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一种结合人工蜂群和K-均值的混合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的K-均值聚类算法虽然收敛速度快,但由于过度依赖初始聚类中心,算法的鲁棒性较差。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人工蜂群算法与K-均值相结合的混合聚类方法,将改进人工蜂群算法能调节全局寻优能力与局部寻优能力的优点与K-均值算法收敛速度快的优点相结合,来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克服了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稳定性差的缺点,而且聚类效果也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K-均值算法依赖于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使聚类结果只能收敛于局部最优解;差分演化算法是一类利用随机偏差扰动产生新个体的方式获得非常好的收敛性的结果。为了克服K-均值聚类算法的上述缺点,该文提出基于差分演化的K-均值聚类算法,新算法结合K-均值算法的高效性和差分演化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较好地解决了聚类中心优化问题。实验证明,此算法能够有效改善聚类质量。以肝功能疾病为例对新方法在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K-均值算法,因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敏感,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差分演化算法是一类基于种群的启发式全局搜索技术,对于实值参数的优化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为了克服K-均值聚类算法的上述缺点,提出基于差分演化的K-均值聚类算法,该方法结合K-均值算法的高效性和差分演化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较好地解决了聚类中心优化问题。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能够有效改善聚类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的K-均值算法聚类时所面临的维数灾难、初始聚类中心点难以确定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K-均值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降维、基于密度及散布的初始中心点搜索等方法改进K-均值算法。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算法无论在聚类精度还是在稳定性方面,都明显优于标准的K-均值算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聚类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K-均值算法是一种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具有思想与算法简单的特点,因此成为聚类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但K-均值算法的分类结果过分依赖于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对于某些初始值,该算法有可能收敛于一般次优解.在分析K-均值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的聚类算法.该算法将局部搜索能力强的K均值算法和全局搜索能力强的粒子群算法结合,提高了K均值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加快了收敛速度,有效地阻止了早熟现象的发生.实验表明该聚类算法有更好的收敛效果.  相似文献   

6.
传统K-均值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大,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将遗传算法与K均值算法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并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的遗传算法,改进后的算法是基于可变长度的聚类中心的实际数目来实现的.同时分别设计出新的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并且使用的聚类有效性指标DB-Index作为目标函数,该算法很好地解决了聚类中心优化问题,与之前的两种算法相比,改进后的算法改善了聚类的质量,提高了全局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初始聚类中心优化的K-均值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的K-均值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和孤立点敏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点密度的初始聚类中心选取方法。利用该方法选出初始聚类中心,再应用K-均值算法进行聚类,同时对孤立点进行特殊处理。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产生高质量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8.
改进遗传算法的K-均值聚类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k-均值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敏感很大,极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利用遗传算法或免疫规划算法解决初始聚类中心是较好的方法,但后期容易出现收敛速度缓慢.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文章将免疫原理的选择操作机制引入遗传算法中,使个体浓度和适应度同时对个体的选择施加影响,以此提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K-均值聚类算法,该方法利用K-均值算法的高效性和改进遗传算法的全局优化搜索能力,较好地解决了聚类中心优化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有效改善聚类质量,并且具有较好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9.
混合聚类彩色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值算法和EM算法混合聚类的彩色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将待分割的RGB彩色图像转化成YUV空间模型,然后将该图像分割成n小块,对每个块的颜色分量用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分析,最后用EM聚类算法对每个块进行聚类,分割源图像。对K-均值算法和EM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引进了改进算法,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并与相似的分割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给出了详细的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表明该方法分割速度快,效果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样本空间分布密度的初始聚类中心优化K-均值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现有初始聚类中心优化算法缺乏客观性,提出一种基于样本空间分布密度的初始聚类中心优化K-均值算法。该算法利用数据集样本的空间分布信息定义数据对象的密度,并根据整个数据集的空间信息定义了数据对象的邻域;在此基础上选择位于数据集样本密集区且相距较远的数据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实现K-均值聚类。UCI机器学习数据库数据集以及随机生成的带有噪声点的人工模拟数据集的实验测试证明,本算法不仅具有很好的聚类效果,而且运行时间短,对噪声数据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基于样本空间分布密度的初始聚类中心优化K-均值算法优于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和已有的相关K-均值初始中心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改进PSO的K—means优化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K—means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敏感、容易收敛到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K—means优化聚类算法。该算法利用PSO算法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进行优化:通过动态调整惯性权重等参数增强PSO算法的性能;利用群体适应度方差决定算法中前部分PSO算法和后部分K—means算法的转换时机;设置变量实时监控各个粒子和粒子群的最优值变化情况,及时地对出现早熟收敛的粒子进行变异操作,从而为K—means算法搜索到全局最优的初始聚类中心,使聚类结果不受初始聚类中心影响,易于获得全局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改进算法与传统聚类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聚类正确率、更好的聚类质量及全局搜索能力。  相似文献   

