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C18固相萃取柱对葡萄干样品中赭曲霉毒素A(OTA)净化,以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荧光检测器对提取样品进行检测,采用乙腈-水-冰乙酸为流动相,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33nm,发射波长460n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98~12.5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检测限为0.07μg/kg,加标回收率在94.0%~108.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4%~1.0%,并对采集的10个葡萄干样品进行OTA含量检测,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可满足对大批量葡萄干样品中赭曲霉毒素A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磺胺二甲氧嘧啶(SMZ)双适体阻抗型传感器。采用分子模拟(MD)方法揭示了适体与SMZ的结合模式,借助电化学测试技术确认并优化了传感过程与影响参数,系统考察了传感器的分析性能。结果表明,双适体组合方式相比单一适体具有更多活性位点,利于产生更高阻抗值而改善方法灵敏度。4种适体组合方式以inv-D-5T-SMZ结合最稳定。将方法用于实际自来水样品检测,线性范围为0.01~10.0 nmol/L,检出限为3.4 pmol/L;方法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7.0%~85.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0%;全部检测过程不超过1 h。  相似文献   

3.
该文建立了一种超高效合相色谱法(UPC2)拆分克伦特罗对映体及测定猪尿中克伦特罗对映体含量的分析方法。试样经乙酸乙酯提取,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CHIRALPAK IA-3(4.6 mm × 100 mm,3 μm)分离,以超临界CO2与10 mol/L醋酸铵-甲醇溶液(0.5∶99.5,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为2.0 mL/min,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1 nm时,克伦特罗对映体的分离效果最佳,且在50~10 00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 8,方法的定量下限(S/N = 10)均为1.0 μg/L。猪尿中克伦特罗对映体在1.0、5.0、20.0 μg/L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76.4%~94.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6.6%。方法用于克伦特罗外消旋体标准品及20份猪尿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显示,克伦特罗外消旋体中(+)-克伦特罗和(-)-克伦特罗含量分别为5.6 mg/L和5.5 mg/L,该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猪尿样品中均未检出两种克伦特罗对映体。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果好、重现性好、有机溶剂消耗少等特点,可用于猪尿样品中克伦特罗对映体含量的测定,为手性药物开发、使用及相关法规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稳定同位素直接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方法。葡萄酒样品经乙腈-水-甲酸(29.8∶70∶0.2,体积比)溶液稀释后,加入稳定同位素消除基质效应的影响。采用ACQUITY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以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ESI~+)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采集,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OTA在0.05~1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 6,检出限(LOD,S/N≥3)为0.1μg/L,定量下限(LOQ,S/N≥10)为0.3μg/L。在1.00、2.00、5.00μg/L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102%~113%,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1%~9.4%,日间RSD为4.4%~9.7%。利用该方法对国产品牌的15种红葡萄酒和5种白葡萄酒进行测定,均未检出OTA。此方法简单、高效、节约成本,可用于大批量葡萄酒中OTA的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离子排斥色谱-脉冲安培法测定酒中甲醇的检测方法。方法使用IonPac ICE-AS6离子排斥柱,以45 mmol/L HClO4为淋洗液,脉冲安培法检测(工作电极为Pt电极)。甲醇的检出限为0.03 mg/L(50μL进样,3倍基线噪音);在7.9~158 mg/L范围内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0)。79 mg/L甲醇标准连续进样9次,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2%。用该方法检测了多种酒样中的甲醇含量,其加标回收率为91%~104%。  相似文献   

