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我们对部分门静脉癌栓及血栓患者行栓子彩色多普勒检测 ,发现癌栓、血栓有明显差别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2例为门静脉癌栓 ,4例为门静脉血栓 ,均经 CT及导管检查确诊 ,其中 2例手术确诊。检测方法 :使用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仪。患者取仰卧、右前斜、左侧卧位 ,常规用二维超声检查门脉栓子的部位及其与门脉管壁的关系 ;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检测栓子内及其周围的血流状况 ,发现彩色血流信号即用脉冲多普勒(PD)检测血流频谱 ,测量其速度并记录打印。结果 :CDFI检测显示 ,32例门脉癌栓中 2 8例栓子相邻的肝实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肝脏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优势。方法对65例肝脏肿瘤患者行术前经腹超声(TAS)、CT和术中超声(IOUS)对比分析,以评价IOUS和术前影像学检查的差异,并评价术中超声在手术过程中的价值。结果65例肝脏肿瘤患者共有93个肿瘤病灶,IOUS、TAS和CT的敏感度分别为97.85%、86.02%和91.40%,尤其是微小病灶IOUS明显优于TAS和CT(P〈0.05);特异度分别为95.70%、81.72%和93.55%,IOUS明显优于TAS(P〈0.05);IOUS发现新病灶6个,并精准定位12个术中无法触及的小病灶和辅助13例脉管内癌栓取出。结论IOUS相比于TAS和CT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及其特异度优于TAS,并且对术者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术中采用超声造影指导行肝切除术的病例资料,共计42例,将其在肝癌切除术中超声造影检查发现的病灶数目、大小、与肝内管道的关系等与术前超声、CT、术中超声发现的病灶的数目、大小、与肝内管道的关系等进行比较。结果术中超声造影检查除发现术前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的阳性病灶外,术中超声造影还能更准确的判断肝内病灶的数目、性质和病灶与肝内管道的关系等,更清楚显示了主病灶的卫星结节8例;新发现门脉癌栓共6例,其中主干2例,门脉左支1例,门脉右支3例。发现胆总管癌栓2例、下腔静脉癌栓1例;发现3例远离原病灶的小病灶(约0.5 cm)。结论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超声造影能发现残留病灶,避开重要的解剖结构,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梅早仙  王勇  李丽  吴琦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19):1175-1177
目的 探讨合理的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5例急性PE患者采用CT肺血管成像、导管碎栓及导管溶栓.以诊断和治疗PE.结果 25例患者CT造影检查有阳性表现.所有患者均成功插管至肺动脉.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16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发脑出血并死亡1例.结论 CT肺血管成像、肺动脉造影、经导管栓子除去术和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是诊断、治疗和预防急性PE安全、迅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廖新红  李智贤  李艳宁  杜阳春 《内科》2011,6(3):230-232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下腔静脉阻塞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61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并经X线或手术证实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腔静脉肝段先天发育异常18例,下腔静脉血栓13例,下腔静脉癌栓21例,下腔静脉周围肿瘤压迫或浸润9例。超声检查可以直观的、实时显示出病变的原因、部位、梗阻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超声检查能对下腔静脉阻塞原因、部位及梗阻程度做出诊断以及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影像诊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对4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BCS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和CT检查,18例行MRI检查,17例行肝动脉造影,9例行下腔静脉造影.7例行下腔静脉内介入治疗.结果通过超声、CT、MRI和血管造影几种影像学检查相互印证而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合并BCS者42例,其中下腔静脉癌栓者36例,下腔静脉狭窄者6例.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BCS者成功地施行了下腔静脉内介入治疗,腔静脉压力阶差由术前的(2.5±1.2)kPa降为(0.8±0.2)kPa.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CT、MRI和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合并BCS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相互补充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原发性肝癌合并BCS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门静脉栓子是肝癌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常有癌栓和血栓两种。临床上,对于门静脉栓子鉴别的"金标准"是取门静脉内栓子行病理学检查,但是病理穿刺活检难度大且限制因素多,如凝血功能障碍者不能穿刺活检等,常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及随访观察等方法进行鉴别。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常用于发现门静脉栓子,确定栓子的存在,但仍难以鉴别栓子的良恶性质,而超声造影通过观察造影剂的填充特征,则有利于临床判断。我们对60例门静脉栓子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Opt Ease下腔静脉滤器长期置放治疗深静脉血栓(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接受Opt Esae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DVT患者142例,其中48例表现为有症状的肺栓塞(PE)、64例表现为有症状的下肢DVT、10例同时表现为PE和DVT、20例B超检查提示下肢DVT而无临床症状。术后进行胸部CT、腹部CT、盆腔及下肢CT及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滤器置入时、置入后、取出时的相关并发症。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成功置入与取出滤器数量、血栓形成率。统计滤器置入后有临床症状PE或经CT血管造影证实PE的发生率,统计有症状的及经CT、超声检查证实的无症状复发或新发DVT、下腔静脉闭塞发生率。结果 141例(99.3%)成功置入滤器,其中28例成功取出滤器。1例滤器置入术后出现双下肢肿胀伴疼痛,经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腔静脉闭塞,进行溶栓治疗并取出滤器。113例长期置入滤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滤器断裂或移位,无滤器穿透下腔静脉壁或滤器倾斜,2例发现滤器内有血栓但无下腔静脉闭塞。滤器取出者随访1~64个月,未出现PE复发症状。滤器长期置入者随访时间1~78个月(平均12个月),分别有22、14例在滤器置入后出现有症状的PE、DVT,但CT检查未提示PE,仅2例经超声检查发现新发下肢DVT。结论 Opt Ease下腔静脉滤器长期置放治疗DVT安全性较好,并发症少,并可有效减少PE、下肢DVT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和超声检测评估肝移植术患者术前肝脏血管解剖变异和管腔通畅性。方法 2014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138例,术前均行腹部三期CT增强扫描、CTA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和超声检查。分析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及其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138例患者中,CTA显示107例(77.5%)肝动脉解剖起源和走行正常(Michels aⅠ型),31例(22.5%)存在肝动脉解剖变异,肝动脉管腔未出现狭窄和异常扩张情况,1例(0.7%)合并脾动脉瘤;136例患者术中肝动脉解剖与术前CTA评估一致;CTA诊断血栓和瘤栓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3%和68.6%,而超声检查诊断为58.3%(P<0.05)和60.0%;超声和CTA诊断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通畅性的准确率均为99.3%。结论 相对于超声检查,CTA检查可准确评估肝移植术前肝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对门静脉栓子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也较高,且可清晰显示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结合超声造影技术(CEUS)对门静脉内栓子性质鉴别的价值。方法分析CDFI结合CEUS对经临床证实的34例门静脉癌栓及12例门静脉血栓进行血供灌注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结果 CDFI诊断出34例门静脉癌栓中的29例,CEUS则检测出全部癌栓。CEUS示门静脉癌栓均呈"快进快出"表现,而血栓内始终未见造影剂填充。结论 CDFI对门静脉栓子的鉴别有一定价值,CEUS对门静脉栓子的鉴别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