12.
传统K-means算法除了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非常敏感,易收敛到局部最优解外,还存在着K值难以确定的问题,不合适的K值往往会得到较差的聚类结果。而K值问题也是聚类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粒子群聚类算法的基础上,结合K-means算法,提出了自适应K值的粒子群聚类算法。当算法收敛时,可通过比较不同K值时全局最优适应度值之间的关系来决定K值的增大与减小。实验表明改进的算法可以有效指导K值的选取,并且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留正  何振峰 《计算机应用》2012,32(11):3005-3008
进化算法可以有效地克服K means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的缺陷,提高了聚类性能。在进化K means聚类算法 (F-EAC)的基础上,针对其变异操作——簇分裂算子的随机性与局部性,提出了两个全局性分裂算子。结合最大最小距离的思想,利用待分裂簇的周边簇信息来指导簇分裂初始点的选择,使簇的分裂更有利于全局划分,以进一步提高进化聚类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全局性分裂算子的算法在类数发现及聚类精度方面均优于F EAC。  相似文献   

14.
王秋萍  丁成  王晓峰 《控制与决策》2020,35(10):2449-2458
为解决K-means聚类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磷虾群算法与K-harmonic means的混合数据聚类算法.提出一种具有莱维飞行和交叉算子的磷虾群算法以改进磷虾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和搜索效率低的不足,即在每次标准磷虾群位置更新后加入新的位置更新方法进一步搜索以提高种群的搜索能力,同时交替使用莱维飞行与交叉算子对当前群体位置进行贪婪搜索以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20个标准测试函数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不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可在较少的迭代次数下有效地搜索到全局最优解的同时保证算法的稳定性.将改进的磷虾群算法与K调和均值聚类融合,即在每次迭代后用最优个体或经过K调和均值迭代一次后的新个体替换最差个体.5个UCI真实数据集的测试结果表明:融合后的聚类算法能够克服K-means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的不足且具有较强的全局收敛性.  相似文献   

15.
一种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means算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但该算法需要事先指定K值、随机选择初始聚类中心等的缺陷,从而影响了K—means聚类结果的稳定性。针对K—means算法中的初始聚类中心是随机选择这一缺点进行改进,利用提出的新算法确定初始聚类中心,然后进行聚类,得出最终的聚类结果。实验证明,该改进算法比随机选择初始聚类中心的算法性能得到了提高,并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中存在的聚类结果依赖于初始聚类中心及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样本密度的全局优化[K]均值聚类算法(KMS-GOSD)。在迭代过程中,KMS-GOSD算法首先通过高斯模型得到所有聚类中心的预估计密度,然后将实际密度低于预估计密度最大的聚类中心进行偏移操作。通过优化聚类中心位置,KMS-GOSD算法不仅能提升全局探索能力,而且可以克服对聚类初始中心点的依赖性。采用标准的UCI数据集进行实验对比,发现改进后的算法相比传统的算法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聚类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和噪声敏感、对边界样本聚类不够准确且易收敛于局部极小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种K邻近(KNN)优化的密度峰值(DPC)算法和FCM相结合的融合聚类算法(KDPC-FCM)。算法利用样本的K近邻信息定义样本局部密度,快速准确搜索样本的密度峰值点样本作为初始类簇中心,改善FCM聚类算法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优化FCM聚类算法效果的目的。在多个UCI数据集、单个人造数据集、多种基准数据集和Geolife项目中的6个较大规模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新算法与传统FCM算法、DSFCM算法对比,有着更好的抗噪性、聚类效果和更快的全局收敛速度,证明了新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K-means算法敏感于初始中心点的选取,并且无法事先确定准确的聚类数目[k],不利于聚类结果的稳定性。针对传统K-means算法的以上不足,提出了基于全局中心的高密度不唯一的新方法--NDK-means,该方法通过标准差确定有效密度半径,并从高密度区域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此外算法针对最高密度点不唯一的情况进行特别分析,选取距离全局中心最远的点集作为最优的初始中心点集合。在NDK-means算法基础上结合有效性指标BWP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解决了最佳有效聚类数目无法事先确定的不足。理论研究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聚类结果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K-means算法对初始中心十分敏感,聚类结果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K-means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计算样本间的距离,根据样本距离找出距离最近的两点形成集合,根据点与集合的计算公式找出其他所有离集合最近的点,直到集合内数据数目大于或等于[α]([α]为样本集数据点数目与聚类的簇类数目的比值),再把该集合从样本集中删除,重复以上步骤得到K(K为簇类数目)个集合,计算每个集合的均值作为初始中心,并根据K-means算法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在Wine、Hayes-Roth、Iris、Tae、Heart-stalog、Ionosphere、Haberman数据集中,改进算法比传统K-means、K-means++算法的聚类结果更稳定;在Wine、Iris、Tae数据集中,比最小方差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算法聚类准确率更高,且在7组数据集中改进算法得到的轮廓系数和F1值最大。对于密度差异较大数据集,聚类结果比传统K-means、K-means++算法更稳定,更准确,且比最小方差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算法更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