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卫生局2005年下发了《关于北京急救中心部分功能转型的决定》要求北京急救中心实行部分功能转型,以更高的急救水平迎接2008年奥运会。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加强和完善首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转型后的北京急救中心撤销了原有的院内医疗功能,关闭了急诊抢救室和病房,将全部医疗力量转向院前急救,成为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承担起全市120指挥调度、日常医疗急救服务、  相似文献   

2.
北京作为首善之区,急救工作以及急救网络的建立受到全国卫生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北京急救中心承担着全市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和首都重大意外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统一调度辖区内的卫生资源、现场急救、伤员转送以及国际、国内大型活动和会议的医疗保障任务。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急救事业做  相似文献   

3.
我市是一个中小城市,全市人口约300万,市区人口约40万。市区有三家综合性医院(市一医、市二医、市石化医院),三家医院分别推出了“120”、“999”、“995”急救电话号码,遇有平常或突发性医疗事故,易造成医疗急救市场混乱,病人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且医疗急救资源浪费也颇大。在市政府及市卫生局的支持下,于2004年1月1日正式成立了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规范了急救特服电话号码“120”,由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统一指挥调度,以前各医院急救电话同时废止;同时救援中心通过媒体的宣传等各种措施,大力宣传“120”,使市民对“120”的知晓率及“120”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野  李远建  宋宇 《四川医学》2001,22(1):99-100
目前,急救医疗体系(emergeneymedicalsevcicesystem,EMSS)的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使急救医疗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特结合成都市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成都市急救医疗体系简况成都市于1998年6月正式开通120急救电话成立急救指挥中心,建立成都市社会急救医疗网络,同时还颁布了《成都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地方法规。急救医疗体系组成分三部分,即院前急救体系(包括急救指挥中心和51家急救站)、院内急救体系、急救通讯体系。1.1 急救指挥中心,内设有120调度室,信息中心、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5.
赵明  余静荣  邬丽薇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8):1668-1670
2008年1月12日-2月2日,武汉市遭遇罕见的雪灾天气,在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的同时也给院前急救带来困难,武汉市急救中心通讯指挥调度系统在应对此次雪灾天气的急救工作中临阵不乱,起到了迅速接警、统一指挥、高效调度、快速反应、资源共享等作用.本文阐述了武汉急救中心通讯指挥调度系统在应对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及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任萍 《中国医学创新》2007,(9X):112-113
120,是医疗急救的代名词,以院外急救为重点,承担现场救护、运转及途中医疗监护等工作。目前在全国已有几十座城市建立了120。正是120的医护人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生命不再脆弱,让死神望而却步。在各个城市只要有生命的呼唤,就有120的身影,120与死神赛跑,与时间赛跑,他们用无言的行动诠释了自己职业的高尚和伟大。现在笔者对120急救中心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作以简单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急诊、急救医疗体系的模式规化探讨牛根堂,杨学仁我国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伴随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在全国各地区、省、市、自治区也出现了很多行行色色的院前、院内急救医疗机构。如:急救站、救护站、急诊室、急诊部、救护中心、急救中心等。作者就当前我国国情探...  相似文献   

8.
《农垦医学》2008,30(3):F0002
石河子市急救中心,是1993年2月由兵团农八师丽可子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基础上批准正式成立。急救中心是集院前、院内急救的医疗、教学培训、科研、预防的窗口单位。急救中心下设8个急救站,分布于农八师各农牧团场。  相似文献   

9.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系统(EMSS)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服务是否健全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急救医疗反应能力和急救医学水准的重要标准。基本构架和模式基本构架:由于基本构架机构的隶属关系不同,也就有不同的运行方式。目前,各地、市院前急救医疗机构均在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隶属下进行公益事业性、非营利性医疗,形成省、地县三级急救网络,以大、中、小城市为急救中心或急救站,尽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务。模式:根据现场救治性质分为两类,①英-美模式:主要由急救医疗技术员(EMT)或辅助医务人员履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北京市城区120急救需求区域、时间分布规律,为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急救中心调度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北京市2010年120急救需求量及未满足量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北京市六大城区120急救需求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西城区、东城区、石景山区。120急救需求量均在4:00~5:00最少,此后逐渐增多,在9:00~10:00达到最高峰,以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在20:00~21:00形成第二个小高峰,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在21:00~22:00形成第二个小高峰。各城区120急救需求未满足量在4:00~6:00最少,此后逐渐增多,在11:00~12:00达到最高峰,以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均在19:00~20:00形成第二个小高峰。朝阳区急救需求未满足量最多,石景山区最少。结论北京120院前急救需求具有区域、时间分布特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急救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工作效率,更好地满足市民急救呼叫需求。  相似文献   

