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赵楼煤矿高温热害防治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国家  阮国强  杨壮 《煤炭学报》2011,36(1):101-104
结合兖州赵楼煤矿高温热害防治研究与实践,对开拓、掘进、回采工作面热源状况进行分析,从矿井建设到投产不同阶段的高温热害防治措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赵楼煤矿开拓及掘进工作面以围岩散热为主,采煤工作面以机电设备及热水散热为主;赵楼煤矿从矿井设计、降温设备、管理措施、个人防护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采取矿井分区通风、机械降温、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缩减职工作业时间、补充盐水等方法对矿井建设到矿井投产的高温热害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防治,其中在矿井建设时期、矿井建设过渡时期采用“地面制冷站-井口风室喷水冷风制备-井下通风工作面降温/矿井通风系统井下降温”制冷工艺,矿井投产后采取在井底车场设置制冷硐室进行井下集中制冷,均取得良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2.
苗德俊  高新 《煤炭技术》2018,(1):130-132
阐述了高温矿井对生产的影响,设计了一种防治矿井热害的系统。该系统与采用局部冷却降温方式相比,具有系统能效比(COP)较高、低投资、制冷设备集中在地面、易于设备安装维护和管理、无污染等特点。利用地面预制低温空气,通过现有的通风系统输送到井下,达到预防、消除矿井热害的目的。运用模拟软件ANSYS对进口空气进行了温湿度模拟并且在华丰煤矿进行现场实践应用,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矿井日益严重的热害,应用数理统计和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周期性热害矿井地面和井下的气候条件,并采用区段单元划分方法通过实测分析了从井口到工作面的沿程热源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井口通风降温的周期性热害防治方法,可为矿井热害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煤矿机械》2015,(11):246-248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井下环境进一步恶化,高温热害极大地威胁着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工作效率和生产安全,给煤矿带来了严重危害。针对热害防治措施,更多关注在人工制冷降温措施方面的研究,忽略了高温可能是通风系统不合理造成的,有必要对通风系统的合理度进行评价,针对评价结果,再研究是否采取人工制冷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矿井高温热害的主要来源,结合深层开采矿井的实际情况,尤其是陈蛮庄煤矿的现场应用实践,介绍增加风量、改变通风方式、控制热源、地面空调、井下集中制冷等多种预冷热害防治的有效措施,给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热害治理工作提供了建议和选择,并为其他相关矿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明地阐述了三河尖矿井的制冷降温工程设计,并通过这部设计,结合国内外的井下热害防治情况,提出了热害矿井降温工程设计的方法、步骤、要点,并指出防治热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矿冶》2015,(Z1)
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加大和矿井深度的加深,井下热害问题越来越突显,加大风量具有较好的降温作用,然而加大风量受许多条件的制约。在对深井大规模矿山通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断面对风量的确定、增大风量对终端风温的影响、通风制冷能力以及无人工制冷开采极限深度的确定等方面对深井大规模矿山通风制冷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以期指导深井矿山的热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矿井开采的深度逐步增加,矿井中高温热害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分析了矿井热害产生的具体原因,从井下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3个方面进行了深井高温的危害分析。介绍了传统热害防治技术和最新热害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种制冷方式在矿井热害治理中的应用特点,最后为矿井热害综合防治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以期减少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危害,保证矿山安全、稳定和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庄矿井为高温热害矿井。该矿采用加大井下供风量的非人工制冷方式对井下进行降温;同时设置了一套人工制冷降温系统。经过分析比较表明,对于地面有余热利用,且矿井冷量规模超过在10MW的矿井,人工制冷降温的载冷介质选用冷水更经济,制冷站位置选用地面集中式更经济合理;高低压系统选用三腔高低压转换系统更高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因地温升高而产生的矿井热害问题已日益凸显。济宁三号煤矿西翼采区的开采深度达到700 m以上,矿井热害主要出现在夏季,而冬季热害不明显,热害问题呈现季节性特征,说明地面气候对井下气候的影响显著。对矿井的热环境进行了动态自动监测,重点分析了地面气候对井下气候的影响规律和矿井热环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兖矿集团东滩煤矿现开采水平均在-660 m以下,矿井热害较为严重。该矿未来采区的开采深度将达到-1 100 m左右,届时必须采取人工制冷降温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少热害,从而保证矿工的身心健康和井下的安全生产。通过对东滩煤矿井下三翼采掘工作面热害气象参数的观测,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井下三翼采区目前和将来的热害状况,为该矿的矿井降温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何伟  李刚  周伟 《现代矿业》2022,(2):233-236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井高温热害日趋严重,采用矿井通风系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热害问题.以某矿山深部掘进巷道工程热环境为研究对象,分析掘进巷道热源、矿井局部制冷降温原理,在此基础上研发出适合井下现场开拓掘进作业的局部制冷降温系统,并在该矿山-1000 m中段采掘工作面开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作业面的温度快速下降,降...  相似文献   

