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获得纯度较高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 I)以研究其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的降解作用,构建基因工程表达菌E.coli Rosetta(DE3)/pET32a-His-DNase I,乳糖诱导表达,经镍柱亲和纯化获得融合蛋白His-DNase I。提取小鼠中性粒细胞,用佛波酯PMA刺激形成NETs,SytoxGreen及荧光显微镜检测融合蛋白对NETs的降解活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人DNase I基因克隆并在原核细胞中实现高效表达,纯化的His-DNase I具备较高的核酸酶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DNase I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糖尿病小鼠骨髓来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形成的模型,为研究糖尿病足溃疡NETs产生和调节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提取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骨髓来源中性粒细胞,使用100、200、400nmol/L的PMA刺激细胞 3~7h。采用核酸染料Sytox Green染色胞外DNA,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网状结构的形成、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rulline histone H3, Cit-H3)的表达、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NETs 形成情况。结果 各组PMA刺激中性粒细胞,刺激5h形成少量NETs,6h时形成大量网状NETs结构,其中100nmol/L PMA处理组有明显NETs生成,7h时各组NETs开始消退;同时100nmol/L PMA刺激中性粒细胞6h时Cit-H3的表达以及ROS水平显著升高;扫描电子显微镜可见NETs网状结构。结论 100nmol/L PMA刺激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6h,可显著促进Cit-H3表达和ROS生成,诱导NETs生成,可作为研究糖尿病小鼠NETs研究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CircPIP5K1A靶向调节miR-101-3p对结直肠癌(CRC)SW480细胞生长、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qRT-PCR检测人CRC组织、邻近正常组织、CRC细胞株SW480、正常结肠上皮细胞FHC中CircPIP5K1A、miR-101-3p水平;将si-NC、si-CircPIP5K1A、si-CircPIP5K1A+inhibitor NC、si-CircPIP5K1A+miR-101-3p inhibitor分别转染至SW480细胞并命名为si-NC组、si-CircPIP5K1A组、si-CircPIP5K1A+inhibitor NC组、si-CircPIP5K1A+miR-101-3p inhibitor组,未做任何处理的SW480细胞记为NC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PIP5K1A与miR-101-3p的关系;qRT-PCR检测SW480细胞中CircPIP5K1A、miR-101-3p表达;CCK-8法检测SW480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SW480细胞凋亡率;Transwell检测SW480细胞侵袭、迁移数量;Western ...  相似文献   

4.
黄俊敏  王才春 《海南医学》2023,(8):1065-1071
目的 探讨Penicilazaphilone C (PAC)对哮喘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NETosis)介导哮喘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体外,采用佛波醇12-十四酸酯13-乙酸酯(PMA)诱导健康小鼠的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诱网(NETs)。设置四组PAC的不同剂量组及对照组,通过测定dsDNA的产生了解抑制效果。在体内,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DNaseⅠ组及PAC组。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和炎性细胞水平;对肺组织采用HE染色、PAS染色及免疫荧光;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的瓜氨酸化组蛋白;通过荧光镜检验证哮喘小鼠是否产生了NETs。结果 在体外,1.2 mg/mL的PAC可以显著抑制NETs的形成[0.3 mg/mL、0.6 mg/mL、0.9 mg/mL、1.2 mg/mL PAC组结果分别为(0.72±0.17) RFU、(0.35±0.09) RFU、(0.16±0.02) RFU、(0.11±0.03) RFU)],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下调中性粒细胞能否缓解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疾病程度,结合测序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性粒细胞外捕获网(neutrophil extratrapping networks,NETs)形成后的转录组表达差异,为NETs影响RA疾病进展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DBA1小鼠构建CIA模型,在二次胶原强化免疫后利用抗Ly6G单克隆抗体敲减CIA小鼠体内中性粒细胞(1次/周),持续干预8周后,处死小鼠采集肺、脾、小鼠后肢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磁珠分选法收集4例R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DAPI染料对中性粒细胞核进行染色,室温避光静置15 min后,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形态特征;利用不同浓度(8 nmol/L、16 nmol/L、32 nmol/L)佛波醇-12-肉豆蔻酸酯-13-乙酸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刺激后培养2 h并进行NETs标志物染色,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刺激中性粒细胞形成NETs的最佳浓度;利用PMA激活中性粒细胞后收集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RA中性粒细胞NETs形成后的转录组表达变化。