11.
《当代医学》2007,13(9):36-40
院前急救医疗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急救中心和急救分站.统一启用“120”急救电话.并初步形成覆盖市、区、县三级院前急救网络体系。这一网络体系在履行政府社会保障职能,实行救死扶伤,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罗中云 《当代医学》2003,9(4):46-48
非典型性肺炎,英文缩写SARS,是人类跨入2003年最受刺激的字眼。按照中医的说法,这是瘟疫。北京是拥有上千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也是“非典”的重灾区。作为这个城市最大的医疗急救机构——北京急救中心120的掌舵人。赵永春凭借自己职业的敏感和管理的智慧,对这场特殊的战役沉着应对,危难时刻本色尽显。不仅如此,他清晰的管理思路,对创办特色医院的美好设想,无不体现着他对现代医疗急救的独到理解。13年来,在他的运筹帷幄、精心培育之下,规模并不甚大的北京急救中心不仅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还为其他国内急救机构的发展树立了的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洪蕾  田松 《中国数字医学》2013,8(3):108-109
昆山市投入使用的120调度信息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各模块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了准确高效的指挥调度、医疗急救资源的共享,并提供了全方位的科学管理功能,有效地提高了院前急救的反应能力,提高了急诊急救成功率,对提升城市医疗应急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灾难事件时院前医疗救援的现状和瞻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绍春 《上海医学》2002,25(12):794-796
上海市院前急救任务由以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为主体的院前急救系统承担 ,本研究对上海市灾难事件时院前医疗救援的现状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一、上海市院前急救基本状况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为市卫生局直属单位。全市有3 3个救护分站共同组成急救网络 ,其中 17个为中心城区分站 ,直属急救中心领导 ,16个郊区 (县 )救护站分属各郊区 (县 )卫生局领导 ,由急救中心指导其急救业务。上海市院前急救系统共有 187辆救护车 (其中急救中心 80辆 ) ,其中 60辆为值班车 (中心城区 3 7辆 ,郊区 2 3辆 ) ,设有普通型和监护型两种类型救护车。共有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5.
运用120通讯调度系统指挥现场急救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中,应急救援系统是城市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承担着医疗救援指挥的任务,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急救指挥中利用现有的先进设备、技术及人力资源,最终达到急救车辆的动态调度和管理,成为现今急救指挥中心面临的新兴课题,现就如何运用“120”,通讯调度系统指挥现场急救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6.
院前急救科研网络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我国院前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科研网络与培训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急救科研网络是建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与急救分中心(站)、医疗救援中心与医院、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与社区、各城市急救中心(站)之间的科研信息平台,以达到急救科研信息共享、经验交流、课题研究以及人员培训的目的。建设急救科研网络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的总体水平,有利于急救科研的协作开展和急救知识的普及,从而提高我国院前急救医疗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社区院前急救的全科医疗理念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纪桂茹  李艳 《中国全科医学》2004,7(22):1675-1676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对症治疗,为院内救治争取宝贵时间和抢救机会。主要执行者是120急救中心的专业救护人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120”院前急救。而发生在社区中的由全科医生所施以的现场紧急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院前医疗急救分级模式的应用效果,为推进院前院内有效衔接、分级诊疗及合理指导就医提供依据.方法 调取2020年6-12月北京急救中心院前医疗急救患者分级系统内患者院前初诊评级(院前评级)为Ⅰ级(急危症)、Ⅱ级(急重症)的数据5 737例,分析送院就医情况,并与院内评级为Ⅰ级、Ⅱ级的分级数据进行评级比较.结果 5...  相似文献   

19.
120急救服务是指患者和/或患者家属\路人\民警或社区工作人员发现(感觉)患者需要急救服务,而主动呼叫"120"调度指挥中心,并由"120"调度指挥中心根据就近,就急,就需原则调派急救站或网络医院院前科急救车赶赴现场急救处置转送患者入医院的服务过程."120"服务投诉是指报警者或病人在拨打"120"急救电话后,在院外接受医疗急救服务过程中,对调度员或急救医院所提供的服务不满意而提出抗议的一种行为;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环节,由"120"调度指挥中心及急救网络医院院前急救科(简称急救医院)两部份组成;"120"调度工作是院前急救中心首要环节,调度员是院前急救指挥工作中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20.
速读     
《中国医院院长》2012,(3):10-11
急救直升机跨省营救受伤儿童 1月2日上午,一名外籍男孩在张家口滑雪时摔伤,初步怀疑脾脏破裂。次日上午,北京999急救中心首次启用直升机医疗急救,将孩子从张家口接到清河999急救中心,并转入北京儿童医院医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