13.
基建矿井热害防治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建矿井热害治理技术研究较少、 热害治理复杂的现状, 基于基建矿井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温度高, 降温负荷大, 供风沿途冷量损失较大, 低湿空气与掘进工作面的热湿交换不充分,基建降温设备利用率低的矿井热害特点, 设计了非机械制冷和机械制冷方式相结合的基建矿井降温综合治理措施。 非机械制冷方式包括增加风量, 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 双巷掘进, 采用双层隔热风筒通风, 控制热源和加强管理等。 当非机械降温方式无法满足降温需求时, 采取机械降温方式, 以赵楼基建矿井为例进行分析, 发现机械降温系统运行效果较好, 井下掘进工作面温度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 要求。  相似文献   

14.
永川煤矿井下热环境分析及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善永川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的热环境,从理论分析、方案比较及初步设计角度进行阐述,提出矿井热环境治理的方法和思路。首先,基于对永川煤矿采掘工作面热环境参数的实测与分析,评价矿井的热害程度;其次,对井下各种热源的热释放规律及散热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矿井热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再次,根据模拟巷道法进行计算,确定了矿井通风降温的极限可采深度,从而得出了以人工制冷降温为主、通风等措施为辅,综合治理矿井热环境的结论;最后,计算了采掘工作面需冷量及管道的冷量损失,从而得出矿井空调系统需冷量,并根据永川煤矿井下布局,提出了几种降温方案,通过比较分析,确定采用区域集中制冷降温系统分别解决南北两翼的热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深部矿井热害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矿井热害问题成为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矿井热害等级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深井矿井丁集煤矿为例,分析矿井热害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丁集煤矿根据条件选择地面集中制冷,井下输冷系统对矿井进行降温,介绍了制冷系统构件与流程,并对降温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工作面温度降低了3℃~ 5℃,降温效果明显,大大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梅花井煤矿二分区开采的高温热害问题,分析了矿井热源的构成并对降温所需的冷负荷进行了计算,提出了井下集中制冰、地面集中制冷水、地面集中制冰、井下局部移动式制冷机组4种机械制冷降温方案,并设计出每种降温方案的系统流程。通过对4种降温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选出了较为合理的降温方案——地面集中制冷水。  相似文献   

17.
机械制冷已是矿井热害治理的主要措施,可移动水制冷空调系统是机械制冷的推广趋势。本文论述了井下可移动水制冷空调的运行方式及优越性,为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地面集中式水冷空调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永川煤矿初期采用局部制冷降温系统,利用矿井涌水和回风综合排热,较好地解决了-500 m水平开拓掘进工作面存在的高温热害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其他矿井的降温经验,针对-500m水平深部开采时采掘工作面热害防治问题,提出了8个方案,并从技术经济上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建立进风立井,同时建立相配套的井下制冷降温系统适合永川煤矿的具体条件,可为矿井下一步的热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潘谢矿区地处淮河以北,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热害日趋严重。高温、高湿环境使得井下工作条件恶化,危害井下生产人员身体健康,如不加以治理将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在分析淮南矿区矿井地温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井下移动、井下集中和地面集中3种制冷降温系统的组成及选择原则。项目应用实例表明,工程实施完成后,极大地改善了工人的工作条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结合平煤五矿热害情况,以己15-23220工作面为例,通过热源分析,建立井下热源主次图,确定围岩散热、空气自压缩和机电设备散热为主要热源,三项之和在总放热量中所占比例高达99.01%.提出了平煤五矿宜采用地面制冰井下制冷降温的人工制冷方式,并详细阐述了地面制冰井下制冷降温方式的主要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组成,为平煤五矿的降温提供理论依据,以指导矿井下一步的降温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