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属同时型。小孢子阶段短暂,当细胞体积略增大,未形成液泡时,细胞核由中部移向边缘即进行第一次分裂。在分裂中期,多数纺锤体轴垂直于花粉壁,呈不对称形;少数平行于壁,其两极相似。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内逐渐形成几个大液泡,并消耗贮藏淀粉。生殖细胞位于边缘时,与营养细胞间的拱形壁呈PAS正反应。随后当生殖细胞内移到营养细胞质内的过程中,液泡逐渐解体,贮藏物质重新累积,花粉体积增大。成熟花粉具三沟孔,二细胞型。花粉管单一无分枝,当生殖细胞在花粉管中分裂时,营养核由椭圆形变长,结构松散,并处于其近侧。二个精子一前一后相接近,营养核紧邻其前端,未见有在其后面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1.通过小孢子有丝分裂而形成的生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包括位移和变形的变化。最后生殖细胞变为纺锤体,准备另一次有丝分裂。在此时期,生殖细胞是裸露的,它只有自己的质膜和被营养细胞的质膜包围。生殖细胞的大部分为明显的椭圆形的核所占据,具高度凝集的染色质。在生殖细胞薄层的细胞质中,除核糖体外,所有的细胞器比营养细胞质中的明显的少,而且小。微管也能在纺锤形的生殖细胞的细胞质中看到,它们的排列方向是和细胞的长轴平行的。在生殖细胞中没有造粉质体。2.当生殖细胞已移位并和营养细胞再次紧密靠近后,它开始分裂。由生殖细胞分裂所形成的精细胞及其发育包括下列主要的变化:精细胞的形状由圆球形变为椭圆形,最后变为具尾延长的细胞。与此同时,细胞质的分布逐渐集中到精细胞的一端,形成细胞质的延伸,构成所谓的精细胞的尾部。有更多的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集中在尾部。从生殖细胞分裂刚形成的精细胞是裸露的,所包围的质膜是不连续的。除精细胞的质膜之外,为营养细胞的质膜所包围,在后来的发育时期此双质膜变为连续的,并在一个极短的时期有壁物质——胼胝质沉积在质膜之间的空间。但在此时期之后细胞壁变为不连续的,壁物质明显降低。对生殖细胞分裂前的位置及精细胞发育中形态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运用透射电镜对杜仲花粉发育进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杜仲小孢子的第一次分裂为不等分裂,形成小的生殖细胞和大的营养细胞。分裂开始前小孢子的营养极形成许多小液泡,建立细胞极性;然后随着核膜的解体核周围的细胞器逐渐向纺锤体区靠近,围绕在纺锤体周围。花粉第一次有丝分裂完成后,生殖细胞所获得的细胞器开始分布在细胞的两侧,后来移向生殖细胞的营养极,而紧贴花粉壁的生殖极无细胞器分布。这种生殖细胞早期的细胞极性,可能为进一步分裂形成精细胞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鹅掌楸雄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se(Hesml.)Sarg.)雄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中国鹅掌楸雄配子体的发育符合大多数被子植物的发育特征,表现在:1.小孢子核在萌发孔的相对侧靠近小孢子壁处进行有丝分裂,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而后进一步发育形成分隔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纤维素的壁。2.胞质分裂极不均等,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大小悬殊,而且生殖细胞内不含质体。3.生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发生一系列位移和形态变化,生殖细胞向营养核移动,与营养核贴合时,细胞核内染色质高度凝缩;与营养核分离后,生殖细胞纤维素的壁才完全解体消失,同时质膜凹陷,细胞呈不规则形态。4.营养细胞内脂质小泡极性分布,形成生殖细胞的脂体冠。5,营养核在与生殖细胞贴合过程中形状由近圆球形变为近弯月形,但核仁、核膜界限清晰,染色质始终保持均一状态。对生殖细胞分裂前的位置变化及其与营养细胞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小孢子分裂的末期产生的成膜体,经离心的扩展后形成一个与内壁连结的细胞板,而后形成分隔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壁。由于胞质分裂高度的不均等性,形成大小悬殊的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在初期的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细胞器是没有差异的,包括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只有在胞质分裂初期看到微管。生殖细胞形成后,进一步的发育是逐渐脱离花粉粒的壁而成为游离的细胞,浸没在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与此同时壁物质消失,变为一个被二层质膜所包围的裸细胞。当生殖细胞发育至游离的裸细胞时期,与营养细胞比较,显示明显的异质性,表现为生殖细胞中的质体不发育或退化,其它细胞器没有什么变化。相反,营养细胞中的质体和线粒体在数量上和大小上显著增长,在质体中迅速积累淀粉。对小麦生殖细胞暂时出现细胞壁的意义以及和营养细胞的异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玉竹生殖细胞壁在发育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镜细胞化学和电镜方法,研究了玉竹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壁的结构和性质,证明了生殖细胞在刚形成时分隔它与营养细胞的壁是含胼胝质和纤维素的,从生殖细胞行将与内壁脱离开始,直至完全游离在花粉粒的营养细胞质中的发育时期,壁变薄和不显示苯胺蓝和荧光增白剂的荧光,但对PAS是正反应的,当生殖细胞进入花粉管后和在有丝分裂前,细胞具有弱的PAS正反应的包被,在结构形态上与曾在精细胞中描周质相似。研究结果证明玉竹  相似文献   

