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借鉴国际经验 实施节水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而水资源浪费和用水效率低的问题在我国又十分严重。许多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实施节水战略,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用水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色列和澳大利亚通过实施节水战略,成功地解决了缺水干旱问题,他们所取得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用水量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地区,实施节水战略十分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
大兴区位于北京市南部平原区,当地水资源先天性贫乏,呈现出水质型缺水、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的特点。通过对大兴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采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体制建设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等措施,提出解决大兴区水资源危机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对于缺水地区节水尤为重要,高举举节水旗、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以水定产业、以水调结构、以水促发展的原则,突出水资源的需求配置、综合节约和保护,科学管水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和承载能力,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服务张掖循环经济建设是解决缺水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水利天地》2012,(4):26-27
阿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矿产资源丰富,适宜人居的哈尔滨市新城区。水资源总量5.1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886立方米。按照国际人均水量1000立方米以下为重度缺水的共识标准,我区为重度缺水地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中,阿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开展、利用和节水工作。近五年来,始终按照“科学开源、节流优先、严格管理、治污为本、综合利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1节水型社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1水资源问题 (1)哈尔滨市区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91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0。根据联合国提出的“水紧缺指标”分类,哈尔滨市区属严重缺水地区。按照人口预测,2010年哈尔滨市区人口将达到392.2万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下降到60m^3。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6.
渭南市水资源匮乏。自产水资源为20.06亿m3,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低。1994年全市总用水量为14.57亿m3,缺水4亿m3,因干旱缺水农业减产粮食53万t。为了适应渭南市《“九五”计划纲要和2010年远景目标》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要加快过境地表径流的开发利用,近、远期将扩大供水3.3亿m3和7.3亿m3;节水是水资源利用的薄弱环节,通过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在远、近期可节省水量6.5亿m3和8.58亿m3。通过上述措施使渭南市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大大缓解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7.
田顺林  刘颖 《河北水利》2004,(3):21-21,23
廊坊市属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地区,水资源的先天不足和需水量的剧增使廊坊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已成为影响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面对这一现实,如何提高水资源的承载力,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是一严峻的课题。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于树立节水为本、节水为先的理  相似文献   

8.
南阳市东大岗地区为重度资源型缺水地区,出现了工程性缺水、水土流失、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并形成降落漏斗、地裂缝、水质变坏、水资源管理滞后等问题。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一是大力发展蓄水工程,二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技术、耕作技术,三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以供定用的水资源供需关系。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到2010年,平水年可利用水量为49387×104m3,在满足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情况下,其余水量可灌溉土地面积8.48×104hm2,仍缺水15783×104m3;这必须从区外调水来解决。若采取节水措施,即使农业灌溉定额维持在1998年的标准,在2010年可节约农业用水7367×104m3,又可灌溉农田2.98×104hm2,使农业灌溉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86%。  相似文献   

9.
我国节水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我国节水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仍相距甚远 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和地区先后出现水危机,节水成为这些城市和地区的一种有效缓解措施。随着我国缺水范围的不断扩大,水资源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在制订“七五”、“八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把有效保护和节约利用水资源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节水工作取得进展。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基本建立了节水机构,普遍开展了节水宣传,  相似文献   

10.
榆林市榆阳区水资源现状和供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杨改河 《人民黄河》2006,28(8):38-39,75
通过对榆林市榆阳区的水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各行业的水资源需水状况进行预测,进而进行供需平衡分析表明,榆阳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已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这种缺水状况还有加剧的趋势,节水和开源是缓解榆阳区水资源短缺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辽宁省偏旱地区农业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由于水资源的支撑能力具有相对弹性和动态性,通过对分析区域农业供、用水水平分析及发展趋势,选出适合本区域农业发展的最佳水资源支撑方式,即优化利用当地水资源、节水改造及外调水源等措施,满足分析区域内农业滴灌面积的有利发展,可有效解决辽宁省偏旱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农业缺水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2.
渭南市临渭区属水源性、水质性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特别是广大农村的灌溉用水需求量极大.本文从临渭区的水资源量和节水灌溉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该区实施节水灌溉的必要性,给出了实施节水灌溉的相关方案,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对于促进该区水资源节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聊城市属资源型缺水地区,通过分析其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必须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节水措施,加大污染控制力度,积极建设生态水利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21世纪水危机与节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已面临水危机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干旱缺水。缺水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和时空分布都不平衡,水资源的人均、亩均水平很低,目前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位居世界第109位,已被列入贫水国家之列。预计到2050年,水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这就迫使我们一方面要开源,增加供水量;另一方面要节水,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在节水中,农业节水是节水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贫乏,缺水已成为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制定符合实际的节水措施,走出有特色的节水管理之路,实现节水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市旱田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尔滨市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定的气候、地理特征决定了哈尔滨市"十年九春旱"的特征。干旱缺水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对粮食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发展旱田节水灌溉将为基本解决哈尔滨市干旱问题创造条件,大幅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羊河流域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地区,下游的民勤更为缺水。只有通过强化水资源的管理、优化结构、推广节水等综合技术措施,实施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才能有效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生态的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缺水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问题现实地摆在了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面前。特别是处于缺水地区的中小城市,在相对缺乏政策倾向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本地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性课题。经济欠发达、专业人才缺乏、节水意识和节水措施不到位、水资源利用较少统筹规划等等,都构成中小城市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主要掣肘。以缺水地区中小城市分布之广、数量之巨,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必要通力协作,从宏观上予以政策导向和人才支援;有关业务部门则要从专业角度具体做好规划、节水、保护等工作,尽早形成合力,以全面保障区域水资源得以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9.
新疆水资源极度贫乏,资源性缺水严重,要解决新疆未来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除了要修建控制性水资源调节工程、合理配置水资源外,还必须大力进行节水工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性缺水问题。近年来,新疆渠道防渗等常规节水工程建设力度加大,滴灌等高新节水工程也逐渐推广,新疆水利系统节水工程建设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研究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节水工程建设的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马会余 《水资源保护》2002,(1):42-42,52
根据陕西省凤翔县一方面缺水 ,另一方面却普遍存在浪费水资源现象这一情况 ,介绍了凤翔县 3个节水示范点的节水措施 ,分析了节水效益 ,指出节水灌溉是缺水地区提高农业抗旱能力、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