结果: 中性粒细胞表达下调部分缓解CIA小鼠关节滑膜、肺及脾的病理改变;8 nmol/L PMA刺激RA中性粒细胞放置2 h、37 ℃、5 % CO2培养箱中形成NETs的形态最佳;差异分析筛选出2 742个差异基因(P≤0.05),其中包括1 579个上调差异基因[log2(RA_control/RA_PMA>0)]和1 163个下调差异基因[log2(RA_control/RA_PMA<0],从中筛选出340个显著差异基因(log2|RA_control/RA_PMA|≥2),进行PPI网络构建进行展示;340个差异基因的GO、KEGG和GSEA KEGG通路分析分别富集较多为免疫回应和信号受体活性的调控、细胞因子之间相互调控通路、细胞因子受体互作、凋亡和Toll受体信号通路中。结论: 下调中性粒细胞可缓解CIA小鼠关节滑膜、肺及脾的病理改变;RA的NETs形成与免疫调控、凋亡以及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通路相关,表明NETs的形成可能参与以上免疫过程,对RA疾病进展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6(SNHG16)通过miR-106b-5p/聚梳组蛋白家族指蛋白1(PHF1)轴对结直肠癌(CRC)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CRC组织、相邻正常组织及体外培养的CRC细胞系(LoVo、Caco-2、HCT116和SW480)和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CCD 841 CON)中SNHG16、miR-106b-5p、PHF1表达。将SW480细胞随机分组为对照组、si-NC组、si-SNHG16组、si-SNHG16+inhibitor-NC组、si-SNHG16+miR-106b-5p inhibitor组、si-PHF1组、miR-NC组、miR-106b-5p组、miR-106b-5p+pcDNA组、miR-106b-5p+pcDNA-PHF1组。采用qRT-PCR检测各组SW480细胞中SNHG16、miR-106b-5p和PHF1的表达水平。MTT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SW480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重组人钠/碘转运体(hNIS)基因转染结肠癌SW480细胞并检测hNIS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为放射性碘治疗非甲状腺肿瘤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cDNA3.1+-hNIS)进行酶切、测序鉴定并扩增、提取。SW480细胞分为重组质粒(pcDNA3.1+-hNIS)转染组、空白质粒(pcDNA3.1+)转染组、空白对照组,转染后以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NI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插入的hNIS基因大小和方向均正确。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组SW480细胞可见hNIS 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质粒转染组均未检测到hNI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脂质体法可有效地将hNIS基因转染至SW480细胞并成功表达hNIS蛋白。  相似文献   

8.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细胞,具有细胞内与细胞外杀灭病原体的途径.活化中性粒细胞能形成胞外诱捕网(NETs)构成细胞外杀灭途径.NETs由染色质与颗粒(源性)蛋白质构成.NETs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以及真菌有捕获与杀灭作用,对利什曼原虫、牛艾美耳球虫等寄生虫也有捕获与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岩藻糖基转移酶8 (fucosyltransferase 8,FUT8)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FUT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常规培养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分为si-NC组和si-FUT8组,分别转染NC si RNA和FUT8 si RNA;Western blot检测FUT8 si RNA干扰效果; CCK8检测干扰FUT8对SW48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Boyden小室检测干扰FUT8对SW480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Akt信号通路激活剂SC79分别处理si-NC组和si-FUT8组SW480细胞,分为si-NC组、si-FUT8组、si-NC+SC79组和si-FUT8+SC79组,CCK8和Boyden小室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AKT、p AKT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 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FUT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与si-NC组相比,si-FUT8组细胞中FUT8的表达降低(P0.05)。与si-NC组和si-NC+SC79组相比,si-FUT8组和si-NC+SC79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均降低,细胞中p AKT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减少;与si-FUT8组相比,si-NC+SC79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均增加,细胞中p AKT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增加。结论干扰FUT8可能通过调控AK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钙黏蛋白17 (Cadherin-17)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Cadherin-17基因过表达及小干扰质粒,包装成慢病毒,转染至SW480细胞,构建过表达和干扰病毒稳转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Cadherin-1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验证转染效率并鉴定稳转株。