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生长激素受体(GHR)的基因表达情况或变化。方法采用放射配体法、半定量的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对45例原发性肝癌(HCC)的癌旁组织进行了生长激素受体(GHR)的检测,以8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并随机选择12例RT—PCR阳性扩增产物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在蛋白表达水平,应用放射性配体法于正常肝组织与45例HCC癌旁组织中检测到单一的GH特异性结合位点(即GHR)。对照组肝组织GHR的RT值为40.2932±3。5667.fmol/mg;protein,Kd为0.6167±0.1007nmol/L。HCC癌旁组织GHR的RT为33.6283±3.6218fmol/mg。protein,Kd值为0.6319±0.1978nmol/L,与正常肝组织相比,HCC癌旁GHR的RT降低(P〈0.05).而Kd无显著性改变(P〉0.05)。半定量的RT—PCR法发现GHRmRNA在正常肝组织与HCC癌旁组织的表达率均为100%。GHRmRNA在正常肝组织与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的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部肝癌癌旁组织在蛋白与mRNA水平均表达GHR,在其受体功能未明的情况下,目前rhGH在肝癌患者中的使用应慎重,以免造成肿瘤的增殖与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肝细胞性肝癌生长激素受体(GHR)的表达进行基因分析.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配体法、半定量的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对40例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进行GHR的检测,以8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并随机选择15例RT-PCR阳性扩增产物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 在蛋白表达水平,应用放射性配体法于正常肝组织与34例HCC组织中检测到GHR,对照组肝组织GHR的RT值为(40.2932±3.5667)fmol/mg·蛋白,K_d为(0.6167±0.1007)nmol/L;HCC组织GHR的RT为(19.8870±3.7549)fmol/mg·蛋白,K_d值为(0.6247±0.2011)nmol/L,与正常肝组织比较,HCC组织GHR的RT降低(P<0.05),而K_d无显著性改变(P>0.05),有6例肝癌组织在蛋白水平未检测到GHR;半定量的RT-PCR法发现GHRmRNA在正常肝组织的表达率为100%,在HCC组织的表达率为90%(36/40),GHR mRNA在正常肝组织与HCC组织的表达量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肝细胞性肝癌组织在蛋白与mRNA水平均表达GHR,肝癌与正常肝组织GHR在蛋白表达水平上差异的原因可能并非由于两者在mRNA水平表达量的不同所造成.在肝癌受体功能未明的情况下,目前rhGH在肝癌患者中的使用应慎重,以免促进肿瘤的增殖与复发.  相似文献   

3.
生长激素受体在Bel-7402与QGY-7701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Bel-7402与QGY-7701人肝癌细胞株生长激素受体(GHR)的表达情况,以获得肝癌GHR在细胞水平上的定量表达。方法分别采用放射性配体分析与RT鄄PCR法检测GHR在Bel鄄7402与QGY-7701肝癌细胞株的表达。结果7402肝癌细胞可表达GHRmRNA,在蛋白表达水平放射性配体法发现GHR在此肝癌细胞位点数量(Site,103/cell)为7.348±0.891,平衡解离常数为0.63±0.04583nmol/L;未发现7701肝癌细胞株表达GHR。结论7402肝癌细胞株表达GHR,可为将来研究rhGH与原发性肝癌的增殖关系奠定一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生长激素受体(GHR)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放射配体法对32例原发性肝癌(HCC)的癌旁组织进行了GHR的检测,并以6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32例肝癌癌旁组织均检测到GHR的存在,癌旁组织GHR的受体最大结合容量(RT)值为32.7441±3.5106fmol/mg.protein,Kd为0.6109±0.1105nmol/L;与对照组肝组织相比,肝癌癌旁组织GRH的RT降低(P<0.05),而Kd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全部癌旁组织均表达GHR,在这些受体功能未明的情况下,rhGH在肝癌患者中的使用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量测定原发性肝癌(HCC)及其癌旁组织、国内常用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生长激素受体(GHR)的表达水平,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放射配体分析法对45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8例正常肝组织、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进行GHR的检测,肝组织及肝癌细胞的GHR受体最大结合量(RT)采用Scatchard法计算;并分析肝癌组织GHR的表达量与肝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38例HCC组织与45例癌旁组织,以及7402肝癌细胞株均检测到GHR的存在,GHR受体结合容量(RT)在有GHR表达的肝癌组织为(19.673 00±3.876 6)fmol/mg蛋白,癌旁组织GHR的RT值为(33.628 3±3.621 8)fmol/mg蛋白,GHR在7402肝癌细胞位点数量(Site,103/cell)为7.348±0.891;同正常肝组织相比,肝癌与癌旁组织GHR的表达量均降低(P<0.05),肝癌组织GHR的表达量又低于癌旁组织;肝癌组织GHR的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患者临床分期的延迟呈负相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患者年龄、是否合并肝硬化无关;有7例肝癌组织未检测到GHR存在。