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试验目的为了促进甜菜生产发展,我们除了在耕作条件,栽培措施上狠下功夫外,还要积极寻找新的增产措施,使甜菜发挥更大的增产潜力。近几年来,一些地区和糖厂积极地对各种增产、增糖剂进行了试验示范,对提高我省甜菜单产和含糖起到了推动作用。增产菌、稀土已被多数制糖企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甜菜单产和含糖率,满足制糖工业生产的需要,1989年我们用甜菜增产菌进行甜菜叶面喷洒试验,探索甜菜增产增糖的新途径,为今后推广应用甜菜增产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了提高甜菜的产糖量,各类增产剂、增糖剂在生产上已有一定规模的应用。和平糖厂哈郊站于1996年将甜菜增产菌应用于甜莱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验证其增产幅度以及在生产中的使用方法,为生产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1997年在哈郊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和平乡、幸福乡、红旗乡进行了试验。1材料与方法试验用种为双丰309,甜菜增产菌为大庆市生物防治站生产的可湿性粉剂。试验采用大区对比和小区随机区组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探讨甜菜增产菌的生产用量和使用方法。大区对比试验为顺序排列,分三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为5亩。处理1…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我厂在提高甜菜糖度上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引用了甜菜宝、增产菌、碧金、双增宝等增产增糖剂。其中以轻工业部甜菜糖业科学研究所研制的“增糖剂”效果最显著,1992年进行了5万亩的生产示范,经过生育期和收获期的三点检糖,平均增糖1.62度,增加产糖量810吨,增收160万元,投入  相似文献   

5.
增产菌作为农业增产的新途径,已在全国各地的作物、蔬菜、果树、林木等多种植物上广泛应用,一般增产幅度均在10%以上,高者可达50%以上,增产效果显著。为探讨增产菌对葡萄的作用,我们先后做了“增产菌处理葡萄枝条扦插生根试验”和“葡萄叶面喷布增产菌的增产试验”,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简结如下。一、增产菌对葡萄插条的促根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是承担韶关市化工研究所的试验项目,目的是通过施用该所研制的“颗粒多效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甘蔗的增产、增糖效果,并进一步摸清甘蔗亩施“多效复合肥”(以下简称复合肥)量的最佳增产、增糖效益。该复合肥是根据我省耕地普遍缺钾的土  相似文献   

7.
在甘蔗分蘖中期及伸长切盛期对甘蔗当家品种闽糖70/611进行叶片喷施益微增产菌,结果表明,该增产菌对甘蔗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主要表现为喷药半个月观察其叶片颜色浓绿,向下垂廷,对株高、茎粗、单茎重以及蔗糖份均有促进作用。益微生态制剂是我国最新生物高技术产品,系国家推广项目增产菌研究及推广中心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共同研制成功的一种广治性多功能的植物、动物兼用的增产菌,对各种作物均有显著增产效果。为此,我们特别进行试验以探讨该增产菌对甘蔗农、工艺性状、蔗茎产量及蔗值份的影哈。甘蔗叶片喷施益微增产菌…  相似文献   

8.
增产菌是经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研制筛选出的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该制剂能促进甜菜生长发育,起到增产增糖作用。与福美双混合拌种又能防治甜菜立枯病。经过室内及田间试验,甜菜增产菌与福美双混合拌种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刘甜菜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达53.7%—72.6%;百株重较对照高  相似文献   

9.
1前言为了提高拜泉甜菜产区的含糖率,我们开展了新型甜菜增糖剂——“甜菜灵”在甜菜生产上的初步试验及应用。初步试验表明适时使用“甜菜灵”可以收得适度的甜菜营养生长,适当的同化器官——叶片总数和健叶数;收获期表现出含糖率提高0.5度(与增产菌比)。增糖剂“甜菜灵”的增加含糖和适度营养生长初步试验效果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甜菜灵”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和重要信息。鉴于目前甜菜增产增糖调节剂种类很多和广泛研制,为了筛选理想剂型,我们开展了轻工部甜菜糖业研究所研制的新型广谱增糖剂——“甜菜灵”及其它调节剂的对比试…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粤糖99-66蔗产量、含糖量均居参试品种之首,比ROC10、ROC16增产增糖极显著,增产增糖幅度大,农艺性状较好;粤糖00-236蔗产量、含糖量均排第2位,比ROC10、ROC16增产显著,增糖极显著,增产增糖幅度大,特早熟,糖分高,农艺性状优良,是一个质与量结合较好的甘蔗新品种;粤糖00-318和粤糖01-79蔗产量、含糖量比ROC1 0、ROC16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增糖,但增产增糖效果不明显,甘蔗蔗糖分均比ROC10、ROC16高,农艺性状较优良,分别排第3位和第4位.  相似文献   

11.
据资料介绍,稀土元素对糖料作物及瓜果类含糖植物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的效果。甜菜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糖料作物,研究稀土对甜菜的增产增糖作用,对发展北方食糖工业,促进我省糖料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省自1981年开始研究稀土对甜菜增产增糖效果,经1981、1982年两年初试,甜菜施用  相似文献   