SW480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 Cadherin-17过表达质粒(OV-Cadherin-17)组和Cadherin-17小干扰质粒(si-Cadherin-17)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adherin-17、B细胞淋巴瘤2 (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Caspase-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G)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形成及机制,为临床进一步开发应用穿心莲内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获取正常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并从中提取中性粒细胞,分为对照组、佛波酯(PMA)组、PMA+AG(12.5、25、50μmol/L)组、AG(12.5、25、50μmol/L)组,采用PMA诱导中性粒细胞死亡,观察并检测各组中中性粒细胞的NETs形成情况,并检测对应组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MA组中性粒细胞NETs产生的荧光强度值明显增多(P0.001),AG(12.5、25、50μmol/L)组荧光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MA组比较,PMA+AG(12.5、25、50μmol/L)组的荧光强度值均显著降低,并呈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MA组中性粒细胞ROS产生增多(P0.001),AG(12.5、25、50μmol/L)组RO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MA组比较,PMA+AG(12.5、25、50μmol/L)组ROS水平明显降低,并呈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可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ROS的水平抑制NETs产生,提示AG可用于与NETs相关的多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配对盒8反义RNA 1 (PAX8-AS1)在人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CRC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94例CRC患者癌组织和癌细胞中PAX8-AS1 mRNA和miR-22-3p表达水平。将PAX8-AS10 siRNA小分子序列与miR-22-3p inhibitors分别转染或共转染至CRC细胞中,转染后细胞分为si-NC组(转染阴性序列)、si-PAX8-AS1组(转染PAX8-AS1 siRNA)、si-PAX8-AS1+inhibitors NC组(共转染PAX8-AS1 siRNA和inhibitors NC)和si-PAX8-AS1+inhibitors组(共转染PAX8-AS1 siRNA和miR-22-3p inhibitors),另取未经任何转染的SW480细胞作为对照组。RTqPCR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中PAX8-AS1 mRNA和miR-22-3p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脂质驱动,多种细胞共同参与的血管慢性炎症性疾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ping nets, NETs)是中性粒细胞响应炎症和病原体刺激时,释放染色质和颗粒物形成的网状细胞外结构,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和其胞外诱捕网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NETs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Ts)的形成,评价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NETs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6例和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检测2组研究对象NETs的形成情况,并根据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将NETs的形成情况分成Ⅰ、Ⅱ和Ⅲ级,计数2组研究对象不同级别NETs形成细胞数量;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处理前后病例组患者NETs的形成情况。结果:病例组患者Ⅰ和Ⅱ级NETs形成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Ⅲ级NETs形成细胞数量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处理后病例组患者Ⅰ和Ⅱ级NETs形成细胞数量明显少于用药前(P<0.05),而Ⅲ级NETs形成细胞数量多于用药前(P<0.05)。结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能形成大量具有高效抗菌功能的NETs,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以抑制NET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 (SIRT2)对大肠癌细胞有氧糖酵解和生长增殖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大肠癌HCT116细胞和SW480细胞进行培养,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种细胞中SIRT2蛋白表达情况。选择SIRT2蛋白表达高的大肠癌HCT116细胞进行后续RNA干扰实验,设立阴性对照组、SIRT2-siRNA#1组、SIRT2-siRNA#2组和SIRT2-siRNA#3组;选择SIRT2蛋白表达低的大肠癌SW480细胞进行后续过表达实验,构建SIRT2重组质粒,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W480细胞,设立空白组、空载体质粒转染组和SIRT2质粒转染组;采用HCT116细胞进行回复实验,设立对照组、 SIRT2-siRNA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质粒共转染组和SIRT2-siRNA#3组。利用Lipofectamine2000将质粒和siRNA分别转染至SW480细胞和HCT116细胞,验证沉默和过表达SIRT2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水平,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水平,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真核表达质粒pRc/CMV2-FHIT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和侵袭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携有FHIT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Rc/CMV2-FHIT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扩增,抽提纯化质粒并进行酶切鉴定,pRc/CMV2-FHIT体外转染SW480细胞(SW480-FHIT),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并扩增培养,以转染了空质粒pRc/CMV2的SW480细胞(SW480-pRc/CMV2)和正常SW480细胞为对照,用RT-PCR检测FHIT的表达情况,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和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检测FHIT基因转染前、后SW480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的变化。