6.
CRISPR-Cas12a是一种功能强大且可编程的分子诊断技术。本文基于CRISPR-Cas12a的附属切割活性与G-四链体/氯化血红素(Hemin)复合物,设计了一个免标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对miRNA的强特异性检测。靶标miRNA-21与双链DNA探针上的Toehold区域结合并发生链置换反应,置换出双链DNA探针中较短的DNA。置换下来的DNA可以有效地激活CRISPR-Cas12a的附属切割活性。随后,具有附属切割活性的Cas12a切割电极表面上形成G-四链体/Hemin的DNA序列,导致电流信号减弱。在最优条件下,电流信号强度变化与10~100 pmol/L范围内的miRNA-21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2 pmol/L。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单个碱基突变的miRNA-21或其它miRNA序列特异性识别,并可用于人血清样本(10%)中miRNA-21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以BiOI纳米片为载体,毒死蜱为模板分子,对巯基苯胺为功能单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电聚合法合成毒死蜱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在印迹膜表面固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氯化乙酰硫代胆碱(ATCl)浓度、pH值进行优化,构建了双识别型光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流-时间法(I-t)对水样中毒死蜱(CPF)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1.0 mmol/L ATCl,pH 7.0)峰电流强度与毒死蜱在0.02~1.0 nmol/L和20.0~200.0 n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抑制率(%) = 49.253CCPF+9.433(r2 = 0.998 6)和抑制率(%) = 0.193CCPF+57.599(r2 = 0.999 1),检出限(S/N = 3)为0.005 nmol/L。该传感器对毒死蜱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RSD = 4.2%)和稳定性。方法用于水样中痕量毒死蜱的检测,测得加标回收率为96.1%~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4.2%。表明该传感器在复杂样品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8.
以氧化石墨烯和半胱氨酸为前驱体,利用循环伏安法还原-聚合构建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聚半胱氨酸(L-cys)修饰玻碳电极(GCE)(rGO/L-cys/GCE)。研究了色氨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基于rGO优异的电子传导性能、强吸附富集及L-cys对色氨酸的催化作用,rGO/L-cys/GCE显著提高了色氨酸检测的灵敏度。最优实验条件下,色氨酸浓度在0.03~10.0μmol/L范围内,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 nmol/L。将该修饰电极用于香蕉中色氨酸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3.8%~105.0%。该修饰电极构建方法简便且灵敏度高,可用于实际样品测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锅法制备了钨酸镍与氧化锌复合材料(NiWO_(4)-ZnO),并对其进行了形貌表征、元素分析及比表面积测试,构筑了一种吲哚美辛电化学传感器。研究发现,NiWO_(4)-ZnO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对吲哚美辛表现出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吲哚美辛浓度与氧化峰电流成正比,在250~1082 p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0,检出限为66.6 pmol/L。吲哚美辛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实际样品中吲哚美辛的测定,回收率为95.1%~98.3%,相对标准偏差为2.3%~3.8%,该传感器可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相似文献   

10.
基于4,5-二氨基荧光素与一氧化氮(NO)反应生成高荧光三唑荧光素的原理,建立了一种测定水体中溶解NO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通过不同流动相(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配比实验和色谱柱温度梯度实验,确定了该方法测定水体中NO的最佳实验条件:流动相配比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8∶92(V/V);柱温为25℃。在优化条件下,测得NO浓度与荧光强度在0.33~3.32 nmol/L和13.3~266 n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0 p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5.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22.4%。方法可用于测定可口可乐、植物饮料、海水和日本星杆藻藻液中的NO浓度。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一种基于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的光热效应检测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TMB在木瓜蛋白酶催化作用下可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蓝色的氧化态产物(ox-TMB)。由于ox-TMB具有强烈的光热效应,吸收808 nm近红外光后可将其转换为热能,从而导致溶液温度升高;维生素C存在时可以将一部分ox-TMB还原,导致温度增量下降,且下降的温度增量与维生素C的浓度在5.0~125μmol/L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3μmol/L。该方法仅用笔式数字温度计作为信号读取器,已成功用于市售饮料中维生素C的定量检测。本文所提出的策略为开发低成本的生物和临床诊断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良滔  张立坚  张俊杰  刘春安  蔡春 《色谱》2011,29(4):342-345
建立了亲水作用色谱(HILIC)测定组织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方法。采用苯酚-氯仿提取组织中的DNA,提取的DNA用88%甲酸在140 ℃下裂解,经N2吹干后,加乙腈-水(9:1, v/v)溶解,用Waters BEH HILIC柱进行分离,在277 nm波长下检测胞嘧啶(Cyt)及5-甲基胞嘧啶(5-mCyt)含量。结果表明,以乙腈-10 mmol/L甲酸铵溶液(94:6, v/v)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 Cyt与5-mCyt分离较好,保留时间分别为2.6与3.1 min。胞嘧啶的线性范围为1~900 μmol/L,相关系数为0.9999; 5-甲基胞嘧啶的线性范围为1~64 μmol/L,相关系数为0.9998。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的检出限为54 nmol/L(柱中为0.54 pmol),定量限为250 nmol/L(柱中为2.5 pmol);在5~900 μmol/L的添加水平下,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7%~10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48%。用该方法检测了结肠癌组织中DNA甲基化水平,结果显示该癌组织中全基因组的DNA甲基化均值为4.0%。该方法快速、简单,稳定性好,灵敏度较高,能满足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为荧光探针,考察了不同条件下槲皮素对CdTe量子点的猝灭作用。发现在磷酸缓冲溶液中,其猝灭作用最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荧光猝灭法检测槲皮素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3.5×10-5 mol/L,线性方程为△F=42.86+36.98 c(×10-6mol/L),相关系数r为0.9985,检测限(3SD/斜率)为1.7×10-7mol/L。方法应用于降脂宁颗粒和洋葱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1%和2.3%,回收率在98%~102%之间。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泳沉积法,成功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一层ZIF-8材料薄膜,再在其表面滴涂一层全氟化树脂溶液(Nafion),形成ZIF-8/Nafion复合膜,用于构建检测高倍甜味剂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NHDC)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技术对该传感器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NHDC在ZIF-8/Nafion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并优化实验条件。NHDC在ZIF-8/Nafion膜上有灵敏的响应。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建立了定量检测NHDC的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16~160μmol/L,检出限为56 nmol/L。该方法检测饮料中NHDC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9.0%~101.3%。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快速测定苯巴比妥含量的方法。在pH 6.0的Clark-Lubs(C-L)缓冲溶液中,向一定浓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加入荧光桃红,体系荧光增强,再加入苯巴比妥,体系荧光强度降低,且药品加入量与降低程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在优化试验的条件下,线性范围是0.008~0.72 mg/L,检出限为0.02 mg/L。由该体系检测了药品在动物血清中的含量,回收率为93.6%~97.3%,相对标准偏差在2.3%~3.2%之间。建立了荧光桃红-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测定苯巴比妥含量的荧光探针法。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水中超声 1. 5 h后,将复合物 SD? BS-MWCNTs 修饰至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了用于检测萘乙酸的 SDBS-MWCNTs/GCE 电化学传感器。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考察了萘乙酸(NAA)在该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并考察了 SDBS 浓度、 SDBS-MWCNTs滴涂量及缓冲液pH值对萘乙酸信号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0. 5 mg/mL SDBS,5 μL SDBS- MWCNTs,pH 6. 0),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不同浓度 NA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修饰电极的峰电流 强度与 NAA 浓度在 0. 4~45 μmol/L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 0. 07 μmol/L。方法用于黄芪中 NAA的检测,回收率为97. 8%~102%,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 0%。该传感器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较高的 灵敏度,良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秦美君  郭丽敏  耿海琴  李赟 《分析试验室》2021,40(12):1370-1375
赭曲霉素A(OTA)是污染中药材的重要真菌毒素,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和用药安全.在小檗碱溶液中加入OTA和其核酸适配体后,处于随意卷曲状态的核酸适配体会被OTA诱导折叠成为G-四链体构象,使小檗碱的微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增强其荧光信号.基于此,本文以OTA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原件,小檗碱为荧光探针发展了一种无标记的荧光体系检测OTA.对主要影响因素,包括K+,Mg2,小檗碱和核酸适配体浓度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小檗碱荧光信号变化值与OTA浓度在5~200 nmol/L范围内成正比,检出限5 nmol/L.该方法仅使用无标记的核酸适配体完成了OTA的检测,避免了对核酸适配体的繁琐设计和标记.方法 有较高的特异性,并成功应用于中药桔梗中OTA的检测,回收率在86.3%~105.6%之间.  相似文献   

