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素类药物除作为抗凝药在临床上广为应用外,还具有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迄今已对肝素分子结构、构效关系及抗凝机制等予以阐明.近年对肝素抗炎作用及相关机制日趋重视,尤其对其抗炎机制与抗细胞黏附关系给予关注.为此,本文就肝素抗炎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在人造物质和材料表面,移植上有活性的肝素以达到抗凝作用的技术即肝素涂抹技术(HCS)。HCS技术可在不进行全身肝素化情况下防止血液凝集和血液与高分子材料接触,达到抗凝效果,可减少体外循环术中肝素用量及其副作用。本文介绍了HCS的工艺技术、HCS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临床应用。目前HCS用品价格昂贵,妨碍其推广。  相似文献   

3.
乙酰肝素酶与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酰肝素酶是一种糖苷内切酶 ,在脾脏、淋巴结等免疫组织中均有表达 ,在除胎盘外的非免疫组织中未见表达 ,但在转移性恶性肿瘤细胞中普遍存在。乙酰肝素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 ,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乙酰肝素酶抑制剂的研制可望为抗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的新作用-抗炎/抗细胞粘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LMWH)是由未分级肝素(unfraction heparin-UFH,简称肝素)经化学或酶学方法解聚而成,新近研究表明,LMWH除了具有抗凝、抗血栓作用外,还有抗炎、抗补体、改善毛细血管血流紊乱状态,保护内皮细胞功能,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等生物作用。我们就LMWH抗炎/抗细胞粘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LMWH)是由未分级肝素(unfraction heparin-UFH,简称肝素)经化学或酶学方法解聚而成,新近研究表明,LMWH除了具有抗凝、抗血栓作用外,还有抗炎、抗补体、改善毛细血管血流紊乱状态,保护内皮细胞功能,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等生物作用。我们就LMWH抗炎/抗细胞粘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在肾衰并活动性出血病人血液透析中抗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5例病人手术后或出血后1~3天进行血液透析,每次透析开始时从动脉端给予单一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抗凝.结果:整个治疗过程中透析器和管道未出现凝血现象,也没有加重出血,APTT、TT在透析2小时轻度延长,透析4小时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结论:本组病人虽是肾衰并出血病人,但应用低分子肝素为抗凝剂无加重出血,管道和透析器无凝血现象,我们认为低分子肝素是肾衰并活动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理想抗凝剂.  相似文献   

7.
背景:组合型人工肾可以全面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各种毒素,预防和治疗透析长期并发症,但透析器和/灌流器凝血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一大问题。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抗凝方案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分别应用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钠对35例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按原抗凝方案的1.5~2.0倍进行抗凝各4周,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抗凝药物的抗凝效果及出血情况,对比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应用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3例、2级2例,两组均未发生3级滤器及灌流器凝血;应用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12例、2级3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肝素后血小板减少,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应用低分子肝素后各检验指标变化不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患者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时,低分子肝素和肝素抗凝效果接近,低分子肝素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PEG)的加入对肝素化聚己内酯/聚乙二醇(PCL/PEG)人工血管膜材料中肝素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 通过共混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不同PEG质量分数(0、5%、10%、15%)的肝素化PCL/PEG膜材料,并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考察PEG的加入对肝素释放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热分析仪探究PEG的加入对基体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 PEG的加入降低了肝素从基体释放的难度,提高了肝素第1天的平均释放速率和34 d内的累积释放率,且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热分析结果均表明,肝素的加入会使PCL膜的结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大,但整体影响并不显著,且肝素的加入会促进PEG晶粒的生长,肝素和PEG在基体中呈现共域化分布.结论 利用共混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肝素化PCL/PEG膜材料,并可通过调控PEG的质量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肝素释放行为的控制,进而预测试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凝作用,该材料有望用作小口径人工血管膜材料.  相似文献   

9.
肝素化医用高分子抗凝管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肝素经低温等离子体接枝处理固定在医用高分子管内壁,获得了内壁光滑的且具有抗凝血功能的新颖材料。经凝血时间(CT)和凝血因子(KPTT、PT、TT)时间的测定,这种抗凝管具有显著的抗凝血功能,并且管壁上固定着的肝素不脱落,鼠血流经抗凝管后24小时以上仍不会形成血栓,切口处也不渗血。经接触角测定和复钙时间测得,氩等离子体轰击并完成肝素接枝上高分子表面的最佳合成时间是12秒。  相似文献   

10.
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管道抗凝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测3种离子键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管道的抗凝血性能和稳定性。方法 用PT和APTT对不同浓度肝素—氯烃基二甲基代苯甲胺(HBC)复合物涂层体外循环管道的凝血性能进行评测,同时测试体外转流对3种肝素涂层管道抗凝血性能的影响。结果 3种肝素涂层方法均能够将肝素分子结合于材料表面并具有抗凝活性,其中HBC复合物和肝素—聚乙烯亚胺复合物处理的体外循环管道经体外转流96h后仍具有较佳的抗凝血活性。结论 离子键肝素涂层因结合物质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HBC复合物和肝素—聚乙烯亚胺复合物处理的体外循环管道肝素分子结合较牢固,能够满足临床短期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