12.
粉垄栽培对甘蔗产量及糖分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在来宾市兴宾区进行甘蔗粉垄栽培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粉垄栽培比对照增产25.6%,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增糖效果0.28个百分点。粉垄栽培技术在甘蔗上应用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2006~2007 2年新植和1年宿根试验结果表明,粤糖99-66增产,增糖极显著,农艺性状及宿根性能好,居参试品种之首;粤糖00-236和粤糖00-318比CK1增产不明显,增糖显著,比CK2增产、增糖均达极显著水平,它们均属早熟高糖性能突出的品种.粤糖01-79比CK2增产、增糖显著,农艺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目的甜菜在黑龙江省肇东县栽培面积较大,但从目前生产来看,其产量不高含糖量偏低。为改变这种局面,经省农科院土肥所试验证明稀土元素对甜菜有增产增糖作用,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结果的可靠性,自1983—84年进行两年中间试验,肯定了应用稀土处理甜菜种子对甜菜增产增糖效果。但在甜菜生产中为了防治苗期病虫害,还需要用农药处  相似文献   

15.
在甘蔗分叶中期及伸长初、盛期对甘蔗当家品种闽糖70/611进行叶片喷施益微增产菌。结果表明,该增产菌对甘蔗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主要表现分喷药半个月观察其叶片颜色浓绿,向下垂延、对株高、茎粗、单茎重以及蔗糖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甘蔗增糖增产剂在我厂蔗区的试验效果——李清林,广西甘蔗,1993(3),17~23本试验在1992年9—12月进行。使用广西农业大学研制生产的甘蔗增糖增产剂,喷施台搪134、粤糖63/237、桂糖11号甘蔗品种,结果四个点都增糖,喷药后增糖最多,以后增糖效果下降。喷药后分46天、61天、9无三次收获,出现随喷药后天数的增加而产量下降的趋势,但未达统计显著值。气候变化对我国甘蔗生产的可能影响及对策——程延年等,广西甘蔗,1993(3),21一29本文根据国内外气候数值模式试验结果,估计了未来气候变化后我国主宴蔗区的气候情景和农业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7.
“甜菜增糖稳产模式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是在甜菜稳产模式化栽培的基础上,进行增糖剂的筛选,通过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爱多收增糖剂和高效增糖剂,在糖分积累期喷施两次,增产增糖效果显著。1996年至1998年,用爱多收增糖剂在昌吉甜菜种植区每年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3万亩,1998年用甜菜高效增糖剂进行6000亩大面积示范。1增糖剂的筛选每年用10多种增糖剂及配比组合,在昌吉市的城南、城北甜菜种植区多点进行小区试验筛选,其中爱多收增糖剂在糖分积累期喷施两次,小区试验可提高甜菜含糖1.2度,增产10%左右,甜菜高效增糖剂提高甜…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2月中旬由广东省甘蔗学会和稀土学会在斗门县平沙农场联合召开的甘蔗喷施稀土微肥研讨会,与会者有甘蔗糖业和有色金属的专家和教授共20多人,会议通过学科间互相渗透和技术上的交流,既肯定了稀土微肥对甘蔗的增糖、增产、促熟的效果,也相互增长了稀土对甘蔗的作用机理知识,为进一步掌握稀土的增糖增产技术条件,扩大稀土在我省广大蔗区的示范推广,为深化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粤糖00-236蔗产量排第3位,含糖量排第1位;粤糖99-66蔗产量排第1位,含糖量第3位;粤糖00-318蔗产量、含糖量均排第2位.粤糖00-236、粤糖99-66、粤糖00-318和粤糖01-70均比ROC10、ROC16 2个对照种增产增糖达极显著,增产增糖幅度大.粤糖00-236特早熟,糖分高,农艺性状优良,是一个质、量兼收的甘蔗新品种;粤糖99-66较早熟,糖分与对照种相当,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是一个稳产、丰产性能好的甘蔗新品种;粤糖00-318早熟,糖分较高,农艺性状较好,是一个较优良的甘蔗新品种;粤糖01-79早熟,糖分高,增产增糖亦显著,但增产增糖幅度不及前三者大,亦是一个相对较好的甘蔗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两年药剂拌种试验表明;用20%甲基异柳磷乳剂拌种防治甜菜象甲残效期长、效果好、全苗后第10天杀虫率达100%,第15天后达91.2%,保苗率达92.45%,增产16.2%,增糖1.1度,产糖量增23.7%;其次用35%甲基硫环磷乳剂,全苗后第10天杀虫率达85.5%,第15天达45.4%,保苗率90.3%,增产14.1%,增糖0.8度,产糖量增19.4%,因此,甲基异柳磷作为防治甜菜象甲的主要药剂应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甲基硫环磷可作为搭配药剂使用,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充分拌匀,以免降低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