7.
土麦冬离体萌发花粉管中生殖细胞与营养核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报道了土麦冬人工培养萌发花粉管中生殖细胞与营养核的动态变化。多数花粉管中,生殖细胞与营养核贴合后,开始进行有丝分裂,贴合时,营养核略呈弥散状态。在分裂早中期,生殖细胞与营养核分开,从贴合到分开大约经历3-5h,精子形成后,不与营养核连接。DAPI对生殖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少数花粉管中,生殖细胞核进行无丝分裂,有缢裂和劈裂两种方式。生殖细胞核发生缢裂的花粉管中,未观察到生殖细胞与营养核的贴  相似文献   

8.
芍药雄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透射电镜对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芍药的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末期Ⅰ时不形成细胞板,在减数分裂前期Ⅱ形成细胞器带,胞质分裂为同时型,生殖细胞刚形成时有呈PAS正反应的拱形壁,当生殖细胞还未完全脱离花粉内壁时,质膜间的壁物质消失,营养细胞中的脂体沿双质膜规律分布形成一单行的脂体带,在二胞花粉晚期,脂体带包围生殖细胞,形成脂体冠,花粉成熟时,包围生殖细胞的脂体消失,生殖细胞与营养核贴近,构成雄性生殖单位,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  相似文献   

9.
川百合与朱顶红花粉管中的生殖细胞分裂行为非常不同。诸如:染色体行为微管的组织形式和分布包括着丝点微管形成的时间,纺锤体的形状及间期周质微管网络在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消失与否等,但这两种细胞具有共性,包括在有丝分裂前期缺乏早前期带微管(PPB),未其形成细胞板等,这两种植物精细胞的结构应有较大差异,我们曾报道了朱顶红精细胞的超微结构,本文详细从超微结构方面描述了川百合精细胞的特征。川百合花粉管的萌发采用半离体-活体培养方式,11-18小时后,DNA荧光染料Hoechst33258和醋酸地衣红染色检查花分管中生殖细胞和精细胞发育时期。切取含有分裂的生细胞和精细细胞的花柱部分,按曾报道的方法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及观察。在所有检查的花粉管中,两精子均前后排列(Fig.1-3),营养核前导并靠近花粉管顶端(Fig.,3)。H33258染色可见两精核间以DNA联系(Fig.3)。两个新形成的精核彼此分离(Fig.1),后来又相互造近,并维持一定距离(Fig.3)偶尔一对精子与营养核靠近(Fig.2)。两精细胞被一共同的细胞壁连接,他们不仅被自己的质膜也被营养细胞的质膜包围构成周质。周质平坦光滑。共同壁横向、弯曲、网状具胞质通道(Fig.4),厚度明显大于周质。色质凝集的程度更大些(Fig.5),可能意味着一个精子发育的早些。精细胞质中具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脂体和大量核糖体。无质体。线粒体具有发育完好的精细胞中,微管呈纵向束排列于随精细胞的继续发育,共同壁消失了。与朱顶红等植物的染色体行为遵循典型有丝分裂方式不同,川百合生殖细胞与紫露草相同,它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沿细胞长轴分布,胞质分裂时没有细胞板出现。可以认为:川百合象烟草一样是介于朱顶红和紫露草之间的中间类型。雄性生殖单位(MGU)在三细胞和二细胞花粉中普遍存在。尽管本工作观察到营养核与精细胞紧密联系,以及两精子与DNA联系的例子,但MGU在超薄切片中并未见到,有可能MGU是一个动态的和时间上的暂时结构。另一方面,MGU的建立是以性细胞(生殖细胞或精细胞)的突起和营养核的裂瓣相互环绕为基础的,而性细胞中的细胞骨架(即:微管)可能对维持其与营养核的附着起重要作用。缺乏微管,可能是川百合精细胞不存在MGU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以及相应的花药壁发育过程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以阐明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花粉发生与发育超微结构特点以及花粉败育的时期和败育的细胞学特征.结果显示:(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分裂期间细胞质具有明显的"细胞质改组"现象,主要表现在核糖体减少,质体、线粒体的结构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有利于孢子体向配子体的转变.M14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前期Ⅱ和中期Ⅱ形成"细胞器带";正常发育的花粉,小孢子分裂形成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生殖细胞脱离花粉壁,生殖细胞游离于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最初具细胞壁,而后消失,且生殖细胞壁成分与花粉内壁成分相似.