其肠道菌群中哈夫尼菌属(Hafnia)和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菌株对PVC的利用效率最高,研究结果为"白色污染"的生物降解提供了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蜱类染色体的核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110种蜱的染色体核型。其中:软蜱科3属26种,包括锐缘蜱属12种,钝缘蜱属12种和残喙蝉属2种;硬蜱科8属84种,包括硬蜱属11种、牛蜱属3种、血蜱属16种、革蜱属12种、盲花蜱属5种、花蜱属19种、扇头蜱属6种和璃眼蜱属12种。 性别决定为XO,XX,XY,XX和X_1X_2Y,X_1X_1X_2X_23个系统。  相似文献   

13.
蜱类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晓军  陈泽  刘敬泽 《昆虫学报》2007,50(9):941-949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蜱的编目和分类及系统发育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软蜱科(Argasidae)说明了属的变动;硬蜱科(Ixodidae)介绍了璃眼蜱亚科(Hyalomminae)和凹沟蜱亚科(Bothriocrotoninae)以及相应变动的属(新建的凹沟蜱属Bothriocroton和须角蜱属Cornupalpatum,合并的牛蜱属Boophilus、暗眼蜱属Anocentor和盲花蜱属Aponomma)。根据新的分类变更对已知种类进行了分析。至2006年,世界已知蜱类有3科18属897种,中国有2科10属119种。阐明了有关蜱类系统发育研究的主要观点,并讨论了其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把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数据结合在一起的全证据方法,并结合蜱类和不同宿主之间的关系、动物地理学、古生物学以及比较寄生虫学的资料,成为解决蜱类系统发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蜱类的生态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维贤 《昆虫学报》1987,(2):180-185
辽宁省已知的蜱类共13种, 分属于2科6属.本文依据不同地理景观区内蜱的种类与数量, 并结合其不同生境类型, 对蜱类的生态地理分布问题作了讨论.四个地理景观区内蜱种类与数量情况如下:(1)黄土丘陵台地干草原与西辽河风沙草原区:黄土丘陵台地干草原区蜱种类少, 但数量多.草原血蜱为优势种, 草原硬蜱数量较少.西辽河沙地草原区有草原血蜱、草原革蜱、草原硬蜱, 前两种均为优势种.(2)辽西山地疏林灌从区:本区有森林革蜱、长角血蜱、全沟硬蜱及日本锐缘蜱, 前两种为优势种.(3)辽东山地森林及林缘草地区:本区蜱种较多, 林区以日本血蜱、嗜群血蜱、全沟硬蜱为多见;林缘草地以长角血蜱、森林革蜱为优势种, 另外还有钝跗硬蜱、血红扇头蜱.(4)平原丘陵农区:木区蜱种虽然不少, 但分布局限, 数量小.有长角血蜱、草原血蜱、森林革蜱、微小牛蜱, 波斯锐缘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试验以源自呼伦贝尔地区的优势蜱种草原革蜱为材料,从其体内分离得到可疑细菌,应用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分离及鉴定,并对其致病性进行探索,为内蒙古地区蜱虫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方法】首先,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药物敏感试验以及16S r R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其次对昆明小鼠进行致病性实验。【结果】该菌株革兰氏染色呈G+杆菌,在高盐培养基(5%Na Cl)和p H为9的碱性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该菌对不同糖类发酵能力非常有限,只利用部分糖类(如西蒙氏枸橼酸盐试验结果为阳性)产气,但是不产酸;对个别化学药(如环丙沙星)和多数抗生素(如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红霉素及头孢噻肟等)显示为敏感,而对抗生素卡那霉素和阿莫西林表现为耐药性;经16S r 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该菌株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注册的多株Oceanobacillus oncorhynchi的同源性为99%以上;该菌在血平板溶血试验中呈现出不完全α溶血,而感染昆明小鼠,观察7 d无明显致病性。【结论】本试验首次分离鉴定了一株蜱源性O.oncorhynchi,并对上述菌株重新命名为O.oncorhynchi IMH,并在Gen Bank中进行注册(LC213016.1),更加丰富了Gen Bank中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6.
记述采自湖北省大巴山东部神农架林区纤恙螨属Leptotrombidum Nagayo et al.1新种,大巴山纤恙螨L.(L.)dabashanense Liu et Ma,sp.nov.及一新亚种,哈氏纤恙螨巴蜀亚种L.(L.)halidasys bashwense Liu,Ma et Hu,ssp.nov.和血革螨属Haemogamasus Berlese,1889 1新种,三峡血革螨H.sanxiaensis Liu et Ma,sp.nov.,并依体多毛呈三叉在血革螨属建立一新种团即三叉毛种团trifurcisetus-group。模式标本存放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媒介昆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7.
蜱螨亚纲二新种及-新亚种1)(蜱螨亚纲:恙螨科,血革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湖北省大巴山东部神农架林区纤恙螨属Leptotrombidium Nagayo et al.1新种,大巴山纤恙螨L.(L.)dabashanense Liu et Ma,sp.nov.及一新亚种,哈氏纤恙螨巴蜀亚种L.(L.)halidasys bashuense Liu,Ma et Hu,ssp.nov.和血革螨属Haemogamasus Berlese,1889 1新种,三峡血革螨H.sanxiaensis Liu et Ma,sp.nov.,并依体毛多呈三叉在血革螨属建立一新种团即三叉毛种团trifurcisetus-group.模式标本存放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媒介昆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8.
<正> 信息素的研究近年有很大进展,昆虫的信息素现在可以分离,提纯,有些还可以合成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近年的研究工作也表明,蜱螨类和昆虫一样,也产生信息素,尤其在蜱类更为普遍。 蜱类的信息素也有两类,即性信息素(sex pheromonc)和集聚信息素(assembly pheromone)。 性信息素在蜱类中普遍存在,现已发现革蜱,花婢、扇头蜱、硬蜱和牛蜱等属的种类都能产生。雌虫在吸血时释放性信息素,以吸引吸食中的雄虫,硬蜱科的性信息素,可用己烷、戊烷或石油醚等有机溶沼提取,它的成分在多数蜱类为2,6-2氯酚(2,6—dichlorophenol),如在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Latreille).安氏革蜱Dermacentor andersoni Stiles,变异革蜱D.variabilis Say等。有些蜱类雌虫的提取物也含有石碳酸  相似文献   

