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任飞  王哲 《河南中医》2014,(7):1358-1359
王哲教授在治疗子宫腺肌病过程中紧扣病机,以“不通则痛”为出发点,着眼于“温”“通”,治疗则以温经散寒、活血调经、理气止痛为要,用自拟温经止痛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寒凝血瘀证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2.
鞠叶芷  刘文娥 《光明中医》2023,(12):2381-2384
子宫腺肌症作为现代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已成为临床棘手问题。刘文娥教授认为瘀血阻滞为其基本病机,针对此病最常见的痛经症状,治疗上以益气扶正,化瘀止痛,疏肝行气为法,并联合中医外疗法。笔者通过整理研究导师刘文娥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的医案,从病因病机、临证施治等方面对导师诊治子宫腺肌症痛经的经验进行浅述并举一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介绍王哲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经验。王哲教授以"寒凝血瘀"为立足点,着眼于"寒"、"瘀",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清热调血汤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以拓宽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湿热瘀阻型子宫腺肌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共50例,给予加味清热调血汤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CA125值、超声检查子宫体积及安全性监测等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1例,显效12例,有效3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结论加味清热调血汤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较满意,可作为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有效方药之一,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世大  陈秀英  张士表 《光明中医》2023,(20):3899-3903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丹归祛瘀丸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丹归祛瘀丸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胶囊口服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VAS)、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复发率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VAS)、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丹归祛瘀丸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从肾阳论治痰瘀互结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痰瘀互结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散结镇痛胶囊口服,治疗组从"肾阳"论治,予陈霞教授经验方消癥止痛方加减口服,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疗效、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评分及Ca125数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Ca125值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肾阳论治痰瘀互结型子宫腺肌病痛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化痰祛瘀定痛方治疗痰瘀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69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止痛类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化痰祛瘀定痛方(半夏、川芎、桃仁、红花、当归、天麻、茯苓等)治疗69例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2.75%,复发率为17.39%。结论:化痰祛瘀定痛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证属痰瘀阻络型疗效确切,愈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止痛类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化痰祛瘀定痛方(半夏、川芎、桃仁、红花、当归、天麻、茯苓等)治疗69例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2.75%,复发率为17.39%。结论:化痰祛瘀定痛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证属痰瘀阻络型疗效确切,愈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止痛类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化痰祛瘀定痛方(半夏、川芎、桃仁、红花、当归、天麻、茯苓等)治疗69例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2.75%,复发率为17.39%。结论:化痰祛瘀定痛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证属痰瘀阻络型疗效确切,愈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临床对纤维肌痛症认识程度不够、误诊率高、临床诊断率低的限制,纤维肌痛症患者很难得到充分的临床治疗。本文详述1例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的纤维肌痛患者从心胆论治的病案,发现纤维肌痛病因病机特点。从中医心身医学的角度观察,纤维肌痛疼痛性质、痛势和疼痛位置均与“筋痹”所类似,“筋痹”其病位在筋骨肌肉之间,为肝所主,肝藏血,痰浊瘀血内阻,辨证为痰热瘀阻、心神不宁证,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纤维肌痛症病位在“筋”,属痰浊瘀血阻滞筋肉,发为“筋痹”,不能简单从“痹”论治,注重心胆的关系,温胆调神方为关键;同时需要注意疾病的转归,初起理气化痰、宁心祛瘀为要,防复则健脾理气以绝生痰之源。中医治疗纤维肌痛症需心身同治方可治疗妥当、减少复发,着眼“心”与“胆”的关系,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法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症状及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评价扶正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6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33例,观察组(B)35例,对照组患者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观察组予扶正化瘀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中医证候评分、子宫体积及血清CA125水平。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B 2组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子宫体积均变小,CA125水平下降(P 0.01);与A组治疗后比较,B组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A组(P 0.01),B组子宫体积小于A组(P0.05),B组CA125水平低于A组(P 0.01);B组总有效率(88.6%)优于A组(57.6%)(P 0.01)。结论扶正化瘀法能够改善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症状,使子宫体积变小,降低CA125水平,疗效优于中成药散结镇痛胶囊。  相似文献   

12.
《浙江中医杂志》2020,(2):86-87
文章介绍金亚蓓运用脐针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经验。金师在经前期、行经期、经后期分别选用脐针不同针法组合,以益肾行血通瘀、活血祛瘀化癥、健脾滋肾补血,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活血消症化瘀止痛法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新  叶青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45-747
目的:观察活血消症化瘀止痛法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治疗组32例,经间期采用活血消症法,口服活血消症方,经期采用化瘀止痛法,口服化瘀止痛方;对照组28例,口服米非司酮,比较两组痛经疗效及对NK细胞活性、血浆内皮素(ET-1)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痛经症状明显改善,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明显缩小(P<0.05);治疗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ET-1水平明显降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消症化瘀止痛法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体内免疫失调及血液高凝状态从而促使异位内膜消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温经止痛方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自拟温经止痛方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经治后,患者疼痛分级评分(NRS)及疼痛强度评分(PP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症状评分、慢性盆腔痛评分、中医证候量化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痊愈71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93%。结论:自拟温经止痛方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扶正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肌病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侵入和扩散至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笔者导师陈少春主任医师认为本病以肾虚为本,痰瘀为标.故治疗本病应标本兼治,以扶正化瘀为治疗大法,其经验方结合中医调周法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戴德英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妇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潜心于妇科疾病的研究,其学术思想自成体系,她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使用活血化瘀法和补肾调肝法治疗妇科疾病。根据辨证与辨病施治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病因病机为"瘀热互结",并创立清热活血化瘀止痛之红藤方,经过30多年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在治疗内异症引发的痛经方面取得很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0%以上。戴师认为"不通则痛"是妇科痛证的基本病机,"通则不痛"是治疗妇科痛证的基本原则。以红藤方加减治疗瘀热互结型妇科痛证,异病同治,同样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 (以下简称内异症 )是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部位所引起的一种病变。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性交痛、腰骶痛、月经失调、肛门坠胀、不孕、局部有触痛结节或包块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药治疗本病对改善临床症状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不孕者的妊娠率有显著疗效。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 ,兹概述如下 :1 活血化瘀法治疗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血瘀证”,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 ,并根据兼症或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 ,选方用药 ,常获良效。如胡氏 [1 ] 将本病辨证分为寒湿滞凝、气滞、瘀热、气虚、肾虚 5证 ,以异位祛瘀方 (三棱、莪…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学属性偏序理论揭示李坤寅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坤寅教授门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病案,以病案为对象,药物为属性,生成药物属性偏序结构图,分析李坤寅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用药经验。结果:李坤寅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的病机为肾虚血瘀,临证注重从肾、从瘀论治。经后期用药以补肾益精、健脾养肝为法,经前2~3日至月经期用药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或补肾固冲、化瘀止血为法,经间期、经前期用药以理气化痰、养心安神或补肾养心兼清虚热为法。结论:基于数学属性偏序理论的知识发现方法能有效发现李坤寅教授辨治子宫腺肌病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9.
总结曹玲仙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证经验。认为瘀热胶结为本病主要病机,治疗宜以化瘀凉血为法,擅用经方。并举典型案例1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总结朱南孙教授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临证经验。朱老认为瘀热互结,正虚邪恋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主要病机,治疗宜以清热化瘀扶正为法。文章介绍朱老以清热散结、化瘀止痛、调经促孕为特色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未控以痛经、盆腔包块、不孕为主症的临床经验,并举典型案例1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