(2)三细胞型的成熟花粉含有一个营养细胞和两个具有尾突的精子;每个精子通过两层质膜与营养细胞隔开,含有一个大的精核,长尾突内含少量的细胞质以及纤丝状结构.(3)生殖细胞和精子中缺乏质体.(4)花粉的败育起始于小孢子,大部分受阻于单核-二细胞花粉期,其败育特征为花粉内液泡吞噬作用导致细胞器解体,绒毡层细胞过早解体或肥大生长致使营养供应受阻,可能是导致单核-二细胞花粉败育的主要细胞学原因.研究表明,白花甜菜第九号染色体的附加可能是导致M14大量花粉败育的遗传学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玉竹(Polygonatum simizui Kitag)小孢子在分裂前,质体极性分布导致分裂后形成的生殖细胞不含质体,而营养细胞包含了小孢子中全部的质体。生殖细胞发育至成熟花粉时期,及在花粉管中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中始终不含质体。虽然生殖细胞和精细胞中都存在线粒体,但细胞质中无DNA类核。玉竹雄性质体的遗传为单亲母本型。在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营养细胞中的质体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早期的营养细胞质中,造粉质体增殖和活跃地合成淀粉。后期,脂体增加而造粉质体消失。接近成熟时花粉富含油滴。对百合科的不同属植物质体被排除的机理及花粉中贮藏的淀粉与脂体的转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知母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的雄配子体发育有三个特点:1.除高尔基小泡直接参与胶胝质壁物质的形成外,其他小泡的活动可能与脂体物质的沉积有关。2.生殖细胞形成时,脂体分布发生明显的极性现象,它们沿着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交界膜排列,形成所谓脂体冠。3.在小孢子阶段,细胞质中具有丰富的质体,但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之后,全部集中在营养细胞中,而生殖细胞则完全缺乏质体。  相似文献   

13.
知母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的雄配子体发育有三个特点:1.除高尔基小泡直接参与胶胝质壁物质的形成外,其他小泡的活动可能与脂体物质的沉积有关。2.生殖细胞形成时,脂体分布发生明显的极性现象,它们沿着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交界膜排列,形成所谓脂体冠。3.在小孢子阶段,细胞质中具有丰富的质体,但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之后,全部集中在营养细胞中,而生殖细胞则完全缺乏质体。  相似文献   

14.
黄芪的胚胎学研究Ⅰ、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燕  申家恒 《植物研究》1988,8(4):153-160
通过光学显微镜对黄芪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 同时对花粉发育进行细胞化学实验, 其主要结果如下;1.花粉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一个较小的半球形生殖细胞和一个较大的营养细胞。2.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存在暂短的细胞壁, 经PAS反应和苯胺兰荧光显微反应鉴定均为负反应。即:生殖细胞壁并未显示出纤维素或胼胝质性质的壁。3.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之间壁的解体及生殖细胞进入营养细胞的过程。4.成熟花粉中的生殖核为孚尔根反应强阳性, 营养核为弱的正反应。5.雌配子体发育起源于珠心组织亚表皮下的孢原细胞其中只有一个孢原直接发育成为蓼型胚囊。 文中对黄芪花蕾外部形态及其内部雌雄配子体的发育作了相关性比较。  相似文献   

15.
人工培养的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花粉管发育的早期含有较丰富的可溶性多糖,特别是顶端生长区。胼胝质拴塞显示PAS阳性反应。当生殖细胞进入花粉管后,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近营养核,并与其相贴合。然后才开始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细胞。生殖细胞核孚尔根染色反应要比营养核以及后来形成的两个精核的染色深,生殖细胞与营养核PAS反应均为阳性。用氨—银染色法测定组蛋白的细胞化学所见,生殖核显示出黄黑色的反应产物,而营养核则显示有很丰富的精氨酸组蛋白黑色反应产物。在精子形成之后,营养核染色质扩散,孚尔根染色及组蛋白染色均很弱,并经常位于两精子的附近。  相似文献   

