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人的运动感知物理基础出发研究了人对换挡冲击的感知特性,得出人主要通过对人体绝对加速度和相对车体位移的感知来感受换挡冲击的结论。建立了在已知车体运动下求解人体响应的动力学模型。对具有典型特征的车体运动和实测车体运动激励下的人体响应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人体运动与车体运动不同,两者时间历程及加速度最大值等评价指标有显著差别。使用车体运动参数进行换挡品质评价不能准确反映人的感受,基于人体响应才能准确评价人对换挡冲击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对象连续模型和控制离散模型混合系统的复杂性,依据内燃机特有工作循环规律,以内燃机气缸内部气体守恒和传热规律为基础,建立了内燃机数学模型,以乙醇和汽油混合燃料内燃机为例,分析了模型的有效性,设计了数字PID控制器,仿真验证了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该模型可以在内燃机燃料供给数字控制算法设计和仿真分析中直接使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车辆纵向运动跟车间距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下进行Simulink系统仿真;使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构造相关的虚拟世界场景,并通过Simulink的VR接口将跟车间距控制系统与该虚拟世界建立关联,从而利用仿真模型产生的信号数据驱动虚拟世界中车辆的运动,以更好地进行智能车辆研究.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齿轮传动装置效率综合实验台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了齿轮传动装置加载控制系统和转速控制系统的数字仿真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采集同一时刻的输入转速、输入扭矩和输出转速、输出扭矩,计算不同输入功率时实验台的效率,得到了输入功率与效率的关系曲线,并对曲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智能车辆最优的轨迹跟踪控制,最大程度的利用滑移率和地面附着系数实现智能车辆的动力学控制,文章提出了考虑滑移率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根据车辆行驶特性,建立动力学方程,计算运动过程中的轮速和横摆角,并结合滑移率对车辆动力学的影响,基于最优滑移率设计了控制系统,以制动工况为例,实现制动车速工况下的最优控制。基于车辆二自由度模型,运用Matlab建立二维空间整车运动轨迹模型,得到车辆运动仿真轨迹。仿真结果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和正确性。考虑滑移率和车辆动力学的轨迹跟踪控制更具真实准确,文中数学模型及设计的控制系统对车辆跟踪控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综述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以半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推导建立汽车两自由度1/4车体模型,提出一种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模糊控制方法,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结果证明该控制策略有效.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包含柔性车体结构的多轴轮式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仿真求解了车辆在两种典型道路上,动态载荷作用下车体结构的应力。仿真得到的应力集中区域与实车断裂部位很好地吻合,表明所建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侯国勇 《北京汽车》2004,(2):8-10,7
建立了车辆起步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系统建立了车辆起步过程的模块化模型,包括:发动机、主离合器、车体、路面阻力等。通过仿真结果分析,讨论了离合器充油特性对车辆起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交通网络中的交叉口车流具有连续时间特性,动态信号灯的切换具有离散事件特性的情况,以4相位单交叉口为对象,建立了1个4相位交叉口的混杂自动机模型,该模型中以车辆排队长度为连续状态变量描述连续车流动态,以信号灯状态为离散状态变量描述离散信号灯动态。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交叉口各个方向的输入、输出车流动态,采用CheckMate3.6工具箱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够刻画交叉口车流的动态混杂特性,而且能够验证信号灯配时方案对车流疏导是否有效,从而为信号灯配时设计提供1种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我国车企的竞争优势,文章介绍一种具有自主发明专利技术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整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发动机、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车体及其他负载。在此基础上进行DCT的换挡过程仿真分析,研究其控制策略。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了DCT动力系统设计的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控制方法的防抱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程军 《汽车工程》1997,19(4):193-199
本文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对车辆防抱制动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单轮的车辆模拟模型,用两种方法研究了防抱系统,即基于车轮滑移率的连续控制系统和基于车轮加减速度及参考滑移率的非连续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鉴于传统电子液压制动系统连续制动易产生"热衰退"现象,结构缺陷导致的制动响应慢,制动系统与电控系统衔接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杂自动机模型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首先分析集成制动器制动时的工作特点以及不同情况下对应的工作模式(纯电磁制动、纯摩擦制动以及集成制动),并确定3种制动模式的切换条件,通过逻辑门限算法将其实现。根据制动时车辆既具有连续运动状态又有离散状态的混杂特性,使用MATLAB/Stateflow建立基于制动模式切换系统的推广自动机模型,并根据制动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对3种制动模式切换进行试验,验证制动模式切换控制策略的合理性。最后选取车辆制动初速度为28 m·s-1的直线制动工况,分别在高附着系数(0.85)以及低附着系数(0.3)的路面条件下,通过试验平台对控制算法和制动系统性能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汽车混杂理论模型以及优化方法在在低附着系数(0.3)路面条件下,集成制动方法较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缩短5.12%的制动距离,缩短制动时间0.3 s;在高附着系数(0.85)路面条件下,集成制动方法较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缩短5.66%的制动距离,缩短制动时间0.2 s,能有效提高制动效能。  相似文献   