结论大多数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全部癌旁组织均表达一定水平的GHR,在它们受体功能未明的情况下,rhGH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可能需慎重。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及其癌旁组织生长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了解原发性肝癌及其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 ,初步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肝癌患者中的适用问题。方法 采用放射配体法对 3 2例原发性肝癌 (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进行生长激素受体 (GHR)的检测 ,并以 6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 ;肝组织GHR的受体最大结合量 (RT)和平衡解离常数 (Kd)采用Scatchard法计算 ;并分析肝癌GHR受体结合容量 (RT)值与肝癌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 2 8例HCC组织与 3 2例癌旁组织检测到GHR的存在 ,RT 在有GHR表达的肝癌为 ( 18.43 0 0± 4.163 3 )fmol·mg-1·protein ,平衡解离常数 (Kd)为( 0 .64 3 2± 0 .1961)nmol/L ,癌旁组织GHR的RT 值为 ( 3 2 .744 1± 3 .5 10 6)fmol·mg-1protein ,Kd为 ( 0 .610 9± 0 .110 5 )nmol/L ,同正常肝组织相比 ,肝癌与癌旁组织GHR的RT 值均降低 (P <0 .0 5 ) ,而肝癌组织GHR的RT 又低于癌旁组织 ,但三者之间Kd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肝癌组织GHR的RT 值与肿瘤大小、患者临床分期的延迟呈负相关 ,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患者年龄、是否合并肝硬化无关 ;有 4例肝癌组织未检测到GHR存在。结论 大多数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均表达GHR ,在它们受体功能未明的情况下 ,rhGH在肝癌患者中的使用可能需慎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和分析Pokemon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癌以远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40例肝癌组织、距癌组织1cm以上的癌旁组织、距癌组织5 cm以上癌以远组织取自肝细胞癌合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行肝移植患者切除病肝。20例肝硬化组织取自肝硬化行断流手术患者。20例正常肝组织取自健康供体标本。用real-time PCR(实时定量PCR,RT- PCR)法检测Pokemon蛋白mRNA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癌旁组织的Pokemon蛋白tu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以远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P<0.05)。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以远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kemon在肝细胞癌中存在异常高表达。癌旁组织可能存在着亦有Poke- mon蛋白mRNA高表达的的癌前病变。癌以远组织、肝硬化组织Pokemon蛋白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肝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发现内切糖苷酶(Hep aranase) 〔1,2〕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密切,而转移是肝癌的重要特点〔3〕,为此我们应用半定量RT PCR检测7例正常肝组织,4 5例肝癌及癌旁组织内Heparanase基因mRNA的表达,以揭示Heparanase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并探索以Heparanase来判断肝癌侵袭转移能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kruppel样因子6基因mRNA突变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SP  Chen XP  Qiu FZ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0):1258-1261
目的 探讨kruppel样因子 (KLF) 6基因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和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分析 (PCR SSCP)技术、DNA序列测定方法 ,检测 2 7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5例肝转移癌患者的正常肝组织中KLF6基因mRNA的表达及突变情况。结果 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只有 1例KLF6mRNA无表达 ,阳性率 97% (31/ 32 ) ;肝细胞癌组织中 ,有 4例无表达 ,阳性率 85 % (2 3/ 2 7) ,两者表达率间差异无显著性(χ2 =2 5 8,P >0 0 5 )。 2 7例肝细胞癌组织中 ,6例出现DNA片段异常泳动带 ,突变率为 2 2 % (6 / 2 7) ;14例出现信息个体 ,其中 5例 (5 / 14 ,36 % )为杂合子缺失 ,这 5例中有 3例出现DNA片段异常泳动带 ,突变比例为 3/ 5。在 2 7例癌旁组织中 1例检测出突变 ,但在检测出突变的肝癌组织的配对癌旁组织中无一例检测出突变。结论 肝细胞肿瘤存在KLF6基因突变 ,突变的起源是体细胞性的  相似文献   

10.