16.
福建柏精原细胞分裂后,产生两个形态和大小都相同的雄配子——精子;精子形成时,犹如两个相连的半球体,各具细胞壁。中央细胞分裂产生腹沟核和卵核,腹沟核形成后逐渐退化;卵核却迅速增大。6月下旬,精核在颈卵器中部或中上部与卵核相遇,进行受精作用。在精卵融合过程中,进入卵细胞的雄细胞质,逐渐包围受精卵,并与部分卵细胞质结合形成新细胞质。受精后,在新细胞质中,又呈现大量淀粉粒。当受精卵移到颈卵器底部时,合子开始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在原胚和幼胚发育阶段,多余精核还可进入卵细胞,并进行有丝分裂,以致形成7—8个游离核。  相似文献   

17.
川百合与朱顶红花粉管中的生殖细胞分裂行为非常不同。诸如:染色体行为、微管的组织形式和分布、包括着丝点、微管形成的时间,纺锤体的形状及间期周质微管网络在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消失与否等。但这两种细胞具有某些共性,包括在有丝分裂前期缺乏早前期带微管(PPB),末期形成细胞板等。这两种植物精细胞的结构应有较大差异。我们曾报道了朱顶红精细胞的超微结构,本文详细从超微结构方面描述了川百合精细胞的特征。川百合花粉管的萌发采用半离体活体培养方式。11~18小时后,DNA荧光染料Hoechst33258和醋酸地衣红染色检查花粉管中生殖细胞和精细胞发育时期。切取含有分裂的生殖细胞和精细胞的花柱部分,按曾报道的方法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及观察。在所有检查的花粉管中,两精子均前后排列(Fig.1~3),营养核前导并靠近花粉管顶端(Fig.2,3)。H33258染色可见两精核间以DNA联系(Fig.3)。两个新形成的精核彼此分离(Fig.1),后来又相互靠近,并维持一定距离(Fig.3)。偶尔一对精子与营养核靠近(Fig.2)。两精细胞被一共同的细胞壁连接,他们不仅被自己的质膜也被营养细胞的质膜包围构成周质。周质平坦光滑。共同壁横向  相似文献   

18.
八、细胞有丝分裂与细胞离体培养 人们对细胞分裂的认识,开始时只看到它有“直接分裂”与“间接分裂”。直接分裂的例子再没有比原生动物纤毛虫的大核(营养核)的分裂为最典型的了。间接分裂后改称为有丝分裂,因为这种分裂总伴随着纺锤体的形成,而纺锤体上的微管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固定后的切片标本都呈显为丝线状,由此这种分裂就  相似文献   

19.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栽培甜菜(Beta vuigaris)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细胞内发生了“细胞质改组”,主要表现在核糖体减少,质体和线粒体结构发生了规律性变化。末期1不形成细胞板,而是在2个子核间形成“细胞器带”。“细胞器带”的存在起到类似细胞板的作用,暂时将细胞质分隔成两部分。四分体呈四面体型,被胼胝质壁包围。小孢子外壁的沉积始于四分体晚期,至小孢子晚期外壁已基本发育完全。单核小孢子时期,细胞核大,细胞器丰富。二细胞花粉发育主要表现在生殖细胞壁的变化上,生殖细胞壁上不具有胞间连丝。成熟花粉为三细胞型,含有1个营养细胞和2个精细胞。精细胞具有短尾突,无壁,为裸细胞,每个精细胞通过2层质膜与营养细胞的细胞质分开。生殖细胞与精细胞里缺乏质体。  相似文献   

20.
栽培甜菜花粉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 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 细胞内发生了“细胞质改组”, 主要表现在核糖体减少, 质体和线粒体结构发生了规律性变化。末期I 不形成细胞板,而是在2个子核间形成“细胞器带”。“细胞器带”的存在起到类似细胞板的作用, 暂时将细胞质分隔成两部分。四分体呈四面体型, 被胼胝质壁包围。小孢子外壁的沉积始于四分体晚期, 至小孢子晚期外壁已基本发育完全。单核小孢子时期, 细胞核大, 细胞器丰富。二细胞花粉发育主要表现在生殖细胞壁的变化上, 生殖细胞壁上不具有胞间连丝。成熟花粉为三细胞型, 含有1个营养细胞和2个精细胞。精细胞具有短尾突, 无壁, 为裸细胞, 每个精细胞通过2层质膜与营养细胞的细胞质分开。生殖细胞与精细胞里缺乏质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