13.
The present study has focu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MR damper dynamic models for the purpose of hardware in the loop simulation. A vehicle dynamic model for large-sized bus and a control logic for MR damper was built. Two typical MR damper models, viz. Bouc-Wen and hyperbolic tangent model have been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odel on the aspect of HILS system is discussed. We discussed the limitations of each mode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vehicle dynamic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isting models are not suitable for HILS system. We proposed the modified hyperbolic tangent model by adopting low-pass filters. The results from the simulation show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modified model which were validated through HILS system.  相似文献   

14.
根据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原理,在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下建立了电动汽车用异步电机的仿真模型和定子磁场定向下的DTC控制系统模型.以实际电动汽车用电机为例,对电动汽车的几个典型工况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电机及控制模型具有良好的稳态、动态性能,是一个很好的电动车驱动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5.
线控制动系统防抱死特性模糊控制方法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逸  沈沉  王军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0):124-127
作者研究分析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性能的汽车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以油或空气作为传力介质的传统制动系统必将被全电的制动系统——线控制动系统所取代,线控制动系统是未来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介绍了线控制动系统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线控制动系统和制动执行器的数学模型,以1/4车辆模型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并在Matlab/Simulink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对线控制动系统的防抱死特性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的问题,在Simulink-Cruise联合仿真平台上建立了用于匹配设计的整车初始模型,提出了基于典型工况统计分析的匹配设计方法,对增程式动力系统进行了稳态匹配。为了进一步验证设计参数的合理性,采用恒温式定点控制策略和CD-CS型最优曲线功率跟随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验证了匹配参数的合理性。以燃油经济性、发动机启停次数和平均充电电流为目标,基于粒子群算法对控制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控制策略使整车在目标工况下的百公里综合油耗下降了7.2%,平均充电电流下降了3.1%,优化后的控制参数使整车性能和电池寿命都有所提升,为进一步的控制策略制定和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assess temperature field in microwave heating for recycling asphalt pavements,a 2D mathematic heat transfer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Fourier heat transfer theory The microwave internal heat?generation was researched by using surface field of pyramidal horn replacing approximate radiation field In addition,the boundary conditions were built and normalization processing was implemented The control volume based finite differential method (CV-BDM)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implicit discrete scheme of the conservation equations,and the numerical value simulation was employed By continuous or intermittent  radiation heating technique,a microwave heating experimental system at 2 145 GHz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emperatur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sphalt pavements along with heating time The result shows that (1)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of asphalt mixture during microwave heating is obviously nonlinear,the temperature rises slowly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heating but increases rapidly in the late heating period; (2)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s non-uniform that the temperature in central area of the surface is higher while it is lower on edge; (3) the uniformity of temperature within asphalt mixtures can be improved by using intermittent heating technique,and the heating time must be reasonabl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preferabl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18.
文章依据典型的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结合freescale智能小车的实际转向系统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微分方程,采用比例微分控制(PD)策略,并结合系统模型运用MATLAB进行仿真。采用比例微分控制(PD)策略对小车的转向系统的信号延时进行改进,对稳定性等方面也进行改善,达到预期的优化目的。  相似文献   

19.
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列车是牵引汽车与挂车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复杂系统,其横向稳定性研究涉及多体动力学、刚柔耦合力学、气体动力学、车辆非线性运动和电子控制等多个学科.本文论述了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试验手段,探讨了使用参数和结构参数对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角阶跃输入下汽车列车侧向加速度响应.最后,对汽车列车动力学数字仿真算法及代表性软件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20.
根据越野汽车机械自动变速系统的特点和液力变矩器滑差与闭锁离合器的控制原理,设计了换挡、滑差和闭锁液压控制系统,并确定了滑差和闭锁控制区域。利用功率键合图法,建立了液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对原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极点配置法对极点进行配置,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对液压控制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同时对闭锁、滑差过程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