结果 pRc/CMV2-FHIT的酶切鉴定证实含有目的基因FHIT;SW480-FHIT细胞的RT-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有明显的阳性条带,而对照组则无;MTT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组SW480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显示转染pRc/CMV2-FHIT能明显抑制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力(P<0.01)。结论 应用基因转染技术重表达FHIT基因能有效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活性,为以FHIT为靶向的结肠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丙泊酚通过TM2D1介导铁死亡抑制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方法:测定TM2D1在正常和CRC组织中的表达,将人CRC SW480细胞暴露于50μm丙泊酚中,检测细胞活力。用过表达TM2D1的载体转染SW480细胞并用丙泊酚处理,并评估异丙酚处理SW480细胞,观察细胞活力、集落形成、细胞增殖、铁水平、ROS生成和和铁死亡。结果:TM2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异丙酚对SW480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TM2D1在丙泊酚作用下显著下调,丙泊酚还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提高细胞铁和ROS水平。此外,丙泊酚还改变了与铁死亡相关的蛋白的表达,包括CRC细胞中CHAC1和PTGS2的表达上调,以及GPX4的表达抑制,TM2D1过表达阻断了异丙酚对CRC细胞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下调TM2D1的表达引发CRC细胞铁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16基因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亚克隆技术将p16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中,Lipofectamine法将p16基因转染入结肠癌细胞株SW480。采用MTT法检测未转染细胞(SW480组)、转染空质粒细胞(SW480-GFP组)和转染p16细胞(SW480-p16组)培养24、48和72 h后细胞的增殖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3组细胞的p16、CDK4、cyclin 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转染结肠癌细胞后,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均有外源性p16基因表达,与SW480组比较,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增加(P<0.01)。MTT检测结果显示:培养48 h和72 h后,SW480-p16组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均显著低于SW480组和SW480-GFP组(P<0.01)。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SW480-p16组的p16 mRNA相对表达量接近SW480-GFP组的2.38倍,接近SW480细胞的2.59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W480-p16组的cycl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表达Kiss-1基因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将pEGFP-N1-Kiss-1重组质粒转染至SW480细胞设为实验组,将pEGFP-N1质粒转染至SW480细胞设为阴性对照组,将SW480细胞设为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Kiss-1表达量;采用CCK-8法分析Kiss-1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划痕实验评估Kiss-1对SW48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将pEGFP-N1和pEGFP-N1-Kiss-1重组质粒转染至SW480结肠癌细胞,检测实验组Kiss-1表达量增加,实验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细胞划痕损伤愈合的速度明显下降.结论 高表达Kiss-1可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降低细胞迁移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携带肝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iver cancer-1,DLC-1)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实现DLC-1基因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SW480细胞中的过表达。方法:将DLC-1基因的靶序列与载体质粒pcDNA3.1(+)-GFP连接成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双酶切法及基因测序验证构建正确后包装成慢病毒颗粒并计算病毒滴度。重组慢病毒感染SW480细胞,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感染率;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W480细胞中DLC-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质粒构建正确。重组慢病毒滴度为1×109 TU/ml;对SW480细胞的感染率为90%;DLC-1 mRNA在重组慢病毒组细胞中过表达;重组慢病毒组DLC-1 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0);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2)。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滴度的DLC-1基因重组慢病毒,其携带的DLC-1基因能够在CRC SW480细胞中过表达,为后续研究DLC-1基因的表达在CR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