肝癌组织中Fas和FasL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Fas和FasL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RT PCR的方法检测肝癌(40例)、癌旁(40例)及正常肝(25 例)组织中Fas及FasL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 正常肝组织、癌旁及肝癌组织中Fas 和FasL mRNA 表达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792±0.039和0.245±0.043、0.857±0.031和0.429±0.035以及0.473±0.047和0.185±0.041。肝癌组织中Fas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 肝癌组织中FasL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亦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和癌旁组织(P<0.01),但癌旁组织中FasL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高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 肝癌组织不仅通过低表达Fas来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而且还通过癌旁组织FasL的高表达,使与之接触的淋巴细胞(表达Fas)凋亡,最终使肝癌细胞逃脱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得以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EphA7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phA7 mRNA在40例肝癌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40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均有EphA7 mRNA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EphA7 mRNA在肝癌组织(20.0711±32.0232)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4.5184±9.4738,P<0.05)和正常肝组织(4.1764±4.7193,P<0.05),而在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hA7 mRNA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的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结论 EphA7的过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在肝癌的恶性转化、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eriod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HCC组织与其癌旁肝组织及5例正常肝组织中Period1 mRNA与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CC组织与癌旁肝组织中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免疫组化检测67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蛋白的表达;分析Period1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HCC组织Perio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两者在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组织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其癌旁肝组织明显增高(均P<0.05)。HCC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阳性表达率为47.8%,而癌旁肝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iod1表达与HCC分化程度、结节数目、有无静脉浸润有关(均P<0.05);Period1阳性表达HCC患者中位复时间与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阳性者(均P<0.05)。 结论:Period1在肝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Period1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hTERT mRNA和MDR mRNA在人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hTRTmRNA及MDRmRNA在人肝细胞肝癌 (HCC )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 5 8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TERTmRNA和MD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 5 8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 ,hTERTmRNA阳性率分别为 44 .83 % ( 2 6/5 8)和 5 .17% ( 3 /5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MDRmRNA阳性率分别为 60 .3 4% ( 3 5 /5 8)和 3 2 .76% ( 19/5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hTRTmRNA ,MDRmRNA在人肝癌组织中的检出率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大小等明显相关 (均P <0 .0 5 ) ,而与肿瘤数目、血清AFP水平等无明显相关 (P >0 .0 5 )。MDRmRNA检出率与术前化疗明显相关 (P <0 .0 1) ,但与门静脉癌栓无关 (P >0 .0 5 ) ;而hTERTmRNA与术前化疗无相关 (P >0 .0 5 ) ,但与门静脉癌栓有关 (P <0 .0 5 )。结论 hTERTmRNA和MDRmRNA可能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及术后复发有关 ,故可望作为预测肝癌复发、转移的参考指标和肝癌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VCC-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8种肝细胞癌细胞株、10例正常肝脏组织标本、42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VCC-1的mRNA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VCC-1的临床意义.结果 肝细胞癌细胞株中,SUN398的VCC-1表达量最高,Hep3B和Huh7几乎不表达,SUN387、SUN449、SUN423、HepG2、PLC5的表达介于两者之间.42例肝癌患者标本中,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同时存在表达,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26例(61%,14.9±7.6倍),癌旁组织高于癌组织16例(39%,6.9±5.4倍).癌组织表达上调(P<0.01).VCC-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直径有关(P<0.05).在10例正常肝脏标本中,8例无表达,2例微表达,其表达水平低于癌细胞株、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0.01),而复发的3例标本均有癌组织高表达(20.1±2.3倍).有癌栓的8例标本中,5例出现癌组织VCC-1高表达(17.3±4.5倍),3例低表达.结论 VCC-1表达升高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有可能成为肝细胞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B超发现的未能扪及的睾丸肿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e L  Wang X  Zhang Y  Ding Q  Wang Y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3):168-170
探讨对于临床上体检不能扪及而由B超检查发现的睾丸肿块的诊治方法。对方法对有关病例的超声检查表现及其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10年来600多例因子各种原因行阴囊超声检查的患者中,共发现14例16处体检未能扪及的睾丸肿块。患者平均年龄42.4岁,肿块直径平均12.1mm,除1例外其余肿块均表现为低回声团块。  相似文献   

16.
MXR7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人正常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进行MXR7模型cDNA的克隆鉴定并检测其在人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人肝癌组织的cDNA为模板,应用PCR方法合成MXR7基因cDNA,连接于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5X-1,构建成符合读框的颌合基因。  相似文献   

17.
Caveolin-1在肝细胞癌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aveolin-1与肝细胞癌(HCC)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伴肝内转移的 HCC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 caveolin-1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伴肝内转移的 HCC组织、癌旁组织中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HCC组织中caveol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分析caveolin-1,VEGF的表达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非成对动脉(UA)计数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伴肝内转移的HCC组织中,caveolin-1 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均P<0.05),其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caveolin-1表达水平的升高与肿瘤转移有关(P<0.05),且caveolin-1的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和UA计数呈正相关(r=0.293,P=0.011;r=0.361,P=0.001;r=0.388,P=0.001)。结论:caveolin-1表达升高促进HCC的侵袭转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HCC表达VEGF,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脯氨酸、谷氨酰胺剪接因子(SFPQ)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CC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SFPQ 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正常肝组织及HCC组织中SFPQ的表达丰度差异;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SFPQ表达与HCC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以及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以及与增殖基因PCNA、Ki-67和周期蛋白CCNE1、CDK2的相关性。观察敲低HCC细胞株HepG2及Hep3B中SFPQ的表达后增殖能力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组织标本分析结果显示,SFPQ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HCC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HCC组织中SFPQ mRNA表达丰度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且患者临床分期及病理学分级越高,SFPQ mRNA水平越高,高表达SFPQ的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降低,SFPQ mRNA表达与PCNA、Ki-67、CCNE1、CDK2的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敲低SFPQ表达后,HepG2及Hep3B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并出现明显G1期阻滞(均P0.05)。结论:SFPQ在HCC中表达升高,升高的SFPQ可通过调节HCC细胞周期,促进HCC细胞的增殖,加速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