18.
《分析试验室》2021,40(5):588-592
以孕酮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通过现场光接枝的方法合成孕酮分子印迹膜(MIF)。原子力显微镜结果显示,MIF表面分布许多纳米尺寸的用于吸附模板分子的孔穴;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对1.0~1.0×10~3pmol/L的孕酮进行吸附检测,光强增加值与孕酮浓度的对数值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 pmol/L。7次洗脱-重新吸附后,MIF仍具有较好的传感性能,放置90 d后,孕酮分子印迹膜仍能进行很好洗脱和吸附。此分子印迹膜传感器用于人工尿液中检测孕酮,回收率在96.0%~102.5%之间。  相似文献   

19.
陈彦如  张岚  王光丽 《分析测试学报》2022,41(12):1785-1792
该文介绍了一种通过将K4Fe(CN)6配位到PbTiO3表面获得原位纳米酶的新策略。利用脱氧核糖核苷5''-单磷酸(dNMP)在PbTiO3表面的结合,阻止K4Fe(CN)6在PbTiO3表面原位形成纳米酶,构建了基于纳米酶的生物传感平台。当NF-κB p50存在时,dNMP难以产生,K4Fe(CN)6得以顺利结合到PbTiO3表面,并在其表面自发形成纳米酶,催化TMB氧化以定量检测NF-κB p50。实验表明,该方法对NF-κB p50的检测线性范围为3.0 pmol/L ~ 10 nmol/L,检出限(S/N = 3)为1.2 pmol/L,对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9.1% ~ 102%,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3%。该方法为NF-κB p50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无标记、无固定且具有信号放大作用的新策略,不仅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且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荔  林碧蓉 《色谱》2017,35(3):308-313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脉冲电化学检测(PED)法测定了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中的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rhGH样品经超滤离心后,用超纯水提取,经C18色谱柱分离,用脉冲电化学器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中添加0.02~0.10 mg/L的IPTG,其回收率为100%~102%,相对标准偏差(n=3)小于10%。在优化的条件下,IPTG的检出限可达1 μg/L(0.1 pmol,25 μL)。该方法简便高效,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