19.
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Sc BJ)、夜蛾斯氏线虫(Sf Otio)、拟双角斯氏线虫(Sc D43)、格氏斯氏线虫(Sg NC32)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b E-6-7)对长角血蜱雌蜱进行感染试验,所用线虫剂量为4 000 Ijs/dish。结果表明,5种线虫均对长角血蜱雌蜱有致死效应。Hb E-6-7和Sc BJ两种线虫对雌蜱各发育期致病力最强,导致雌蜱的累积死亡率和半致死时间分别为饥饿雌蜱82.5%,9.0天和75.0%,8.8天;吸血雌蜱90.0%,8.0天和82.5%,8.0天;饱血雌蜱93.3%,7.3天和86.7%,7.3天。Sc D43对饱血雌蜱有较高的致死效应,为80.0%,但半致死时间较长,为11.7天。Sf Otio和Sg NC32对长角血蜱雌蜱的致死效应较低。饱血雌蜱较饥饿雌蜱和吸血雌蜱更易被线虫感染。  相似文献   

20.
马立君  陈晓端 《昆虫学报》1991,34(3):292-296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1种软蜱和4属8种硬蜱的成虫以及血蜱属3种若虫的须肢感器的外部形态;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波斯锐缘蜱、中华革蜱和亚洲璃眼蜱3种成虫须肢感器的内部结构.结果表明,须肢感器的外部形态在硬蜱各属成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感器形状、顶端感毛数目、类型及形态,基部感毛数目及形态等几个方面.同属各种间差异不大.血蜱属幼期和波斯锐缘蜱幼期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感器形状、顶端感毛数目以及基部感毛数目、形态和排列方式.须肢顶端感毛的内部结构在三种蜱中都可分为A、B两种类型.A型具两个腔:其一为圆形腔,内有树突;另一为新月形腔,无树突.靠近感毛顶端有通道通向外界.B型感毛在三种蜱中差异较大,其共同点是只具有一个含有树突的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